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大量AI生成音乐诞生,音乐行业正在一夜变天

 1 month ago
source link: https://lieyunpro.com/archives/49246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大量AI生成音乐诞生,音乐行业正在一夜变天
阅读时间大约10分钟以上(6180字)

20小时前 大量AI生成音乐诞生,音乐行业正在一夜变天

来源:图虫
如果说,一个行业的90%以上的产值,是由1%的人创造的,那么,AI能够替代的普通工作的规模,实际上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

本文转载自:钛媒体,作者:李程程,编辑:胡润峰。猎云网已获授权。

3月23日凌晨3点多,一支全部由AI制作的MV出现了。

那一刻,作为这支作品的创作者,杨樾感到既兴奋,又幻灭。

这是这位坚定的AI爱好者,用AI做的一次极限尝试。Digital Dawn的歌词是ChatGPT写的,作曲编曲演奏演唱是Suno生成的,底图是用Midjourney画的,视频是用Kaiber生成的。

作为一个从1988年就沉迷重金属的人,杨樾发现,Suno写的这首歌,拥有非常经典的重金属黄金时代长发流行金属的风格与张力,旋律流畅上口,演奏和演唱,虽无惊艳,亦无瑕疵。

杨樾所使用的AI音乐工具Suno,是一个音乐生成模型,最新发布的V3,只需几秒的时间,就可以生成2分钟的音频,新版本增添了更丰富的音乐风格和流派选项,比如古典音乐、爵士乐、Hiphop、电子等新潮曲风。

更为重要的是,Suno向所有用户免费开放。其官方坚持的是,产品核心用户群依然还是没有任何音乐制作经验的普通人。用户仅提供歌词,Suno V3能生成符合多种曲风、流派的歌曲,甚至可定制AI歌手的音色。

所有人都在惊呼,音乐行业的ChatGPT时刻来临了!

作为在行业深耕近三十年的音乐人,杨樾也兴奋了,AI真的可以替代人做音乐了,“如果告诉我这是美国某个新乐队的作品,我也觉得它好过2023年美国上市的99%的重金属新专辑。”

即便是付费版本,Suno V3也只要8美元一个月,低于市面上绝大多数AI生成工具。在杨樾看来,这也不过是一份盒饭钱,就可以生成500首歌曲。

但这始终难以抚平杨樾内心深处的难过,因为那一瞬间,他脑子里也浮现出了很多熟悉的老音乐人,“瞬间感觉他们完了”,音乐的创作与表达手艺可能要颠覆了,这个行业也要变天了,其划时代意义不次于巴赫写出十二平均律和电子合成器的诞生。

百感交集,情绪百转千回、反复横跳之间,杨樾根本停不下来,接连一口气用Suno制作了好几首风格不同的音乐作品。

但或许正在持续进化的Suno的意义不止于此。

在这些实验性探索的作品发布当日,钛媒体APP找到了这位AI音乐先锋创作者,与其开展了一场关于AI与音乐产业的深度探讨。

以下是对话摘录,文字经过编辑。

AI创作的歌曲已超越90%以上音乐人

钛媒体APP:为什么会想到用Suno V3来开发这样一支MV?

杨樾:Suno V3版本发布之后,当时AI圈的朋友给我发来讨论。因为Suno V2我是用过的,我试的第一首歌,我就惊呆了,我那首重金属的歌,就是我测试的第一首歌,我一看,已经极其成熟了。我没有用它的自动生成的部分,我是用GPT先写了歌词,然后贴上去,然后再确定风格。

对很多人来讲,生成一首歌很容易,只需要40秒钟,但是你还要配一个差不多适配的视频,这个门槛就太高了,因为我画视频已经画了一年多了,这一块比较难。

钛媒体APP:该怎么去理解您当时惊呆了的感觉?

