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无人货架即将迎来终局,市场等不了只有“想象空间”的玩家了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tmtpost.com/3029099.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全文3070字,约6分钟

00:00 / 10:14

无人货架即将迎来终局,市场等不了只有“想象空间”的玩家了

2018.01.19 02:04

在巨头“肉眼可见”的战略意义面前,小玩家们的“想象空间”显的不值一提,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也等不住“想象空间”,所以出局就成了时间问题。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去年9月的一篇关于无人货架的文章中(《无人货架疯狂“圈地”,争夺白领消费的战场已转向办公室》),钛媒体曾提到,就像当年的“百团大战”一样,无人货架市场也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收拢,尤其在团队竞争更激烈、基础设施更完善的格局下,收拢的时间将会比团购那波更短。

如今,这个时间点已经近在眼前。一边,巨头、独角兽企业们已基本全部入场:阿里有盒马鲜生、京东有京东到家GO、苏宁有苏宁小店Biu、腾讯领投便利购、顺丰有丰e足食、饿了么有e点便利、每日优鲜有便利购……

另一边,小玩家开始陆续被收割,先是果小美合并番茄便利、猩便利收购51零食,再是最近的便利蜂并购领蛙;而一些头部玩家日子也同样不好过,近日猩便利就接连传出在一、二线城市业务收缩,从三、四线城市大撤退的消息。

只有“想象空间”的玩家都将出局

在无人货架漫天飞的2017年里,钛媒体陆续接触了不少无人货架创业公司,听到最多的就是对未来想象空间的展望,比如通过办公室熟人关系链,做拼团业务,再比如等体量足够大以后,可以针对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做商品的反向定制……

规模才能撑起“想象空间”,于是,无人货架们都卯足了劲儿“跑马圈地”,拼速度、拼融资能力,点位数成了这个领域的第一指向标。

放个货架、摆上商品、贴上二维码,一个无人货架就可以开张了,这样低门槛的模式很快聚集了众多的玩家,而激烈的竞争直接提高了这门生意的成本,也让这条赛道的竞争开始变的扭曲起来。

为了抢下一些优质点位,很多无人货架不惜用“返利”给企业的方式来挤走对手的货架,你给几百的补贴,我就给一千的补贴,这让抢占一个点位的成本变的越来越高。一位无人货架从业者告诉钛媒体,如今一个普通陈列货架的铺设成本(商品+BD+补贴)已经从最初的1000元左右,上涨到五六千元。

为了覆盖不断上涨的成本,快速从赛道中跑出来,拉高规模来获取融资就成了唯一出路。此前曾有媒体爆料称,猩便利为快速扩张、拿融资,大量接纳“无法盈利”的点位。在其他公司已把进驻门槛提高到企业人数需达50人的情况下,猩便利仍然愿意进驻30人的公司。还有一些不满足其他公司风控标准的点位,猩便利也照单全收。

除了点位铺设成本的上升,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对无人货架在运营、供应链效率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每个企业的商品消化能力和品类偏好都不尽相同,所以复杂的供应链管理是一大难点。

散布在各家公司的货架,就像一个个数据黑箱,所有的缺货、补货信息都依赖于补货员的人工操作,而且随着点位数量的增加、覆盖区域的扩大,补货物流的压力也与日剧增。如何在合适的时间,把合适的商品,送到合适的点位,就成了货架规模化后最大的一道坎。

在配送方面,一部分无人货架选择了中心仓加货车的的方式,但无疑效率过于低下。还有一部分公司选择了自建前置仓的方式,但这种方式配送单量很难支撑成本不说,在前置仓网络的搭建上也非一日之功。

为了弥补自有运力上的不足,很多公司开始引入众包物流,但人员流动大的弊端一方面增大了运力上管理难度,另一方面也让盗损变的更加不可控,事实上,有大量的商品都是在补货这个环节“丢失”的,补货员随手顺走点商品已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而有成熟物流供应链玩家的进入,则正式拉开了无人货架领域转折的序幕。

