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从估值150亿美元到卖身,GoPro这三年经历了什么

 7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22937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2018-01-12 08:02

从估值150亿美元到卖身,GoPro这三年经历了什么

一家上市公司股价从接近100美元跌至5美元需要多久?GoPro告诉你只需要三年。

这三年,远比几个月雪崩的那种暴跌显得“满刀子割肉”,而且有一种永远无法逆转的痛苦。据CNBC报道称,美国运动相机品牌GoPro近期将进行裁员,裁员人数超过250人。据悉,此次裁员主要集中在航拍部门,也就是负责Karma无人机的部门。而裁员结束并处理掉现有库存之后,该公司将会退出无人机市场。 

这个画面与2016年9月中旬,Karma无人机上市当天引发全球媒体关注的场景相比,充满了悲情和寂寥。与此同时,GoPro已经着手聘请摩根大通为其寻找潜在买家。对此,GoPro在电子邮件声明中说:“我们的责任是扩大企业规模,所以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我们就会考虑。”

受到该消息的影响,GoPro股价在前天暴跌33%,创下了5.04美元的新低。仅仅3年的时间,那个曾经创下150亿美元估值,CEO伍德曼被业界拿来与乔布斯相提并论的GoPro,竟沦落到卖身的地步。

这三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卖相机的坚称自己不是做硬件的

85

蹦极、攀岩、跑酷、冲浪,这些令人肾上腺素飙升的户外运动,对于钢铁丛林中的上班族来说,无疑是最具有吸引力的,而负责记录这些诱人视频的工具往往都是GoPro。

作为运动相机的代表,GoPro三年前的崛起绝对离不开那些爱好运动的年轻人。那些热爱极限运动又喜欢与人分享的玩家,用GoPro将自己炫酷的运动、旅游瞬间记录上并传到网上。而这种炫酷的拍摄方式以及全新的视角,也在很短时间内打动了更多年轻人。

时势造英雄,GoPro很快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2014年GoPro完成了号称“美国科技企业近年来最成功”的IPO,一家主打小众运动相机的企业获得了150亿美元估值。这次IPO也让公司CEO伍德曼被舆论推到了与乔布斯相提并论的地位。

但是,年轻的伍德曼并没有让这个江湖地位持续太久。

GoPro的兴起源于人们的记录和分享,于是伍德曼觉得自己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更多由GoPro所拍摄的视频内容能够进一步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所以他决定开拓内容媒体业务。为此,伍德曼曾不止一次对外表示:“我们是一家内容生产公司,硬件只是辅助。”

或许彼时,在伍德曼主管下GoPro,早已在向YouTube或Instagram的模式看齐。

85

因此,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GoPro就雇佣了大量人员专门负责其媒体业务的发展,此外公司也拿出大额资金来支持这一项目。上市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公司的员工数量就从700人猛增至1600人。不过,伍德曼没又想到的是,这翻倍增长的员工人数不仅没能带来内容媒体业务上的扩张,反而成为沉重的负担。

由于更多硬件厂商开始加入运动相机市场,更多廉价的产品冲击了GoPro的大本营,而同时其引以为重的内容媒体业务却迟迟不见进展。最终,从2015年第四季度开始,GoPro出现IPO以来的首次亏损,股价也一路走低。

面对持续的亏损以及难见曙光的内容业务,GoPro依旧舍不得壮士断腕,反而在拯救亏损的路上越陷越深。最终GoPro于2016年12月1日宣布重组,裁减大约15%员工,并关闭旗下媒体内容业务部门。此时GoPro的股价已经不足10美元。

运动视频没人看,飞上天的会怎样

作为专注小众运动相机市场的GoPro,面临困境拓展自身业务并尝试多元化发展是必须要做的事。所以,在媒体内容业务宣布失败之后,GoPro转而向市场推出一个看似很有把握的项目:无人机。

但或许伍德曼怎么也没想到,无人机却成了压死GoPro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实GoPro早在2013年时就开始逐渐涉足无人机市场。最早的时候,GoPro试图与刚刚崭露头角的大疆合作,GoPro的相机加上大疆的无人机怎么看都是一组黄金搭档。但这个被外界普遍看好的组合最后并没能达成合作,原因就是GoPro太贪心。

据悉,GoPro要求拿走合作中三分之二的利润,而且并没有给与大疆太多回旋余地,这样无理的要求最终也使得双方不欢而散。跟大疆分道扬镳之后,GoPro还曾试图寻求与另一家中国无人机企业零度智控合作,与大疆那次合作一样,最终也未能如愿。

有句充满哲理的话怎么说来着,no zuo no die?

