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开发者圆桌论坛:Vision Pro开放内容上线门槛的利弊

 4 week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vrtuoluo.cn/539527.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开发者圆桌论坛:Vision Pro开放内容上线门槛的利弊_VR陀螺

1660873568898%E5%BE%AE%E4%BF%A1%E5%9B%BE%E7%89%87_20220819094503.jpg
推广
开发者圆桌论坛:Vision Pro开放内容上线门槛的利弊
发布时间:2024-03-28 09:40  |  标签: 梦途科技 圆桌论坛 Vision Pro 旗鱼科技 留白科技

文/VR陀螺

由VR陀螺主办的“Vision Pro系列开发者活动 城市系列闭门交流会”已于3月7日在广州顺利举办。

本系列活动以各大开发者集中的城市为中心,旨在联合全国优秀开发者共同探索Vision Pro的内容生态发展,探讨新平台的发展趋势和潜在机遇。现场提供Vision Pro实机的试玩体验,闭门沙龙的形式让整个活动氛围轻松自然,促进到场的开发者之间展开深度交流。

活动不仅面向XR内容团队,也面向移动端、PC和游戏主机等传统平台的内容开发者,以便从不同角度来审视和讨论这台“空间计算”设备。现场演讲有资深开发者分享visionOS的开发经验,还有嘉宾带来关于App Store平台发展、Vision Pro原生内容生态方面的深度分析。

广州站的圆桌论坛请到梦途科技CEO 王凯、旗鱼科技副总 卢文登、留白科技创始人 黄峻,围绕“Vision Pro的亮点与局限性”“Vision Pro对VR项目的价值提升”“哪些游戏类型在Vision Pro上更有机会”“AI的结合与拓展”“开放平台的优缺点”等问题展开了深度探讨。

以下为圆桌论坛实录:

171143523107122.jpg
左起依次为:王凯、卢文登、黄峻、案山子(图源:VR陀螺)

案山子:今天非常感谢三位来参加我们的活动,首先还请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吧。

黄峻:大家好,留白科技主要是在VR里做一些线上活动和展示的平台,不知道现场的小伙伴有没有参加过我们的活动。

卢文登:大家好,我们旗鱼科技主要是做实训方面的应用,比如提供给医院,包括一些国企、央企。另外我们这两年也在做一些文娱方面的应用,比如科技馆、海洋馆,基本上都是以线下运营内容方面为主。

王凯:大家下午好,我们主要是做VR游戏,现在主打的产品叫《玩命特攻》,已经在PICO上登陆了,海外版叫《Rampage Agents》 ,也上线了Steam和App Lab,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对这款作品进行迭代。游戏有两种玩法,一个是英雄射击大逃杀,比较像PC端的《Apex》;另外一个玩法属于Roguelike多人联机射击闯关,类似《枪火重生》。如果大家有VR设备的话欢迎体验一下,一起多多交流。国内的VR游戏市场比较低迷,我们还在坚持,希望能有更好的未来。

案山子:那咱们切入正题。今天论坛的核心是想讨论Vision Pro的潜力,同时也希望借此机会探讨一些场景上的可能性。大家体验过Vision Pro后,让您觉得最惊讶的点在哪里?或者反过来说,您觉得这款设备的局限性是什么?

黄峻:我之前参加过苹果的开发者实验室,我们预估Vision Pro的第一批用户基本上都是大厂、开发者以及一些极客用户,真实付费的普通用户数量不会很多,可能都只是买来试一试。但如果从长期运作来说,我们可能会等到国行版发售之后,看一下产品的实际销量和真实用户的反馈,再去判断到底什么样的内容更适合在这个机器上做推广。

卢文登:刚才我是第一次体验Vision Pro,这一年我们基本都是在Quest 3上做研究和项目的落地。线下运营方面有一些项目的逻辑和结构性的系统,比如现场运营怎么样更快?设备在运营时会有怎样的部署方案?另外就是有哪些适合的内容?所以我们在看Vision Pro时,都是围绕这三点的。

比如在苹果生态下,未来是不是在iPhone、iPad上有一个平台可以用于快速操控头显,也就是中控逻辑。当前状态下Vision Pro更多是面向个人用户、消费者,但是一旦投放到线下,包括教育行业,它就会涉及到内容、管理、分发上的一些体系。

我们看到了一个好的点,就是用户使用Vision Pro体验时,教育成本是比Quest 3要低的,手势交互是一个基础趋势。我们现在做的一些面向中、小年龄段的内容,手柄操作对于他们而言很复杂,小朋友又喜欢乱摸乱触,内容可能会让他瞎点就退出去了。所以手势也是我们正在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我们希望通过手势让用户以自然的方式交互,这样线下门店就能减少很多培训工作,包括教育和培训场景也是一样。所以苹果想定义手眼交互,我觉得还是坚持得比较对的。现在我们在内容开发时,第一个反应就是能不能用手解决交互,不需要太多的外设。

