80

有哪些心理学小技巧可以运用在生活中? - 知乎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245141/answer/26602319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有哪些心理学小技巧可以运用在生活中?

昨天在微博上看到这个新技能,自己很有兴趣。 [图片] 想学习一下还有没有其他类似的心理学技能可以运用在生活中
125,078
17,353,267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2016 新知答主

大学的时候出于好奇,选过一门心理学概论,主要就是当段子来听,但还真学到了一点到现在都能用于指导自己看待事物的方法论。

其中最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认识到自己在认识事物时可能存在“晕轮效应”。

所谓“晕轮效应”(Halo Effect),可以通俗理解为“爱屋及乌”的思维定式,因为一个人有一种优点,就会理所当然地将正面印象扩散到其他方面。

在水气比较重的晚上,抬头看一轮圆月,能看到月亮周围弥漫着一圈一圈的光晕明亮在夜空。月光是皎洁的,而伴随而生的月晕也别具韵味。当我们看待一个人,评价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发现了一个地方存在优点,存在吸引自己的地方,那么围绕着这一个优点还会生出一圈圈的光环。

当年看爸爸去哪儿节目,体操运动员杨威参加泥地足球赛,在场所有嘉宾都认为杨威是最强的对手,其中就可能带有晕轮效应的成分:这人体操能拿奥运冠军,在泥巴地里踢足球肯定也是一把好手。当时我也是如此认为,满心以为杨威可以吊打一众演艺明星,谁知结果完全相反。

不仅是评价人物时存在这样的思维定式,在评价一个社会时也可能如此。90年代的时候,日本经济大幅领先中国。日本是强国,日本的小学生们自然也是超级赛亚人,一篇充满事实错误,满篇不合常理之处的《夏令营的较量》流传甚广。再早些年,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看到欧美国家社会制度先进,就自然人为拉丁语系的文字也高人一等,搞起汉字拉丁化运动。

v2-d60b8cbd5b4161f760a1b14cd74b06d0_720w.webp?source=1940ef5c
汉字拉丁化的一个例子

晕轮效应的反面是“恶魔效应”,即对人或者对事物一方面有负面感受,则其他方面也受其波及,产生负面印象。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里面就讽刺过这一点:“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我第一年上法学院的时候,说英语还有点磕巴,在一年级的口头展示上表现并不好,结果到我入选学校模拟法庭竞赛队的时候还听说有人讲闲话,殊不知口语能力在模拟法庭比赛中并不是最关键的能力,写作和法律检索才重要。

我在看待事物时,会刻意警惕晕轮效应/恶魔效应的影响。大船下水,不足以说明一个国家强大到已万邦来朝的程度;一起骇人听闻的恶性事件曝光,也不意味这个社会就暗无天日。一个国家的法院做出一个令人拍手称赞的判决,不代表这个国家的司法制度尽善尽美;一个国家的个别人作出一件蠢事,也不能说明这个国家的青年人尽是无能之辈。

不论是璀璨的灯火,还是深不见底的黑洞,我们在凝望着它的时候,都要提醒自己聚焦在事物本身,这也是一种需要训练的认知方式。

社会心理学等 5 个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等 2 项收录

分享给大家一个前面没有提到的,或许可以帮助你在生活中作出更优选择的小知识。

近年,在心理学,行为科学和行为经济学中有一个热议的概念叫Nudge,中文译名是“助推”。“不依靠强制手段,没有硬性规定,不改变奖惩机制,还能保证你同时收获‘最大利益’和你的‘自由选择权’,这股轻轻推动你作出最优选择的力量,就是‘助推’。”助推不改变人的自由意志,不改变现有选择,它通过改变做选择的环境来影响人的行为。

在行为经济学家Richard Thaler和Cass Sunstein所著的同名书《助推》中(Nudge: Improving Decisions About Health, Wealth, and Happiness),他们详细介绍了助推在个人,政府和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应用,并且举了很多有意思的实例,下面给大家分享几个:

小小一只苍蝇,就能挽救公厕卫生?

在阿姆斯特丹一个机场的男厕所有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那就是小便池尿液溢出的现象非常严重。明明是完全可控的行为,但试了很多办法都没有减少尿出便池的情况。最后,他们用了这样一个方法:在每个便池里刻上一只小苍蝇,如下图所示。令人诧异的是,这个看似极其简单的举措竟成功将小便溢出的情况骤减了80%之多

v2-e20e8ce5cba3f177ff2e8e3fa74fcf5a_720w.webp?source=1940ef5c
去餐厅吃饭还能把持住,选择健康食物……这怎么可能?

