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共享单车并购第一案背后:摩拜ofo成双寡头,老三们快撑不住了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21940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2017-10-26 09:30

共享单车并购第一案背后:摩拜ofo成双寡头,老三们快撑不住了

文 | Origin

共享单车行业这两天的关键词是“收购”。一周之前,小蓝单车先被传被永安行收购。一周之后,共享单车行业首例并购案诞生,但永安行收购的却是哈罗单车。

共享单车行业的两位第三被传收购、被证实收购,使得“收购”成为继“合并”之后,共享单车行业的又一个热词。但究其根本,两者其实在本质上是一回事,它们都指向了这个行业在徘徊中最终的归宿——整合。

一、老三们的困境

共享单车这一行中,摩拜和ofo双寡头将其他玩家拉开不止一个身位。为了争抢注意力、融资、用户,第三名的位置成为了二线品牌争夺的焦点。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小蓝方面一直称自己是仅次于摩拜与ofo的第三;哈罗单车则使用了更微妙的“行业前三”这一说法;曾有黄金单车加成的酷骑,也对外宣称其地位是行业第三。

在古代,探花好歹能落个金榜题名。然而在共享单车行业,第三名似乎是个诅咒,酷骑已经信用破产;小蓝深陷押金泥淖;哈罗则直接被收购了。

1.小蓝单车:危险边缘

酷骑已经够惨了,因此本文并不想多涉及。而酷骑在9月因为盲目扩张以及和P2P金融公司说不清的关系引发用户恐慌,遭遇押金挤兑的时候,小蓝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共享单车的战斗,首先是金钱的战斗。而小蓝的单车,偏偏是最烧钱的。为了在共享单车大战中体现差异性,小蓝选择了用更好骑的车换取用户口碑的做法。好骑的代价很简单,加钱。

第一代小蓝单车的成本仅次于摩拜的第一代单车,而后者的造价为2000价位。摩拜出于成本考虑推出了更轻更便宜的MoBike Lite时,小蓝单车却造出了加装变速器和电子显示屏(后被取消)的Pro版本,差点让共享单车的最高造价突破3000大关。

除了在造车上舍得花钱,小蓝单车也是第一批开启免费骑行活动的共享单车公司。上半年,橙黄蓝三家的免费骑行活动频率最高,有时甚至整周免费。免费的代价也很简单,没收入,烧更多融资。

但问题就出在这儿,小蓝融不到钱。在1月完成4亿人民币融资之后,小蓝再无新的融资进账。

按照小蓝原本的折腾法,其实会更早出现资金危机。但小蓝在3月22日打出了一记狠招——推出半年免费骑行卡,收费199元,半年内每天2小时免费骑车,半年后全额返还199元。显然,这可以为小蓝在短时间内筹集起大量的资金,筹集充足弹药。然而,如果对照易到曾经疯狂的充返活动最终造成的后果,小蓝的这一举措显然也是兵行险招,或者更不客气地说,寅吃卯粮。

199元的半年卡对小蓝来说,就像一剂毒品,短时间内收获大量资金入账的快感,然而却斩断了日常的资金流水,并且形成了半年之后的一笔巨债。半年之后,果不其然,在9月22日的半年期临近时,小蓝宣布将半年卡免费升级为一年卡,为“用户提供更长久的免费服务”。但在许多用户看来,这无非是小蓝的拖字诀:将半年卡升级为一年,那向用户返还199元的期限又可以向后推迟半年。

这次延期,也是小蓝为数不多被用户所诟病的时候。由于免费活动多、骑行体验好,小蓝单车在用户中的口碑一直很好。早前在网上,摩拜与ofo用户大打口水仗的战场中,总能看到小蓝用户在吃瓜的同时站出来为小蓝打call。

或许也正是这种赞誉,让小蓝单车的管理层忽视了维护用户体验的巨大成本,产生了“可以在一线城市与摩拜、ofo一战”的想法。但事实证明,共享单车还是要靠规模说话的。小蓝不到100万的车辆投放规模未能说服资本。尽管用户口碑好,融不到资,盈不了利,这样的生意仍是自嗨。

