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识别「心理账户」,拿捏消费标,让钱花得慢点!

 1 month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670143-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来源:Hiphop村

心理账户是我一个本科同学毕业论文的课题,所以我对这个词汇的印象也很深刻。

它属于行为经济学范畴,而行为经济学理论的提出者查理德·塞勒,也曾在2017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01 、什么是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是美国行为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查理德·塞勒提出的概念,这个大佬在2017年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认为,我们除了钱包、微信余额这些账户外,还有一种存在大脑中的账户,也就是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是行为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会将现实中客观等价的支出或收益划分到不同的账户中。

例如,我们会把工资划到“辛苦钱”的工作酬劳账户,把年终奖作为一个“惊喜”,划分到奖励账户中,彩票中奖的钱则划分到“天上掉馅饼”的幸运之财账户中等等。

与之相对的,对于支出的钱,我们也会有不同的划分。

对于辛苦挣来的工资,总是精打细算,看中一个名牌奢侈品包包怎么也不舍得花工资去买;而对于“幸运之财”账户中的钱,却能轻松态度花掉,想买的包立刻下单!

简单来说,每个人心理都有几个小账本,什么钱,花在哪里,分得清清楚楚,各个账户里面的钱,一般都不会互相转换,这些小账本,就是心理账户。

识别「心理账户」,拿捏消费标,让钱花得慢点!

图片来源:混知

有学者研究得出,一个心理账户,从打开到关闭一般会遵循一个逻辑或者流程,这个流程包含三个阶段:

  1. 将损失或者收益合并到某个账户中;

  2. 对损失或者收益进行心理标记和收支分析;

  3. 对账户结算并进行关闭。

举个例子,小明买彩票中了1万元,他把这1万元的收益划分到了“奖励账户”上了。

他请朋友去五星级酒店吃饭,并且点了3000元的酒,平时从来都没去过这么高级的酒店,也没买过这么贵的酒,而这一顿饭刚好1万元,后续小明再也没有花钱这么大手大脚过(结算并关闭账户)。

由于消费者心理账户的存在,个体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违背一些简单的经济运算法则,从而做出许多非理性的消费行为。

往下,来看下我们日常中有哪些非理性行为跟心理账户有关。

02 、生活中的心理账户

如果明天晚上你想去看一场脱口秀,票价是200元,你已经取好了票,但你出门前发现入场票已经弄丢了,这时候你还愿意再买一张入场票吗?

大概率不会再买一张票了。(重新买一张才是合理的)

换一种情况,出门前,你门票没有丢,但是钱包中不见了200元现金。这时候,同样是损失票价的价值——200元,在允许退票的情况下,你是否愿意退票?

大概率不会退票,而是选择继续看脱口秀。

你看,同样是损失200元钱,为什么你会做出不一样的决策,这就是心理账户在作祟,为什么会这样子呢?

对你来说,脱口秀门票是娱乐预算,门票丢了,若是再买一张,预算就超支了,要花400元看一场脱口秀,这让你很难受;200元现金虽然丢了,但对你的娱乐预算没有影响,所以你仍会继续去看脱口秀。

尽管二者本质上都是损失200元,但我们会做出不同的消费决策。

小明平时好几口啤酒,但都是喝10元以下的平价啤酒,很少喝某款价格50元的啤酒。

有一天,女神要来家里做客,她也是啤酒爱好者,小明毫不犹豫地买了一打(12瓶)50元的高端啤酒。

同样是买啤酒,为啥小明突然豪爽了呢?

因为对于小明来说,买10元的啤酒喝是日常基本预算,和正常消费(如吃饭买水果)的价格预算是一样的,但自己喝50元的啤酒简直浪费又奢侈。

然而,女神来家里做客,这个啤酒的就属于社交预算甚至是找女朋友的预算了,所以爽朗大气,一口气买一打招待女神。

假如一个小区,开盘时均价2万元,你很喜欢这个楼盘,你的购买预算也是2万元。

正当你准备入手的时候,房价已经随着炒房团的操作涨到了3万元,且在3万元维持了好长时间。

突然有一天,有个中介找你,说在这个小区有一套2.5万元一平的房子,你心不心动?这时肯定会按耐不住了吧!

为什么你预算2万元左右的房子,现在2.5万元的价格你也会心动了?

因为你的心理账户在外界的作用下慢慢提高了,当小区房价涨到3万元后,你的心理账户可能上升到了3万元,当时你就想,等房价降到2.7万我就会下手。这时候,这个2.5万元的房子绝对是个低价。

那试问,当房价2.4万或者更低的时候,为什么不果断出手呢?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可以看出心理账户会影响我们做出不理性的决策,其实还有一些更隐蔽的影响,与沉没成本相关。

03、心理账户与沉没成本

心理账户还可以解释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

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时,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

所有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都可称为“沉没成本”(Sunk Cost)。

我们去餐厅吃饭,点了一份菜,吃了一口之后发现很难吃,但我们通常会硬着头皮吃完;

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开场以后发现电影很不好看,但还是硬着头皮看完;

我们去旅游,发现旅游景点人山人海,但我们会对自己说,门票都买了,还是继续逛完景点。

这就是所谓的“来都来了,买都买了,就继续消费完吧”。

我们在每一个具体的心理账户中已经支出了一笔钱,如果不去消费完那个服务或商品,我们会认为这笔交易做得好亏,那钱就白花了。

那盘已经点的不好吃的菜,如果不吃完,我们就会觉得心理账户亏了。

我们不想要承认自己已经亏了,于是就硬着头皮吃完。

但实际上,真正能让自己边际效用最大化的行为,是尽早承认自己确实亏了,然后点一份新的自己爱吃的菜。

04、如何克服心理账户的影响

4.1 了解商家的套路

心理账户被商家广泛研究,现在很多商户都利用心理账户的套路,诱导消费者做出不理性的决策,下面来深挖一下,商家会用哪些套路。

4.1.1 会员卡——“分离的支付”

