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电商冲击下的专柜新零售:自我救赎“戏份多”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baijia.baidu.com/s?id=1580958659914009163&wfr=pc&fr=idx_top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电商冲击下的专柜新零售:自我救赎“戏份多”

电商冲击下的专柜新零售:自我救赎“戏份多”
2017-10-11 19:02鲲鹏计划获奖作者,优质科技领域创作者
u=1827055095,2299235155&fm=173&s=9B1063814C924ECE0C3D29920300E080&w=640&h=480&img.JPEG

在专柜看到心仪的大牌,又对高昂的售价难下决心,要不上网看看这个品牌有没有专营店?做不做特价?哟!这个“内部拿货”这么便宜?!

看到你嘴角浮起的微笑,这事就妥了。针对剁手族的微妙心理,换一种方式让你“赚”了大便宜,这里面套路很深。

“没想到真的这么便宜,这牌子的连衣裙在专柜卖一两千块一套,在网上代购只要三四百。”经常在某宝上通过“内部拿货”购买专柜衣服的白领Ashley是“晚期剁手族”。她告诉懂懂笔记,很多专柜的衣服太贵,一个月买不了几套,自从有这种“内部拿货”之后,自己和身边一众姐妹都喜欢通过网上这种渠道购买一些大品牌的“专柜货”。

“只要四分之一的价格,而且也有专柜出具的小票,所以(质量)有保障。”Ashley表示,这样既满足了自己“买买买”的欲望,又省下了很多银子,关键是还能买到正品。

在某宝通过“内部拿货”,用几分之一的价格买到品牌专柜动辄几千的心仪时装,真的有可能吗?这种在网上看似优惠实则“套路”很深的“内部拿货”,你买过多少?

电商冲击下,实体专柜寻求“自我救赎”

u=61462751,2079956694&fm=173&s=FE9362890C9372DAD0A409A003007093&w=640&h=480&img.JPEG

“内部拿货”能买到超级便宜的专柜货品吗?

曾在深圳某综合体一家时装专柜担任店长的Bella告诉懂懂笔记:能!而且还有可以用来“炫耀”的专柜小票和“三标”。

“但专柜的高价货到了网店里就能变成‘内部价’,真的有这么好的事情?”对于懂懂笔记进一步的追问,Bella表示,这是不少时尚品牌专柜都在“巧用”的伎俩。

显然,三四百元线上“折价货”,其本身的真正价值也就只有三四百,甚至更低,虚高的“专柜价”只为让你虚荣心满足罢了。

品牌专卖店这几年过得的确很苦。 “就像我们中心区域(综合体)的专柜,最近这半年多每个星期最多也就卖出去三四套衣服,遇到周年庆或活动5折促销时,才有可能出现小规模的‘爆发’。”Bella告诉懂懂笔记,电商对线下专柜的冲击已经是有目共睹。

实际上,Bella所说的情况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在北京市西四环某超级Mail的一层品牌专柜里,不少店员都这样形容:“周一到周四完全没有人,整个跟个空楼似的。只有到了周末才见到人群,还都是去楼上吃饭的。”

正因为如此,当各大电商平台“XX节”几乎每月都举办的情况下,实体(服装服饰)专柜的“压力”越来越大。“许多人都是店里看个够,转身回网上去买了,所以专柜的生意也就越来越差。但是这两年综合体的租金可是连年上涨的。”Bella直言,现在周围不少专柜最大的“痛”,就是每个月不足三万的营业额,却要负担七、八万的场地租金。

相对于线下专柜来说,电商的服装品牌没有高昂的租金、人员开销,所以商品的性价比自然就高。

“高高在上”的专柜品牌,由于场地租金、人员开支、版费成本等问题,价格上的确不是电商品牌的对手,之前更不乏专柜品牌冲击电商渠道“败北”的例子。归根到底,线上品牌价格优势是传统专柜品牌无法匹敌的。

“既然传统专柜不赚钱,那干嘛不索性关了或者只做线上?”相信这是许多人共同的疑问。

对此,Bella的解释是:“这些专柜品牌用了多少年才把牌子做这么大,既然在线上冲击不了电商品牌,只能寄希望‘撑着’门面,做各种尝试。我们老板也说,现在不是都在讲新零售嘛!”Bella告诉懂懂笔记,在“硬撑”的阶段,一些线下品牌已经开始“暗度陈仓”的策略,玩起了新的“套路”。

专柜用电商“张良计”,消费者却忘拿“过墙梯”

u=2356308128,1248732131&fm=173&s=9A9173814A127ACC3A2DC8B303007003&w=640&h=480&img.JPEG

一切奥秘,起源于“原单”心理。

“早几年一些电商服装火起来源自所谓大品牌‘原单’的出现,”Bella告诉懂懂,所谓的“原单”就是品牌厂商在生产的过程中,一些瑕疵的淘汰品,被代工厂或者内部员工“拿”出来卖。

