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有哪些若平时不加注意,积累后将产生严重后果的小习惯? - 知乎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532894/answer/27672341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有哪些若平时不加注意,积累后将产生严重后果的小习惯?

108,996
25,612,078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医学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洗澡洗脸的时候,注意清洗耳朵,用毛巾擦一下耳廓,耳背后面搓一搓,,,这是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地方^_^。如果你长期不注意清洗,就会有意外惊喜。门诊的时候,很多干干净净的小姑娘,小伙子,给他们检查耳朵时,耳背后面厚厚一层。虽然我是医生,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影响,但是你在社交的时候,可能会导致你的形象大打折扣。

有一个值得反复科普的事情,就是擤鼻涕。长期用力擤鼻涕,不仅仅会导致鼻小柱,鼻翼发红,难以恢复,更严重的后果是会导致中耳的问题。对于小孩子经常鼻塞,擤鼻涕,尤为需要引起重视,常常在门诊遇到很多小朋友的突然性听力下降,大多和这个原因有关。我们的鼻腔和中耳之间有一个咽鼓管联通,这个问题反复强调,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鼻涕尽量用纸轻柔的擦干净。小孩子听力不好会引起语言障碍,中国有句话叫十聋九哑,很多人说话大舌头,主要是由于小时候用了有耳毒性药物,引起听力问题,导致语言障碍。这个虽然和题目无关,也是一个被大家忽视的医学知识,科普一下。

颞颌关节的问题,喜欢吃硬的食物的小伙伴要注意了,颞颌关节损伤也是很让人头疼的事情,不要过度嗑瓜子,过度说话,大笑,是不要过度。遇到不少病人,特别喜欢嗑瓜子,然后左右咬肌都不对称了。如果出现颞颌关节问题,可以用热毛巾每天按摩按摩。

打呼噜也是一个被人忽视的问题,沾床就睡,呼噜震天,并不是健康的表现。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晚上打呼噜,总是憋醒,白天犯困。打鼾对于身体的危害,被我们严重忽视了。
儿童打呼噜主要由于过敏性鼻炎导致鼻塞,腺样体肥大引起,家长要警惕腺样体肥大。关于小儿腺样体问题科普知识。http://zhihu.com/collection/195446462

关于打鼾的科普知识。https://zhuanlan.zhihu.com/p/30130604。

锻炼舌头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就是每天用力伸舌头,做一百下,还有尽量侧卧。鼻塞引起的打鼾主要要治疗鼻塞问题。

过敏性鼻炎也是导致一个人的形象大打折扣的疾病,相亲的时候流鼻涕,开会时流鼻涕,吃饭时流鼻涕,虽然这个疾病对身体健康没有大的影响,但是确实应该引起重视。网上有几个日本网红喷鼻剂,具体我就不贴出来了,随便淘宝搜索了一下,几个排名靠前的,里面含有减充血剂,不能使用的,主要是奈唑啉类,对鼻甲,鼻黏膜有不可逆伤害。而且淘宝店铺没有医药销售资格,他们都不贴出药的成分表,这是违法的,不要以为日本的货就是好的。麻黄素,奈甲唑啉,羟甲唑啉,看到含有这几个成分的喷鼻剂不能连续使用超过一个星期。贴一个生活注意事项的文章。https://zhuanlan.zhihu.com/p/30419622

有一个知识大家吃饭时吃火锅时谨记在心,过烫的食物会导致食道损伤,出现炎症,诱发食道癌。过烫的食物是高危致癌因素。现在冬天来了,吃火锅时,一定要慢一点,不要吃得胃烫得难受。

其实,有很多的疾病都是因为我们日常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引起来的。

长期伏案工作,埋头玩手机,就会引起颈椎的问题,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耳鸣。

长期熬夜,引起皮肤问题,精神衰弱,更加难以入睡,贴一个失眠的文章,有点长。辛苦手打的。https://zhuanlan.zhihu.com/p/30940619

长期的心情不好,低落,不仅仅影响你实现梦想,而且对身体也会造成损伤,导致一个恶性循环,所以看到这个答案,请笑一个^_^。我们可能会被这个世界伤害,可能会遇到很多戾气,但是,生活永远是你自己的,泡一杯好茶,你便拥有了一座春山。
有人问如何正确的活着,嗯,问题不大。看看我写的这个答案。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185039/answer/275052025。

更多的专业科普文章在个人主页^_^,欢迎关注,评论区不要问治疗了,科普在于提醒预防。咨询请看个人主页。贴一个6000关注的收藏夹。http://zhihu.com/collection/195445773