杨樾:我在音乐行业里边已经29年了,我做过DJ,音乐的传播,上千场演唱会,有名的歌星的经纪人,唱片的监制。我对这个行业太了解了,当时,在那一瞬间,我突然第一次感觉到,一部分音乐人真的是要丢掉工作了。还有一些在吃老本的老音乐人也是,以后没有老本可吃了。

但是,不是所有的音乐人都会被替代的。一些学习能力很强,而且依然有着强大的创造力的那些音乐家,不会被替代掉的。如果他们够聪明,他们会把这个东西变成一个提升自己创作的利器,所以,我一方面觉得有点悲哀,另一方面又觉得还挺兴奋,百感交集。

钛媒体APP:您觉得哪一部分音乐人会因此丢掉工作?

杨樾:我们谈论AI的每一个产品,都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我每一次讲一个AI的产品或者一个我自己的作品,我都说这是截至今天,用这个工具能做到的极限。Suno也一样,V3只是第一步,后边肯定也会去升级,它能生成的这些作品会替代掉很多,用行业里的话叫做“干行活的人”,干那种“水活”的人。

他们能很快速地生产非常流水线的,非常工业化的音乐,也不需要非常好的创意,但是也有人找他们约歌或者写歌,或者,一些所谓的创作型歌手,或者网络型的歌手,本身的水平就到那,再也上不去了。这些人很可能就被替代掉了。

比如说,QQ音乐是中国最大的音乐平台,它每周都有大量的中文原创新歌上线,在它的排行榜上,我觉得 AI生成的音乐作品质量,已经超过了他们每周发布和更新的90%的音乐的质量。

而且,像腾讯音乐这样的科技大厂,还有必要以后要花钱去买那些破歌的版权吗?只要弄一个团队,一天500首1000首,去生成就好了。免费的曲库来了以后,它可能都不需要去找国际大唱片公司,一年花几千万美金去买版权了。AI生成已经足够大的一个曲库了,想要什么风格的,甚至可以更精细化地分类了,对吧?

中端偏上一点的以下的音乐都可以被替代掉,前30%的还暂时不会。

钛媒体APP:后70%歌曲的从业者,在音乐行业内会是一个怎样的规模?

杨樾:我天!所有的行业都是这样,包括你们做科技媒体也是这样,其实都是1%的人或者企业在创造99%的价值。所以,实际上,前30%的歌可能只是1%的音乐人做的,也就是说,我认为它至少替代掉90%的这种就是没有那么厉害的,但是也苦哈哈一直在做的这些的音乐人。

当然,我们也不是都要这么悲观地去看这个事情。我这几天跟很多的资深的音乐家、音乐人、唱片公司老板、制作人都在交流,他们听到我做的这个歌也都惊讶了。因为之前,他们都觉得音乐还暂时不会被AI替代,但是到Suno V3出来之后,有的人是觉得危机感,有的人是觉得挺兴奋,发现了新的宝藏了。

也许,后70%的音乐人当中,可能有个20%-30%的人,学会了善用AI的,让AI帮自己提高的创造力。所以,我更愿意想象它对音乐产业是有推动的,不是让那些人就完全下岗。AI可以让原来可能只能做个60分音乐的人,能做到75分了,这不是挺好的。

钛媒体APP:有些人看到Suno V3发布后,说音乐行业的“ChatGPT时刻”要来了,您怎么看?

杨樾:我完全同意。这就是音乐行业的一个GPT的时刻。其实V2版本出来的时候,做出来的东西挺差的,你试一次就不会再用了,到今天,你只要试一次你就完全着迷。

这是一个巨大的跨度,是真正达到了可以民用或者通用型的水平。两年前GPT出来的时候,叫通用大模型,它是真正让AI可以民用了。而Suno V3,就是音乐生成第一次真正的民用时刻,就是GPT时刻。

钛媒体APP:不过,除了生成质量之外,“GPT时刻来临”可能还有几个条件。比如说,ChatGPT的需求和应用场景比较多,但是音乐创作,怎么去普及?

杨樾:应用场景其实巨大。我与音乐学院的一个知名教授交流,他之前是相对暂时不太看好AI的音乐生成。我跟他说,音乐的使用本身,也是分三六九等的。不是都是像您这样的大音乐家,去埋头创作一个大作品。比如说,我们要给自己的画了一个AI的视频,要去配乐,我也请不起你,我用AI做一首歌不好吗?

