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互联网金融的IPO狂欢:戴着脚镣跳舞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21977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互联网金融的IPO狂欢:戴着脚镣跳舞

在宜人贷、趣店赴美上市让人们看到了所谓的成功后,一大批中国互联网金融公司开启了同样的出海觅食记。

包括量化派、挖财在内的多家公司已筹备IPO多时;和信贷、拍拍贷,则均在近日披露了招股书;就连正处亏损中的融360也开始了它的海外登陆计划……

在2017年即将过去的最后两个月里,一批批金融科技公司正焦急等待着IPO钟声的敲响。而在它们背后,却是一场由互金圈中心席卷而来的夹杂着疯狂与不定的“资本盛宴”……

一、奶与蜜的甜

经历了4年的“卧薪尝胆”,2017年互联网金融仿似进入了“IPO之年”。

自2015年12月19日,互联网金融第一股宜人贷在纽交所敲钟之后,直至2017年,才有第二家公司接过了接力棒。然而这一交接,就是蜂拥而至的追随者。

截止2017年10月底,除去信而富、趣店已成功赴美上市外,和信贷、拍拍贷、融360、量化派、挖财等都已处于筹备或启动IPO中,而不少包括乐信、陆金所等在内的国内金融科技企业也纷纷展开了上市计划……

这样紧锣密鼓的速度究竟是“瓜熟蒂落”,还是“打着绷带上战场”的自欺欺人?很多人认为,来自互金圈核心的“业务地震”使这次上市产生了源头。

“不可否认,互联网金融正处在冬季,而这个冬季的中心就是P2P。”某圈内人士说。

在不少披着互联网金融马甲的P2P企业被彻底扼杀后,以防系统性金融风险为由的这个最大令牌,已经开始伸向网络支付、互联网金融理财、数字货币等领域。于是短期、普惠的小额分散成了几乎让人“头破血流”的抢手业务。

“这个市场超乎想象的大。”某消费金融平台负责人说。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9月末,我国金融机构消费信贷余额已达23.39万亿元,同比增长30.2%;而仅今年前7月,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就达1.06万亿,累计同比多增7137亿。

这些包括校园贷和工薪阶层消费分期在内的消费贷,在近两年内迅速成长,成了互金投资人眼中中国最具潜力的市场。由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习惯性的“不稀罕”,互联网金融平台成了第一批吃上螃蟹的先头部队。而急速膨胀的市场,也自然喂肥了“嗅觉灵敏”的人。

短短两年时间,这些从小额短贷起家或后来转型的企业,交出了一份份令人咋舌的答卷。

在趣店招股书中我们看到,仅2017年上半年,趣店就产生近1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紧随其后的拍拍贷,上半年净利润为10.486亿元。“头部的现金贷公司,年利润都达到了20亿左右”,业内人士称。

而据零壹财经统计,2017年9月,排名前20%的头部企业,已全面占据了起码50%以上的市场份额。正是这些数据,成为了资本逐利狂欢的按钮。

“实际上,从2017年初开始,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融资事件已稳定在150-170笔/每季度之间,融资规模呈集体复苏趋势。”某投资机构负责人答道,“而由于小额分散业务的亮眼表现,中国互金企业成了疯狂吸引资本的阵地。”

85

数据表明,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金融科技融资事件共84笔,占到了全球52.5%,在融资金额上,中国也已232.2亿元的数据占居榜首,傲视群雄。

“资本无疑还在不断加码。”投资人士认为,“未来或许还将会有更多互联网理财、消费金融、汽车金融企业得到资本的疯狂加持。”

而由于金融行业典型的风险滞后效应,监管框架初定、互金机构估值空间明确等等因素,让互金企业上市的窗口期显得前所未有的敞亮。

“稍微有点野心的平台,谁会忍心放弃这样的大好机会?”某互金企业负责人说。在这些打拼互金圈多年的老人眼里,市场红利、大方的资本以及暂且平稳的监管情绪,让这次互金圈的资本盛宴无疑成了“得天独厚”和“理所当然”的代名词。

而一旦错过或放弃,下次风雨欲来时,谁又能保证自己能“笑着活下去”?