“但是正规的厂商哪有那么多瑕疵品?如果瑕疵品真的那么多,甚至比合格产品还多,那品牌商赚什么。”Bella表示,之前在网上标榜“原单”的商家,许多卖的都是假货、仿货。

虽然随着舆论的曝光,许多买家也知道了电商平台上所谓的“原单”充斥着大量的假货,但是“买买买”的心以及对于知名时尚大牌的追求让绝大部分的买家,尤其是女性买家依旧“停不下来”。

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所谓的大品牌“内部拿货”就诞生了。

Bella举了个例子,像某丽的一款鞋子在专柜的售价是799元,然而通过“内部拿货”的电商渠道只需要226元就能拿到(还有专柜小票)。这对于许多女性朋友来说,简直就是“赤果果”的诱惑。

“许多人带着(在线上)买‘原单’的心态在买‘内部拿货’,其实追求的还就是用比较便宜的价格买到知名品牌。”Bella告诉懂懂,这些看似便宜的“内部拿货”,其实是部分品牌商家自导自演的一场“戏”,而且戏码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相信在Bella揭秘这些品牌商的“戏码”之后,很多人都能解开之前一直都难以解开的谜团:电商冲击下的品牌专柜靠什么活下来。首先,品牌专柜要在高大尚的场所坚持住,形成品牌的高逼格;其次,让某种“内部拿货”价出现在你眼前,令你毫不犹豫掏钱包。

“几乎在同一个时间,许多消费者都感觉到了专柜的产品在涨价,而且是逐渐地涨。”Bella说,就在这一年多,一些品牌专柜拼命在价格上做手脚,有些品牌甚至在专柜挂出了“超高价”,以致不少中产女性消费者都连连感叹“钱不够买”的“高价”。

“就像我们专柜,一件中长款连衣裙挂牌价可以到3000~4000(元),甚至有的专卖店,一件限量款女式衬衣都是这个价格。”Bella说,这种高价会让消费者望而却步,但对于许多注重品牌(款式)的消费者来说,她们会像之前寻找“原单”的方式一样,到某宝等电商渠道上,找“同款原单”,希望用较优惠的价格买到这个品牌的衣服,哪怕有些许瑕疵也是能够接受的。

想在线上比对价格的买家很快就会发现,现在不仅有所谓的“原单”,还多了许多“内部拿货”,也就是用非常低的折扣,就可以买到“完美无瑕”的品牌货。

“这样一来(买家)就会觉得,哇,线上的‘内部拿货’价远比实体专柜的价格低,甚至是三折的价格,而且还不是‘原单’那种所谓的瑕疵品,三标(合格证、洗标、主标)、专柜小票还是齐全的。”Bella说,经过这样一比较,许多买家就会觉得电商渠道上的“内部拿货”价格十分实惠,甚至比部分电商品牌的性价比还高,“毕竟很多品牌的知名度在那里,这一点对于女性消费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线下刺激消费,形成购物场景,在线上放好“钓饵”,完成交易。一位服装行业的资深人士透露,这早已经是不少实体店老板理解并贯彻的“新零售方针”。

对于专柜产品的零售价格,Bella笑称:“虚高,虚了好多倍。”她告诉懂懂笔记,那些所谓的“内部拿货”,其实都是品牌方授权的,或者说就是品牌方的代理,甚至是之间连一纸协议都没有的个人卖家,他们之间已经相互形成了一种“默契”。用实体专柜的价格“勾住”消费者,用电商渠道的所谓“内部价”推动消费者成交,利用消费者虚荣心对于价格的落差,促成了这样一笔“交易”。

Bella告诉懂懂笔记,所谓的“内部价”在很早之前,指的是品牌商自己的员工购买产品时所享有的折扣,但这个折扣也是比较有限的,对于员工购买的数量也有一定限制。

“除此之外,以前的确存在有部分违规员工将厂商的货偷出来以‘内部拿货’的名义在卖,但靠偷又能偷多少呢,加上现在(管理)技术如此发达,厂商管理不可能有这么大漏洞,“内部拿货”想想其实也就能明白。”Bella打趣说,现在某宝上卖的所谓品牌“内部货”,数量十分庞大,甚至已经有了之前“原单”之势。

然而,为了能在电商的“攻势”下生存下来,许多大品牌却把所谓的“内部拿货”变成了“常态”,把线上渠道变成了“折扣”的“汪洋大海”。

不能否认的是,有许多消费者确实被这个“价格高企”唬了一把。Bella表示,她们自己的专柜虽然每月卖出的衣服屈指可数,但在众多的电商“代理”渠道,“内部拿货”却可以卖出近万件之多。

“大品牌走线上代理的模式,小品牌则走‘拼店’的模式。”她透露,许多小品牌因为量级不足,所以在线上与一些影响力比较大的卖家合作,低价卖实体专柜的“高价”货,一个商家“内部拿”的是多个品牌的货,看起来就像个线上集市,“有些(卖家)称品牌产品内部优惠领券购买减多少这些,基本上都是同样的伎俩。”

