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逝者与未亡人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jiemian.com/article/166692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正在阅读: 逝者与未亡人

逝者与未亡人

10月6日,在张锐死后第二天,“春雨医生”APP的下载量、访问量、新增用户量、日活量,突然陡升。一个投资人看后,伤心不已。“数据太好了,但是这个代价太大了。”

迟宇宙 · 2017/10/06 13:43浏览 47.7w字体:宋

150726772460178100_a700x398.jpg

导读:这是写于一年前的稿子。在成稿后,基于各种考虑,我们约定一年后刊发。我们恪守了承诺。今天,是张锐去世一周年的日子。我们希望,有些人还没被忘记。我们祝愿,所有创业者都能越过山丘。

“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

她在首都国际机场与丈夫分别。那天是10月3号。她要飞往伦敦。她在伦敦苏富比艺术学院有一个硕士课程,10月5号正式开课。

他们通常会在假期一起外出旅行,但这个假期,丈夫说想在家里呆着。他们就在家里呆着,24个小时厮混在一起,像一对平常的夫妻那样,打发着恬淡庸常的时间。

10月3号那天,他把她送到了首都机场。以前她外出的时候,他从不送她。这一次他完成了一次完整的送别。

到了伦敦后,她就赶去了学校。在伦敦闲逛了一天,她便开始了自己的课程。还在北京的时候,飞机起飞前一刻,她决定开通国际漫游。她是犹豫的。现在微信这么发达,有事用微信就可以了。但她还是决定开通国际漫游。

在伦敦闲逛的那天,她在大英博物馆附近转悠,因为她住在那附近,边上有很多古董店和设计师店。她给他发了微信,说自己想买一只白色的毛绒小狗。她拍了张照片给他。

“你看,是不是很像小皮?”

“好像啊。”

“那我买啦?”

第二天下午,她开始上课。英国时间下午两点的时候,她的手机响了。是北京的小区物业打来的。她没有接。她正在上课呢。电话挂断之后,又不停地拨打过来。她隐隐有些不安,“觉得这个事情不太对了”。她走出教室,回拨过去。

“你是不是202的住户?”

“有一位你们家的男同志倒在小区了,我们已经打999送医院了。”

“他怎么了?”

“已经送医院了,你再联系医生吧,我们有同事陪着去的。”

她算了下时间,此时应该是北京时间10月5号晚间9点左右。这是他们通常的遛狗时间,他一定是下楼遛狗去了。

“有没有一只小狗啊?狗在哪里?”她焦急地问。她觉得他没什么大事,生怕“小皮”走丢了。

“有一只小白狗一直在他身边,我们带回办公室了。”

“小皮”没事。她安心了。她准备给医院打电话,打听他的情况。

她的电话还没拨过去,丈夫的电话拨了过来。

“老公?”

讲话的不是他。

“我是306医院急诊室主任,你是机主的什么人?”

“我是他老婆。”

“那你赶快过来吧,人已经不行了,你赶快过来处理后事!”

她怔在那里。骗子太坏了,这么拙劣的招数都用上了。

几个同学从教室里走出来,提醒她通话的声音太大,影响了他们听课。她呆呆地对他们说:“这个电话说我老公出事了……”

“肯定是诈骗电话。”

“可是号码是我老公的……”

她有些懵。她拨打了物业提供的306医院急诊室的电话。接电话的依旧是刚才那位,依旧是那个冰凉冷酷的声音。

“你们得抢救啊,尽最大努力抢救!”

“我们是医生,肯定会尽我们最大努力抢救,”那个声音说,“但是人送来的时候尸斑都出来了,你让我怎么抢救?人已经故去了。”

“什么原因?”她努力保持平静。

“心梗死,非常快,两三分钟就过去了,根本来不及抢救。我们抢救那么多心梗,还没什么成功的。”

她呆在那儿。她无法相信。

这一定是个巨大的玩笑,他妈的国际玩笑!

“整个爱尔兰都在下雪”

我们约在北京华贸中心新光天地一楼的Corso Como Café见面。

我们坐在了咖啡馆的室外,边上是Costa,对面是华贸中心的1号写字楼,夹在中间的是ARMANI广场。人们从边上走过,或者从小广场的底部穿行。他们行色匆匆,留下或带走一些东西,或者根本就没留下或带走什么。

这是她与丈夫以前经常来的地方。她记不住。到了之后她才记起那些往事。

她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背一个白色的背包。这是她从伦敦赶回来时的穿着。

那一连串的电话后,她努力保持平静。她订了机票,往北京赶。一位贴心的同学陪她一起飞了十个小时。她在飞机上忍受着巨大的煎熬。她希望一切都是假的,是一个巨大的国际玩笑。但她很快意识到,她成了一个寡妇。

