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从微软和苹果的产品,聊聊Web端设计纵向分割趋势

 3 week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uisdc.com/web-design-5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从微软和苹果的产品,聊聊Web端设计纵向分割趋势
从微软和苹果的产品,聊聊Web端设计纵向分割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设备软硬件性能也越来越强。对设计师而言,我们有更大的空间去创意去设计,曾经无法实现的想法,也许现在轻而易举。

然而,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麻烦。屏幕尺寸越来越大,各种设备物理尺寸和分辨率千奇百怪,对于我们设计师来讲又是一种无言的痛苦。

从微软和苹果的产品,聊聊Web端设计纵向分割趋势
从微软和苹果的产品,聊聊Web端设计纵向分割趋势

PC、大屏、平板、手机,各种尺寸各种分辨率,响应式承载的用户体验有限,而且并非那么完美。如果一个产品要考虑各种端的屏幕兼容,那无疑是巨大的难题。

机缘巧合,这些端曾经在华为工作过的我都有幸接触过,于是想着,是否可以与设计小伙伴们一起寻找一种可能的出路。

一、Surface NEO 折叠新形态尝试探索未来

2019 年 10 月微软发布了一款折叠屏笔记本 Surface NEO,微软利用铰链扭矩系统将两个 9 英寸显示屏整合到了一起,从而得到了 Surface NEO 的多种形态,其 windows 系统也为此进行了适配和优化。

如视频中所见 ,Surface NEO 单个屏幕如同一个 Pad,配合手写笔拥有轻便体验;展开时放在手中,又如同书本一般真实。

从微软和苹果的产品,聊聊Web端设计纵向分割趋势
从微软和苹果的产品,聊聊Web端设计纵向分割趋势

完全展开时,可以当作一个更大尺寸的 Pad,两个屏幕左右可以分别打开任务,也可以运行同一个任务。两个屏幕不同的应用之间可以进行便捷的交互。

从微软和苹果的产品,聊聊Web端设计纵向分割趋势

可以折叠起来,使用单一屏幕显示,另一屏幕用于键盘输入和触控板交互。

从微软和苹果的产品,聊聊Web端设计纵向分割趋势

用于输入的那块屏幕上还可以延展一些较小的任务窗口,有点类似手机上的多窗口,又如同 MacBook Pro 的 Touch Bar。而完全展开两个屏幕同时用于显示时,还可以加一个外接键盘当作台式使用。

从微软和苹果的产品,聊聊Web端设计纵向分割趋势
从微软和苹果的产品,聊聊Web端设计纵向分割趋势

Surface NEO 在不同尺寸不同形态的变化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引领了对未来的新探索。

而在其中有一个特点:哪怕是屏幕展开变大,两个物理尺寸的屏幕依然是可以独立去显示和使用,可以理解为一个大的尺寸被分割为两个小块,或者更多更小的窗口,如上图中的小窗格。

二、Mac Big Sur 与 iPad OS 趋同

2020 年 6 月在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公司发布了他们下一代全新设计的操作系统。相对于以往每个版本的更新,这次确实称得上是大改版。

除了窗口、图标、程序坞等的向 iOS 看齐的圆角化,通知中心也如同 iOS 一样把快捷控制放到一起组成控制面板。

从全高度边栏到清爽的工具栏,新设计的 app 界面干净利落,始终将用户的操作内容呈现在醒目的居中位置;这种非常明显的板块区隔让用户清晰的知道每次需要交互的位置。这种左右的布局方式,让层级更加清晰明了,并且能很好的与移动端进行兼容适配。

而相对更早一段时间,苹果公司为 iPad OS 添加了妙控板,可以进行精细交互,让 iPad 上也可以承担一些复杂的数据分析和图像处理工作。

iPad 相对于手机尺寸空间大了很多,单个应用的分屏保障了 iPad 上 iOS 应用的良好适配。同时 iPad 上将传统 pc 多窗口的优秀基因继承了过来,并进行改良,增加了多窗口之间的便捷交互,充分提升了 iPad 屏幕利用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对于传统 PC,在移动端上有一个场景往往很难交互,那就是文件管理,复杂的存储路径让用户难以通过移动端单个页面,或者页面内的抽屉和折叠方式来进行,而 iPad OS 与 mac OS 保持一致的纵向分割屏幕,从左向右层层深入,很好的利用了 iPad 的屏幕空间,提出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三、设计背后的本质

看到这里是否觉得这跟 web 端有毛关系呢,请不要慌,任何设计背后都能找到一些线索,而这些背后的线索或许本质趋同。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发现:

