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听说,1万家芯片公司死于2023

 1 month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pencilnews.cn/p/43761.html?from=article_list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听说,1万家芯片公司死于2023

af273d80f2359bbf819384480010c78b.jpeg

作者丨铅笔道创始人 王方

昨天,看到《芯潮IC》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据工商信息,2023年国内倒闭了1.09万家芯片公司(注销、吊销),平均每天消失约30家芯片公司。

我感到一阵透心凉。我写这篇文章,并非要唱衰行业形势,而是想建设性提出些建议,希望大家调整心态。

芯片公司消失潮,这是又一次产业整体性“供过于求”。自2015年“双创”兴起以来,行业正经历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变阵痛期。

大概意思是:创业创新这件事,不需要那么多人参与了,高精尖等更少数的人参与即可。这样一来,多数创业者的心态要做好调整:自己还要不要再吃这碗饭。

芯片也是如此。

2020-2022年,芯片是创投圈重点押注的4大赛道之一。

但从现状看,我国比较强的领域还是低端芯片的研发或制造。一些排名靠前的公司,也多数是依靠“规模+低端芯片”取胜,比如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

这些领域已经供过于求了。多数公司缺乏核心技术,陷入价格竞争中,谁都活得不好。

而高端芯片的研发和制造,实际上又不需要那么多人。而当资本大量涌入后,很多创业者又愿意跃跃欲试,事实上造成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科技创新也好,创新创业也好,根本使命还是要围绕“创业报国”,为国家承担一些时代使命,比如共同富裕。

高端芯片的研发,让少数人去干就好了,即便进入量产阶段(加工、制造),它能解决多少普通老百姓的就业问题,能提高他们多少收入?

《人民的名义》有一句话说得不错:你当教授我淘粪,都是为人民服务,革命分工不同而已。富强富强,含义有2个:不但要强,而且要富。芯片等行业能让我们变强,但还有很多行业,能让我们变富。

我们共同富裕的基本面是10亿老百姓,他们月收入不足2000元,大多数没坐过飞机。

这就给创业者赋予了两层使命:你的使命是让大家变强,还是让大家变富?从风口角度讲,未来20年的趋势都是清晰的:数字智能、新能源、芯片半导体、生物医药。

当然,还有一些行业,尽管现在不是当红炸子鸡,但未来长期重要,比如消费服务业。

过去20-30年,我们有很多蓝领集中于第二产业,比如建筑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他们的数量是服务业的3倍(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数据)。

但未来10年可预见的挑战是:建筑业在萎缩,制造业在转移。那么这些蓝领未来的归宿在哪?是科技产业吗,不见得,更大的可能性是“消费服务业”。

因此,从长期角度看,从富裕角度看,发展消费服务业是必要的。尽管它们的科技含量并不高,但它符合10亿老百姓的富裕需求。更重要的是,未来科技的应用/商业化,最终都会依靠消费产业完成,它们是科技公司的甲方。

最后,我想说:时代赋予创业者的使命真的变了。我们的核心目标,恐怕不能再是“融资+上市”了,因为它是极少数人的事。

创业者的最高使命,还是“创业报国”,帮助国家完成时代使命,比如变强或者变富。如果你的公司能融资、能上市、能帮助国家变强,当然是好事。

如果不能,你就把公司规模做得大大的,创造的就业机会多多的,能守土一方把员工收入搞得多多的。在我看来,这样的创业者也是时代的英雄,同样值得尊敬。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