在登机前,她给丈夫的同事打电话,让他们赶快去医院。她不相信。她还在伦敦机场候机的时候,丈夫的一位合伙人,一位他们夫妻俩都很信赖的朋友打来电话。

“他怎么样了?你告诉我。”

“他死了。”

她的心像被撞了一下。这是她这辈子听到的最残忍的一句话。

十个小时的煎熬之后,飞机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她直奔306医院。她离开北京的时候,他带着怜爱和不舍为她送行。他们在安检口拥抱和亲吻。他说“注意安全,早去早回,回来我去接你”。

此刻,他正躺在太平间的铁柜里,躺在尸袋里,等着她。他变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一只眼睛闭着,另一只眼睛,医生花了好长时间,也没让它完全闭拢。

“一切都像假的一样。”她说,“那两天北京也一直在下雨,从5号下到7号,特别冷,尤其是第一天晚上回来,已经6号了,306医院外面全部都是一夜的雨。”

她回到了家。她无法入睡。窗外面都是雨的声音。雨一直下。“突然发现一场秋雨人生都冷了,就是这种感觉。”她说。

我们谈起他丈夫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乔伊斯的《逝者》。《逝者》的结尾中,“天气预报说,整个爱尔兰都在下雪”。

他的丈夫,春雨医生创始人、CEO张锐去世的消息,此时已经遍布了整个中国,传统媒体、新媒体和自媒体,都在以各种方式告诉人们,一位创业者、一位独角兽公司的CEO死了,死于心肌梗死。

让她感到吊诡的是网易新闻客户端发布的《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今日凌晨心梗离世》。张锐在创业之前,担任过网易的副总编辑,是网易新闻客户端的缔造者,如今却以“逝者”的身份,出现在了自己缔造的客户端中。

她坐在Corso Como Café门外。她说,这个地方她曾来过很多次,都是陪张锐来的。张锐去谈事,她在这儿喝咖啡、等他。他完事后,他们一起回家,或者一起吃个饭回家。她早些时候在华贸写字楼里见一个投资人时,突然意识到,每次张锐都是来见投资人,在那儿谈春雨医生的融资。

“这个地方对张锐很特别。”她说。张锐在这儿见到了自己的前世。半支烟的工夫,恍惚之中相见,倏忽之间离去。他还看到了她。她穿着一件红袄。

那一次张锐独自来到华贸中心。“他当时是站在这个花坛边,就是这个位置,”她指着Corso Como Café外面的围栏,上面挂着花卉和吊兰。

张锐回到家的时候,告诉她:“你知道吗?今天发生了一件特别神奇的事情。”

“什么事情啊?”

“我今天早上特别早,大概约的8点钟。我到这儿先吃点东西。我吃完了之后就出来抽根烟。我突然看到了自己的前生,在一瞬间看到了我自己的前生,就是点烟,一恍惚的瞬间,有很多画面流过。我没有办法用说话来描述,我到现在记住的片段也特别少了,但是我看到了很多。我看到了巨大的东西,但其实当我醒过来的时候烟才烧了那么一点点,其实就是瞬间的工夫。”

她问她:“你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我曾经有点儿像军阀下面的一个小头目。我杀过很多人。我好像也做过特别大的好事,因为我看到有铁路,很多人向我笑,好像是很感激我的表情,好像我做了非常大的好事他们在感激我。我还曾经是个僧人,我出家的师傅和寺庙在甘孜,我是渡黄河的时候淹死的。”

她讲起这段故事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新少林寺》,刘德华,一个军阀,从杀生者变成了拯救者。

她问他:“你有看到我吗?”

“我有看到你,你穿了一件红色的衣服。”

“是红裙子吗?”

“反正是红色的,穿一件红色的衣服在我前面跑,然后一拐角不见了。”

“还有呢?”

“信息量特别大,我记不住了。”

“你能不能带我去看一下发生这个奇遇的地点?”

这是她第一次来到Corso Como Café。他给她指了路灯下面、花坛外面的一处,前面是一个“圆形的结构”(ARMANI广场)。

“就在这个位置。”他跟她说。

“就在这个位置。”她告诉我。

后来张锐就经常带她来这儿。他去办事,她在这儿等他,想着他的前世,以及自己的那件红袄。

“然后一拐角不见了。”

现在,她的身份是“张锐的未亡人”。

张锐一生中的最后两小时

2016年10月5日晚上7点多钟,春雨医生CEO张锐在“春雨医生”客户端上问:“医生,我最近有牙痛伴有胸口痛的症状,我怎么了?”