在Downs,Loewenstein和Wisdom(2009)的一个研究中,他们发现即使餐厅里贴着每种三明治的卡路里列表以及推销健康三明治的海报,人们对高热量、不太健康的三明治的喜好并没有减少分毫。于是,他们用了这样一个方法:我们都知道很多餐厅都有“精选套餐”或者“厨师推荐”这样的搭配好的餐食,实验者们将该餐厅每天的精选套餐分别换成了全是高卡路里的食物,混合高卡低卡食物和全是低卡食物的搭配,但餐厅的菜单还是和以前一样。这样做了之后,他们发现,当精选菜单都是低卡健康食物时,人们选择点健康食品的几率大大增加了。(反正作为一个选择困难,厨师推荐永远能够拯救我_(:з)∠)_)

如果垃圾食品变贵了,或者更难买了,你就会少吃它们吗?

在康奈尔大学2013年的一个研究中,他们想尝试让学生在选择零食时作出更健康的选择——少吃垃圾食品,多选择水果、坚果等更健康的零食。于是,他们用了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方法:将垃圾食品放在更高、更难拿到的架子上,同时把水果、坚果什么的放在店里触手可及且显眼的地方。是不是感觉有点小儿科呢?但你猜怎么着,这个“小儿科”的方法真的显著提高了健康零食的购买量,减少了对垃圾食品的选择。而在此之前,政府曾试图通过给垃圾食品涨价,或者减少它们的生产量等方式想让民众有更健康的饮食,但并无起色。

看过以上三个例子,是不是稍微get到nudge的真谛了?是的,它就是一个很便宜、很简单,并且不剥夺我们现有选项(i.e.,餐厅的菜单并没有减少高热量食物,垃圾食品也没有被移出超市),但却非常有效的方法。大多时候,它利用的就是人们认知资源的有限和对理性思考的规避。好吧,说人话,就是懒+怕麻烦。而且通常,我们甚至根本意识不到自己被“nudge”了。

最后举个自己的例子:我之前呢,是一个特别爱吃零食的人,巧克力,薯片,小蛋糕都是家中常备,准确地说,是卧室常备。所以真的可以说是唾手可得,逮着一样就能咔呲咔呲啃一天。后来出国读书了,去了一个天气很热的地方,尤其是夏天,特别招虫。于是无奈下我只能把零食转移去了厨房,当时住的地方厨房在二楼,卧室在一楼。自那之后,每当想吃零食,再想到我还要从床上爬起来,还要出门,还要上楼,就几乎完全打消了这个念头。久而久之,我就这么戒掉了零食……现在想来,这确实也是一种nudge。另外,我还有个小伙伴,总是把高热量的零食放在冰箱冷冻室里,这样她每次吃之前都还要拿出来解冻,于是等解冻的时间里,她可能顺手啃个苹果啃个梨子,在漫长等待中就这样饱了。再后来,她也不吃零食了。怎么样,是不是又是个很机智的nudge?

好啦,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启发。下次做选择的时候,想好怎样悄无声息地给自己一个推力了么?留言分享给我们你的idea哦~

References:

Dayan, E., & Bar-Hillel, M. (2011). Nudge to nobesity II: Menu positions influence food orders.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6(4), 333.

Hanks, A. S., Just, D. R., & Wansink, B. (2013). Smarter lunchrooms can address new school lunchroom guidelines and childhood obesity.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 162(4), 867-869.

Leonard, T. C. (2008). Richard H. Thaler, Cass R. Sunstein, Nudge: Improving decisions about

health, wealth, and happiness. Constitu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19(4), 356-360.

Nudge Theory. (n.d.). In Wikipedia. Retrieved April 18, 2017, fr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udge_theory

Rozin, P., Scott, S., Dingley, M., Urbanek, J. K., Jiang, H., & Kaltenbach, M. (2011). Nudge to nobesity I: Minor changes in accessibility decrease food intake.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6(4), 323.

了解更多与心理相关的知识、研究、话题互动、人物访谈等等,欢迎关注KnowYourself - 知乎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

生活_工作_出行 全方位体验型选手 数码科技|宅家主义

看到这里的你站住了,如果你每天早上不想起床,晚上一直熬夜,每天的时间都花费在了刷微博看抖音上,自己却一点能力都没有提升,做事情三心二意,过年立的Flag,现在一个都没有完成,这不是你不够优秀,而是因为你不懂一些心理学小技巧。

接下来说的15个技巧,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如果意识到并且去实践了,能让你的生活发生巨变,直接甩现在的自己几条街,不要说脱单了,脱贫都没问题。

①登门槛效应

这个效应也叫得寸进尺效应,一个人如果接受了他人的请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失调,或者是出于想保持人设的心理,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请求。

在生活中,如果你要请别人帮一个可能会被拒绝的忙时,就可以先多叫对方帮帮无所谓的小忙,其实恋爱中也是这样的,很多时候,你想主导一段感情,打骂碾压是无效的,而是需要从细节去调整两人的交往结构。