很多商家会推出付费会员卡策略,预先充值一定金额成为VIP会员,并给予消费一定的折扣优惠。

这种预先的支付,可以使人们对购买和消费的感觉分开,减少了消费时的痛苦。

例如,健身房的年费制度,一次性收取全年费用,并非按次收费,这就让消费者在消费的时候没有花钱的感觉,而且让消费者觉得经常使用这个消费,是非常划算的。

4.1.2 相对值优惠和相对优惠的描述

绝对优惠是指,直接呈现优惠的额度,例如,3000元的手机,优惠100元。

相对优惠是指,呈现优惠的折扣,例如,50元的书,优惠10元,则表述成8折出售。

消费者对绝对优惠和相对优惠的感知会有一定的差异:在相同的让利折扣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较高时,表述绝对优惠值会对用户更有冲击感,当商品的价格较低时,使用折扣的表述更能诱导消费者下单。

例如,商品房的价格,200万元的房子,与其说“95折”,不如说“立省10万元”;

10元的饮料,与其说“立省2元”,不如说“8折到手”更打动消费者。

4.1.3 先涨价后降价:提高心理账户预期

这是一个商家十分惯用的套路,让商品的价格远高于商品价值,提高用户对商品的心理账户预期,最后再以打折的名义推销给消费者。

例如一件100元的衣服,按原价100元,卖不出去。将衣服提价到200元,以6折的折售出,也就是120元,反而销量更好了。

例如,一瓶酒从100元涨到3000元,几百元时,很多人怕价格不敢买,结果从3000优惠至2500时,就拼命购买。

三只松鼠6折的“每日坚果”是门店的销量之王,尽管6折的价格仍不算低,如果从一开始也是这个价格,坚果不见得这么好卖,这说明在这里面,价格绝对值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让人们启动这一购买行为的就是人们提前预设好的“心理账户”,而价格一旦低于这个心理账户,那么你就会忍不住去占这个便宜。

买三只松鼠的顾客,也会乐意接受这个设定,会不自觉的说出“平时这个都卖130多,今天难得打折卖88折,买点吧”。

4.1.4 情感维系:礼物总是相对更贵

情感维系和人情社交关系在国人心里非常重要,人们对于情感方面的投资远大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开销。

因为在人们心里,属于"送礼"的心理账户,可能远高于其他账户的支出,例如前面的例子,平时你不舍得买50元一瓶的啤酒,女神来做客,你就能毫不犹豫买下一打。

这时候很多商家就会打着“送礼”、“礼物的”的噱头推销商品和优惠。

一是对于一些日常不好销售的商品设计成礼品推销,如“脑白金”,保健品本身用处不大,但是打着送礼、送长辈的噱头,销量就打开了。

二是很多商家会借助消费者生日、情人节、中秋节、教师节等各种节日进行价格营销,例如平时不到100元的花束,情人节卖到了500元。

4.2 抵制诱惑

既然商家的套路如此之多,我们应该如何管理我们的心理账户,避免落入商家陷阱,在消费时做出相对理性的决策呢?最重要的是抵制住诱惑。

4.2.1 反套路

心理账户的本质是,人们的主观赋予客观事物以不同的意义。

每个人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不同,不同的意义感也给了每个人的消费倾向,商家在洞察到这些倾向之后,就会使用套路,利用这些消费倾向和意义感进行营销。

我们要做的是,了解套路并适时地反套路。

例如,618的商家,先涨价后打折,你可以在狂热的促销浪潮中冷静下来,等活动结束后再购买。

4.2.2 计算背后的经济成本

经济成本指的是获得边际效应所付出的边际成本,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收益减去边际成本。

以“丢门票和丢钱”一样是丢失200元的案例为例,两种情况下,边际效用就等于边际收益减边际成本。

边际收益是一样的,就是看那同一部电影。边际成本都是一样的,都是再花50元钱。

因此假如是丢了门票,重新买一张才是理性的。

所以,很多时候,多思考一点,计算好事情背后的经济成本。

4.2.3 更客观地看待金钱

要有效地避免心理账户带来的影响,我们就要学会“把一块钱永远只当一块钱”,客观看待金钱,对各种来源的钱一视同仁。

不论是辛苦挣来的还是其他途径得来的,不管是工资、稿酬、礼金、储蓄,就连彩票奖金或者什么意外的“飞来横财”也不例外。

另外最好把所有的钱都根据用途分门别类地归入不同的账户,在心理上就不会产生因来源不同而区别对待的想法,一般也就不会出现挪用的情况。

这些账户区分越清晰,执行越严格,我们就越不会没有节制地或冲动地乱花钱。

只有这样更加客观地看待金钱和收入,我们在消费时更加才会更加冷静。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人们都是理性人

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不可能存在,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经济行为必然会受到各种“非理性”的影响。

心理账户也是人们作为“社会人”的一个特点。

想要避免心理账户的影响,要客观认识心理账户,客观地对待金钱,尽量成为理性人。

恭喜你,看完这篇文章,离理性人有又近了一步!

本文系作者: Hiphop村 授权发表,鸟哥笔记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鸟哥笔记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鸟哥笔记版权及免责申明》 如对文章、图片、字体等版权有疑问,请点击 反馈举报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