“既然上天给了你一盒蜜糖,无论结果如何,你都要义无反顾地吃下去。”不少人说。因为相比之下,许多吃不到糖的人,还依然在垂涎欲滴。

二、曲线长征

同样的野心,因为不同的境遇,却要绕道而行。

就在互联网金融“出海”热潮持续发酵同时,一些无法赴美上市的平台,只能借助资本“曲线”运作,来满足自己蠢蠢欲动的心。

10月23日,积木控股有限公司宣布,已获得相关监管机构批准,收购去年5月在香港完成IPO、正式登陆香港创业板市场的永骏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据公告显示,2017年10月10日,永骏国际股东AsiaMatrix拟向积木控股出售公司3.504亿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73%。

也就是说,完成收购后,积木控股将获得永骏国际50%或以上表决权。这个拥有积木盒子、积木时代、积木小贷等众多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企业,以这种迂回的方式开始了它的拓张之路。

当然,积木盒子并不是孤例。仅2017年10月一个月,互联网金融圈就发生了类似3起“曲线上市”事件。

“从某种角度来说,曲线上市更像是长征。”某投资机构人员回答,“抛却了直接IPO的速率,曲线上市要经历买壳、借壳,或是反向并购的过程,而这势必会影响企业上市时间,也会增加上市期间的不稳定因素。”

即便如此,也丝毫不能阻挡这些互金企业“走上市途”的决心。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6月,云游控股宣布收购简理财(银客集团旗下子公司)55%的股权,使后者成为云游控股旗下子公司;9月底,A股上市公司巨人网络宣布收购投哪网母公司旺金金融40%股权,成为投哪网第一大股东。

10月18日,港交所上市公司新丝路文旅发布公告,拟以发行股票方式作价12亿元,收购移动社交金融科技企业你我金融的全部股权;10月22日,深交所上市公司步森股份发布公告称,安见科技通过现金收购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其实际控制人赵春霞正是互金平台“爱投资”的董事长及法人代表……

即使没能直接境外上市,这些国内互金企业自身的“资本运作”也毫不逊色。“还有更多的互金企业在筹备明年的曲线上市。”某圈内人说道。

谁能抓住这波资本红利,就能坐稳下一个市场江山。这个显著的因果关系,让大量企望扩大知名度的互金企业不知疲惫地“前赴后继”。

眼看这场传遍海内外的“资本大戏”依然在持续上演,然而究竟上市后的滋味如何,其实是个中滋味,唯有自知。

三、隐患在生长

虽然从营收来看,赴美上市企业创下了不低的纪录,不过深藏其中的危机却也在隐隐爆发。

数据显示,2016全年,宜人贷净收入32.38亿人民币(4.66亿美元),较2015年全年增长146%;信而富靠着消费类借贷业务,实现了2017年第二季度的强势增长;而今年上半年,趣店的营收总额与利润则双双增长至18.33亿与9.74亿。

“虽然三家对各自主营业务的表述互相不同,但实质存在类似,都是最陈旧的金融逻辑——通过在线借贷获取高利差。”业内人士称。而这些业务常常被人冠以“嗜血”、“高利贷”、“暴力催收”等字眼。

“如果消费信贷再继续过热下去,我们可能随时要面对崩盘的一天。”学者说道。

统计显示,2006年-2016年的十年间,中国居民杠杆率已从11%升至45%,增长率升至3倍以上。“短期现金贷”成了幕后推手。一方面,没有特定使用场景的大额现金贷款,打着消费名义流入房地产市场,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的数额,以房抵贷的形式成为了隐形的首付贷;其次,36%的高利息红线,致使庞大的“共贷人群”如滚雪球一般,进一步推动泡沫的滋生。