空间方面我觉得苹果也是做得非常好的,不需要再让用户去扫描、定义体验范围,比如起点是坐姿、还是站姿。不像Quest需要先扫描空间,之后才能体验,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这是我的一些基础感受。

王凯:我就从做游戏的角度,讲讲我们觉得Vision Pro还不够好的问题所在。首先,像我们做的是射击游戏,有手柄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它会有振动反馈,有一个重力的感觉。如果没有手柄,只通过手势识别去做设计的话,可以这么做,但是它带来的交互感不够好。

大家可能都是今天第一次玩Vision Pro,平均体验的时间不到十分钟,都在新鲜感的范围内,觉得这个设备很棒、很好。我之前尝试过以它两小时的电池容量去深度体验这款设备,说实话确实有点重。而且除了第一个两小时,我可能各个应用都会打开来感受一下;到第二个两小时,说实话我不知道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我这么长时间去佩戴它。

但是从游戏的后台数据角度,不管是PICO、Quest、还是PC VR,一直玩2个小时甚至4个小时游戏的VR玩家是大有人在的,并且他们可能还会追求搭配一些其他外设,让游戏的体验感更好。假设Vision Pro真的不出任何外设的话,可能从游戏设计的角度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当然肯定也会有创新的游戏出现,只是要看开发者怎样去做创新。

另外还有一个角度,就是Vision Pro能不能成为生产力工具?虽然它有一个很惊艳的应用,可以把Mac的屏幕直接通过大屏的方式显示在面前。但以现在而言,如果苹果不把外侧的显示屏去掉,不把材质换成塑料的,做适当减重的话,办公这件事情也不太成立,因为确实戴不到两个小时以上,可能就会觉得不太舒服了。

将来会不会有苹果官方的外设手柄,这个不好说,可能也需要看市场的反馈。所以这一代产品,我估计从苹果的角度也是想把功能都集成进去,就把它做成这个样子,让大家去体验,再去收集用户数据。然后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将来怎么出Vision Pro的迭代或低配版,来决定产品的方向。

1711435999822%E9%85%8D%E5%9B%BE02.jpg
海外设计师为Vision Pro设计的非官方手柄(图源:Alex Casabo)

案山子:基于Vision Pro的手眼口交互,大家都很关心它更适合的场景在哪里。这款产品被期待成一个生产力工具,在3D应用方面应该是蛮有机会的。卢总和黄总都做过很多项目,如果用Vision Pro去适配之前同样的项目场景,两位觉得对于用户而言的吸引力或者价值点会提升多少?会提升在哪里?

卢文登:我们接触过一些汽车企业里的设计端项目,这个行业的消费力是比较强的,头显的成本他们可以接受。他们更关注的是设计体现出来的质感,包括空间感。比如汽车前后排的座位,在电脑端通过专业的工具做出来,只是一个平面化的结果。像Inventor这些工业设计软件都有接口可以快速输入到VR眼镜里,所以从工业模具的设计到最终质感的输出,在转换的时候他们就会需要一个混合现实眼镜。

另外在一些基础的设施上,比如他们会有一个实体的车架,在车架里如何做空间定位?方向盘、中控台放在什么位置更合适?在车架上将现实变成虚拟化,并且是可交互的,这也需要用到MR眼镜。所以在B端,从设计到输出原型是非常有价值的,特别是一些合资企业的设计环节,涉及到多人、跨地联机,Vision Pro的功效就比较强了,会起到极大提升效率的作用。

还有一种情况是培训,比如灭火、消防这种专业的培训场景。以前更多是在VR里升起一团火,教他们怎么去处理。但是培训的过程是讲究肌肉记忆的,比如拿起灭火器的重量,处理过程是怎样的,都与反馈有直接关系。所以苹果抛弃手柄之后,我们可以更多地把视觉和手部直接交互利用起来。

黄峻:我们主要是做中小企业,比较多的是学校和文旅的场景。我们也拿过Vision Pro给甲方,让他们去选型或定义。甲方普遍给出的反馈是,如果能以十分之一的价格买一个差不多的头显,他们就会选便宜的。

我们也和一些同行聊过,得到的反馈是用Vision Pro增量最多的是增加了3倍的业务量。那个落地场景原本是基于Hololens开发的,他们把Vision Pro给到甲方后,甲方就选择了Vision Pro作为平替。但是如果在传统市场,比如一上来就需要几十台设备的场景,就得考虑成本问题了。

我们在开发中也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在Vision Pro的场景里不适合走动,或者说不能走太远,包括不同人佩戴它都有一些东西需要重新校准适配。如果是对个人的,或者只对一两位领导体验的内容倒没什么所谓,但如果对人流比较大的情况,或者说每次来的都是新人,这反而会造成一些工作量的增加。

1711436344463%E9%85%8D%E5%9B%BE03.png
VR消防培训(图源:网络)

案山子:从现有的游戏类型来看,王总认为在Vision Pro上哪些类型会更有机会?