一位医生回复了他。他们进行了反复交流后,医生让他拍一下疼痛部位照片给他,还问他是刺痛还是闷痛。

“冠心病的可能性比较大,你要去医院做心电图来确诊。”医生说。

“好的。”张锐回复说。他关闭了问答,给医生发了12块钱,表示感谢。他肯定没有十分在意。他左侧牙痛,胸口闷,可能是冠心病。他觉得自己有足够时间,明天,或者后天去边上的306医院去做个心电图。

他打开电脑,用微信网页版回复了几条微信;又打开了公司邮箱,回复了几个邮件。

早些时候,他告诉“春雨医生”所有的主官,10月8号他们要开会,他会宣布一个重要的决定。同事问他是什么重大决定。他说8号开会再说。

没有人知道张锐的这个重要决定是什么,在守灵的时候,他的一个合伙人告诉她,张锐在这个世界上曾经有一个“重要决定”,如今伴随着张锐一起走了。

回复了邮件后,张锐带了“小皮”下楼。

“小皮”是一条白色比熊狗。

那是他们的儿子,现在到了“小皮时间”。他们一家三口,张大宝、王小宝和张小皮。之前没多久,他们曾商量着要把一家三口扩充成一家四口、五口。张锐和她计划在10月份去台湾,做人工授精。

他们的确该要自己的孩子了。

张锐是她人大新闻系师兄,导师都是倪宁。2005年她与张锐相识于一场师门聚会中,那时候张锐还在《京华时报》工作。他们第二年开始恋爱,持续了五年,跨越了张锐职业生涯中的《京华时报》和网易岁月。

2010年他们结婚的时候,她他们本来打算在张锐生日(9月18日)那天结婚,结果那天的酒宴全被订满了。于是他们选择了9月17日,但纪念日还是确定为9月18日,连带着张锐的生日一起过了。

他们在山东举办了婚礼。在“八项规定”还未出台的时候,父亲给她办了一个盛大的婚礼,送她风风光光地出嫁。“他是一个帅帅的新郎倌,我也比较年轻,还好,蛮开心的。”

他们的婚姻维持了6年,戛然而止。“时间虽然很短,但感情好到我现在回忆起来,我们两个的日子有点儿赶着过的感觉。”她说。

今年的中秋节,张锐出事前三个星期,她陪张锐回安徽看望父母。回去的路上,张锐对她说:“我想吃臭干。我就是想吃炒臭干。”

回到合肥父母家中,头两天张锐没吃上臭干,家里没有。第三天,张锐的大学同学请他们在一个私家菜馆吃饭。她跑去问厨师:“你们今天的菜单里有没有臭干?”厨师说:“没有。”

“我去买回来,你们能给炒吗?”

“你能买到吗?那东西不好买。”厨师说。

“我要是买到了,你们能给做吗?”

厨师犹豫了一下,说:“能。”

她让小姑子(张锐妹妹)开车,带她到附近的菜市场。她们买了五块钱的臭干。“那是他最后一次想吃什么,得到了满足。”她说。

在张锐过世之后,她没有表现出崩溃,极度冷静、克制。

“我回想了我们的婚姻和我们的爱情,在这些年我对他百分之百地付出,完完全全地交付了我的生命。我只要能跟他在一起的时间都完完全全地给了他,只要他想去的地方我完完全全地陪他去过。他每一个跟我有关的心愿,我全部都完成了,所以我了无遗憾。我对他没有愧疚。这也是在我在他去世之后没有那么悲痛,没有那么绝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已付出完完整整的生命给他。”

张锐没有给她留下太多东西,除了回忆。他过世之后,有人问她,张锐有没有什么保险啊?她说,没有。

那个突然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的男人,从事互联网医疗的男人,甚至没有留下冷冻精子。

“你经历过这些事情,这个一成不变的人生你曾觉得漫长而乏味,但是当一夜之间,一切不一样的时候,你才会发现所有的变化都那么突然。”

2016年10月5日晚上7点多的张锐,从“春雨医生”上得到了“冠心病”的答案。他一定是觉得自己还有足够的时间去看医生,去回邮件,去机场接老婆,去台湾要孩子。

可是,他没时间了。

事实上,当他开始创业之后,他就已经没时间了。她看着压力、越来越大的压力正在摧垮张锐的身体。

A轮的时候,张锐意气风发,他看到的只是未来。B轮的时候,张锐鬓角的头发莫名其妙地没了。斑秃,她用春雨医生查了一下,诱因就是神经紧张。C轮融资给张锐带来的是植物神经紊乱,莫名其妙的过敏,身上老是起一些红色疹子,不少部位还有一些奇怪的疼痛。

张锐身体很好,经常踢球,所以她对他的身体反应很担心,一有问题就打电话给张锐的父亲。张锐的父亲是位医生。

“我会问他,爸爸咱们家有没有这些家族遗传史?斑秃在他们家族从来没有发生过,就是压力。他走之前这段时间,我觉得这种压力是非常非常大的。”