最终,资金问题累计至今,小蓝单车爆出押金退还困难,大量用户一拥而上试图取出押金。这一幕与酷骑乃至易到的遭遇何其相似。小蓝被收购的消息此时爆出,也符合易到最终被韬蕴资本收购的逻辑——内部资金难以应付挤兑的狂潮,只能卖身以求外部资金帮助。

85

小蓝单车贴吧中索要押金的用户

对于小蓝来说,用户口碑或许是其最大的资产。在其押金难退问题出现后,不少用户表示继续支持小蓝,甚至呼吁其他人不要参与押金挤兑。但从摩拜辟谣“不收购”和永安行最终选择了哈罗单车的做法,也可以看出这笔资产的价值,还有待商榷。

令人唏嘘的是,小蓝单车CEO李刚今年初还称,共享单车大战今年8月就将分胜负、“定生死”。没想到,如今站在生死边缘的,却是小蓝单车。

2.哈罗单车:风光下暗藏隐忧

相对于小蓝单车,哈罗的情形则要好很多。这家从成立之初就立足做二三线城市市场的共享单车公司,一共投入了超过200万辆单车。

除了对外声明的投放数量,在数据上,哈罗单车更可能是那个真正的第三:根据猎豹大数据的调查,哈罗单车的周活跃率为0.0748%,排名第三。

农村包围城市的差异化战略和在二线玩家中顶尖的体量,让哈罗在资本市场上获得了更多支持。去年11月,哈罗单车获得了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愉悦资本、纪源资本、磐谷创投等一线基金的投资,今年4月、6月,哈罗单车又获得了来自成为资本、威马汽车的两轮超亿元投资,要打造“共享单车+电动汽车”的合作生态。

然而,哈罗顺风顺水的表象下也隐藏着危机:

此前,哈罗单车CEO杨磊在今年6月接受采访时,对外透露的投放量为200万辆,每辆车的造价约为800元——光是造单车,哈罗就用了16亿。同样是在6月,哈罗单车官方宣布的日订单量为500万单。算下来,每辆车的日均骑行次数仅2.5次。这显然不是一个足够好看的数据。

此前,智东西有文章分析过,在二三线城市中,共享单车的生存情况并没有那么乐观。和一线城市不同的交通布局,使得两轮电动车颇为流行,极大地挤占了共享单车的生存空间,使得其日均骑行次数比一线城市更低。另外一点则是,较小的城市中,共享单车的损毁率更高。

这意味着,扎根二三线城市避开了和摩拜、ofo的正面冲突,但却只能在不那么肥沃的土地上耕耘。最令互联网创业公司垂涎的用户,永远是一线城市最多。然而,共享单车禁投令的出台,也暂时堵死了哈罗单车进入一线城市战场的可能。

此时由主业为有桩公共自行车的永安行出面并购,哈罗一来可以获得前者较为稳定的资金支持,二来永安行在建设有桩公共自行车的过程中,与政府建立起了良好关系,在共享单车政策收紧的当下,这将对哈罗单车带来帮助。另外,这次并购完成后,蚂蚁金服成为了整个公司的第二大股东,这意味着来自阿里系的资本与资源的双重支持。

几家势力聚首,俨然要把永安行和哈罗的结合体打造成新的巨头。这一次并购,很可能将形成示范效应,带动体量较小的玩家抱团。

前段时间共享单车经历了一轮死亡潮,而如今,活下来的公司要面临的,或许是并购潮。

二、并购潮下,谁是鱼,谁是虾

当并购、合并等字眼在共享单车中越来越多地提上日程时,这一行已经在渐渐转向一场鱼吃虾的吞并游戏。

在这今日的并购案例中,永安行是鱼,吃下了哈罗单车这只虾。永安行并购哈罗单车后,依托永安行原有的200万有桩公共自行车,加上哈罗单车的200余万辆共享单车,俨然成为了行业中的第三极。

