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父母对孩子的三观形成起到多大影响? - 知乎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083230/answer/26290593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父母对孩子的三观形成起到多大影响?

26,341
17,438,238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2月14日

今天我妈和我爸还有我一起看辽视春晚,正好是那英唱歌

我爸去趟卫生间

回来就听我妈说“...她老了”

我爸问“这是谁啊”

我妈“你那大姐”

我爸“你那大姐”

我妈发出了杀猪一般的笑声

在他俩旁边的我

只想点一首凉凉送给自己

以下是原答案

有一次爸爸不知道去哪
捡了一枝花(真的捡的,好像在人家婚礼上记不太清清了)
给妈妈带了回来(这里不知道什么原因)
然后妈妈高兴的不得了
微信头像一直是那朵花
没换过(也许是不会换)

所以啊
哪有什么女人不爱花
只是她更爱你罢了
____
这样的事情有很多,他们就是周围人不断对我说,,,,,之后我依旧相信爱情的原因吧
让你相信爱情的绝对是父母间相处的点滴细节,我只是拿出来一个事例。评论区说我编的的出门右走不送。
_____
__再讲一个例子
我小的时候(也许是小学也许是初中)
妈妈和爸爸吵架
于是妈妈开始不吃饭,不做饭,一天就躺着,不说话(比我都幼稚。。)
爸爸也生气不理他,终于两个人坚持了一天,各自不理对方。。
然后到了晚上妈妈和我一起睡,半夜11-2点(具体记不清)
听见爸爸进来了
“老婆,我错了,回屋吧”
“别和我说话,这日子没法过了”
“你别生气了,行不行”
一阵沉默。。。之后
爸爸把妈妈抱起来抱走了。。。
抱走了


了。。。
第二天两人和好了。。。
好一口狗粮。。。
_-_
所以啊,真正的离开都是悄无声息的,对吗?