从合肥回到北京后,正是张锐的生日,9月18日。张锐跟她说,今年生日,我们举办个Party吧,晚上我们把北京最要好的那些朋友喊一起聚聚。她说,好啊。这天也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

那天的生日宴,张锐很开心。“我在北京最亲密的战友,最好的朋友和我一生挚爱都在了。”他说。

回家的路上,张锐很认真地对她说,我想好了,我们得要孩子了。以前她想要小孩儿的时候,张锐一直都说忙忙。“确实压力也很大,晚上十一二点回来还要看邮件,看完邮件两点了就睡了,每天都这样,哪儿有工夫要小孩?”

9月18号,张锐终于跟她说我们还是得要小孩了。她说,我都34岁了,明年就是35岁了,高龄产妇了,你终于想通了。张锐说,我想通了,这次不用你操心了。

张锐计划好了,10月份去台湾做人工授精,要个孩子。她去伦敦之前,特意办了台湾通行证。拿证的人跟她说,你应该10月8、9号就能收到了。

“他自己一定没有想到自己会走得这么突然,所以他没有留下任何的安排。”

10月5日晚上,张锐坐在书房里。电脑上是网页版微信、公司邮箱、网易云音乐,以及一个新闻网站。他统共就抽了两支烟。六点多的时候,父亲给他打了个电话。

父亲问他:“你身体怎么样?”

他说:“很好。没问题。你放心吧。”

听到儿子声音洪亮、中气很足,父亲就放心了。他不会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与儿子通话。

2016年10月5日晚上9点多,春雨医生CEO张锐倒在小区的林荫道。心肌梗死。他未来得及掏出手机。他去世后,她输入密码,打开他的手机,发现他在死亡之前,没有拨打电话、没有文字、没有语音,“什么都没有”。

死亡来得太快。

“如果没有那么快,他应该有一个时间拨电话。他带着手机下楼的,没有短信、没有照片,也没有一个求救的电话。”

她又气又痛。“春雨医生”已经告诉张锐,“冠心病”。他家离306医院只要5分钟,就隔一条街。张锐如果去306看个急诊,“去做心电图就不会死了”。

“我当时不在。我如果当时在,我会立刻开车带他去医院做心电图,春雨医生已经告诉他这不是牙痛,这是冠心病了,你干吗不去做心电图呢?”

她其实知道张锐为什么不去306看急诊。她从伦敦赶回北京后,先去医院看了下张锐。他已经冰凉了。她回到家,家中还是张锐下楼前的样子,完完整整,一点儿没有变化。

“书房灯开着,杯子里的茶泡着,烟灰缸里两根烟头,电脑开着,电脑上面的页面开着。开的四个页面,邮件、微信网络版,直到我回家的时候还有不停的信息在往外蹦,三百多条未读信息,微信、邮箱,第三个页面是网易云音乐在反复的播歌的状态,第四个页面是新闻的一个视频。”

这是张锐最后看的东西,页面停留在邮件中。“这是他最后看的东西,最后停留在那个邮件。电脑现在还开着,还是那个页面。创业真的是九死一生。”

“诺言背叛诺言”

她穿着一件淡粉色卫衣去了伦敦。那是一件旧衣服,已经洗得发白了。从北京到伦敦,空中要飞行10个小时,她不舍得穿一件新衣服。

几天后,她终于意识到,那件衣服是一个终点。它曾经是张锐创业的起点,如今变成了张锐生命的终点。它因此成为了一个回忆罐,也成了一座情感的纪念碑。

2011年,张锐要去创业。

公司注册前,他们在家附近四处寻找办公室。有一天他们发现离家一公里的地方有个园区正在招租。他们找了个星期天的下午走进了那个园区。那时候她“特别想改变自我”,报了一个舞蹈班,可以免费试一节课。可是那天她犯懒,不想出门。张锐就劝她:“你不是要改变自我吗?走,顺道我们俩可以去看看那个园区。”

她听到张锐说“去看园区”,就爬了起来。正是春末夏初,他们走进了768创意产业园。那儿原来是一家军工企业的下属工厂,厂房改造成了创意园。他们去的时候,刚刚开始招租。

“我们走进去的时候,里面是高高的树木,树下面开满紫色苜蓿花,”她说,“我超爱这个地方。在花丛中他给我拍了一张照片。”

那一天她穿着一件淡粉色的卫衣,在花丛中托着腮帮子笑。

“看到那件衣服的时候我有点儿惊讶,因为我最后一次拥抱他,是在北京机场,我出发去伦敦。最后一次跟他拥抱,我穿的就是那件淡粉色的衣服。可能命运有很多巧合。”

