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二线城市打响人才争夺战:户口、住房和补贴足够留住人吗?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36kr.com/p/510733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二线城市打响人才争夺战:户口、住房和补贴足够留住人吗?-36氪

二线城市打响人才争夺战:户口、住房和补贴足够留住人吗?

36氪的朋友们·2017-12-11 00:14
二线城市纷纷开始争取人才。

编者按:本文来自《财经》杂志,高頔/文 朱弢/编辑;36氪经授权发布。

“已经申请了,还没通知看房子”。不久前,一位甘肃姑娘在网上递交了第二批人才公寓申请,刚刚从武汉大学毕业的她在一家银行工作。按照武汉市的政策,毕业三年内、在武汉就业创业,且家庭在本市无自有住房的大学毕业生,均可申请人才公寓,最长可租用至毕业3年期满。

这名毕业生符合申请条件,虽然没有赶上第一批,但听说人才公寓“比市场价便宜很多”,打算碰碰运气。

人才公寓并非武汉推出的首个优惠政策,这座城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努力吸引人才。

事实上,2015年11月,武汉市就推出“城市合伙人计划”,希望通过3至5年时间,吸引100个以上产业领军人才及团队、1000名以上高层次创新人才,吸引带动10000名以上各类优秀创新创业人才。今年,武汉将“城市合伙人”范围扩大,提出更具雄心的“百万校友资智回汉计划”与“百万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计划”。

武汉只是其中一个代表,长沙、西安、沈阳、成都等多个省会城市都制定出各自的招贤纳才计划,态度空前开放,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把手主导招才工程

2017年1月,时任中央深改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的陈一新调任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两个月后,武汉设立招才引智领导小组,陈一新任组长,市长万勇任第一副组长。

4月8日,武汉市招才局成立。招才局不设实质机构、不增行政编制,以“虚拟机构、实体运作”方式运行,内设综合管理部、人才发展促进部、招才引智工作部和“双创”协调推进部, 28名工作人员抽调自人社局、科技局等部门相关处室。

这并非陈一新首次推动成立招才局,他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任金华和温州市委书记时,都推动成立了当地的招才局。

此后,武汉围绕“招才引智”展开了一列系动作,并与招商引资相策应。武汉市在各高校校友会的基础上,成立武汉高校校友总会联盟,在校友中选聘高参。市招才局成立当日,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等16人,分别受聘为武汉“招才顾问”和“招才大使”。

各区也紧锣密鼓行动。11月初,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下称东湖高新区)在美国硅谷举行招才引智活动。此前该区已经奔赴多伦多、波士顿、圣地亚哥开展招才活动。

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下称开发区)则围绕汽车制造、机器人制造、智能家居以及通用航空制造等建设“4+X”人才库,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及海外建立人才工作站,并成立欧美同学会开发区分会。工作站的任务是宣传人才政策、推荐人才对接项目。此外,经济开发区还推荐了一批民营企业家担任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据官方通报,截至11月18日,武汉举行了七批“百万校友资智回汉”活动,签约额突破万亿。

五年留住百万大学生

武汉这次想要留住的最主要目标是大学生。

87所高校、7所“双一流”高校,是武汉的城市名片之一。然而武汉市人社局的统计显示,2007年有55.3%的武汉高校毕业生留汉工作,此后五年,这一比例跌破50%。2011年,仅有不足30%的“211”院校毕业生选择在武汉就业。虽然此后毕业生留汉比例略有上升,但武汉仍是人才净输出地。

2015年,蚂蚁金服发布《大学生就业流向报告》显示,在最爱远距离迁移的学生中,湖北的大学毕业生位居前列。武汉到深圳、武汉到北京位列五条热门跨省就业路线的前两名,武汉到广州则排名第五。

“武汉留不住人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体制机制,二是待遇。”开发区组织部部长何裕生认为。

陈一新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刚走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需要保姆式服务,为他们提供集体公寓、食堂,包吃包住,通过口口相传的满意度,为武汉留下更多的大学生。”

自2月打出“五年留下百万大学生”口号后,武汉几乎每月都有政策出台。现在,武汉已经放宽落户制度,大学生几乎可以“零门槛”落户,并将推行“社区公共户”“人才住房券”等制度。而且武汉市大学生在就读期间就可以个人名义缴存公积金。武汉一所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人士透露,有尚未毕业的学生前来询问,集体户口如何购房。

8月8日,武汉开发区、洪山区、新洲区、东湖高新区共275套人才公寓住房首次集体交付。陈一新公开表示,五年内将建设250万平方米以上的人才公寓,满足20万人的租住需求。

要想入住人才公寓,大学毕业生可以在网上递交申请,市招才局负责审批,各区提供房源。目前,开发区有1463套人才公寓可以“拎包入住”,并配有食堂、羽毛球场等设施。汉阳区政府则通过补贴方式提供人才公寓,准备留在武汉但尚未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也可入住。

