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1号店9年挣扎的3个祸根:缺钱、丢控制权、错过好时机_36氪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36kr.com/p/5095007.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1号店9年挣扎的3个祸根:缺钱、丢控制权、错过好时机

未来消费2017-09-25
1号店“被死亡”的背后:一招不慎导致9年三抱大腿,终究输给了时代。

文 | 万德乾

编辑 | 房煜

零售老板内参独家专稿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核心导读:

1.创业至今9年,1号店为什么会三易其主?

2.鲜为人知的是,1号店和大润发曾经擦肩而过。

3.京东接盘1号店除了输血,是否还获得好处?

或许你还记得,不久前,一条知名电商品牌1号店即将在十一后关闭的消息曾传得沸沸扬扬。当然,这是一条“误传”。不过,如果不是这条“假新闻”,1号店似乎已经有好久没有单独上过“头条”了。

这种上头条的方式,当然不是1号店所希望看到的。1号店是中国电商行业的老兵,一条不准确的消息被广泛传播,不如说是它暗和了人们内心的某种假设和预期。1号店怎么了?1号店怎么样了?可能是很多人想到它时,心中的疑问。

但是,如果深入梳理1号店这9年来的发展过程,你会惊奇1号店居然还活下来了,反倒比疑问“好端端的1号店怎么了”,更加接近事情的真相。《零售老板内参》APP无意说这是一个悲情的故事,但是这绝对是一个让你久久回味的故事。

一家最早进入超市快消类赛道的公司,它押对了消费趋势(消费升级与品质生活),算是行业半个黄埔军校(为行业培养了人才),行业龙头轮番出手(比如和大润发的隐秘故事),却似乎最终还是错过了这个时代。这是一个中国电商平台曲折求生的典型样本。怎一句“生不逢时”可以概括!

“嫁给”京东一年来的1号店

9月12日,许久未曾占据科技版头条的1号店,突然爆出消息。当天下午,1号店POP和自营平台商家分别收到官方站内通知,告知1号店将与京东实现联合采购,并在10月8日全平台停止服务协议。

9月18日,在1号店交易平台通知商家全面迁店至京东,且POP商家不再续约之后,1号店又发出一则针对云平台入驻商家的通知,作为提前解除合同的正式提醒。

两则消息一出,让“1号店要关闭、1号店终究步入易迅、拍拍后尘”等自开天眼的言论,再次充斥于全网各大社交平台。

然而,《零售老板内参》APP 通过1号店内部员工了解到的独家消息显示,没有任何迹象表现京东要关闭1号店,也不会逐渐收缩1号店的运营,“至少,现在没看到京东派人到上海来跟人力资源部门沟通什么!”该内部员工称到。 

该名员工表示到,京东一年来对1号店还不错,有什么运营活动都会带上1号店。比如9月23日刚刚在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开湖捕捞的活动现场,京东就是和1号店一起联合搭建的展台。

“是1号店的人自己没玩好!”该名员工表示,2016年7月,京东正式接手1号店开始,京东仅就市场推广,就给了1号店1亿元资金预算。只是因为1号店自身原因,这一年来,1号店除了去年收购最初,响应京东超市对标天猫超市声势,也对外有所发声外。

其后至今的时间,1号店的品牌声音迅速从全网消失。2017年1号店的711周年庆,除了上海地铁站内照例上架促销KV广告,别无他响。

“很多部门现在就是干活交差,部门应付主管,主管应付上头,怎么可能认真做活动?”不同于外界的印象,该名员工反倒对1号店现在内部的碌碌无为,感到无奈。一年来的不声不响,换来今年1个亿的市场推广预算,也被京东取消了。

而在9月1日上海某个酒店里,京东现场宣布,经过一年来的角力,京东超市已经成为中国线上线下最大超市。仅在618当天,就售出2400万升食用油(按均量5升一桶,接近500万桶食用油)。

时间倒退回一年前的6月下旬,京东高调宣布,将投资1号店10亿元,用于在华东(江浙沪)狙击天猫线上超市业务。一年后的今天,京东在上海单方面宣布夺得此轮竞争的胜利,却丝毫没带上1号店。 