原来很多无人货架公司的设想是,我有点位、运营能力,商品、履约都可以交给擅长的人去做,大家合作共赢,但当可以提供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公司摸清了无人货架的门道,开始以自营的方式加入赛道后,队友变对手,这让小玩家们都陷入了“自力更生” 的窘境中。

而已有成熟商业模式的公司做无人货架,大多是出于补充现有业务的考虑,一方面,他们在资金上更具实力,另一方面,无人货架长期来看对他们是有战略意义的。

拿每日优鲜来说,一直以来,生鲜电商覆盖的主要是在家消费人群,布局无人货架可以帮助它触达更多的办公室群体,同时可以拓展更多的企业用户。

再拿便利蜂来说,在线下超市普遍不景气,电商也面临增长瓶颈的当下,便利店凭借着点位密度,在即时性上跑赢了超市和电商,但对于便利蜂这样一个便利店界的新手来说,门店网络的搭建是需要时间的,布局无人货架可以帮助它弥补门店覆盖不足的问题。

在“肉眼可见”的战略意义面前,小玩家们的“想象空间”就显的不值一提了,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也等不住“想象空间”,所以出局就成了时间问题。

无防盗设置模式不可持续

无人货架自诞生之日起,被质疑最多的问题就是盗窃、漏付等造成的货损,虽然目前市面上几家无人货架给出的货损率都大概在2%-3%,但业内的共识是,各家的货损率都远不止这些。

补货环节的“丢失”,无防盗设置造成的盗窃、漏付,挑战人性的生意注定是不好做的。为了从源头控制消费端的货损,无人货架领域一度陷入抢占优质点位的僵局中,也让无人货架在商品和场景的选择上十分受限。

目前市面上的常温无人货架在商品上差异化很小,大多是10元以内的包装零食,单价高于15元的商品几乎很少涉及,虽然无人货架们都明白,高单价的商品毛利也相对更高,但这仍然是他们不敢尝试的一块,因为这将意味着更高的盗损率,突破他们所能承受的损失上限。

无防盗设置不只让无人货架成了门微利甚至倒贴的生意,还让其在场景的选择上绑住了手脚。

另一边,与无人货架同时兴起的还有另外一种无人值守设备——智能货柜,由于设有RFID标签、视觉识别等防盗环节,所以在场景选择上更加自由,目前在写字楼、地铁、餐厅、电影院、社区、学校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这种货柜。

智能货柜魔盒CITYBOX COO沈博炜此前在接受钛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多个场景的对比下,他们发现,客单价最高的场景并非无人货架们争相抢夺的办公室,魔盒目前统计到的销量最高的一台机器就位于学校,单日销量2268RMB。

此外,智能货柜由于全部运营数据都上云,所以在运营上会更轻,在商品的选择上也更加个性化,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运营数据来分析当地的消费偏好,然后根据不同的场景匹配不同的产品,同时及时的进行商品调整和更新,比如可以在健身房会放洗发水、蛋白质粉,在地铁站会放三明治、豆奶。

事实上,无人货架们不是不明白防盗机制的重要性,只是在第一阶段,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市场问题,把市场放在了货损的前面。

在成本上,一个普通的货架的成本远低于动辄上万的货柜,所以在抢占市场的速度上更快,而且当一个可以随手拿的货架和一个需要扫码开门的货柜摆在一起,消费者大概率会选择前者,所以第一阶段,无人货架靠不计成本、降低使用门槛,跑到了无人业态的前列。

不过,随着无人货架赛道的收拢,胜出者们终于腾出手来,可以去考虑赚钱的问题了,而通过无人零售技术去补上防盗机制,将会成为无人货架未来的方向。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一些无人货架开始着手做货架的智能化升级,比如京东到家Go、领蛙等。

无人货架赛道即将迎来终局,下一个“美团、滴滴”很快将决出,而那些抱着不赚钱的生意只寄希望于“想象空间”的玩家,要开始排队离场了。(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谢康玉)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