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米汽车上市42小时:订单暴涨,同行紧张,小米奔忙保供

 2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71082839965504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小米汽车上市42小时:订单暴涨,同行紧张,小米奔忙保供

徐蔡钰·2024-03-30 08:42
小米造车攻坚战,真正开始

文|徐蔡钰

编辑|李勤

上午9时至下午18时,满电800公里续航的小米SU7试驾车,已发出红色预警,表显续航只剩40km。按照单人次试驾10公里计算,这辆车已经接待了60余位意向车主。

这是3月29号,小米汽车上市第一个完整日的门店盛况。

在36氪汽车走访过程中,一名路过的外卖小哥停下电瓶车,喊道:“小米这个车,确实很好看,我也拍了照,发了朋友圈”。

全民化的品牌知名度与产品热度,让同行望尘莫及。而SU7创造的订单数量,更是锋芒逼人。

据小米官方数据,28日开售后27分钟,SU7大定订单便突破5万;开售24小时,这个数字已达88898个。这个成绩对于同行,一般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实现。

小米汽车的入场,无疑像一个炸弹,投进了沉闷的上半年车市。同行中,有些惊恐,释放了浓厚的防备意识,而有些则在冷静观察后,解除了警戒。

当然,对于小米汽车自身来说,这些都已经无暇关注,暴涨的订单首先考验供应链备货情况,其次考验工厂的产能爬坡。

雷军在3月28日晚的发布会上说,终于知道造车太难。实际上,真正的攻坚战,才刚开始。

interlace,1

小米汽车实拍图

首日爆单、对手备战,小米汽车紧急保供

爆单首日,小米汽车迎来一场小风波——部分下定用户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小米承诺7天可退的定金如今无法退款。

小米汽车官方回应称,用户在支付5000元定金后,拥有7天犹豫期,可任意更改配置或退款。一旦选择主动锁定配置,车辆将进入生产阶段,配置不可更改定金不可退。

截至29日12时,小米客服接到退单及改配需求,总计469例。实际上,用户需填写上牌主体、交付城市等详细信息后方可支付定金。对于主动锁单,小米汽车也已设置三次提示,“误触”概率并不算大。

小波折难挡群众热度,36氪汽车走访了北京三家核心区域门店,初步获悉,上市首日,小米汽车销售人员的个人业绩在400-600单左右,锁单率普遍在20%-30%。

如果按照88898个大定订单估算,小米全国锁单量约在25000辆以上。这对于一个汽车品牌的首款车而言,成绩悍然。

小米SU7的对手并没有坐以待毙。

28日晚间,特斯拉中国对外事业部员工转发「Model 3背后的故事」视频,附文:“评价任何技术的正确方法,不是将其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这太容易),而是将其与物理学的极限进行比较”。面对雷军在发布会的贴身对标,特斯拉显然自信沉稳。

与小米汽车在价格、产品力上高度重叠的极氪则略显激进。SU7售价公布后,极氪各城市官方销售便在公共领域发布“小米做到了三个唯一、2024年唯一不是800V的新车...”等比较言论。

一位已订购小米SU7的用户向36氪汽车透露,此前考虑选项为新款极氪001,碍于交付慢的问题未下单。小米上市后次日清晨,极氪销售便发来一张现车清单,热情邀请其当天下单。无论言语还是行动,极氪内部已然弥漫着紧迫感。

蔚来销售端也在小米汽车发布之初,准备了系统性的对标话术,但很快便取消。蔚来发出的最终通知为:小米和蔚来定位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必过分去对比,SU7第一波上市节奏后,目前与ET5的用户重叠不高。

小米汽车的热销,除了引发同行紧张应对,自身供应链团队也开始进入紧急备战状态。

36氪汽车获悉,发布会次日,小米汽车供应链团队就奔赴全国各地,与关键供应商讨论零部件供应问题。也有供应商人士向36氪遗憾表示,货备少了,正加急从海外总部调配。

此前,36氪汽车曾独家获悉,小米北京工厂已于2月中旬开启批量生产,产能逐步爬坡,将在7月达到月产量破万。

一位小米汽车供应商人士向36氪汽车透露,至29日晚间,公司还未收到采购量明显增加的通知,产能准备仍是每月5000-10000件。不过小米对时间的要求非常严格,不允许出现延迟交付的现象。