这一件衣服,已经很多年不曾穿过了。要不是因为需要一件旧衣服,打发从北京飞往伦敦的10个小时,它可能会继续躺在箱底,成为消逝的回忆。可是一瞬间,它变成了介质,承载了记忆,贮藏了幸福和悲痛。

张锐和他老婆站在那儿,他们看到一个小男孩儿正在苜蓿花旁踢球。他喊了声“爸爸”,二楼有个瘦高的男人应了一声。他是物业的头儿,正在盯着装修和改造。他们跟他聊了一会儿,就决定在那儿租个办公室了。

“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岁月,都是从那个下午开始的,”她说。那个下午,他们为张锐的公司找到了办公室后,发现一楼的有个拐角。那个瘦高的男人说,园区要求在拐角位置做个咖啡馆。张锐听到就很兴奋地对她说,我们租下来吧。

“我们不是要开公司吗?”

张锐说:“你不是一直梦想着开个咖啡馆吗?”

开个咖啡馆的确是她的梦想,也是很多女孩子的梦想。这梦想,大都是说说而已,没几个人想开一个咖啡馆就真的开了一个咖啡馆。“但是张锐有这个精神头,他觉得想做就做了,绝对不会经过深思熟虑。”

他们给张锐的公司租了30平米的小办公室,把拐角的100多平米租了下来做咖啡馆。他们一起开始了创业。“他在1-006创建了春雨天下,我在春雨旁边创建了千寻餐厅。”

千寻的名字来自“众里寻他千百度”,而不是“千与千寻”。他们喜欢那种意境,那种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描述过的意境。

只是如今,暮然回首,灯火阑珊处已无那人。

2011年是他们人生中剧烈变化的一年,“春雨医生”慢慢起步,势头很好。她辞去了公职,千寻在从咖啡馆变成餐厅后也做了起来,渐渐告别了亏损。她一手一手建起了这个餐厅,从每一块砖到每一朵花。张锐是媒体人出身,所以千寻会组织一些媒体活动。闲暇的时候,张锐也会一个人抱着吉他在角落里唱歌、喝酒。

知乎的黄继新跑去千寻喝酒,他跟张锐成了朋友。那时候知乎刚从创新工场搬出来,觉得768不错,就搬去跟张锐做了邻居。张锐没发福的时候,黄继新长得跟他有点儿像。他第一次到千寻的时候,她差点儿从后面拍他,喊“老公”。

有一次在千寻的一场开放式话剧中,黄继新和张锐都参加了。当时有个情节是用肢体语言表现职业。黄继新跟张锐商量了一下,两个人一起跳到场子中间使劲抖动,大声喊“不要删我”。他们都做APP,删APP的时候,手指点住,它们就开始不停地晃动。

她曾经晃动过。她动过卖掉千寻的念头。做咖啡馆难以盈利,做餐厅又特别累。有一次她告诉张锐,想把千寻卖了,张锐不同意。他们吵架了,很激烈,“非常不高兴”。她最后还是依着他了。

她安慰自己说,他创业要见那么多投资人或者生意伙伴,到处跑很辛苦,如果我在他旁边开个餐厅的话他起码有个理由说“你们过来吧,我这儿自己有一个地儿”,这样我老公就不用跑了。

“我是这么想才坚持下来的,如果不是他,我肯定坚持不下来。”她说,“后来餐厅就稳定了,就没事了,情况就好了。整个创业的风潮也越来越好,(春雨医生)A轮、B轮越来越好。”

可是他给她的承诺呢?

“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

每年九月的教师节,倪门都会聚聚。有一年她将聚会安排在了千寻。倪门弟子都跑来了,她在,张锐也在。

倪宁要她给大家介绍一下,她就站起来说,我老公叫张锐,也是你们的师兄,现在在后面的办公室里创业。他的公司叫春雨医生,他希望有一个平台能够让中国人免费看病,低价买药,方便就医。这是他的梦想。这个千寻,是我老公送给我的梦想。我想开个咖啡馆,他快刀斩乱麻地让我做了。

大家鼓掌、喧闹,觉得他们是“神仙眷侣”。

张锐的A轮融资是在千寻谈成的。他和蓝驰创投的投资总监姜志熹叫了两杯咖啡,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咖啡还没喝完,投资的事就敲定了。

姜志熹后来说,几年前春雨创业,“那个时候春雨的办公室只有一间,张锐坐在最里边的办公桌。聊了2、3个小时,我想投他。”

“蓝驰团队一共见了张锐三面。第一面,是我去见他,我想投。之后,蓝驰北京团队见过张锐,再聊一次。第三次,双方团队见团队,我们跟春雨CTO曾柏毅、COO李光辉聊--李光辉商务拓展能力强,曾柏毅是极客范儿的天才,团队很不错。当晚我就约张锐,在芍药居附近的兄弟川菜吃饭签协议。”