“好端端的1号店怎么了?”成为各大社交平台,讨论有关1号店命运多舛的主要话题。

如本文开头所言,如果把1号店的历史从过去一年,拉长到过去九年。有关“好端端的1号店怎么了”的疑问,远不如“1号店居然还能活到现在”更贴近事实的真相。

1号店“三易其主”和京东的背影

2008年于刚和刘峻岭带着在戴尔和亚马逊积累的供应链经验,成立了1号店。成立之初的1号店,就专注线上超市B2C电商业务,提供食品、家清、母婴、杂货等家庭快消用品。尤其是进口食品,是1号店最为消费者称道的王牌品类。

彼时的电商环境,京东还是个域名为360buy的京东商城,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晋3C数码购物网站。还在苦恼于输血式融资,以及要不要继续从中关村拿货,还是自建直通厂商的供应链而犹豫不决。

那时的电商市场,是当当、卓越亚马逊领头,京东和新蛋猛追。1号店辅一出来,专注精品快消品牌的商品组合,非常俘获都市上班族的心智,颇有今天消费者在小确幸生活品质构建上对网易严选的依赖感。

在那个时代,集市去淘宝,买书去当当和卓越,买数码去京东和新蛋,买生活用品去1号店,成为消费者深感理想的线上购物环境。1号店很好满足日常高频刚需的牛奶、麦片、方便面、洗发水等的选购。 

严格来说,“网上超市”概念的兴起,首先还是要归功于1号店。2008年的1号店,可以说,在全网是找不到同类竞争对手的。

只是,B2C电商,尤其是垂直于快消品的天然的重投入,还是逐渐让1号店尝试了电商江湖的残酷血腥。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刚出生的1号店在A轮融资上,就遭遇威胁生死的不利。到处找钱的于刚,转了一圈之后,最后在一个高尔夫球场,于刚说服了中国平安,在2010年5月,以8000万元,取得1号店80%股权。于刚及其创始团队,彻底丧失对这个不到两岁新生儿的控制权,除了“壹药网”这个最后从1号店剥离的种子。 

第一次易主的结果,失去了控制权。 

与此同时,京东已经开始在融资规模、品类拓展以及仓储建设上,开始其火箭般的扩张发展。并在随后的两年,在图书、家电、服饰品类上,向当当、苏宁和淘宝发起猛攻。并在2012年8月12日这天,和苏宁打起一场经典的家电降价战,京东百度指数一天蹿升3倍,一举打响京东在B2C业态上的强势话语权。

京东发力狂奔的两年中,1号店还在为快消品流量难、话题弱、低毛利、短半径物流、配送成本高而困扰。兜兜转转的两年中间,2011年5月,平安将部分股份转让给沃尔玛,得到商务部批准后,沃尔玛获得1号店17.7%股权。2012年8月,沃尔玛获得控股权,股权增持到51.3%。

值得注意的是,握有1号店股权的沃尔玛,而美国沃尔玛电商部门,而非沃尔玛大中华区,这也为后来1号店未能从沃尔玛中国大卖场获得线上线下一体化优势,埋下伏笔。

第二次易主的结果,公司战略偏离创始人初衷,开始服从于一家世界500强企业。

同一时间的京东和天猫,都开始调转重点,开始注意发展线上超市业务板块。

于刚试着努力过,2013年上半年,一则堪称中国电商圈经典策划的“不二之选”,让1号店一炮打响全网,终于为消费者认可为可与阿里、京东、苏宁易购之后的业界第三、四名位置。

得益于奥美中国为1号店精心打造的一套全案品牌策划,2013年上半年,一组恶搞消费者在传统超市购物“排队难、退货难、搬货难”等广告,投放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地铁站。广告中一针见血嘲弄传统超市购物不便的弊端,触动很多消费者的心智共鸣。

2013年那个时间,也是全网各大电商共享瓜分人口红利的高峰时期。2013年7月11日,1号店的店庆日上,1号店宣布单日流量突破1000万,成功晋身中国电商前三甲。当年,1号店取得115.4亿元交易额的成绩。

此时的1号店与京东一样,依然面临账面上的巨大亏损,却没有京东持续拿到海内外巨额风险投资的好运。 

而且自此以后,随着京东和阿里集团陆续在美上市,以及国内电商格局快速聚拢重组洗牌,1号店在2013年,迎来成立以来的重大拐点。可惜的是,这个拐点的方向,是朝下的。

促使这个拐点到来的一部分原因,毫无疑问与平安向沃尔玛移交股权有关。平安入股1号店,是一个非常匪夷所思的投资行为。平安在当时既不是一个单纯财务投资方,也不是寄希望借此入局互联网电商行业的战略投资方。