现在我们有大量的短视频的创作者,想要什么音乐,不用考虑版权的问题了,自己来一首。电视剧里的插曲,以前都要花钱去买版权、租版权的,不是每个剧组都这么有钱。商场以前放的音乐都是要给音著协按年去交费的,好贵的,自己做个曲库算了。还有广告歌这种更商用的场景。

你能想象的中低端的音乐使用场景,几乎全都可以对应到Suno上面。

钛媒体APP:Suno V2您也试了,当时发现不好用的点在哪?

杨樾:生成的质量不行,风格比较差。人声的模拟,编曲,乐器演奏,还能明显地听出人工合成的痕迹。到V3已经很难听出来了。

钛媒体APP:您身边音乐圈的人都怎么讨论Suno V3的?

杨樾:讨论很多。愿意跟我讨论的人,肯定是积极的乐观的,正向地看这件事情。都是一些很有分量的人,包括宋柯这些大的唱片公司的老板,聊Suno可能给我们带来的一些帮助。

如果一个AI工具有100个缺点,但只有1个优点,我们应该去想的是,这一个优点能帮到我们什么,而不是这99个缺点会妨碍我们什么。

一些歌手来问我,如果我们使用AI去辅助自己的创作,应该怎么做?我说,当我想写一首歌,但是完全没头绪的时候,可以用这个东西,按不同的风格跑几个版出来,就大概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可以拿它来替你做demo。以前做个demo很麻烦。

钛媒体APP:那Suno V3有哪些缺点?

杨樾:我估计可能是受到算力的限制,它只允许生成两分钟以内的作品。它不是一个完善的作品。我觉得能到三分钟就大不一样,因为两分钟确实太短了。因为短视频的影响,现在全球的音乐整体是越来越短的趋势,再短也要两分多钟。一分多钟的,它确实不是个歌。

再一个,它的个人定制提供给用户的选项还太少。它现在只允许你把歌词贴进去,要首先输入一个风格,我觉得,最起码它下一步应该允许我们写出节奏。因为节奏是音乐当中排第一的,如果能够让我们自定义节奏的话,作品符合我们需求的可能性就会倍增。还有,可以允许用户填写歌手或者是歌名进去,让它以此为参照做出类似的作品。

AI诞生不了伟大作品,但足以让普通人认输

钛媒体APP:您刚刚说,还有一部分影响到的是“吃老本”那群人,但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有些歌手,可能创作巅峰期就很短,创作力终其一生都在线的这种情况,现实里很少见。

杨樾:是这样。音乐家的创作,一般来说,在起步的时候会有一两张专辑特别好,才能被我们所知道。这一两张那么好的专辑是怎么来的?是他积累了前20年、30年的生命创作出来的。那么,当他红了之后,他出下一张专辑,留给他的时间只有一年,最多两年。

而在这一两年的时间里,如果前面的专辑火了,他其实就没有生活了。他在疲于奔命地去演出挣钱,都在路上,在间隙里边写点歌,人间的烟火已经看不到了,他已经没有权利失恋了,他已经没有权利泡妞了,他已经没有权利去大排档跟自己的兄弟喝到烂醉了,他所有的一个正常人的生活都没有了,他怎么往下写呢?

牛逼的音乐家是要让自己突破这个完全靠时间积累的生命去创作,但是很多人跨不过去。能跨过去的,那我们觉得一直都很厉害的,像李宗盛这种人,这种人太少了。

纯唱歌的无所谓,一代一代的年轻的音乐家给他写就好了。纯写歌的人,不需要去走穴,还有生活。最难的就是创作型的红歌星,我都觉得他没有时间创作。但是,AI可以帮他们了,他只要有一个灵感,GPT去替他写歌词,写出来不是说马上就能用,你毕竟是个创作人,AI写的你可以改,改总比你自己憋要容易太多了。调一调韵脚,个别的情绪不对的,换一换词,就可以了。

钛媒体APP:您认为这种AI生产的作品,能生成出我们都认可的伟大的作品吗?