____看到大家这么喜欢我就再更一个~
小时候我家锁门很规律,一般就是就是8点半左右。。
有一段时间我爸爸喜欢上了看人家打牌,就入迷到无法在这之前赶回来。。。
我妈给他打电话让他回,他说马上。。
于是每次马上都是在一个小时之后。
后来我妈妈就真的把门反锁了
然后我爸爸就每天在外边喊
(大姑娘,给我开门)
(大姑娘,给我开门)
(大姑娘,给我开门)
于是我每天都得去开门,还得悄悄地去
后来我发现我妈妈根本没睡着
再后来他还告诉我不要去开
就听我爸爸喊
“大姑娘开门”
我妈妈喊
“不给开”
“开门”“不给开”。。。
“开门”
“不给开”
你们有意思吗?
我就呵呵了,不让我开你倒是把门全锁起来啊。。。
你这意思不就是让我每天不睡觉起来开门吗??
还好我爸在看半个月之后觉得没什么意思放弃了,不然。。。。不敢想象。。
~~~
所以说相爱的吵架都甜蜜,不爱的人不吵才心酸~

红尘万丈,人间值得。

我是独生女,老公是独生子,从结婚开始,我们就决定了要二胎,不管老大是男是女,也不求老二是男是女。

老大四岁的时候,我的肚子起来了,我告诉他这里面是他的弟弟或者妹妹,以后出来后,会多一个人爱他。但是总有个别人喜欢开那种讨厌的经典玩笑。对,就是那一句,“以后你妈妈生了弟弟妹妹,就不会那么喜欢你了。”,这我老大还是男孩呢,要是女孩,还不知道怎么说呢。不过他不在乎,认真的回答说“不会的,生了弟弟妹妹,爱我的人就会多了一个了。”

弟弟出生以后,他起先是有点吃醋的,好几次问我“妈妈,你还喜欢我吗?”,我都第一时间回答,“当然喜欢,不单是我喜欢,弟弟也会喜欢你。”,这样几次之后,他便没有再问。

再大一点儿,就有人问他,又是经典的讨厌问题,“妈妈喜欢你多,还是弟弟多。”,他马上 回道;“妈妈一样的喜欢我和弟弟,我喜欢弟弟,弟弟也喜欢我。”

弟弟出生后,哥哥就独立睡自己房间,一方面他也五岁多了,一方面两小孩睡一起也相互影响睡眠,不过我们都会在哥哥睡前过去陪他一会儿,睡着了也去看看他。让他知道虽然不睡一起,爸妈一样的关注他。

现在弟弟一岁多了,每天早上,哥哥醒了第一时间找弟弟,弟弟醒了也迈着小短腿去哥哥房间。虽然弟弟还不会说话,已经和哥哥玩在一起,哥哥最喜欢逗弟弟笑,看着弟弟笑他好开心啊,我问,“有弟弟好不好”,他说,“真是太好了,我喜欢这个弟弟。”

父母的三观正,孩子自然就会明事理,懂感恩,知幸福。我们一直致力让他们明白有兄弟,不是多个竞争者,而是多一个人爱你,帮助你。

第一次收到这么多赞啊,好开心,多发两张照片。

一起兄弟服装,神同步的动作,我家两孩子其实长得不太像,一个双眼皮一个单眼皮。

弟弟奶娃娃时期-------------------

接哥哥放学途中-------

十年前的梦想,如果还没有熄灭,就让它永远燃烧吧!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来自泰国短片《豆芽》。

小女孩Ju生活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有一次她和她妈妈一起去菜市场。

v2-abd972bd7af839fb9a18af0d87d63961_720w.webp?source=1940ef5c

小女孩Ju一直盯着一个摊位在看,妈妈注意到了,便问她,“Ju,你在看什么呢?”

原来小女孩Ju看到了豆芽摊位上有许多人在买豆芽,便问妈妈,“为什么豆芽卖得那么好?”

妈妈回答她说,“因为只有一个摊子在卖豆芽。”

这时,Ju问妈妈,“我们可以种来卖吗?”

妈妈的回答是,“嗯,我们试试。

简单的一句回答便体现了妈妈对女儿反应的思维。

与之对比的,我们可以想到,常见的几种反应:

  • “别闹了,家里又没地方种豆芽”
  • “现在我们没钱中豆芽”
  • “种豆芽干什么,我们又不会种”
  • “好好读书,别管什么种豆芽的事情”

于是Ju就和她妈妈一起种起了豆芽,她们在家里的阳台上放置了一些篮子,开始种豆芽的尝试。

但是没想到的是,豆芽都枯死了。

Ju和她的妈妈看着枯死的豆芽苗,都很伤心。

没想到,这时妈妈的反应是,“没关系,我们再试试。”

于是她们找来了一本种豆芽的书。

妈妈四年级就离开了学校。

她几乎不会认字也不会写字。但是对知识还是非常尊重的。

小女孩Ju念出书中关于种豆芽的方法,并和妈妈一起去实践。

在改进了种豆芽的方法之后,小女孩问妈妈,“这次会成功吗?”

妈妈的回答总是充满力量,“我们试试”

但是,结果却令人非常失望,第二次尝试又失败了。

小女孩和妈妈陷入了沉默。

面对第二次失败,母女二人选择了寻找问题所在。她们发现,原来是没有按时浇水。

但是由于生活原因,她们可能无法做到按时浇水,在这里我推测是妈妈可能在打零工,女儿也要上学已经帮忙家中干活。她们想到了一个办法,于是收集了许多废弃的塑料瓶。

将水瓶串在木杆上,并戳上洞,挂在豆芽上面,给豆芽浇水。

面对第三次尝试,女儿问妈妈,“它会成功吗?”

妈妈再次露出自信的面容,“我们试试”

正如故事中的Ju所言,“妈妈说的‘我们试试’就像一剂神奇的养料。”

这养料不仅帮助豆芽成功长出,也帮着小女孩Ju的好奇心发展。

Ju看到豆芽长出的样子,简直乐开了花!

妈妈看到开心的Ju,问道“我们要不要试试种点别的?”

小女孩似乎已经学到了这种思维方式,对妈妈说“我们试试!”

故事中的小女孩是有原型的,她就是Netnapa Saelee。

她获得了一份奖学金,现在正在瑞典做研究。

这都多亏了她的妈妈。





这是一个简单的短片,但是却诉说着不简单的力量。

“我们试试”,“我们再试试”。

好的教育能帮助孩子善待他们的好奇心,并培养起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就包含了对坚持的耐心对困难的韧性。这些都是非常普通却非常重要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差距会在生活的各个环节得以体现,最终产生巨大的差距。

若以后我们碰到孩子好奇的提问,碰到困难的几度失败,我们会如何反应呢?这种反应模式会被孩子学去,并对他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视频地址:《豆芽》

个人公众号:宇宙西边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