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跨越:迈过成长阶梯的断层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MTEyOTQ5OQ%3D%3D&mid=2650611006&idx=1&sn=5e76161bc018ea6570e34c4d36691ac1&chksm=834c7acab43bf3dc8024d8e0ca91c79fd97764cc6320348ce29a830ce7bf213329b053203691%23rd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跨越:迈过成长阶梯的断层

Original mindwind 瞬息之间 2017-12-24 13:06 Posted on

Image

在旧文《程序员的成长阶梯和级别定义》中定义了一个程序员的成长阶梯,大概有下面几个阶段:

很遗憾,当时到了专家这个阶段,我就没法给出很明确的答案了。只说了,职业成长就像爬楼,每一个级别就像一个楼层。但到了一定阶段(每个人的阶段不会一样)会发现上面似乎还有几层但却看不见下一层的楼梯了。

这就是本文想探讨的,关于成长阶梯的断层。

因为之前我已经走到了资深阶段,并停留了一段时间,所以我的断层出现在从资深到专家之间。

旧文中,我用一种模糊怀疑的语气表达过关于专家的定义 —— 专家可能就是这个领域内你绕不过去的人吧。如今看来,这个定义太大。比如,若你处在物理学领域,牛顿就是你绕不过去的人,之后是爱因斯坦。而在计算机领域,图灵定义了计算机的边界,也是这个领域绕不过去的人。但这样的天才人物,百年来才出一个,那么这样的定义也就失去了指导意义。

这个定义中包含两个点,一是领域、另一个是绕不过去。第一点表达了某个范围,第二个则模糊的表达了这个范围的大小,绕不过去其实就是一个很大的范围了。如今反思,其实用这两点来定义专家也是可以的,只是需要更清晰的量化下。

大至国家、社会、行业,小到公司、团队、小组都有自己关于专家的定义。曾经,好些年前,我最早在公司几个同事组成的小组内研究引入 Java NIO 的技术来编写网络程序,读了一些相关的书和开源框架代码(Mina、Netty),周围的几个同事就戏称我为 Java NIO 的专家。这就是用领域(Java NIO 是一个很细分的技术领域)加范围(局限于周围组内几个同事,他们要解决 NIO 的网络编程问题都绕不过我)定义专家的方式。

因而,像前面说的爱因斯坦、牛顿、图灵,他们既是行业(学科维度)范围内的,也是世界(地理维度)范围内的专家。而公司内的专家职级定义,其范围,无非就是与公司经营相关的领域,其大小无非就是公司组织架构的某一层级之内。

这样理解,公司范围的专家领域定义,包含了两块:责任域和能力域。而能力域,又进步一细分为业务和技术两方面。蜘蛛侠里有句台词是这样说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能力和责任总是相辅相成。

有了专家的定义,不代表就能很容易识别出来,而成为专家就是要建立可识别的领域。

公司大了后,经营业务广泛,涉及的技术领域也很广泛,所以公司不是只需要一个专家,而是需要很多不同领域的专家。都是专家,但大家处在不同的识别领域范围之内。

公司的专家领域内,责任域相对还容易识别。但与能力域有关的业务和技术则过于抽象,很难清晰识别。所以对于专家的可识别领域,其实主要还是通过作品来体现的。作品是以一定形式表现出来的智力成果,而前面爱因斯坦、牛顿、图灵,他们作品的一定形式都是通过理论来体现的。

因此,公司内所有的晋升述职都只是为了一个目的:识别员工的领域和范围,且在多大范围内获得了认可,再贴上一个对应的职级标签。而这个识别过程是非常短暂的,需要把 1 到 2 年的工作成果、能力成长、领域边界,在 10 到 20 分钟的时间范围内表现出来。所以,这个过程是肯定不完美的,而且也没法精确量化出识别的准确率。

之所以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需要完成这个过程,对公司是一个成本问题。述职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示了几个点,对评审识别人员来说,就像在管中窥豹。看不到全貌,看完几个特征点,然后就需要判断这是豹子(符合下一级别的晋升标准)还是猫(不符合)。

我在做晋升评审时,就一直被这样的判断所困扰,多数述职同事都在这几个点上表现的很好。这就像是说,如果是豹子,它确实该有这些特征,反过来,拥有这些特征一定就是豹子么?这些特征点,是豹子的唯一或足够有区分度的标志性特征吗?