②自我羊群效应

所谓自我羊群效应,指的是,即使影响你决策的情绪已经消失了,你日后的决策也会参考第一次的结果,从而持续受到最初那个情绪的影响。

比如说你女朋友生日前几天你刚好打麻将赢了不少,心情非常畅快,于是平时只舍得送露华浓的,这次居然买了香奈儿,而下次她生日的时候,即使你已经不记得赢钱这回事了,你也很大可能不会再送露华浓了。

所以啊,在面对新环境或者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一定不要轻易下决定,因为一次决定并不是只影响一个结果。

③首因效应

听起来挺高级的,但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第一印象,指我们第一次接触到一个事物或者人的时候,产生的第一印象对以后认知的影响作用。

有一个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把被试者分为两组,同看一张照片。对甲组说,这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乙组说:这是位着名的科学家。看完后让被试者根据这个人的外貌来分析其性格特征。结果甲组说:深陷的眼睛藏着险恶,高耸的额头表明了他死不改悔的决心。乙组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维深遂,高耸的额头说明了科学家探索的意志。

首因效应就是这么神奇,所以,无论是重要的面试,还是相亲交朋友,一定要好好管理自己的形象,否则,第一印象的烙印可是很难洗的。

④逆向合理化效应

人是相当奇怪的自我合理化机器,这个效应指的是,当一件是你做久了之后,你就会为这件事找到一个合理的原因,以此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很多时候这效应很麻烦,但我们也可以把它用在正途上,比如说打赏自己喜欢的学习博主啊,经常分享某个减肥博主的推文啊,这样一来,就你就会潜移默化地朝着他们的方向去用力,因为这合理地解释了你的行为。

说到这,我的意思是....恩恩,也给我点个赞?

⑤赋能效应

这张图你应该很熟悉了,就是所谓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但实际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你可能没有注意到,就是下面这张图:

不同内容的遗忘程度,也是不同的,艾宾浩斯总结出来,我们的大脑,最容易忘记那些没有意义的音节,有意义的东西,留存率会更高。

所以,在学习一个技能或者知识点之前,就要不断在心中赋予这个技能或知识点意义,比如说学了之后,能让自己轻松很多,能给客户更好的用户体验,能得到老板的赏识,走上人生巅峰等等。

⑥巴纳姆效应

认清这个效应,可以避开很多很多套路,它指的是,当你面临一个非常模糊的人格描述时,你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代入进去。

比如一个人跟你简短聊天之后,总结了你是这样一类人:

你对生活充满期待,但偶尔还是会因为很多破事心情烦躁;你有巨大的潜能,但现在还没得到可以发挥的机会;你有时候非常外向,在朋友面前可以侃侃而谈,还能开解朋友,但有时候你也想静静呆着,不被打扰;你比较喜欢有温度有态度的东西......

你会觉得我擦,这么准,而实际上他说了那么多,但什么也没说,那些东西,放到谁身上都适用,所以,千万不要被这些表面的东西给唬住了,比如很多什么星座学算命之类的,感兴趣的,了解一下就好。

其实这就是心理学在不断刷新我们认知的过程,蹚过的坑,吃过的亏,都要总结出来成为下一步的指导,否则就算再怎么努力,不转变自己的看法,依然会功亏一篑,我每次被身边的学霸跟创业者颠覆认知后,都会把方法跟复盘下来,希望能少走弯路,养成自我提升习惯的同学,可以关注公众号「愿君佳」,我把这些都分享给你作为提升的基础,我敢打包票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⑦认知心理学上,有个效应叫“生成效应”,说的是相对于你故意去背诵的现成的知识点,你更能记住的是学习过程中,自己主动提取推导出来的知识点,这点运用在学习上非常有效。

⑧踢猫效应

这个效应要多注意一下哦,指的是对比自己弱小或者等级比自己低的人发泄不满,进而产生了连锁反应,由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最后那个成为最终受害者。

我们经常能看到,刚进团队的新人经常成为背锅侠;那些努力扎进高级圈子的人,最后都不正常了。

在一个环境里,如果只能当最弱一环,那还是赶紧离开的好。

⑨人们会倾向于在当前的选项里做选择,而不是考虑有没有其他选项。

所以啊,如果你要约人,最好不要说“诶,你周六有没有空?”,因为如果对方原本就没有什么打算跟你出去,那ta会倾向于选择成本低的那个,没空;但如果你说“周六出去还是周日?”那ta无论选哪个,你的目的都得逞啦。

⑩启动效应

所谓的启动效应,指的是当你看到某个事物的时候,大脑自动会触发你的行为或认知。

如果你想要时常打电话回家,就把家人的照片当成手机壁纸或者电脑桌面,这样一来,你闲下来的时候,这些画面就会触发你打电话回家这个行为;