姜志熹代表的是蓝驰创投合伙人陈维广。据说陈维广投资春雨医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小时候曾经得过一次非常严重的病,但他生活在乡下看医生非常不方便,所有他觉得移动医疗能够提供便捷的就医,起码可以移动问诊,所以他很快就投了。陈维广后来写过《投资张锐让我明白的事》一文。文中说:

“医疗是商业保险是没有办法进入的行业,因为服务体制是扭曲的,当时蓝驰研究医疗,移动医疗切入点基本在线上问诊,很多朋友说线上靠谱吗?没有看到医生,怎么解决患者的问题?我认为,创业者不是要为每个客户解决问题,而是解决客户最关注的问题。”

在姜志熹看来,春雨的模式盘活了医疗资源,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效率。“中国很多人没有家庭医生,没有社区医生,但春雨能提供很多帮助。”

千寻是张锐的主场,也是他的福地,春雨医生的A轮和B轮都是在这儿谈成的。“每一轮投资人,我见到的时候全部都是在千寻,喝着咖啡聊着事情谈成的。”

千寻有一把吉他,没人过来谈事情的时候,张锐就自己坐在千寻最里面的位置谈吉他唱歌。

“他在大学就喜欢谈吉他唱歌。他喜欢谈的唱的那些歌都是罗大佑、李宗盛,他最喜欢的歌是《山丘》,他自己微博、朋友圈也转过,”她说,“在追悼会上,遗体告别的时候,伴随着整个追悼仪式的音乐,我就给他选了这首歌《山丘》。”

“他曾经跟我分享过,他说里面的歌词说到他心里。比如说‘一生涓滴意念,侥幸汇成河’,‘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山丘》歌词太长了,只有在给他守灵那天晚上,我才仔仔细细对着歌词听了这首歌,我听完后,感觉说的就是张锐,就是至死方休的意思。他也弹吉他唱过这首歌,罗大佑、李宗盛,你们这个年纪,你懂他。”

李宗盛在《山丘》中唱:“为何记不得上一次是谁给的拥抱,在什么时候?”她不会忘记,2016年10月3日,她与他最后的那个拥抱。

她觉得张锐就像一颗火球,燃烧着自己的小火球,扑到了完完全全的黑暗里。

“春雨医生也是这样的,一个外来背景的人,就像一个火球扎入了深不见底的医疗市场里,在这个医疗市场里横冲直撞。张锐尝试了很多种代表移动医疗未来的方式,每个方式他都去努力尝试,因为在医疗领域没有先例可以依照,没有别人走过的路可以走,所以他只能像一个火球一样横冲直撞。在这个横冲直撞的过程中他点亮了一片草地,燃烧了一小片区域,这片小区域驱散了浓浓的黑夜,照亮了一小部分。但是这个火球他还是人,他就熄灭了。”

这使她所深深感受到创业冷暖中的“冷”,冰冷的冷,最终冷彻骨髓。

“在春雨创建后期的时候张锐对移动医疗的理解越来越深入,深刻。他创立了春风创投。那个时候资本市场比较好,他对移动医疗的理解也非常深入,他想用投资人的钱去帮助更多医疗创业公司成长。他觉得移动医疗要想成为一个市场,必须兄弟们很多人一块做事才能把全产业链做起来,中国的医疗才能改变。他一直觉得中国的医疗非常不好,但是各种利益链条卡得太死,很难去撕破。他要去撬动这个市场太难了。他不可能做所有事情。他要通过资本的力量,来帮助更多的小企业成长。”

“张锐不是以一个实现财富的丰满为人生追求的人,他是以做事为人生追求的,所以春风创投成立之后,他变得更累了。有好多人来找他。他有一个做老师的爱好,这个团队明明没有价值,他还要跟人家聊一两个小时,聊你现在方向在哪里,毛病在哪里,不会投的团队他也要跟你讲。所以他太累了。但是他种下了非常多小火花。”

“春雨医生”的境遇,与资本市场息息相关。起初的时候,市场高歌猛进,一路杀奔到了5500多点,6124点看起来指日可破。“整个资本市场是相当活跃的,很多钱都希望能够进入到这个新兴的移动互联网行业,在这个时间融资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大家脑子里不会有一个困难的概念。”

“张锐创春雨医生的时候比较早,那个时候都没有移动医疗这个词,在2013年,这个突然开始火了,所以他又一次踩到了这个点上。”