王凯:我们目前在开发的这款《玩命特攻》移植到Vision Pro上可能就不太合适。但是针对Vision Pro出色的MR效果,通过手眼交互的方式可以去做什么游戏?确实可以畅想一下。

像拼图游戏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我也设想过在VR里做多米诺骨牌,这样就不会像现实中那样搭好几天但只能推一下,下次又要重新搭。当然VR里已经有开发商做了多米诺骨牌,而且做得还不错,但是从MR和手眼交互的角度来说,在Vision Pro上做多米诺骨牌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刚才演讲嘉宾也分享了“手势结印”,Quest 3出来的时候,我也想过从这个角度结合手势识别和MR。当然现在可能还没有完善的SDK,需要我们自己去通过骨骼点判断不同的手势,但我相信Vision Pro有这么多的摄像头,肯定是可以从更多方位去捕捉用户的手部动作的。

我们设想这样一种场景,我和你都戴着Vision Pro走在大街上,设备通过某种方式识别到我们都有同一款游戏应用,然后我做出一个结印动作“给你一掌”……说白了MR或VR游戏都需要有出圈的场景才能让别人认识到、有好奇心,然后去玩你的游戏,这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点。当然这还需要有更多的努力和迭代,未来Vision Pro变得更轻薄、续航更久,玩家面对面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对战了,甚至可以看到被打完之后的效果是什么样的。

MR的场景配合手势和眼动追踪,让游戏可以在现实生活和人际关系中起到更多的联系,而不是VR游戏那样,只是在虚拟的世界里看到一个虚拟的形象。我觉得这是一个更大的差别,Vision Pro能够拉近更多的亲密感。

1711436522425%E9%85%8D%E5%9B%BE04.jpg
以“手势”为操作核心的传统游戏《Ghostwire: Tokyo》。(图源:Tango Gameworks)

案山子:不论是对传统行业,还是对互联网行业,包括对我们的XR行业,AI其实都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想请问,AI结合各位目前正在做的一些事情,会有哪些拓展?

黄峻:我们平常用AI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AIGC,在编剧、做图等环节都会大量使用,减少了很多的人工流程。另一个是在VR、包括空间计算方面,会分成两种。

第一种是虚拟人对话助手,或者一些信息提示;我们非常想做的是另一种——和现实结合。但是包括PICO、Quest、Vision Pro等头显,几乎都不提供这些数据,就导致我们在和现实连接时会产生很多问题,甚至连扫二维码都扫不了,更不用说识别物体了。AI识别是与头显结合最好的产品,因为头显本来就可以拍照,而且拍到的是空间立体的东西。但是官方把所有的权限都禁了,导致没办法去做相关的应用,这应该也是考虑到隐私问题。

卢文登:Vision Pro与AI的结合,可以用来生成一些空间视频。比如通过创意、剧本去生成现在很火的短剧,或者是一些具有空间想象力的视频。另外在教育端,比如中小学教育,需要发挥想象力生成素材,或者是展示想法的时候,是可以通过AI去快速达成的。

在培训方面,空间视频的效率也非常高。以前工业领域无论是录制的操作视频,还是连线协同的直播,都缺乏空间信息感,空间视频在培训和学习上都会起到很好的提升记忆的效果。虽然现在我们只是在策划环节大量使用AI工具,在应用端还没有产生内容。但是我们可以期待未来在AI工具的辅助下,能快速生成大量的空间视频等有价值的内容,让人越来越多地感受到MR眼镜的魅力。

王凯:大家刚才可能也都体验了《Encounter Dinosaurs》,那个恐龙视频挺逼真的。我们畅想一下未来,如果投入成本足够大,是不是真的可以体验到侏罗纪公园的效果?我认为将现实和虚拟结合之后,跟你自身在侏罗纪公园里是没有差别的。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看到一些视频,主题是以数字人的方式让逝去的人“重生”。以现在建模的精度,如果肯投入、肯用心去做,虽然不会跟真人一模一样,但可以做到基本上很像。并且通过AI工具,能够把声音复原得完全一样。再加上更快捷的语音识别技术,SLAM定位以及对ARKit的积累,可以在家里把这个人重现出来,这是绝对有情感需求的。

除了逝去的人以外,二次元的AI女友、猫猫狗狗之类的小动物,都是能放到家里去的。你可以设定它在哪些地方做哪些事情,当然是虚拟的事情。这样回家的时候感受就不一样了,会有人对你嘘寒问暖,会有小动物在你旁边叫,可能通过手势识别抚摸一下,它还会很开心之类。我觉得Vision Pro上很快就会有这种应用出现。

1711436958417%E9%85%8D%E5%9B%BE05.gif
强调恋爱陪伴的《恋与深空》正在开发Vision Pro版。(图源:叠纸游戏)

案山子:目前对比Meta Quest和Vision Pro这两个平台,一个本应该开放的Android系却是很封闭的生态,反倒苹果的App Store比较开放,上架门槛不高。各位从开发者的角度,如何看待这两种上线门槛带来的利弊呢?