如果你想要坚持运动,就把瑜伽垫哑铃之类的放在显眼的地方,请了私教的话,就把他的朋友圈星标,聊天窗口置顶,这些东西就会触发你想运动这个认知;

如果你早上喝杯咖啡工作效率能提高不少,那咖啡对你来说也有启动效应。

把每一个启动效应都记下来,你的每天的成就感,至少能提升30%

这里也安利你我一直听的哈佛的学习力课程,信息量和方法论很牛掰,极大的打破了我对学习的认知,感觉让我的学习效率提升了10倍……

这套课我反复听了五六遍,方法真的非常系统和实用,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愿君佳】我保证这个分享,它会让你今后的学习效率翻3倍以上~

⑪从来没有体验过失去的人,对于拥有是什么滋味的认知,往往也非常有限。

总是无条件地帮别人的忙,别人一喊你就到,长此以往,你的付出就会沦为应该,深藏不露,偶尔出手相助,反而能让大家记住你的好。

⑫出丑效应

又称仰巴脚效应或缺点效应,是指太过完美的人,经常不太讨人喜欢,因为无论谁,站在你身边都无所适从,自愧不如,还怎么做朋友嘛。

最讨人喜欢的人,往往都是精明之中又带点小缺点的。

所以啊,真的不要动不动就像给别人完美的人设,你试想一下,如果你奉为大神的小恶魔提利昂要不是侏儒,这个角色会不会就没那么高人气了?

妈呀,演技炸裂的一幕

⑬过度理由效应

之前在一个读本里看到一个故事:

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些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老人无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报酬就越多,他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到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获取奖励的时候,老人开始逐渐减少所给的奖励,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不给。结果,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认为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

这其实就是过度理由效应,每个人都力图使自己和别人的行为看起来合理,因而总是为行为寻找原因。一旦找到足够的原因,人们就很少再继续找下去。

有时候反其道而行效果很不错。

⑭破窗效应

一个屋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及时修补,隔段时间,其他的窗子也会被打破,这个现象就是破窗效应。

其实人也是这样的,一个坏习惯你放着不管,迟早会滋生出更多的坏习惯;对方如果一开始欺负你的时候,你没有反抗,后面就会变本加厉。

⑮皮格马利翁效应

心理学家们发现,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用人话来讲,就是当一个人获得了别人的信任跟支持之后,ta就会不断调整自己去适应大家的期望,从而增强了自我的价值,变得自信,变得更加积极向上,并且尽力达到大家的期待,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关于这个效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我记得是中学的时候了解到的。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告诉加州一所学校的两位教师,他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他们班里的学生比同龄孩子智商要高,请他们务必与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对待。一年之后,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是全校中最优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学生的分数值高出好几倍。而其实这两位教师是被随机挑选出来的,所教的孩子们也与其他孩子无异。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这句话我以前以为是鸡汤,现在知道了,先人诚不我欺,只不过有前提,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

这些小技巧,我说的都没用,你得去实践,才会有实际的效果,所以,改变就从现在点赞这一刻开始吧。

偷偷告诉你,你的点赞会触发皮马利翁效应,鼓励君佳输出更多的优质干货。

最后自我介绍一下,君佳我啊,原本是一个普通二本的迷茫肥宅,后来靠很多方法论跟资源,在学校就实现了经济独立,后来成功减肥30斤,刚毕业不到一年,就成了一个电商小公司的创始人跟半个自媒体人,业余也喜欢摄影、读书、电影跟旅游。

现在大概有15万个君在看我的输出,也正是这些写作的经验,让我在经济跟精神上越来越独立,这些经验我都有分享出来,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一下我的公众号「愿君佳」,我会毫无保留地分享这些干货,相信能让你有更实质性的成长。

对了,偷偷告诉你,我还时不时给大家送书请奶茶跟肯德基,希望把【愿君佳】打造成不只是分享心理学/自我成长/经济独立方法论/更是有爱的地方,希望你能来~

给你分享一个基本无望的堕落的大学生,如何通过实践,一步步实现自己的小目标,成为一个在学校里就能承担责任,半斜杆半创业的故事。

关注 @君佳 一起对付年轻那些破事儿。

推荐我近期的高赞回答,这本书也强推给大家。

对你帮助最大的书是什么?

需要自我提升却老是坚持不了,原因跟方法都在君佳这篇两万赞回答里啦:

周围的人都劝我趁年轻学习,多看书,提升自己,可是我不想怎么办?

快速掌握人际关系,在人际关系里如何保护自己,都在这篇了:

有哪些人际关系方面的小技巧可以保护自己?

关注 @君佳 每周有好几篇优质成长干货,一起对付年轻那些破事儿。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