85

2017第三季度共享单车APP周越活渗透率,来自猎豹大数据

但其体量和摩拜与ofo的差距仍然较大,此时,这条新的大鱼若要继续扩张,此前不同程度上遭遇危机、但又拥有一定资产的酷骑、小蓝、小鸣都是不错的选择。而优拜、1步、由你等数据规模上更小一级的玩家也是可以考虑的对象。而规模再小的共享单车,处于整合成本等考虑,并购的价值也就不大了。

当然,优拜等玩家也可以主动抱团,形成规模,让自己成为一条更大的鱼。

然而,当我们回看永安行并购哈罗单车这个例子时,不难发现,最大的鱼永远不是共享单车公司。永安行对哈罗单车的并购,背后晃动着阿里的影子——永安行接受了来自蚂蚁金服的投资,而哈罗单车也很早便接入了支付宝。永安行与哈罗合并后,蚂蚁金服成为了占股仅次于永安行母公司的存在。而在蚂蚁金服同样投资的ofo中,滴滴的话比阿里更有分量。

在永安行与哈罗合并后,阿里系的势力,在一家规模足够大的共享单车企业中,拥有了足够高的话语权。因此,在这个层面,阿里才是那条鱼。

三、共享单车不想收购?但战场由资本定义

永安行收购哈罗单车后,将对行业带来什么影响?智东西第一时间联系了业内玩家,发现多数企业无论对被并购还是并购都没有什么兴趣。

其中,与哈罗单车同样在二、三线城市打拼的优拜单车的CEO余熠称,他认为有并购消息传出的公司,多是对资金有较大需求。对哈罗单车与永安行合并带来的竞争压力,优拜会“密切关注”,但不会选择去并购其他共享单车公司,或者谋求收购。

优拜不“卖身”、不合并的选择是有底气的——因为优拜除了发展二三线城市业务,最近也将出海作为了重点,其首批单车已在澳大利亚落地。在出海之前的9月,优拜也宣布获得了数千万美元融资。至少在钱这个方面,优拜显得不那么急迫。

但正在被用户追着要押金的小蓝单车,处境显然就没这么悠然。智东西多次致电小蓝单车COO孙冶及公关负责人,均未得到回应。小蓝单车此前承诺,将在11月10日前退还押金。随着这一期限的邻近,小蓝单车的处境愈发紧张。有观点认为,小蓝最终很可能将走上易到的老路——卖身。

而ofo方面此前回应“是否与摩拜合并”时称,并不考虑合并。ofo一位内部人士透露,目前也不考虑除摩拜之外的其他共享单车公司。而ofo对哈罗与永安行合并可能带来的竞争并未有太多触动,一位ofo的公关负责人对智东西称,“良性的竞争将有利于共享单车行业优胜劣汰,ofo将积极引领行业健康发展。”言下之意,对新的“第三极”并不怵。

摩拜方面则婉拒了采访,但其此前向外界传达的消息,也是“不收购”(当然就更不可能是被并购)。

除了坐实的哈罗单车与永安行,似乎并没有共享单车企业愿意并购,或者成为被并购的那一个。但被资本快速催熟的共享单车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向资本低头。

在行业普遍没有盈利、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为了获得足够的资本支持,共享单车企业选择抱团聚起更大规模、站队巨头几乎无法避免。摩拜与ofo有足够底气选择不去并购其他共享单车公司,而二三线玩家若要求生存,则很难拒绝并购/被并购这条道路。小蓝单车的例子已经证明,小而美的道路在共享单车中是走不通的。

结语:共享单车进入整合时代

共享单车行业近两年尤其是今年以来飞速发展,先后经历了大融资时代、阵亡潮时代,大浪淘沙,第二梯队玩家中,小鸣、酷骑、小蓝先后被冲刷一轮,元气大伤。相对健康的永安行、哈罗单车果断选择合并,抱起了团,隐隐要打造第三巨头。而头部的摩拜与ofo,也被朱啸虎认为走到了“合并”的时间节点。

这一切都预示着,共享单车行业,正在迈入整合时代。

当然,互联网行业细分领域最终的形态通常都是一个或数个寡头占据,这已被经验证明。然而在共享单车赛道,寡头格局成型的速度,在汹涌的资本推动下,将来得前所未有地快。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