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2017文化盘点:以人民的名义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time-weekly.com/html/20180102/248931_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2017文化盘点:以人民的名义

2018-01-02 15:01:07
2017中国数字阅读大会数据显示,我国数字阅读用户突破3亿,市场规模已达120亿元。3亿数字阅读用户中,80后和90后占比高达64.1%。

现代与传统交织,主流与多样齐飞,2017年的中国文化与文明,呈现出一幅活力四射、精彩纷呈的画卷。

传承·创新·共享。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华文明将为未来世界转型和21世纪人类社会“提供无尽的文化宝藏和思想资源”。古以文载道,今以文聚力,2017年,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弘扬新时代精神,正以更自信的姿态,展现独具魅力的东方智慧。

VCG111100294371_015573.jpg

2017年5月5日在南通凤凰书城,《人民的名义》在热卖中。

反腐剧

2017年,《人民的名义》以石破惊天之势,昭告沉寂十年的反腐题材剧高调复苏。“在满眼都是古装玄幻、青春时尚、小鲜肉、小花当道的情况下,竟然看到了一部题材宏大的反腐剧,我的小心脏微微有些颤动。”这是某个年轻人的心声。

十年前,反腐剧有过春天。周梅森的《绝对权力》、陆天明的《苍天在上》《大雪无痕》《高纬度战栗》、张平的《生死抉择》,一度都是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2004年,广电总局下文整顿反腐剧,“红极一时”的反腐剧和涉案剧退出黄金档,进入了长达十年的冬眠期。2015年初,伴随国家反腐工作的大力推进,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剧中心三顾茅庐,力邀周梅森参与创作。最终打动周梅森的是这样一句话,“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在这场硬仗中下了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在这样的时代命题下,文艺创作不应该缺席”。

中央撑腰,周梅森出山,反腐剧重振。《人民的名义》的规格之高,高在剖析反腐之烈度与深度,高在1.2亿元投资创下同题材电视剧之最,亦高在塑造出了颜值高、智商高的检察官形象,高在同时赢得了中老年与90后的双重青睐。Darkcom、沙李CP、海猴子CP……捧场就是爱,90后终于借反腐剧丰满的人性角色,体会了一把参与公共事务的在场感。

没有谁生来就是贪官,反腐剧的悬疑与复杂背后,永远是人性善恶。伟大的文学基于固定普遍的人性,影视作品亦是。人性构成冲突,个人组成人民,以人民的名义,是反腐的动力,更是反腐的意义。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一起,被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十九大如此表述:“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潜移默化,滴水穿石”,习近平总书记曾连用三个典故描述文化自信的表现,中国人亦借此再次认识了“人文化成”的力量。

进入新时代,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文化自信,自有其现实意义。

美国《新闻周刊》曾评选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最具文化影响力的国家文化及形象符号,中国的文化形象符号主要有:汉语、北京故宫、长城、苏州园林、孔子、道教、孙子兵法、兵马俑、丝绸、瓷器、京剧、少林寺、武术、西游记、针灸、中国烹饪……不仅如此,中国即将让全世界认识到,中国既是传统意义上的文明古国,更是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大国。这是现代化路途之中中国必须面对的考题,不仅关涉文化本身,更关涉国家命运与民族前景。

文化自信源于“古”而成于“今”,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的创新创造能力,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数字阅读

数字化浪潮正在开启一扇通向全民阅读的新大门。2017中国数字阅读大会数据显示,我国数字阅读用户突破3亿,市场规模已达120亿元。

3亿数字阅读用户中,80后和90后占比高达64.1%。如果给中国的数字阅读用户画像,大概是这样:女性,28岁,高中以上学历,职业是学生、自由职业或服务业、金融业,喜欢捧着手机睡前阅读,爱看现代都市类题材;男性,29岁,高中以上学历,职业是互联网、金融或贸易、制造业,喜欢在手机或阅读器上看玄幻仙侠,平均每周阅读4.8次。

悖论在于:数字化阅读是发动了阅读革命,还是要革掉阅读的命?伴随数字阅读左右的,始终是人类对传统纸质阅读没落与实体书店式微的担忧。人类一焦虑,上帝就发笑。事实上,为纸书与书店操碎了心的绅士,也许压根没读过几本书。那些爱在字里行间寻找真谛与意义的,又哪里会真的在乎纸与电的区别?