①苹果、微软都在努力扩展自己的生态

曾在手机市场受挫的微软想从 windows 向轻便办公扩展,逐步弥补自己的生态,避免苹果不断蚕食自己的市场份额;

而苹果则从手机和平板上不断向办公领域冲击,保障手机、平板、电脑多端互联的无缝体验,不断去冲击微软的江山。

②移动互联网的大趋势,让各大终端厂商都在发力移动设备的生产力建设

华为、三星、小米等终端大厂也都专门成立部门聚焦移动办公、教育等生产力场景,期望以手机为中心,从生活到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都无缝串联,沉淀用户。

③大厂都在尝试 pc、pad、phone 三大用户主屏的融合。

融合的好处不仅仅可以减少用户的学习成本,达到设备间的无缝衔接,同时还可以节省大量的设计开发成本。这等提升用户体验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小结一:多终端的融合,是我们设计需要关注的趋势,这是最本质的

然后我们再来看另外的一些影响设计的因素:

①屏幕尺寸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显示屏幕尺寸越来越大,分辨率也越来越高。早些年主流大屏显示器都是 22 英寸左右,如今都是 23 英寸、24 英寸、27 英寸,甚至有 32 英寸以上大屏显示器。

那么是否屏幕尺寸越大就越好呢?

②屏幕尺寸与人因研究

我们找了一些人因研究数据:

一般来说,人的肉眼可视角度的度数通常是 120 度左右,当集中注意力时约为五分之一,即 25 度。人单眼的水平视角最大可达 156 度,双眼的水平视角最大可达 188 度。人两眼重合视域为 124 度,单眼舒适视域为 60 度。

人双瞳之间的距离差不多是 6~7cm,根据下图,A 区域是我们人眼比较舒适的区域,也就是我们人眼不需太大幅度运动下能观看到的屏幕大小。

通过计算,屏幕宽度=人眼与屏幕的距离×1.154 - 6,单位为厘米(cm)。

将以上数据换算到显示器上,就可以得出以下理论尺寸选择建议了:

以下数据左为与显示器的距离,右为建议显示器尺寸(英寸):

  1. 40cm-55cm 20,英寸-24 英寸
  2. 55cm-70cm 24,英寸-27 英寸
  3. 70cm-80cm 27,英寸-32 英寸
  4. 80cm-100cm 34,英寸
  5. 100cm-150cm 38,英寸
  6. 150cm 及以上 越大越好,38 英寸以上都 OK,或直接用大屏电视可能更实际。

一般我们办公或者玩游戏,离显示器的距离一般都是在 50cm 左右,为了更好的快速看到整个屏幕的变化,一般显示器的尺寸建议选择 20 英寸-27 英寸之间。

其中,目前很多电竞游戏玩家热衷 24 英寸电竞显示器,主要是这种适中尺寸既不会小,也不会太大,确实一个比较值得参考的尺寸值。当然,如果偏向影音视频娱乐为主,坐在离显示器比较远的地方,可以考虑 27 英寸或更大尺寸显示器。

③屏幕尺寸与用户习惯

  1. 主流的 pc 分辨率在 1920 和 1366 之间;
  2. 笔记本考虑便携性,屏幕物理尺寸略小一些;
  3. 用户距离屏幕的距离,适宜距离已经逐渐形成习惯。

“我们基于电脑显示器阅读距离(50 cm)以及最佳阅读角度(0.3)对 Ant Design 的主字体进行了一次升级,从原先的 12 上升至 14,以保证在多数常用显示器上的用户阅读效率最佳。”引自 Ant Design(含下图)。

而苹果就比较克制了,他们限定了 4 款屏幕尺寸:

  1. 笔记本 13、16 英寸;
  2. 台式 21.5、27 英寸。

苹果提供显示缩放设置项,供个别用户略微的差异调整。

这里不禁赞叹苹果的人因研究,苹果的手机和电脑一样,屏幕尺寸不像安卓手机那样千奇百怪。因为我始终相信:克制背后必有充分的研究和论证。

④电脑上的软件界面

我们再来看看我们通常在电脑上的使用场景,人们通常在电脑上使用一些软件来完成任务或工作。我这里把电脑上常规使用的软件划分了三类。

第一类是专业型软件,诸如 PS、AI,word、ppt、excel 等,这类工具通常我们在移动端上只能完成非常简单的操作,甚至有些软件都无法在移动端去使用,我想这也是电脑无法被完全取代的根本原因之一吧。