雷军此前接受采访也表示,担心卖不好,也担心卖太好,导致交付质量出现问题。而目前的大热销售局面揭示,雷军更需要做的,显然是保证首批订单稳定交付。

36氪汽车获悉,小米汽车App也已显示具体交付时间:28日晚锁单用户,交付周期为5-8周,29日锁单用户,交付周期在10-13周,即最迟7月上旬提车。

对自建工厂、首次造车的小米而言,这样的周期不算掉队。如果后续有忠实的米粉继续转化,加上SU7本身的产品力,小米汽车第一年似乎已经订单无虞。

用户画像:狂热但清醒

小米汽车销售人员表示,虽然门店在3月25日已开启静态鉴赏,但首批订单来源主要还是线上,90%以上的客户在下单前都没有见过面。而小米汽车的线下热度,似乎比销量来得更加火热。

interlace,1

小米门店实拍图

29日,36氪汽车走访北京位于北部、城中、南部的三家门店,均处于限流进店、排队上车的火热局面。一位负责门店人流控制的人员透露,上午来店顾客与平日无异,但午饭后人流量猛增,店外开始摆放弯曲的排队围栏。

进店用户以几类为主。

一是对小米首款车好奇的年轻人,进店后直奔实车,有耐心排队体验,对车内各部位好奇心十足。在小米总部内部店,一名年轻男性表示,近期无购车计划,但对小米汽车很有兴趣,便请求在小米任职的朋友邀请其到内部店参观。

二是用车的青年人。36氪汽车观察到,部分青年夫妻在进店后与销售人员展开长谈,详细对比了小米SU7与自己正在驾驶的车型,展现出一定的购买意愿。还有一类便是看热闹的群众,其中不乏因为人多才进店的、不懂车但因为颜色亮眼来一睹风采的...

与其他首次造车企业明显不同的是,小米汽车的进店用户甚少问出那样一个问题:你们这是什么汽车品牌?

付出真金白银的锁单用户,画像截然不同。

创始版用户以小米铁杆粉丝为主,一位在25日首批进店、28日锁单创始版的用户告诉36氪汽车,自己与家人都是小米1用户,一直喜欢并且在支持小米,情怀与SU7颜值是其下单的主要原因。

非创始版的锁单用户中,一部分是小米生态的忠实用户,家电生态链帮助小米建立了一批忠实的产品用户,科技感的外观、便捷的操作以及互联体验让他们对小米汽车这个产品同样自带信心。配置与价格发布后,性价比驱动了这部分订单。

另一个部分则是追求长续航的普通购车用户,24.59万元能够买到830km续航,是其锁单的核心原因。这部分用户有个显著特征:本身存在购车计划,对在售车型也有一定了解度。

无论哪类用户,未试驾即锁单的比例并不低。多位订购用户告诉36氪,自己对小米汽车的信任来源于小米集团的财务良好、雷军对造车业务的重视、车内设计透露出对用户意见的重视。

其中一位年轻男性甚至表示:“最开始担心第一代产品的风险,但看到热度这么高,反而放心了。这个车一旦有问题必定上热搜,那小米还敢出问题吗?”

狂热的同时,这批锁单用户却也意外清醒。

36氪汽车收集了已锁单用户对观望者的建议,其中不乏“二代车会更好,不着急可以等等”、“小米是我的第三辆车的,我是抱着玩一玩心态购买的,建议大家也看看其他车型”、“买车还是要看自己的需求和预算,车评人只测高性能版,他们开出来的效果,普通人感觉不出来那么多”......

虽然小米在前期宣传中主打技术,但首批用户甚少因为性能与科技买单,功能性与便利性才是锁单的直接动力。

而这恰好是当下市场竞争的关键。企业越来越重视的技术与配置,消费者却难以细微察觉到每项科技带来的革新体验。强大的品牌心智、精准的定位、直击消费者痛点的产品力反而成为制胜关键。从这个角度看,小米SU7似乎已集齐竞争力的各项要素。

本文由「徐蔡钰」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

寻求报道

本文图片来自:作者拍摄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