社会心理学等 4 个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知乎日报收录

更新:很多看完回答的小伙伴在评论区留言说,自己已经理解了这种表达/沟通方式好像确实给自己带来过麻烦,也有意识改进,可是具体要怎么做呢?我们在另外一个回答中具体讲到了关于如何“沟通”的问题,附上链接给大家:什么是「不会聊天」?不会聊天怎么办? - 知乎

------

谢邀。我们来提供这样一个回答:生活中有很多人会有这样的习惯,ta们经常不简单直接的作出表达,而是倾向于以“委婉”“含蓄”甚至需要对方“揣测”的方式去表达自己,日积月累之后,这就直接影响了工作效率、关系满意度。比如,在亲密关系中,往往是在矛盾叠加起来,和伴侣引发争吵的时候,当我们追根溯源时才会说,“我以为你都懂了”

要了解如何避免这样的表达习惯对我们造成不良影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人与人之间的误解、无法彼此理解,往往都是怎么发生的?

我们发出信息时存在一种“透明度错觉”

Halvorson认为,当我们作为发出信息的一方在制造误解时,原因在于透明度错觉(the transparency illusion)。透明度错觉的意思是说,大多数人都存在一种假设,即认为彼此之间的沟通是透明的。在沟通过程中,给予信息的一方会以为自己的感觉和需求能够被另一方清晰地感知到,尽管他们并没有真的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到位。甚至有时,这种表达不是言语性的,而是用行动、姿态甚至表情来发出。

而正因为他们以为自己表达得很清楚,也就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去阐释或者确认对方是否理解。但实际上,作为接收信息的一方,是被迫在非常有限的信息量中做出判断,因而往往会判断失误。

透明度错觉产生的误解往往是双向的:“当你抱怨其他人并没有真正明白你的意思时,你可能同样没有明白对方在想什么。”Halvorson说。这样的情形每天都在发生着。举个例子——

工作中,你看到同事天天加班,便询问对方是否需要帮助承担一部分工作。对方却拒绝了,还觉得你这样问是不信任Ta的能力。这让你很委屈,觉得热脸贴了冷屁股。但实际上,你也误解了对方。

你想要帮助Ta的初衷,是因为看到Ta总是最早来办公室、最晚才离开,你理所当然地认为Ta是工作量太大,所以经常加班。但其实,Ta只是喜欢安静的工作环境,希望在办公室人最少的时候工作,才会选择在早晨和晚上待在办公室里。—— Ta并不需要你的帮助。

亲密关系中的嫌隙往往也是这样产生的。晚餐时,丈夫吃着妻子做的菜,妻子在说一件事的时候,丈夫的眼睛却盯着盘子一动不动,妻子觉得丈夫是不重视她说的话,但丈夫其实是觉得妻子做的饭非常好吃。

因为这段小插曲,妻子很不高兴,于是早早上床,没有和丈夫一起看他们平日里最喜欢的连续剧。这时,丈夫没有注意到妻子已经生气,反倒认为是妻子做了一天的家务事太累,不想和他一起度过晚间的休闲时光。

双方没有进行直接的沟通,而是在各自心里对对方进行了揣测,而这些揣测都是完全错误的。

Halvorson说,人们往往意识不到,他人眼中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存在着误差。有时候,你的不同的表情——沮丧、担心、困惑、失望之间的区别,可能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大。你以为你的表情足够让对方知道“你说的话让我有点受伤”,但对方可能把你的意思解读成了“我完全不在意你所说的”。

你觉得你已经把你的态度表达清楚了,Ta也明白了,但实际上,你既没有说清楚,Ta也没有明白。正是种种这样的误解,造成了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的不满、冲突甚至是彼此怨恨。

而接收信息时,我们都是“认知吝啬者”

对于接收信息的一方来说,让我们容易产生误解的原因,来自于我们都是“认知的吝啬者”(cognitive misers),即懒惰的思考者:在对他人进行认知的过程中,我们会倾向于节省时间精力,只挑出我们认为对形成印象必要的信息,而忽略了一些其他的信息。

根据Daniel Kahneman的研究,我们的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方式是快速、凭直觉、不假思索地处理信息。这是一种“不费力”的认知方式。当我们得出“3+3=6”这个结论,在一条熟悉的路上开车,看到别人微笑就觉得Ta很开心时,使用的就是这种认知方式。

当我们在社会交往中感知对方的时候,使用这种方式,就会用走捷径的方式来快速得出结论,这就可能会出现问题。比如,在人际中用这种方式处理信息,会让我们容易根据对人的第一印象,做出过多、过绝对的结论。

第二种方式则是理性、慎重、有意识地处理信息,这是一种“需要付出努力”的认知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处理更高级别的问题时才会调动这种方式,比如要解出一道复杂的代数题,在陌生的道路上开车,或者当上级在自己的桌上留下了一张意味深长的纸条,上面写着“马上给我打电话”时,你试图弄明白背后有什么深意。

