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房产税到底要怎么收:我们等的是靴子,却掉下来一块大石头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36kr.com/p/510911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房产税到底要怎么收:我们等的是靴子,却掉下来一块大石头

地产未来日报·2017-12-21 07:16

房产税到底应该怎样收?

编者按:本文转自微信号“豪言(ID:)”,作者桥孺,经授权转载,部分内容有删减。

有关领导昨天撰文说,征收房产税要按照评估值计征。举国皆惊。

按照北京市平均房价65000元每平米、每套100平米、计征税率约2%计算,每年要缴的房产税约在13万元左右,相当于初级白领一年的工资。当然,你说在有免征额的情况下,实际上是对你的第二套房征税。好,按北京目前的租金回报水平,上述房屋的租金也就刚刚够交税,但在北京,有相当地段的年租金回报不足2%,除了租金,还要再倒贴钱补足税款。也就是说,辛辛苦苦买了第二套房,到头来是为税务局打工。

多年来,对房产税的争论,门派理据繁多,说法观点无数,但不管多么玄妙高深,义正辞严,也不如老百姓掏钱时的切身感受来得真切。

你会说,谁让你买第二套(或比二再多)房子了?活该吧!

不对呀。过去二十年里,国家鼓励买房可不是一次两次。从房改和按揭开始,连经济适用房都放开买,上海为了鼓励外地人买房,还送蓝印户口。到全球金融风暴的年景,“四万亿”放水,不买房买啥?到了2015年,三驾马车都不灵光,经济增长滑坡严重,房地产库存预警,于是又一轮强刺激,把政府和企业的杠杆成功转移到居民身上。

问题是,用了你至少三道之后,横空出四道限令,限购限贷限售限签,把不动产变成冻产,然后再提征税。

无论是招拍挂卖地还是销售卖楼花,内地房地产都学的是香港模式。这是有内在逻辑的,因为两者的土地制度类同:土地公有,长期租用。

但不同的是,香港的房产税并不是以房屋的市场评估值来征的,而是按房屋的租金水平做为税基。因而不仅用途清晰,而且税负不重。据香港中原施永青先生讲,香港的房产税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地租或补地价,这是持有税,因为是按卖地时的地价征收,所以早期房产税额很小。比如太古城的地是100年前拿的,其地租每个季度才数百港元,每个业主分摊为0.03港元!太古城的租期是999年。还没有到加租的时间。现在大部分地租,是按差饷估值的3%。

二是差饷。差是“差人”,就是中国旧称的警察。这项税收原来用途很单纯,是维持治安的开支,现在则是各项市政服务开支。它的征收是按房产租金估值(因为房子你自己还在住)的5.5%征收,每年或许有微调。差饷实质是持有税。

第三部分,如果房子真在出租状态,征收的叫物业税,私家业主交租金收入的15%,企业交16.5%。每年还可以有20%的折扣。

所以,部长提出的玩法的实质是:卖地时学香港,地权握在自己手里,征税时学美国,按最大头儿的税基来收。其“兼收并蓄,取其精华”的能力令人叹服不止、不止、真不止……

不错,美国是按市场评估值来征房产税,但美国的土地是私有的,千秋万代不变,不管你家房子下面发现石油还是黄金,都归自己(比如布什家族就是这样富出来,然后再贵起来的)。再者,人均收入和资产流动性,我们与美国仍然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内地和香港,如果按照市场评估值来征税,那所征税的出处是土地,而不是上面建筑的房屋。单就房子而言,与一般的生产设备无异,是要折旧的。不然,中国哪来的那么拆迁?成都重庆的房子比北京不知要好上多少?可房价天壤之别,就是因为房子下面的土地值钱!而土地并不是业主的。

施政之要是什么?

一是初心和立意,要良善,以民为天;二、对症下药;三、有安全边际的可行性。

看看初心是什么?不管是为了改变预期,平抑房价,还是再给财政收入日渐枯竭的地方政府一个收钱新工具,总之是功利性目标。

再看是否对症下药?中国房地产患在哪里?病在何处?不在于一个人住大房,而在于一个人占多套房。也就是说,温州的炒房大妈,比住豪宅的马云,危害要大得多。可是,我们听到的征税凭据,始终是面积,而不是套数。

有人要招杠,那马云要是想住5万平米大房子呢?不可能,容积率是建委批的,你不批,他住不了。放心。

三、可行性就更堪忧。如文首所提的按市场评估值征收一节,不仅大量位高权重财丰因而房多者很难通过,账面资产厚而流动资产薄的小中产,勒紧裤带也未必交得上。

讲真,如按市场评估值征房产税,那对大部分有房族来说,落下的不是靴子,而是一块杀伤力颇大的石头。在上月与香港中原集团主席施永青面谈时,他提到,“如果这样收,很多人会交不起的。”

在情况复杂的现阶段,应该怎样征收房产税?

首先,如果要按房屋估值征收,那么只应针对于“过份套数”拥有者,比如先从第五套以上(含第五套)开始征收。然后,第四套,第三套……

上文说过,最有害者,不是有钱住大房子,因为马云不住,你也住不起;而是有钱买多套小房子,就把小房子的价格炒上去了,你才买不起。

这样征收,一是打击面小,理由充足。你都第五套了,有点过分吧!二是很多群众买房是被“诱敌深入”,以情以理,宜给回旋时间。

其次,在管理增量的同时,激活存量。特别是空置房,既是投资目的,又是浪费资源。用收税逼出空置房,增加市场上的租房供应,有助于租金合理化。当然,也会使业主有了纳税来源。

第三,才按租金收入为税基,征一个较低税率的普适税,并把物业费合并,比如香港的差饷。

地方政府事多钱少,企业情况不妙,刮不出多少油水,中央也不可能把分税制下已入袋的钱转给地方。只能加新税,把肉多难啃的大骨头,即房产税,甩给地方,慢慢去玩。

但这个游戏并不好玩,所以有了撰文的“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12个字箴言。这与“按评估值征收”一样重要。就是先立规矩,由地方再去尝试,有问题算试错,没问题就打堡垒战,直至全部拿下。

本文参考了多个信息来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