突然之间,寒冬降临,一切都变了。融资不再那么容易,更糟糕的消息是,“战略新兴板”的推出被“暂停”了。”她张锐他们着手拆VIE结构,准备回国上市。“这个过程耗费了很多心力,最后是全部都拆回来了。拆回来开始准备上市的时候,突然说暂停。这个打击对春雨非常大,因为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这个目标的。”

凛冬已至,张锐作为创始人的压力越来越大,焦虑越来越多。“资本市场上的压力也好,公司未来方向的压力也好,都会越来越大,公司那么多人……但是张锐说一个工位一个员工,一个员工一个家庭,如果我裁掉一个员工起码会有一个家庭就会受影响,所以他一直坚持着不裁员。”

张锐走后,她去到“春雨医生”办公室。还是十一长假期间,员工们没有上班,空空荡荡的办公室,长长的工位。“他负担的太多了,他想负担的太多了。”她说。

张锐身体很好,曾经是国家二级运动员,一直踢足球,踢到跟腱断裂。他没有心脏病史,连“三高”都没有。突然之间,他心肌梗死,走了。

这是张锐的宿命。他只能独自承受压力。“我也没办法帮他承受这个压力。最多他给我说一说。他说能代表什么呢?我也不能帮他解决问题,所有的压力都在他自己身上。”

她与张锐经常聊天儿,关于“春雨医生”,他们曾经无话不谈,早期融资,他们聊得都很通畅。融资越往后,张锐的话就越来越少。“我相信更多的话他藏在自己的心里。”

“岁月你别催……”

岁月 你别催

该来的我不推

该给的我给

李宗盛的《给自己的歌》。

张锐对她说,小宝,等公司弄上市了,就把公司交给他们去管,我带你去周游世界,我们去旅行,去做那些我们想做的事情。

她说,好啊,你有时间节点吗?到时候就退休。

张锐说,还得奋斗一段时间,最早也得2018年。

她说,好啊。

这是10月2号的事。她给他放水泡澡,消除疲劳。她给他用了橘子味儿的浴液。她说:“泡一下解乏。”

他要她拿ipad给他放音乐。

她问,放哪首歌?

他说,我最近听的那首歌,《给自己的歌》。歌词写得太好了。有一次我听到这歌,听到那两句歌词,眼泪就下来了。

她问,哪两句歌词?

恨意在夜里翻墙

是空空荡荡

却嗡嗡作响

谁在你心里放冷枪

“你刚才问我他有没有压力,他没有明确地跟我讲什么事、怎么了,可是我听到那个歌词的时候心里很不好。”她告诉我,“恨意在夜里翻墙,是空空荡荡,却嗡嗡作响,谁在你心里放冷枪。”

谁在张锐心里放冷枪?

几个月前,互联网上突然铺天盖地地出现了“春雨医生”的负面消息,甚至还出现了《论春雨医生的倒掉》。

她那段时间张锐背负特别大的压力,对于那些恶搞他和春雨的言论,他只能默不作声,默默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他从媒体从走来,身上依旧带有媒体人的敏感。尽管他后来学会了接纳,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完全说他好,但他还是感到压力。

当他成为企业家后,他不能反驳,一反驳就中计了。他内心太憋屈,不像在《京华时报》和网易时酣畅淋漓。

“他只能是默默忍到自己心里,唱一首恨意在深夜里翻墙,空空荡荡,却嗡嗡作响,只能是这样而已了。”

我问她,张锐对家庭是否有负疚感?她说,他生前并无负疚,但死后一定会充满负疚。

尽管并无负疚,但张锐这半年来的生活态度发生了剧变。之前的张锐是一个工作狂,“一个完全做事的男人”。他会在早上出门,晚上很晚回家,忙一天了也不歇息,继续工作到夤夜。周末的时候,他会约投资人和客户见面,有时候也参加一些活动。

她在去世前半年,张锐仿似换了一个人。她觉得这是他冥冥之中知道自己要走了,对她的留恋或是补偿。“他变了,每天早上上班他会告诉我,我今天有几个会,我开完就回来。他真的开完就回来陪我,就陪在我身边。”

他们通常是在家中吃饭,她做饭。如果她问张锐,今天晚上是出去吃饭还是在家吃饭,张锐就会知道她想出去吃了。

以前他们一起出去吃饭,他从来不问她你想去那儿,想吃什么。10月3号,她出发去伦敦前,他问她:“你想怎么吃饭?”她说:“出去吃。”他说:“走。”

他们在一家日本料理店吃了生命中最后的晚餐。他给她点了杯梅酒,然后坐在那儿喝酒、吃完、聊天、跟“小皮”拍照。他们观察隔壁的几对男女,分析哪一对是情侣,哪一对是朋友。