这些专业型软件多数拥有与 ps 类似的界面布局,围绕中心主体区域做交互,往往触发点在左或者上,而具体的交互处理,如属性编辑面板在右侧。

第二类是效率型软件,诸如邮件、微信、文件管理等,这类软件更常见,使用率会更高,在移动端和电脑上都会使用,但往往在电脑上效率更高。

效率型软件在使用时,往往从左向右层层深入,由外至里,从粗到细,从全局到个体,进行信息的下钻与场景的交互,纵向的面板区分非常明显。

第三类是内容型软件。这里有些特殊,内容型又分为阅读和视频两种,其中阅读通常以文本和图片内容为主,信息流由上至下需要用户持续移动视线;而视频通常是全屏沉浸式体验,用户的视线会全局关注视频区域,不会有规律的移动。

阅读时人眼舒适的角度决定了近距离不适宜过宽的内容,需要纵向分块,屏幕空间无法满屏利用;而全屏观看视频时,用户大多会自主调节距屏幕的距离,而改变人眼舒适度。

小结二:人因决定了屏幕尺寸限制,大尺寸适合区隔分块

通过上面的一些使用场景,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在日常使用中每次视线关注的场景并不需要非常大的尺寸空间,大的尺寸空间只是为了让用户知道这整个是一个整体范围之内。而这一切是由人因早已决定了的。

于是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哪怕很多人喜欢接两个显示器,但在使用的时候也并不是每一个屏幕上单独占满一个程序。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 iPad 和安卓平板上的左右分屏,其实并不是简单的为了追求屏幕利用率,还有人因的考虑在其中。

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华为和小米两大厂商尝试了 pc 和手机的互联,在 pc 上模拟运行手机界面,这是一种最通用和最低成本的解决 pc 兼容移动端应用的解决方案。(因为那么多应用开发者,没有办法要求他们都去花成本研发多个端的应用版本)

并且在我们国产操作系统中,银河麒麟也支持了对于移动端应用的兼容方案。

综上,我们再次作出总结:

  1. 人眼与屏幕距离决定了合适的屏幕宽度和适合的内容宽度;再大的屏幕尺寸,每次适合用户浏览和使用的宽度是应该有限的。
  2.  移动互联网的比重决定了 pc 要往移动端习惯兼容;人们衣食住行已经无法离开移动互联网的今天,pc 注定了要跟随移动端的趋势,否则很可能被取代。

而以上两点,我们仅需要在大尺寸的 pc 屏幕上,将空间按使用需求,有效合理的区隔成适合的分块,而单独的分块又适合在移动端展示。这样看来,纵向分割的设计却能很好的解决以上两点,并且苹果和微软的很多设计也在这个方向上有验证。

我们回到前面分析的 pc 上普遍的三大类软件场景,其实非常满足纵向分割的设计,并且在平板和移动端上通常也有较为合理的交互和适配。从下图上简要就可以看出,在 pc 上分割好的板块在小屏上按需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交互和展现,即可完成适配。

那么回到本文要说的主题,为什么说是 web 端设计纵向分割趋势探讨呢?这不是一直讲的是操作系统、客户端和程序应用么?

这里我想说的是,web 端的设计通常是跟在这些设计之后的,往往最底层的操作系统有创新的出现,在系统之上的应用层才可能有新的突破,然后 web 端是其中一个应用——浏览器里的设计表现。所以,目前作为web设计师的我,因此就去多关注一些更底层、更前沿的技术和设计,期待着会有不同的发现。

回到 web 端的设计,阿里系的 Ant design 其实也很早就注意到的阅读时屏幕内容宽度的人因问题,如下图中,卡片内容上的文本信息并非按空间有多宽就展示多宽。

同样华为云的设计师们,其实都早已尝试了纵向分割的设计在 web 中的表现:在产品的消息中心,合理的纵向分割,模仿邮箱系统的设计,层层递进,直接展示消息详情,合理的利用了横向的屏幕空间,减少了页面跳转,提升了页面美感和阅读交互体验。

他们更加大胆创新的将纵向分割运用在了大型的表单界面,同样也避免了填单界面巨长无比的空输入框,或者空白页面,让页面布局看似更加合理与舒适了。

所以个人愚见,纵向分割的设计,确实可以在 web 端设计中去尝试运用,尤其是 B 端设计师小伙伴们,我们是不是可以大胆的尝试起来。沉寂了那么多年的千篇一律的 B 端设计,是否有不一样的创新出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