杨樾:所有的AI迭代是怎么来的?一个产品达到一个相对的高度的时候,吸引了足够多的人来用,它进化越快。每一个使用者,都在训练Suno,所以,这一轮V3爆了之后,我相信它迭代的速度会大幅加快。

而且它现在好便宜,免费版的,每天都至少能写5首歌,收费版也很便宜,一个月8美金,可以写500首歌。我觉得它目的就很明显了,就希望大家都来用。全球那么多的AI产品,比8美金更便宜的几乎没有了。

8美金太便宜了,对吧?一个盒饭钱,就能写500首歌,很多人肯定是拼了命地在上面写。训练得越多,每个人都发散自己的思维,去标注各种各样的风格,可以很乐观地看到它一定会进化得很快。

钛媒体APP:可是相对于其他娱乐品类来说,现在我们总感觉,音乐变得越来越小众了,感觉到这个行业离大众好像没有以前那么亲近了,这是为什么?音乐行业现在到底在面临些什么?

杨樾:音乐变小众了,最主要是发生在中国。国外没这样。因为音乐从来不是中国人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我们是一个没有那么热爱音乐的民族,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很强。

为什么有八九十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的高速的发展的辉煌的时期,大家都觉得好像在那个时间整天都在听歌,是因为那时候没别的可玩的,只能听歌,那是特定年代当中,我们能够获得的最高级最大众化的娱乐方式。电影院线都没,引进大片也没有,上网的打游戏是一种,然后是听音乐,是那个时候最主流的娱乐方式。

今天都不听了,比听音乐好玩的事儿太多了,手机不好玩吗?刷微信刷抖音。实际上,音乐的受众是被社交媒体、被短视频分流了。

所以它面临的困境是一直被蚕食。因为其他行业发展太快了。新的可玩的东西不断冒出来,每一个来了都理论上都在抢音乐的受众。

钛媒体APP:所以,音乐行业是诞生不了ChatGPT这样的产品,是吗?因为ChatGPT最开始被广泛使用,是以文字交互为主的,文字是记录和表达的强势主流,但音乐,好像不会有这样的情况。

杨樾:我觉得,ChatGPT时刻,它只是打一个比方形容Suno V3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里程碑式的,但是要达到像ChatGPT那种,不可能。因为GPT能做的事太多了,不同需求的人都能用它去做事。Suno毕竟是一个垂类,它不是通用。而这个垂类的受众本身就已经垂直了。它对音乐产业本身到了里程碑的地步。我觉得这个比喻特别好,它能让大家更重视。

钛媒体APP:您有畅想过AI音乐生成器的未来会在哪里吗?

杨樾:我就一直跟着工具的升级走着看,我们所能够想象的未来不是真正的未来,而是AI能够想象到哪儿就是哪儿。我们的未来交给少数精英,交给 AI,我们普通人的设想已经没有那么大的价值了。我已经认输了。

钛媒体APP:认输之后,我们普通人类要做什么?

杨樾:第一,等,第二,看见马上学。连夜学,熬夜干。

AI让“1人公司”活得更久

钛媒体APP:您什么时候开始对AI产生了兴趣?

杨樾:我用纯AI生产内容在2012年的,那种最初级的TTS,人工智能语音就做过一期节目,而且拿了一个大奖。那个时候的人工语音合成是很差的。2012年,我就在盼望着机器能够替人说话了,而今天这已经是一个特别简单的事了。

钛媒体APP:在那个节点,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杨樾:比如说,当时我有6个主持人在生产节目,每个人一周就生产一期节目,产能是很低的。我不是不可以找更多主持人,但是,我找更多的符合我要求的主持人很难。所以,我想我当时想象的是,我来生成生产文本是容易的,但是我如果能用人工智能去虚拟出多个主持人来,那么我不就等于可以有无限的主持人和无限的节目了吗?我那个时候逻辑是这样,实际上今天大家也就已经是这么干的了。

钛媒体APP:为什么会一直以来都对AI工具这么感兴趣?

