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长假后第一天不想工作,这病咋治?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pmcaff.com/article/index/965462907257984?from=selection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长假后第一天不想工作,这病咋治?

今天收到脉脉关于“如何在长假后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的推送,看网友的回答让我十分恐慌!

fetch_file5f5ae0f43865b43e3c51164e6e6c1cd8-picture

fetch_file28fdaff62826737e4a342b796e3a36d6-picture

fetch_file8a869c307b62c834a296faac62f960e8-picture

fetch_file37267c70259908b2e1e565bcc5ad82b3-picture

fetch_file77758fc12cb2f0f795cfcb7704fe6312-picture

有的提前 2 天开始调整已经蓄势待发,有的一个耳刮子就好了,还有的居然根本不需要调整。

好焦虑,原来有这么多人跟我一样优秀?

 fetch_file81fa6c22bc2459220cb39f3aa3842301-picture

当然,作为一个懒癌晚期患者,我是不可能像前文中的那些大神一样又勤快又上进的。我对这件事有不同的理解。

人是一个极其懒惰的物种,我们天性就是不想工作的。所以,告别度假的慵懒状态,重新进入工作状态,本身就是逆人性、艰巨无比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不给你打任何鸡血、灌任何鸡汤。我的底层逻辑是,既然人性是如此的顽固与强大,我们在与之斗争时,应该尽可能顺着他,而不是违背它。

我们难以开始工作,无非就是懒和怕,懒的意思就是嫌累、嫌麻烦,怕的意思是恐惧自己做不好。那我们尽量让工作不那么累、那么麻烦、那么难就 ok 了。

经过多年研究,我总结出了 4个偷懒的大招,帮助“尊重人性”的你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01  做成就感高的事情

各位读者,你做什么事情能最快进入状态?男生打游戏,女生逛淘宝嘛。

因为这些商人在背后利用了一个原理,让你快速上瘾,把你给算计了。前斯坦福商学院教师瑞安·胡佛所著《上瘾》一书分析了这个原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快速的奖赏。通俗地说,让你轻松获得成就感。打游戏刷副本、逛淘宝添加购物车是不是都很爽啊?

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原理“算计”自己,轻松进入工作状态。正如脉脉话题“如何快速进入工作状态”中的很多高票回答所说,先处理一些简单的事情,如回顾工作进度、整理笔记、查看邮件等,能使我们轻松、快速地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从而进入状态。

02 降低启动难度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其实一件事我们一旦开始做,一般都能做的不错,但往往就是开始不了,俗称“拖延症”。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 80% 的大学生和 86% 的职场人士都患有拖延症。50% 的人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开始工作。13% 的人没有人催,不能完成工作。(转引自古典专栏《超级个体》)

fetch_file8151cfefc7e5889161bc92c376d0d06b-picture

但我觉得其实没那么严重:刚放完那么爽的假,谁愿意开始干活啊?更深层的心理可能是:我没有状态,干了也干不好。所以,这里有一个很好用的技巧:降低启动难度。

写作圈有 2 个很有意思的说法,一个是“让写作来写作”,一个是“前 300 字是废纸”。

很多成功的作家都有和我们一样的“开始困难症”,所以他们的写作中经常专门有 300 字左右的篇幅用来启动:管他好坏,先开始写再说。

请读者注意,这些作家偷换了自己的任务:从写出好东西换成了先随便写点东西。300 字过后,一般就能进入正常的写作状态,写出的东西质量就相对高了。

你现在看到的是本文的第一千个字,其实前面还有一千多字被我扔进了垃圾桶。

很多平台的高票回答都提到了这个方法,包括哈佛大学公开课:积极心理学。

开始做一件事时,先给自己 5 分钟的起步时间,比如先开始读一页书,开始背 10 个单词,别计较效率。心里可能会百般抗拒,甚至完全投入不进去。

这很正常。这是人的本性。接受它就好了,不用责怪自己,不用痛苦地想:我完了,怎么一点都看不进去;算了,先去玩会游戏吧/上会网吧/吃点巧克力吧。

我敢说,几乎 80% 的人,都曾死在这个阶段,直接放弃治疗去浪了。是因为做的是不喜欢的事情么?并不是。

即使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比如我当初化学跨考中文时,看文学书,也是如此。

关于“如何早起”,知乎一个高票回答是“先坐起来”。在“如何克服严重的拖延症”话题下,有一个回答非常有趣:

fetch_file683098f834cb05b66331bc4708218454-picture

这是我目前见到的最简单易行的启动行为之一。

上述千奇百怪的方法,其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我们因为嫌累、嫌麻烦、担心做不好而无法开始,那么就从一个非常简单的行为开始吧,而且不用为其质量负责。

用古典的话说,如果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坏的开始也是成功的三分之一。

03  拆解任务

这是方法一的延伸。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伊•鲍迈斯特和约翰•蒂尔尼合著的《意志力》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意志力和我们的肌肉一样,使用会消耗,过度使用会疲劳。这启发我们:懒是正常的,偷懒是必要的。 

曾有个高中生对我说:“数学是我最偏的一科,我现在作业都是留到最后,我都不敢碰了,每次对答案都惨不忍睹。我该怎么提高呢?”