而是打算借手1号店,完成对其旗下医药平台整合的需要。然后,失败的整合效果,让平安快速在沃尔玛的胃口下,成功脱手变现。 

平安的脱手变现,几乎是百倍的溢价,堪称中国电商史上最成功投资案例之一。在包括京东在内的众多议价方中,出价最高的沃尔玛,成为平安的签约对象。 

而沃尔玛之所以愿意溢出高价拿下1号店,还是于京东有间接关系。 

沃尔玛理想的投资标的,其实是京东。或者说,沃尔玛接盘1号店,为的就是拿1号店去撬动京东股权。 

出于对亚马逊模式的羡慕和认可,沃尔玛对一直被成为中国亚马逊的京东,颇感兴趣。然多次“求婚”京东未果的沃尔玛,退而求其次,选择与模式及市场占有率上紧随京东的1号店。 

拿下1号店之后,沃尔玛与1号店的对赌协议,导致2014年,沃尔玛彻底全资控制1号店。

从这时候开始,沃尔玛对1号店从包括人事、财务在内的地毯式人员调整,标志这由于刚、刘峻岭打造的1号店创始基因,要在很短时间内,被沃尔玛彻底抛弃。

据多个离开1号店的创始团队成员反应,2014年开始,沃尔玛要求1号店管理层在业绩考核指标、厂商管理、商品毛利以及市场推广上,全方位接受沃尔玛大卖场式的业绩考核。而曾经被线下大卖场津津乐道的利润得从厂商进场费、拖延厂商账期等手段中挖掘的习惯,也一并带到1号店。 

而这,是那些来自带着一点理性主义情怀的1号店创始团队,非常不能接受的。 

大批1号店创始团队高管,陆续开始离职。敏感的业界及各大媒体,也纷纷以“1号店高管轮番离职”等主题,注意到1号店这轮的人事变动。 

业界尤其猜测,身为董事长的于刚,会不会离职?什么时候离职? 

答案在2015年7月14日揭晓。 

当日晚间,1号店官方宣布1号店创始人兼董事长于刚、以及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峻岭正式离职,接手于刚、刘峻岭职位的,则是沃尔玛全球电子商务亚洲区总裁王路。

对于很多1号店创始团队而言,1号店的变味,不是于刚的离职,而是2014年沃尔玛大规模派驻团队。而那时的沃尔玛,刚好经历内部大裁员,许多被裁员的冗余人力,自动分流到1号店。

全面接手后的沃尔玛,也并未带给1号店任何改观。在深圳沃尔玛总部,沃尔玛还在投入重金打造自己的线上购物APP“速购”。 

貌合神离的接管和内耗,让外界开始都不愿谈论1号店。

直到2016年京东618,为了刺激去年并不热闹的618大促。京东在6月17日晚间,给业界扔出一个“京东+沃尔玛+1号店”的大炸弹。或者说,是沃尔玛入股京东,拉来1号店陪嫁。就像2015年美国雅虎入股阿里巴巴,以雅虎中国资产做陪嫁一样。 

1号店三易其主的最后一次变卖,还不到100亿元。全行业的唏嘘之声,远比京东誓言要运营好1号店,实现华东狙击天猫超市战略定位更为人关注。 

有趣的是,据《零售老板内参》APP 从多方获得的可靠信息得知,天猫超市和盒马鲜生不少中层骨干人员,或多或少有1号店从业背景。这些在1号店壮志未酬的骨干成员,将很多线上大快消的运营策略,运用于天猫超市及盒马鲜生。 

第三次易主的结果,可以说1号店距离创业之初的1号店,已是另一家公司,面目全非。 

从2008创业开始,1号店在国内最早开辟了一个新赛道,但是随着强势玩家的介入以及时运的不济,一号店从曾经的“种子选手”变成了一盘大棋中的棋子,一颗有份量的棋子而已。



一段秘闻:本来可以改变战局的好姻缘

本来,这个曾经被人看好的种子选手,还有个不为业界所知的插曲,或许是足以改变1号店命运的一个不起眼的契机。

坊间传言,成立之初的1号店,于刚曾带领高管团队前往同在上海的大润发总部,拜访过包括黄明端在内的大润发高管,希望获得大润发在商品方面的供应。 

其结果是,黄明端拒绝了于刚的合作提议。

那个时间,经过12年在内地市场磨合的大润发,一举超过沃尔玛和家乐福,在国内大卖场业界称王。并一举夺得中国零售业三个第一指标:最受消费者喜爱、最受供应商欢迎、单店业绩最高的大卖场。 