在运用方法二的时候,我们便能够更正一些在方法一中形成的偏见和误解。比如,虽然某个学生在最近一次考试中的表现不好,但老师发现Ta在其他考试中的成绩不错,只是最近的状态不好,就会改变对其能力的评估。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都是认知的吝啬鬼。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面对这两种认知模式——一种是快速的、但是容易出错的,另一种是审慎的、需要花费时间精力的,我们对他人的认知却只会运用方法一,因为要调动第二种认知模式,往往需要比较强的动机。我们容易在关系中,因为一次的矛盾,在那一刻强烈地觉得“对方是不爱自己”(此时第一种方式被自动调动),而只有我们想要控制自己、冷静下来才会调动第二种方式,去思考和意识到这一次矛盾的实际原因。

当我们仅仅运用快速、直觉的方式去认识他人时,很有可能就会出错。但Halvorson说,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对方一直使用方法二来对待你发出的信号是不现实的,使劲揣摩对方的意图会耗费太多的精力,使人精疲力尽因此,作为信号发出方,与其发出模糊信号,期待对方去调动复杂模式来解读,是一种不现实的期待。不如自我检查,给出更加明确的信息。

此外,我们的认知还会受到自身的经验、情绪等等种种因素的影响。Halvorson说,当我们开始与一个人交往时,我们会“自动触发”一些思考,目的是要得出以下3个方面的结论,来形成对对方的印象:

• Ta是可以信赖的吗?

• Ta对我来说是“有用”的吗?

• Ta是否威胁到了我的自我评价?

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会直接影响到我们评价Ta的方式,特别是第三点,我们保持对自己的积极评价的需要,会影响到对他人的印象形成。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时,如果感到自我评价受到了威胁,我们的认知就会产生偏见,比如,在同一份工作上,对方比自己做得出色,我们就会倾向于用苛刻的方式去评判对方。

因此,如果你习惯发出模糊信号,习惯不在意的模棱两可的表达,就会有太多的因素使对方难以准确分析出你的想法。如果你想要减少误解,更实际的办法是,做一个好的信号发出者,而不是指望对方能读懂你。”Halvorson表示,“你无法控制对方的思考过程,但你可以控制的是自己如何表达。”研究也证明,无论是在亲密关系还是职场、生活中,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生活的满意度和快乐程度都会更高。

这对一些人来说并不容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经常会被教育说话要“婉转”,表达意见要“含蓄”,工作中要注意领导是否“话里有话”。这使得我们会担心,用最直接的方式去表达时,是否会由于太过直白而遭到拒绝,是否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是否冒犯对方。

但实际上,含糊不清的表达会造成更深远的负面影响:那些细小的误解会不断积累起来,它们不会消失,总有一天会成为你们关系中的一枚炸药。

感到自己被理解是人的基本需求。而为了使自己被理解,不要总是“以为”对方能够懂你,不如用最清晰的、最能够还原自身想法的方式去表达。我们始终相信,“直接”、“真实”、和“诚恳”这三件事情的组合是有魔力的:当你做错了的时候就说“对不起”,当你不知道的时候就说“不知道”,当你有需要的时候就说“我想要”:)

试着从养成“直接真实诚恳”的表达好习惯开始吧。以上。

原文发表于 研究:人和人之间的误解是怎么产生的?

了解更多与心理相关的知识、研究、话题互动、人物访谈等等,欢迎关注KnowYourself - 知乎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

食品行业/产品人

注意力失控。

任由别人拉扯你的注意力,如同任由他人搅拌你的生活。

早上到公司,打开电脑,这时有个同事来问个事。结果被同事东拉西扯地占用了15分钟。登录邮箱,跳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内幕,点开查看一下。关闭弹窗,看到最新的邮件,领导吩咐查个资料,赶紧查。电话响了接一个,微信闪了点进去屏蔽一下群消息。到了午饭时间才发现,有个重要的汇报材料忘了准备。

我想说的不是拖延症,而是注意力失控。一堂课45分钟,学生能保持注意力的最多只有前20分钟,可见注意力远比时间稀缺得多。然而,想占有我们这有限的注意力的人和事太多了,如果自身不主动控制,很容易就把这宝贵的资源流失在鸡毛蒜皮之间了。

要知道,你注意什么,就吸引什么。注意挺直腰背的人更挺拔,注意控制情绪的人更泰然,注意谈吐的人更会表达。女生会吸引她注目的那个男孩,分数会眷顾你注重的那门科目,闲杂人和事会拉扯那些易于被八卦吸引的人。

你是否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了呢?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