我说:“建议每天给自己安排一些具体的小任务(比如今天我要解决某某类型的题目),不要总想着一个宏大而难以完成的目标(比如我要把数学补起来)。”该学生听完,瞬间“觉得自己有救了”。

这个方法的底层逻辑仍然是向我们懒惰而懦弱的人性妥协:虽然我们开始做了,但还是嫌累嫌麻烦、担心做不好,因此我们还要继续把困难的大任务拆分成简单的小任务。

一方面,小任务更容易完成;另一方面,我们不再需要不停调动认知资源去思考“该干嘛”。

下面介绍三个好用的任务拆解方法:SOP,待办清单,番茄工作法。

1)SOP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标准作业程序,就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来自“百度百科”)

通俗地说,就是列出各个步骤要干嘛。

举例来说,我一个朋友在一家电影网站任职,每天要做一个专题和两个单片的推送。这个工作并不难,但步骤繁琐,不同内容的推送又有细微区别,很容易失误。

于是他列出这个简单的 SOP,每执行一个步骤就打一个√,大大提高了效率和准确度。

fetch_file9faad38c3cf9d553a01060bc178478ab-picture

2)待办清单(to do list)

很多人列清单,但往往效果有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清单中某些项目的完成难度太大。

举例来说,请读者辨别,以下清单中哪个项目容易让你患上拖延症。

fetch_file9ff3afc552ebd7888f799984d1137173-picture

很显然,最后一个项目很难完成,我们甚至无法用一分钟说清楚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把它做完。

正确的清单应该是这样的:

fetch_fileed0556e3af21aa819f45abdd0c6833df-picture

或者是这样的:

fetch_filed06e05e8d4515e2a6ed61c061789090f-picture

当然,以上清单都可以继续细分,这里只是帮助读者理解。

记住,我们的认知、意志力、精力和肌肉一样,是会累的,一定要吝啬地使用。

3)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实际上是待办清单的变种。清单是按任务内容进行拆分,而番茄工作法是按时间进行拆分——把一个复杂任务拆分成一个个25分钟的时间段(称为“番茄钟”),每个番茄钟之间休息 5 分钟。

fetch_file4e6f407080e72e18e64b098ff2e57c2b-picture

和前述原理相同,番茄工作法使我们要做的事情变得具体、容易完成,拖延症便不攻自破。

另外,番茄工作法能让我们取得更高成就。这基于一个普遍现象:人脑一般只能高负荷运转25分钟左右,之后效率开始下降。

不要小看专注工作的25分钟,我们在这25分钟里往往能进入“心流”状态,即特别专注、效率极高、忘乎所以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都能达到极高水准,完成平时无法完成的工作。

番茄工作法实际上是待办清单的变种。清单是按任务内容进行拆分,而番茄工作法是按时间进行拆分——把一个复杂任务拆分成一个个 25 分钟的时间段(称为“番茄钟”),每俩番茄钟之间休息 5 分钟。

04 回避诱惑

注意,不是抵御诱惑,而是回避诱惑。不要给自己面对诱惑的机会。

再次强调:人性是软弱的,不要考验人性;同时,意志力像肌肉一样会累,即使经受住了考验,我们的意志力也被削弱了,下一次考验来临时我们就容易崩溃。

诱惑来自 2 方面:内部和外部。

1)如何回避内部诱惑?

你一定经常有这种体验:正在做一件需要专注的事情,但脑海中总是有无数念头冒出来。

如果去处理新冒出来的念头,工作就变得破碎;如果强制自己不去处理,注意力便难以集中,并且新念头还会不停地出现;有时这个念头还挺重要,我们就需要一边工作一边提醒自己一会儿别忘了处理它。

这里介绍的方法是“念头收纳法”:身边准备一张纸、一个笔记本,或者一个 APP,出现新念头时,迅速把它记下来,然后立刻回到手头的工作上。这样,我们可以把珍贵的意志力资源集中在手头的工作上,并且不用担心忘记念头的风险。

fetch_file6b1d4c968865001ffc46b2c7541af4d6-picture

2)如何回避外部诱惑?

如果你看见微信的红点就想点,那就关掉铃声和振动,把手机放进抽屉,在两个番茄钟中间的 5 分钟再去看手机。

如果你看见零食就想吃,那就把它们通通藏起来。

如果你听见八卦就想参与,那就给自己准备一个隔音效果好的耳机,让自己听不见那些声音。

如果你不会 say no,最起码要学会跟人协商晚一点再处理。

总之,不要考验自己,你经不起考验的。

fetch_fileb6fb718aa8e746a6f977aafb2a8fa3ed-picture

最后,虽然今天给读者介绍了这些“屈从”人性的偷懒方法,但是我们的三观还是要正的:即使再省力的方法,也需要意志力去推动完成,这篇文章介绍的方法,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到的。

成长,归根结底还是逆人性的。


陈维贤:雪橙金服运营经理,前百度员工,小红书早期社区运营和推广工人,微信公众号(产品菜鸟汇)分享产品运营、营销推广干货。

本文由PMCAFF专栏作者 陈维贤(小贤) 原创发布于PMCAFF产品社区www.pmcaff.com,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