“现金贷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高利率。”业内人士称。在不少人看来,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获取高利差,继而赴美上市回馈给国外投资者,无疑是一个披在华美金融科技“外衣”下的冷血行为。

而除此以外,另一些企业所谓的“先进商业模式”更是槽点满满。

就在不久前,简普科技在融360的招股说明书中称,目前融360平台已经拥有5000万注册用户,虽处在亏损中,不过企业未来的发展动力良好。不过通过复盘我们可发现,融360的商业模式并不如所说般美好。

“融360的商业模式其实是‘拉皮条’般的金融超市,这比趣店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某金融研究员说。

以信息撮合、贩卖流量为生,一边帮金融机构找潜在用户,另一边帮用户找金融产品,这种“做入口+攒数据+导流量”的互联网模式,虽然是互金早期的重要分支,却在新金融领域中显得举步维艰。

从招股书来看,尽管连接起大量金融机构和千万用户,但融360的外采流量依然占据很大一部分。一个依靠为其他平台导流赚取服务费的平台,并没有像它早期对标的“去哪儿”一样通过垂直搜索服务成为流量的“自来水”,而是至今依然高度依赖外部渠道和流量的采购。

这成了融360最大的困境。

数据显示,融360的销售和营销费用从2016年上半年的1.747亿元增加到2017年上半年的3.4亿元人民币,增长率达到124%。“我们不能保证,能够从未来的经营活动中产生净利润或积极的现金流。这取决于我们管理销售能力和营销费用。”融360方称。

而不论是否逃得开“流量魔咒”,这些靠金融超市模式为生的上市企业,都将持续面对用户控制力上的不断考验。

四、未知的危险

“事实上,有好多企业都像趣店、融360这样,有着多多少少的隐患,但却只能硬着头皮上市。”某互金平台负责人称。

在这个疯狂的“上市窗口期”里,它们只能主动或被动地去“享受”资本红利,和与之带来的变化。而这其中,股东套现和躲避监管突袭,成了最大的动力。

此前有业内人士表示过,互金频频赴美上市背后,最大风险是中国监管层的突然“变脸”。

由于被指责为高利贷的声音此起彼伏,难保监管层不会动手干预。“而一旦收紧或取缔,那么再想境外上市就不会那么容易了。”某平台负责人称。

所以即便可能被美国资本市场的机构盯着“漏洞”,面临上市后的股价暴跌,这些正在筹划IPO或是曲线上市的企业,都不愿意放弃监管层尚未插手的“中场自由时间”,尤其在股东层面。

一位业内人士曾分析称,趣店急于在当下上市,更多的原因是迫于股东压力。

“趣店本身处在盈利状态,其绝大部分收入来自蚂蚁金服。而之所以不选择闷声发大财,或许很大程度来自于老股东们的套现要求。”

另据趣店第二大股东昆仑万维10月18日午间公告称,随同趣店的首次公开发行,昆仑已打算出售全资子公司昆仑集团趣店部分股权。而就在趣店完成超额配售后,昆仑集团仍将持有趣店 IPO 后股权不完全稀释的16.86%的股权。与已转让 588,225 股股权部分所得收益合并计算,昆仑在此次交易中,共获益人民币 345,123,318.11 元。

显然,由于对于未来的不定,在风险凸显、监管未至的“大好时机”,这些早期投身互金圈的股东正在不遗余力地寻求利益最大化,甚至变现、退出。而一旦上市成功,市场风险却只能交由互金企业自身承担。

“这就像戴着脚镣跳舞,有危险,却不能停歇。”一位正在筹备IPO的互金企业负责人说。

很多人说,互金圈的这场资本盛宴其实还远未到巅峰,至少在未来两年,那些被我们熟知的企业,都有可能变身一个个“上市品牌”。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也是一个无法逃脱的时代。

而在这个时代里的每一个人或许都想着,只有活得好看点,才能继续活下去。

作者:七月的MiuMiu    微信公众号:江湖Miu论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