王凯:从Vision Pro推出的情况和苹果对设备的定位,现在开放也是应该的。因为这个设备并没有完全准备好,还有一些瑕疵,所以苹果也希望应用能尽量多,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去体验。他们可能也知道Vision Pro戴不长,所以开发者放DEMO就好,然后看哪些DEMO的数据好,接下来苹果可能会从开放逐步到更加严格的审核机制。

当然对于我们开发者来说,平台越开放肯定是越好的,因为好的应用很容易在这个圈子里面被传播开。如果平台不开放,可能应用连给你看到的机会都没有,这其实是会对开发者的积极性有所打击的。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其实不管平台开放还是不开放,只要给应用加上一个试玩DEMO或者半小时试用机制,基本上就能判定到底买不买。如果怕伤害到用户的利益,现在很多平台都有推出两小时内退款的机制。所以我个人认为开放相对而言是会好一些。

卢文登:在系统层面,Meta和苹果最大的区别就是苹果在全国范围内有大量的iPhone用户,但是Meta在中国大陆没有任何的渠道或售后支持。所以作为开发者,我们更希望平台是开放的,当然我们也希望看到不断迭代新的版本,这也是大厂给到开发者的一种诚意。早期阶段我觉得平台开放、内容量大了之后,会带动开发者们的热度,打消相对保守的想法,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我们也在等待苹果什么时候推出类似各种手势定制,有一个快速的接口给到开发者,所以我们也会考量这个生态是否给到开发者足够效率的工具,包括刚才提到的中控端、投屏环境以及配件外设。所以有很多点会由开发者去探索之后反馈给苹果一些建议,或是一些创新性的提议,进而推动苹果给到开发者更多的SDK,让我们得以快速地服务用户。

所以从量进来之后,再慢慢地往精品的方向控制,App Store其实一直是这样做的。早期我们上线那些AR应用确实非常难,但是会发现这反倒逼着你去做出一些好的东西来。

黄峻:我们本来就是做软件,所以跟“上架”打交道比较多,可以分享一下我们实际碰到的例子。比如跟我一起去Vision Pro实验室的小伙伴,他一直在跟进上架的问题。他大概用三天到一周时间就可以做完一个App,这个应用也是Vision Pro里最早上架的一批,上架的时间大概在三天左右。

所以大家都很意外,因为苹果以往的审核没这么快,通常大概需要一周到一个月左右。上架如此之快,对我们开发者而言就会在开发Vision Pro的应用之后感觉非常的轻松,不会烦恼又要跑多久审核流程之类。虽然我们之前跟苹果接触的时候,他跟我们讲了很多,包括付款的资料各方面都要准备充足,要提前三个月去准备这些事情。但实际上如果没有太多付款环节的话,应用上架非常快,所以我们的决策也很快,不会对审核有太多顾虑。可能有一个很好的点子,我们就可以立刻做,然后快速上架验证,这在Vision Pro里面有非常好的支持。

如果是Quest等其他平台,上架就非常繁琐,而且限制很多,比如SDK里调用了一些东西的话,会不允许上架,导致我们花两三年最后也没有成功上架。平台的审核时间以及对开发者的支持程度,都会影响开发者是否愿意支持这个平台。

1711438695241%E9%85%8D%E5%9B%BE06.png
Vision Pro网页版App Store(图源:苹果)

案山子: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圆桌就到此结束。现在是Vision Pro非常早期的阶段,大家也是真正在关注这个平台,或者说真正有想法要在这个平台上面施展拳脚的一批人。我也衷心希望大家能够在这个平台上有一些新的发展,做出一些爆款的内容。

投稿/爆料:[email protected]

稿件/商务合作: 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加入行业交流群: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版权申明:本文为VR陀螺原创,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vrtuoluo233 申请授权,并在转载时保留转载来源、作者以及原文链接信息,不得擅自更改内容,违规转载法律必究。文中有图片、视频素材来自互联网或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网站协商处理。

kj_50.jpg

元宇宙数字产业服务平台

下载「陀螺科技」APP,获取前沿深度元宇宙讯息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