而站在述职答辩人的角度,他的表达和展现更多的不应该是点,而是先有整体(面),再深入局部(点),这应该是一个画龙点睛的过程。

识别的过程,本质是在解一个概率问题。当参与这个过程的两方都这样努力去考虑时,我想这样的过程会有更高的准确率。

成为专家,就是建立领域的过程,那么如何建立更大范围且更具识别性的领域呢?这就是这个路径中的非连续性断层问题。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从新人到初级到高级,甚至到资深都可以是一个连续阶段,从生到熟的一个过程。熟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发现成长进入了高原期。

最近,读到一篇吴军的文章,也提到了工程师成长过程中的类似问题,他用了一个公式来定义:

成就 = 成功率 x 事情的量级 x 做事的速度

连续的成长阶段,我们的成长主要体现在不断提升做事的熟练度(也就是上述公式中的速度和成功率),但这两个指标到了一定的熟练度阶段后就会碰到物理极限。实际情况是,一个资深的工程师的速度甚至不会比一个初级工程师快两倍,但可能成功率会高几倍,甚至十倍,这就是传说中的一个顶十个的程序员,但离极限也就差不远了。

而更是传说中以一敌百的程序员,只有一个可能,他们做的事情和其他人不在一个了量级。现实案例中,就有如 Linus 这样的人。所以,一直做同样的事,都是写代码,也可以跨越断层。但关键是,你写的代码体现在什么量级的事情上。

这里公式中的成就,也可以通过作品域来体现,就像水泥和砖头不是作品,大教堂才是。代码本身不是作品,它只是作品的原料。

作为程序员,我们会有直观的感受,用户量级越过了一定的门槛后,我们编写、维护和部署程序系统的方式都会发生本质的变化。而提升量级、最难得就在于我们要放下曾经熟悉的方式和习惯,要站在更高的维度去看更大量级的事情,并且找到适合这个量级事情的合适解决方案。

看得见断层不见得就跨得过去,但看得见至少多了一种选择,而看不见则很可能一直在原地转圈。


2017 作为 AI 元年,AI 这么火,要不要追赶 AI 的热潮呢?在成长路上,一开始先听听专家的观点,也许会少走很多弯路。

下周,12月26日及27日,网易云课堂携手稀牛学院,推出了两场人工智能主题的直播课程,从数学基础和算法角度,带你初识人工智能。

「直播」为什么说搞不定数学,就弄不懂人工智能?

时间:12月26日 20:00
讲师:澳大利亚数据机构研究院Jason博士
你将听到:

  1. 人工智能与数学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

  2. 什么说数学是AI入门必经之路?

「直播」算法难学?带你亲眼看懂机器学习
时间:12月27日 20:00
讲师:高级算法专家 寒小阳
你将听到:

  1. 解密机器学习分类和回归算法

  2. 何进行酷炫的可视化展示

想要收听这两门直播的小伙伴,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网易云课堂微专业服务号后,根据系统提示,就可以加入网易人工智能学习QQ群啦!

除了免费获取体验课外,进入网易人工智能学习QQ群后后还可领取项目源码及数学学习资料~为了保证学习体验,本次学习群限时开放500个名额,数量有限,欲报从速哦~

20140304140958863665.jpg

今天是圣诞夜,送一个小礼物吧,明晚 10 点会自动开奖。

Image

写点文字,画点画儿。瞬息之间,一切都变了。

140 · 圣诞快乐!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