“五年留住百万大学生,一年要留住20万。武汉有13个区,平均每个区要留住万余名大学生”,开发区一位官员这样计算,各区为此也展开竞争。

与东湖高新区相比,开发区在高校数量以及大学生人数上不占优势。为此,后者不但在武汉各高校进行宣讲,组织大学生走进开发区加深了解,同时还前往北大、清华等高校开展人才工作。江夏区则召集高校就业负责人开会,咨询教师意见探讨如何留住大学生。

这一系列动作似乎已经发挥了作用。

武汉人社局发布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留汉创业就业大学毕业生超过5.2万人,较去年全年的1.8万人增加2.9倍,较去年同期的1.4万人增加3.7倍。

二线城市的人才争夺战

加入人才争夺的不独武汉。

长沙市提出五年吸引100万人才。西安与沈阳则分别表示要“五年投入38亿,引才育才100万”和“五年吸引70万大学生”。

目前,长沙和成都已取消对于高校毕业生毕业年限的要求,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凭有效证件即可落户。成都今年提出“蓉漂”计划,为前来成都找工作的人才提供7天免费住宿。

二线城市纷纷开始争取人才,来自于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需求。

以往二线城市可以通过建造工业园或新城建设拉动投资,但已经出现了工业园空置的现象,投资驱动发展的传统模式难以为继。各城市纷纷意识到,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来自于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在大城市人口调控的政策环境中,落户愈加艰难。为吸引人才和大学生,各省会城市吸引人才的手段雷同,均涉及落户、租房购房、补贴等方面。尤其在购房方面放宽限制,对于符合标准的人才,各地甚至都提出购房补助等优惠政策。

武汉市称,将争取让大学生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买到房子。沈阳面向在本市创业、就业的大学生表示:购房契税全补贴,首次买房最高可以补6万元。

在二线城市的影响下,一些三四线城市也坐不住了。

四川宜宾表示,可为高端人才最高提供20万元安家补助,力争到2020年要新建成院士工作站10个以上、国家专家工作站10个以上、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20个以上。而符合山东淄博引进条件的人才,博士研究生给予安家补贴20万元,3年内给予每人每月4000元生活补贴;“双50强”企业硕士研究生3年内给予每人每月2000元生活补贴。

2017年10月,武汉在全国率先出台大学毕业生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专科生4万元、本科生5万元、硕士6万元、博士8万元。对此,何裕生解释,这只是一个“指导价”,并非硬性规定。武汉已经认识到,即便解决户口、住宿等问题,但从长远看,留住大学生还需要收入做保障。他介绍,武汉计划把一些关键岗位、高薪岗位拿出来留住人才。

然而,一位大学毕业生告诉《财经》记者,本科生5万元的“最低工资”除以12个月,拿到手的其实也不多。他毕业于武汉一所“双一流”高校。2011年大学毕业时,班里30名同学中只有两人选择留在武汉,其中一人是本地人,另外一个就是他。

当时这名毕业生被武汉光谷的创业政策吸引,加入了一家互联网公司。期间,曾短暂离开武汉前往北京工作,但因为房价等原因最终还是回到武汉。

拿什么留住人才

“从短期来看,地方政府能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是好事。”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陆铭指出,不过从中长期来看,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是,城市应该先有产业还是人才?

在陆铭看来,在一个国家内部,主要决定人口分布的是产业,人跟随产业走。以IT产业为例,目前形成了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几个中心,如果一个大学生找工作,在没有任何政府干预的情况下,极可能去以上四个城市,因为那里已经形成产业集聚。

上述那位留在武汉的毕业生也表示,武汉的互联网企业提供的薪水最多能达到一线城市七成至八成,其他传统行业的工资待遇更低。虽然这意味着互联网企业如果落户武汉,其劳动力成本、试错成本都比一线城市低,但很多名校毕业生还是倾向于去一线城市就业。

一些业内人士透露,武汉大部分互联网公司校招的需求不多,有些为了配合政策,还是走进大学进行招聘。一家武汉互联网企业负责人表示,武汉本地企业待遇低,是造成人才流失和制约创新活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全世界普遍的情况是,大城市创业活力强。中国也是如此,北京深圳创业活跃,二三线城市的劣势在于城市规模。

陆铭提醒,二三线城市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上、更多从制度上考虑如何焕发民营企业活力,然后让企业寻找人才。

以美国、日本或者欧洲等国家的经验来看,某些城市会基于当地产业出台相应政策。因此,二线城市最应该考虑的是,发展什么产业能够成为城市的竞争力,并且与北上广深形成错位竞争。当产业集聚形成,人才自然会来。如果在劳动力流动存在障碍的情况下,不断通过补贴吸引人才。一旦后续产业无法发展,补贴恐怕难以持续。

地方政府更需要做的是,为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应配套的政策和解决措施,以及改善公共服务。如果城市将更多的人才引到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行业,改善医疗和教育水平,也能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