杨樾:我其实从事互联网的工作也挺长的了,中国最早的音乐网站就是我做的,虽然那时候我是一个电台DJ,在我们家里都没上网的时候,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的时候。一直是主线当中从来没有脱离过互联网和科技。

我其实一直推崇小而精的公司,更多地使用科技软件应用替代人去工作的观念。我一直倡导大家去开“1人公司”,把公司的规模降下来。每当有这种工具可以既提高效率,又能够减少人力使用的新科技爆发点的时候,我都无比兴奋。

我自己创业已经12年了,我的公司一直就只有我一个人,我还做了那么多事情,我一个人干了至少100个人的活。除了不得不外包的部分。

钛媒体APP:外包的主要是哪些?

杨樾:比如说,以前做APP的时候要写代码的那些,我就直接找码农去写,但是比如说做交互,还有 UI设计,都是我自己做。后来,我做自媒体也是一个人。做电商也一个人,客服还是需要去外包来做的。

但是,核心的东西,比如说,做 AI的视频,从去年开始,我已经把它商业化了,我的好多的视频都是有买家的,是人家来下单找我做的。

以前是可能10个人左右的团队来做一首歌的MV,要花很多钱,但是现在我一个人,15天到20天,就给他们做出来了,客户支付的费用也比传统拍MV便宜好多。对我个人来讲,收入也还可以,也不需要养很大的团队。

钛媒体APP:为什么产生这样的商业逻辑的思考?

杨樾:因为我首先在体制内工作了10年,在特别大的外企工作了好长时间,然后我自己创业的第一个公司,最多的时候有600个员工。

到最后,我想明白一个事情,我认为人类对于组织管理是有极限的,我不认为一个企业无限地在人力上扩张,它的业务就会无限扩张。

好多假商学院都在讲,如何突破组织管理的瓶颈,我认为,这个瓶颈绝对不会被突破。企业规模一定有一个临界点,当过了临界点的时候,这个企业就会往下走。

你要快,你可能就要大,拿别人的融资,扩充团队的规模,迅速把营业额拉上去,去上市,挣资本的钱。但不是我不想要。我一直做小而精,小而美,控制人员的规模、成本,让它很健康。

所有的能够活百年以上的企业,组织上也要分解,各管一块,我不认为我们每个人很厉害。比如通用汽车、波音公司,可能员工也有几十万很厉害了,但这种企业太少了。他的老板我们也学不了,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讲,我觉得一个人能够管到几百人已经是极限了。超过这个数字,这个企业就会失控,成本也要失控,内部的组织也会失控。

钛媒体APP:这两年以来,您用了AI之后,公司的实际收入、利润有提升吗?

杨樾:其实是收入的来源拓宽了,以前我一个人做不了的事,挣不到的钱,现在可以挣到了。以前,我一个人拍不了一个MV,接不了一个广告片的制作,我现在可以接了。

要这么算,其实不好算,是因为这两年经济状况,其他的业务有些收缩,只能说最后收入接近持平,已经跑赢大盘了。如果没有AI的话,我的收入是会下降。

钛媒体APP:MV发布之后,在这些平台数据表现也还不错,平台有给你分账了吗?或者广告分成了吗?

杨樾:有点,没有那么大,也就是挣几块钱。慢慢来,不重要,现在不是拿它挣钱的,还是得靠B端的一些服务。

MV发布之后,好多唱片公司冒出来,要找我来合作,这不就是开源了吗?当然大家也信任我,我确实在这个行业太久了,大家知道,我是懂音乐的人,又来做AI,是信得过的。

钛媒体APP:您刚才也提到,AI是不是可以生成一些与我们已有的作品类似的作品,它会不会面临一些比如说法律监管或道德伦理上的问题?

杨樾:我觉得会有,而且现在也有一些类似的诉讼,但是这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它有可能长期存在,会长期博弈,不会特别快会有明确出一个结果来。我用AI发布的作品,YouTube也给我确权了,腾讯也给我确权了。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