她在那儿给他留下了生前最后的照片,在日本料理门口,里面是灯光,一边一把椅子,“小皮”坐在一把椅子上,张锐他坐在一把椅子上。他们互相这样对视。

“小皮”是他们结婚那年,她领回来的,从此之后它成为了他们的家庭成员,儿子。在张锐的告别仪式上,灵堂播放的视频里,到处是“小皮”的身影。她在伦敦买的那只白色毛绒狗,长得像“小皮”,就代表“小皮”陪“爸爸”一起走了,放在棺材里,放在张锐的耳边。

“小皮”与她须臾不离,在张锐走后,它是她唯一的慰藉。有一次张锐说,我前世是在甘孜做一个僧人,我想去甘孜看看,能不能有缘找到。她就带着“小皮”先从北京开车到成都,张锐坐飞机到成都,然后一家三口开车去甘孜。回程的时候,她又是独自驾驶,他坐飞机赶回北京处理公务。

“全维罗纳响起了晚祷的钟声”

张锐死后,右眼闭拢,左眼微睁,似有牵挂。

她觉得他所牵挂的,也许并不是她。“他不是为人间而来,他为众生而来。”她在朋友圈里说。

她给他做了24小时的法事,希望能够为他超度。一位居士觉得张锐是个好人,做的事惠及众生,为他连续念了3个多钟头的“南无阿弥陀佛”,想表达对他的敬意。他对她说:“他是个菩萨。”

“他是菩萨,他当他的菩萨就好了,打扰我这么多年干吗?我是气话。他那么爱这个世界,他真的很爱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上的人。他是那样的一个人,他来过……”

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张锐只是一个过客,人们很快就会遗忘他的故事。对于她来说,张锐却是她生活的全部,是深入骨髓的记忆、甜蜜的痛苦、揪心的幸福,以及挥之不去的声音、影像和文字。它们密密麻麻地覆盖住了她的生活,至少会覆盖一阵子。

但生活还地继续,不是吗?

她之前一直留着齐腰长发,长发飘飘的女生。“我们结婚后我开始留头发的,主要原因是剪头发太麻烦,费时间,打理起来又费钱,我发现最省钱的方法就是不剪它,一直留长,这是最省钱的方法。”

在张锐走后,她剪断了齐腰的长发,放进了张锐的尸袋里,随着他一起走了。这是一种纪念,同时也是一种告别。

“那个小狗玩具和我的头发最后随他走的,也没有什么能做的,就是这样子。”

她爱张锐,也恨他。

张锐生于医生世家,觉得中国医疗不公平,试图扭转这种现状。他把他的命都留下了。她说。

张锐为“春雨医生”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在他死后第二天,10月6日,“春雨医生”APP的下载量、访问量、新增用户量、日活量,突然陡升。

张锐喜欢看数据。他说作为互联网经营者也好,作为创业者也好,什么都是假的,只有数据才是真的。他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数据,“春雨医生”也规定每天的第一封邮件就是头天的数据表。

10月6日那天的数据过于惊人。一个投资人看后,伤心不已。“数据太好了,但是这个代价太大了。”

张锐火化后,张锐的父母希望张锐回到合肥安葬。她不愿忤逆老人的心愿。张锐的骨灰只在他们的家中停留了半小时。她把张锐的遗照、骨灰、灵位、结婚照摆在那里。边上是他们的婚姻体悟、感言,被她写在了叶子上,贴在一个花环中。她一般会在吵架时贴那些叶子。她会写下安慰自己的话。她说,如果哪天叶子贴满了,岁月也就拉长了。

叶子还没贴满,岁月已经太长了。

三十分钟后,张锐的妹妹带着哥哥的骨灰回乡。张锐将会葬在他出生和逃离的地方。他曾在那里的太平间玩耍,也曾在那里叛逆和出走,最终他与那里和解、交融。

全维罗纳响起了晚祷的钟声。

我想起了《金蔷薇》中的这句话。

为人民服务

在北京,在春雨医生办公室一楼,有一个大大的影壁,上面写着五个字。办公室装修的时候,他们想铲掉。工厂说,那是文物,是工厂建立时毛主席给我们写的,必须留在这个墙上。

为人民服务。

“人生早就给你了答案了。”她说。

2016年10月5日晚间9时许,春雨医生CEO张锐死了。他死于心肌梗死。他留在世上的是父母和妻子,以及一条叫“小皮”的狗,还有一家叫“春雨医生”的公司。除此之外,他没留下任何痕迹。

人们很快就会忘记他。

他的遗孀,她说:“他就是个流氓。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坚决不会选择跟他在一起。我宁愿从不认识他,从不跟他相逢。我非常负责任地说,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愿意从不认识他。”

我知道,她说的是个谎言。

来源:商业人物

原标题:【独家】逝者与未亡人

最新更新时间:10/06 14:08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