夺得三个第一指标后,大润发还仅仅开出100余家门店。黄明端急需巩固在大卖场的领先份额,加速开店卡位全国市场,尤其是华东及华南市场。实在无暇多于的精力,去对接在黄明端看来的不起眼的新业务。

确实,那时的1号店,刚开始的8亿营业额,在黄明端看来,自己抢时间多开3家大润发门店,就赚回来。而大润发IT后台系统、DC大仓运转作业流程,又很难或不值当去修改匹配1号店的电商系统。 

更重要的是,在黄明端的思考中,并不愿意将大润发的商品和价格数据,公开给任何第三方,这是大润发崛起的基本命脉之一。

可是,风水轮流转。2013年,在黄明端的主导下,大润发背后的高鑫零售,也开始自建“网上超市”电商业务,大润发网上商城飞牛网横空出世。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2013年成立之处的飞牛网,对外喊出对标的是京东,而在公司内部真正重视对标的就是1号店,并从1号店挖来很多运营人才。

造化弄人!

如果2010年前后,黄明端接受了于刚的合作邀请,甚至带着互联网思维,提出投资入股1号店的要求,想必当时急于融资的于刚,是非常乐于答应的。 

要知道平安用8000万元就换来1号店80%的股权,可见那时的1号店,估值仅值1个亿。以大润发在银行充沛的现金储备,几乎可以全资拿下1号店。

拿下了1号店,抢在苏宁前面,获得线上发力的先发优势。不仅不会有后来飞牛网什么事,或许大润发在中国线上零售江湖,早就不是今天这个格局。

于刚创立的1号店,也不会是现在这个1号店。

然而,历史不能假设,一切都随流了时代的大趋势。

何去何从的1号店

历经多次转手和人员换血折腾的1号店,能够最终作价卖身京东,反而不得不令人感叹,1号店能活下来,实属不易。

“京东接盘1号店之后,开始实行严格的上下班考勤打卡,以及日会、周会、月会等严格管理制度。受不了这些管理文化的1号店老员工,已经全走光了。”上文提到的1号店内部员工表示,1号店还会继续做下去。在华东固有市场会以维护老客户为主,而在武汉及成都地区,1号店还会加大拓展力度。

有市场传言称,其实从2010年中国平安控制1号店开始,于刚等创始团队早已身在曹营心在汉,无力运营1号店,把精力全忙着于刚上文提到的伏笔之作——“壹药网”。 

1号店后来的没落,也与于刚有分不开关系。当然,此说法无法得到任何来自1号店方面的确认。而且就是壹药网自己,经过两年来的格局演变,也并未得到太大发展。 

9月12日1号店POP和自营平台商家迁移京东的消息爆出,只是将隔一阵子冒出消息的1号店,再次推向是否步入“易迅、腾讯拍拍”的后尘,被京东彻底关掉。

易迅、腾讯拍拍,都是被京东兼并后,很快消失甚至关闭的两个电商品牌。业界很自然认为,1号店这个与京东用户会员重合、商品重合,流量和资金都指望着京东,战斗力又无法与京东媲美的购物网站,并入京东后,京东也确实没有理由继续追加投资。 

但从上文1号店该名员工的表述中,至少京东确实并无明确关掉迹象。其实,京东收购1号店以来,并非如外界简单所想的那样,纯粹为1号店做无谓的输血,换来并不成功的华东聚集天猫超市。

京东获得1号店之后,在进口品类供应链上,得益于1号店极大的资源嫁接。当年动不动来个进口牛奶“吉尼斯”记录的1号店,在进口快消品的供应链,得到极大的资源补充,令京东在过去一年的线上超市竞争上,尤其是在跨境及进口贸易上,获得供应链端极快的复合型增长。

从1号店身上获得进口品类供应链端复合增长的京东,对后续1号店的发展规划,是否最终真会步入“易迅、腾讯拍拍”的后尘,虽然无法做任何假象推测,但也是包括不少1号店离职员工在内共同的认知。

单一网上超市业务板块,并不能在中国互联网独立存活。这既是1号店这个业态从成立一开始,就为今后命运埋下的必然种子;也是1号店在多次易手之后,注定最终委身于更大平台的“不二之选”。 

在赢家通吃的线上市场,多品牌运作存在太明显的不必要性。资源重复投入的京东,对1号店最终命运作何安排,想必很快就有答案揭晓。

到那时,估计很多人会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一个无声的叹息。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