人生识字忧患始,阅读的过程同时包含孤独与幸福,这一点亘古不变。英国作家斯巴福德在一本叫做《小书痴》的书里描述:“当你坐在家里看书时,随便是在哪个角落,我总能感觉得到。因为那时候会有一种特别的寂静。看书的寂静。”愿你的人生拥有这样的寂静,心的闸门向内打开—无论在哪里,翻动的是纸张还是电子屏。

文化综艺

人生有两个乐此不疲的大坑要填:消费、娱乐。2017年,这两者和谐相融,成就了电视文化综艺节目的回潮。

文化工业造就消费主义盛行,缅怀慢吞吞的从前成为一种风尚,诗词、书信、书籍乃至文物,通通成为颇具传统印迹的文化符号,力图抚慰快速消费时代的疲惫人心。2017年初,《朗读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成为新一轮综艺的主战场;年末,《国家宝藏》打开了文博节目的新世界—一头一尾打造“清流综艺”,被地方台真人秀节目压制多年的央视终于扳回一城,重新找回属于国家级媒体的自信。

从成语到诗词,从诵诗到读信,回应的实则是人心的渴求:从轻到重,从快到慢。层层叠叠的焦虑之下,试图以“文化”之名寻找诗和远方。和“综一代”《百家讲坛》不同,2017年崛起的这批“综二代”模糊了文化与娱乐的界线,惯用明星带流量,刘涛、雷佳音、周迅、姚晨、王凯……“参加文化类综艺节目,容易让明星更有质感。”某娱乐营销公司宣传总监如此诚恳坦白。

问题是:明星带流量,能带多久?大漠孤烟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山水田园牧歌,金戈铁马阳关……回归到文化本体的功能上来,文化综艺节目究竟如何才能内化成自觉的文化意识,实现更为普遍的人文关切?

VCG111141412621_015600.jpg

大四女孩当主播,她每次去菜市场买菜都买够别人一家子一天的份量。

直播文化

2017年,直播文化烈火烹油。以游戏为主打的斗鱼、虎牙,以才艺表演为主打的花椒、陌陌,以户外为主打的快手……逐渐填充大众娱乐的框架,不同人群各取所需,打开软件观看喜欢的主播直播,成为主流休闲方式之一。

当一个词被加上“文化”的后缀,便意味着其确立了稳固的运转逻辑。直播行业特定的语言结构介入日常语境之中,人类的思维模型、生活方式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老铁”“666”等成为流行口语,网红主播占据新闻焦点,明星梦不再遥不可及—直播与亚文化的充分融合。

窥私欲总在人类情绪中蠢蠢欲动,而直播文化让这一欲望变得光明正大,急促的生活节奏和精神压力,更让“直播文化”这块土壤更加肥沃。与传统的视觉影像呈现不同,在观众的潜意识中,直播没有NG和排练,带来情感上的“真实”体验。第一视角是直播最常见的展现形式,与主播的互动则淡化了网络的虚拟感,如此,一个拟人化的实体形象站立起来,模糊了因果的界线。

直播文化集中体现了大众对互相交流和个体展现的渴望,传统文化的规训枷锁在时代大潮中逐渐松懈,信息网络的粘连让每个个体不再是一座孤岛。

VCG11470761635_015595.jpg

“动漫北京”活动现场,动漫爱好者头戴流行于网络的姚明和doge狗图案,高举手机追星。

打call

2017年,“为××疯狂打call”可见诸各种报道评论和视频弹幕。“打call”一词源自日系的粉丝应援体系。作为偶像和ACG(动漫游)文化的圣地,日本在LIVE方面为世界输送了各种完善的模式。“打call”最初是艺人在台上表演时,粉丝观众与其互动的行为,包括有组织性地呐喊、挥舞荧光棒等,以表达对偶像的喜爱。

“打call”是一种群体性行为,是粉丝文化的进阶形式。偶像的人设在自我搭建之外,外部的装修通常由崇拜者群体完成,有共同喜好和审美的人群走到一起,他们为偶像做的一切,本质都是为了维系自己某种理想的人格。

社交软件越发达,个体越孤独。现代人渴望群体认同感,遂靠“打call”找到属于自己的同类,从而获得安全感。在这个群体中,对共同信念的追逐成为首要因素,社会阶层、文化修养、性格特征等反倒被置放在次要位置。所有为同一个偶像“打call”的人,终于可以真正实现彼此“纯粹”的关系。

VCG111104673050 浙江宁波:恢复高考四十周年 _015611.jpg

2017年5月25日,浙江宁波,40年前参加高考的陈联飞老师在工作中。

高考40年

1977年,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拐点。关闭十余年之久的高考大门重新打开。570万出身不同、年龄悬殊、身份迥异的人涌进考场,被形容为“塌方隧道尽头突然射进来的那束光,让人们在快要闷得透不过气来时,看到的那个小孔的光亮”。知识改变命运,被重新赋予足够的尊严与价值。