品牌服装、鞋子、箱包……Bella说这种方式已经从最早的时装“蔓延”到了许多品类,甚至有知名的日用商品品牌也Copy了这招,并“学以致用”在网上上卖得火爆。

显然,商家的这一番“张良计”迷惑了许多消费者,缺乏理性的消费心理也让商家们的“计策”十分奏效。网络购物时代信息同样爆满,买家们在“买买买”的时候几乎都忘了带着一把谨慎的“过墙梯”。

小票和标签就是品牌和质量的全部?唬你没商量!

u=1329230386,3546080563&fm=173&s=9FB441870ED31ACE3C35F4A203008011&w=640&h=480&img.JPEG

因为线上渠道“内部拿货”的火爆,让许多时尚品牌在电商冲击下存活了下来,不少线下的专柜作用仅仅是“价格”展示和“标价”比对罢了。

“但还有很多品牌厂商不满足这样子‘赚钱’,觉得线上的折扣价格太低,利润相对较少。”Bella表示,“价格心理”的伎俩已经无法满足品牌商对于利润的追求了,就拿她自己的专柜品牌来说,虽然“内部折后”的衣服价格是500~600元,毛利在40%左右,但相比此前专柜销售高达60~70%的纯利来说已经低了很多。

“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空间,许多品牌商只能在线上代理销售的产品质量上‘动手脚’。”Bella透露,有不少品牌“内部拿货”的产品,都存在着偷工减料的问题。

一位写信给懂懂笔记的消费者这样抱怨,她和好友通常回去品牌专柜看衣服,了解质地、款式,并试穿下看看适不适合自己,然后再“偷偷地”拍下这个款式,到某宝上找“内部拿货”的同款,因为卖家提供的商品,三标小票都有,所以并不会过多的去怀疑产品的真假。但是她最近经常发现,买到手的“内部货”质地和质量能看出不小差别!

Bella表示,品牌厂商正是看中了许多者的心态,觉得在线下专柜已经“眼见为实”了,线上渠道的同款质量应该“没毛病”,所以,许多买家都被这样的想当然蒙蔽了。

“我们专柜的产品和它们(指0某品牌)都是同一个代工厂,而且都同样有所谓的线上‘内部拿货’渠道,就拿衣服来说,设计是同样的设计,但在生产上还是有差异的,甚至工艺都有所差别,线上渠道的衣服‘线头’往往会比线下专柜的货多一些。”Bella透露,除了工艺之外,产品的面料上就有很多“猫腻”,哪怕是同样的面料,化纤的使用比例上也完全不同,“所以有些‘内部拿货’的衣服,虽然看起来跟专柜的一样,标签也一样,但摸起来面料的手感略有不同,重量有时候也差了些许。”

一位服装行业的业内人士透露,在工艺和材料上的“区别对待”已经是一些品牌的游戏规则,许多品牌厂商可以在某宝“内部拿货”这场戏里获得更大利润空间。而多数买家也因为出于对品牌和专柜的信任,并没有多深究产品的质量差异。久而久之,许多厂家就变得越来越肆无忌惮。

小票、认证标签,逐渐成了许多买家对于品牌时装、鞋帽、箱包的标准衡量物,甚至有许多消费者把“小票”当成了炫耀的“资本”,觉得只要有这些标识(票据),商品的品牌和质量就有保障。

“小票、三标,这本来就都是品牌商自导自演的一场戏,这些证明物料自然能够给到代理渠道。”该业内人士表示。

无论是出于对大牌的信赖,还是虚荣心作祟,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些“心态”其实都无可厚非,但在消费购物上或许都应该理性一些,“一分钱一分货”这个道理无论是线下实体还是电商渠道都是适用的。

利用专柜与线上渠道的“价格差”攻破买家的“心理防线”,变相的引导消费者到线上“成交”。对实体品牌商家而言,这种对新零售的理解未免有些跑偏了。

线下实体专柜有其应有的产品质量、品牌溢价以及客户口碑,在电商“性价比”的影响下,实体专营店(线下品牌)并不都是死路一条,毕竟有不少国际品牌用实例证明了“线下生存法则”,因为短视用“小伎俩”蒙蔽消费者的“双眼”只能获得一时短利。

Balle和懂懂笔记交流结束后补了一句:“我自己做这一行,但却无法阻止身边的好姐妹在网上买‘内部拿货’的品牌货,希望你们能帮她们擦亮眼睛。”

——————————————————————————————————

微信关注公众号“懂懂笔记”每天第一时间为您奉上最新最热的科技圈资讯~

多年财经媒体经历,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众多,信息丰富,观点独到。

发布各大自媒体平台,覆盖百万读者。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微信思维》、《微信力量》三本畅销书的作者。

举报/反馈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