85

两度碰壁的GoPro最终选择自己单干。2015年5月,GoPro对外宣布正在研发一款名为Karma的四轴折叠设计的无人机,预计在2016年上半年发布。但不幸的是,坏运气似乎从Karma研发那一刻起就未曾离开。

由于设计研发上的拖沓,Karma的发布几度跳票,最终在2016年9月才正式发布,但这次发布对Karma而言仅仅是噩梦的开始。上市之后Karma由于电池故障的问题频频发生炸机事故,最终上市仅仅16天,GoPro就宣布召回全部Karma无人机。由于这样一次失败的首秀,Karma还“光荣”入选了“2016年十大失败科技产品”。

等到Karma重新上市已经是2017年2月了,而此时的便携无人机市场早已是大疆Mavic的天下。另外,由于Karma过高的售价,以及其此前的“精彩”表现,使得用户对这款产品甚至是GoPro都失去了信心,此时的Karma注定很难取得良好的市场反应。

最终,在苦苦坚持了一年之后,GoPro再度宣布裁员,并放弃无人机项目,至此运动相机上天的美梦也彻底破碎。

GoPro很好,但小众的应用场景终成囹圄

85

三年的时间,GoPro就从一家估值150亿美元的智能硬件巨头沦落至要卖身的地步,是因为GoPro的产品不好吗?显然不是。

至今为止GoPro依然是运动相机市场中的佼佼者。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在面对不断缩小的主业市场时找错了多元化方向。

首先,GoPro主打的运动相机市场本就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市场,只有那些喜欢运动、旅行并愿意分享记录的专业人士才是GoPro主要用户。但如今能拿着GoPro随时上天入地并拍出精美画面的人,毕竟是少数。普罗大众的一次冲动,很难形成长久的、可持续的用户粘性,最终更多普通用户只好选择将其束之高阁。

另外,随着智能手机的拍摄成像效果、防抖防潮等使用体验日趋成熟,以及相类似的廉价替代品逐渐充斥市场,让GoPro本就狭窄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以中国市场为例,目前GoPro在国内的官方最低售价也要将近2000元,而相类似的小蚁运动相机最低售价仅为399元。

如今的GoPro某种程度上就像当年的功能机一样,不是它不够优秀,而是这个市场正在逐渐被新生事物替代。对此,GoPro的高层心中想必也是非常清楚的,所以他们选择了一个很好的时机,开始在财报显示扭亏后寻找买家。

根据GoPro一个多月前公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整个Q3营收为3.29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2.406亿美元增长37.1%;净利润为1466.1万美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为1.041亿美元。整个2017财年,这是首次单季扭亏为盈。

然而,GoPro对第四季度的营收和净利润展望却远远低于市场预期,并再次引发股价下跌,这无疑说明了自己“底气不足”。面对艰难困境的GoPro,目前除了裁员还选择了降价甩货(Hero6 Black摄像机降价100 美元),同时CEO伍德曼也主动将自己2018年的薪酬减少至1美元。

虽然,在短时间内裁员和降价促销是缓解公司困境最直接的办法,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如何进行产品和技术创新,找到切实可行的业绩增长点,都令人感到迷茫。即便GoPro在此次CES上回归正轨,推出自己最为得意的全景机型,但这些举措无疑已经难以拯救处在下滑趋势中的业务。 

说了这么多,最后的问题来了,当初因为GoPro的贪心被吓跑的大疆,未来会不会收了它呢?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