77级、78级大学生,一群由历史机遇造就的独特人群登场了,其后40年,他们为中国的发展贡献了极为重要的力量。考运与国运紧紧相连,与社会进步紧紧相连。考试制度改革是时代的反映。恢复高考是在“两个凡是”还没有打破的情况下进行的,它的意义远远超出教育本身,成为全国思想解放的先导,也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声。

40载光阴荏苒,岁月将一段段轰轰烈烈的往事定格成一幕幕全民的集体记忆,历久弥新。40载岁月如歌,已是“不惑”之年的高考,依然继续着选拔人才、服务国家的神圣使命。如果说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奏响了改革开放交响曲的序曲,那么,40年来高考制度的不断完善,则是改革浪潮不断向前的有力见证。

2015年6月7日上午,盲人姑娘王香君走进为她单独设置的考场,触摸到从北京专门为她制作和运来的盲文试卷。最终,王香君以超过安徽省艺术类本科线10分的成绩,被天津音乐学院录取。一场可以称为“私人订制”的考试,正是这项世界规模最大的考试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生动注解。

2017年,是新高考改革落地元年,以上海、浙江为代表推进的改革试点正在探索完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考方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为“不拘一格选人才”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40年后的今天,虽然一张考卷早已不是决定个人前途命运的唯一凭证,更不是成长的唯一钥匙,但它依然寄托着莘莘学子不负青春的誓言,寄托着国家和民族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战狼》

谈论2017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无法回避《战狼2》。吴京自导自演的这部电影,从开拍前的舆论造势到上映后受到的关注程度,悉数领跑。

电影通常脱胎于小说文本。反观近年大热的网络文学可以发现,军旅题材的小说特别是特种兵系列,完美地迎合了读者心中的英雄梦。凭一己之力逆天改命的英雄主义结合根植心中的爱国主义,《战狼》为这样汹涌的情绪打开了出口。

李小龙打碎“东亚病夫”招牌的情景历历在目,而《战狼》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则代表了大众对于中国文化输出的潜在渴求,是中国人对自身国际形象的理想表达。

文化是民族精神面貌的直观体现,在集体主义解构、个体表达兴起的背景下,需要在文化上探索一种折中的表达方式,《战狼》的阳刚之气和其表达的爱国主旋律,是中国人希望看到的未来,刀锋所向,人心所向。

丧文化

“我已经完全变成了废人”,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写下这句名言,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时下流行的“丧文化”中的某些核心概念。“丧文化”的诞生,最早始于葛优在1993年《我爱我家》中的一张剧照, “葛优躺”迅速受到自媒体的传播和年轻人的热捧,衍生出《马男波杰克》《南方公园》《丧女》等系列“丧剧”。

“丧文化”演绎了一种真实,表达了青年一代对人生的迷惘和无助。这种情绪源于坚固的社会建筑和文化解构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丰富且稳定的物质生活,如同曲折的迷宫包围着现代人群。身陷其中的个体困于秩序化的阶层壁垒,找不到出口。另一方面,在后现代的文化视野下,传统的集体主义逐渐分裂,对命运的思考和内心记忆的回溯,成为“丧文化”人群叛逆、厌倦情绪的宣泄出口。

个体向内的野蛮生长是“丧文化”的显著标志,相对于外部世界的尖锐和危险,内心维度似乎成为青年人可以把握和休憩的安全区。中国“丧文化”并不新鲜,早有美国“垮掉的一代”和日本“平成废物”在前。关键在于,有个体意识的觉醒作底色,今天的“丧文化”区别于真正的厌世和颓废,它并非时代的伤口,仅仅是行者在途中停顿时发出的疲惫叹息,时间将给予他们足够的安慰。

内容付费

内容付费在2017年迅速升温,虽然名词新颖,但依旧是传统消费领域中的延伸:过去我们购买报刊、书籍等知识产品时产生的消费都属于这一范畴。

网络传媒的井喷式发展让信息过度膨胀,结果就是爆炸成无数碎片。各种头条和标题党的刷屏,带来狂欢后的深度厌倦,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采撷优质成品,成了困扰现代人的难题。与此同时,精英领域中的知识受传播方式改变的影响,固有界限被打破,大众的探索求知欲望空前强烈,通过网络搜索等手段获取专业知识成为需求。

内容付费正诞生于这种社会背景中,伴随大众消费观念的转变,知识作为隐性的硬通货,具有被购买、存储的价值。从收藏的层面上讲,决定消费的关键因素在于商品的固有和附加价值,但内容付费的区别在于,消费者更注重个性化定制的属性:从浩瀚宇宙般的网络或专业术语中,梳理出能被来自不同生存状态的消费者接受并理解的内容和重点,并能够用于满足工作、生活或精神审美等经验,这才是付费者最看重的。

针对不同人群的定制化服务,是内容付费的直接目标,也是当下大众心态最直观的反映:碎片化信息带来的焦虑和遵循内心直觉的本能产生矛盾。但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总结式知识销售往往流于浅薄,因为并非所有的知识都可以通过这种模式呈现出完整的面貌。在庆幸大众乐于为知识买单的同时,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在这次前所未有的冲击中,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内核会不会改变?

VCG111133119830 2017年11月8日,北京,_015563.jpg

2017年11月8日,北京,一名工人在故宫修复一件18世纪的皇家长袍。

故宫

“我的故宫梦,就是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这是单霁翔的名言。为了践行这一理想,在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一职后,单霁翔对管理体制展开变革。从门票制度、参观形式、展馆修整、藏品开放和宣传策划各个方面入手,试图让故宫重新焕发活力。

从皇权的象征到历史的里程碑,故宫始终屹立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上。与其他传统文化地标不同,故宫是一个闭环,是各种文化要素组成的超稳定结构,外部的风雨撼动不了它,内部又具有广阔无垠的精神空间。

故宫也是民族脉络发展的见证者,当下倡导的文化自信需要这样的物质载体。单霁翔对故宫倾注的爱,代表了整个社会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珍惜。“我是文化机构的看门人”,表达出了单霁翔最朴素最真实的职业情感。

2017年,单霁翔领衔“故宫跑”。作为中国的文化重镇,故宫博物院成为备受喜爱的文化“网红”,让井喷的文化热情得以妥善安放。

余光中

2017年12月14日,诗人余光中在高雄过世,引发了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的巨大流量。

在两岸文学史上,余光中这个名字自有其独特的价值。对青年人而言,他是中学语文课本的一部分;对学者而言,他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体系中较为普罗的一端;对中老年人而言,他见证了一段撕裂的历史。

余光中和他的作品早已进入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的结构之中。他对国家情感和乡愁的抒发,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意义深远。对余光中的集体悼念,体现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情感诉求:古典的,惆怅的,悠长的。

余光中、周梦蝶、洛夫、郑愁予……对岸,这些名字逐一远去,给此岸留下的不该只是感慨。

VCG111140459418_015613.jpg

2017年12月10日,电竞选手在比赛中。当日,手机游戏《王者荣耀》第四届城市赛全国总决赛在北京举行。

王者农药

《王者荣耀》是由腾讯游戏开发并运行的一款MOBA类手游, 2015年11月公测,2017年,随着KPL职业联赛规模化扩展和游戏机制完善,人气达到顶峰。由于其用户群体受众面广,年龄跨度大、玩家痴迷程度高,遂被冠以带“毒”的“王者农药”绰号。

手游市场一直是各大网络游戏公司抢占的蛋糕,2016年,网易推出的《阴阳师》一度掀起手游狂潮。在网络游戏模式中,卡牌、MOBA、养成、枪战等系列一直拥有稳定的粉丝基数,其中MOBA类游戏最大的魅力在于合作性,其运行模式可类比于篮球等对抗激烈、团队配合的竞技比赛,既可展现玩家的个人英雄主义,也可领略队友同心协力的乐趣。

过去五年里,最火热的MOBA类游戏是拳头公司开发的《英雄联盟》(即LOL),后被腾讯收购。将LOL复制到手机上并非腾讯首创,但作为MOBA游戏的巨头,凭借技术优势和玩家情怀,腾讯推出《王者荣耀》后迅速吸引了大批拥趸。

作为LOL的简化版,在保留原有魅力的基础上,《王者荣耀》节奏更快、时间更短,更符合上班族的需求。其次,弱化操作性、让门槛降低,亦吸引更多新手加入(尤其是女性和儿童)。但是究其火爆根源,一是中国传统元素加入赢得了用户的文化亲切感,二是网络游戏固有的社交功能持续在手游平台上展现出重要价值,用户可以通过它维系友谊,认识新友。

网络科技发展给现代人提供了更为真实的虚拟满足感,社会对电子竞技的看法也不再是最初的洪水猛兽,随着手游市场的完善,供玩家选择的模式越来越多,《王者荣耀》刺激的全民狂欢还能持续多久?但毫无疑问,《王者荣耀》已经成为大众文化的经典坐标之一。

(穆尔 谢洋)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