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云存储并非灵丹妙药,大容量手机才是更好的选择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71055966720627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云存储并非灵丹妙药,大容量手机才是更好的选择

三易生活·2024-03-29 11:54
至少在现阶段,手机大存储空间的体验优势也更为明显。

日前,苹果一则宣传云服务的广告片引发了大量争议。其内容本身是指用户可以通过云存储拥有“充裕的空间,存储海量照片”,但有观点因此认为,这样的宣传或有言过其实之嫌,因为部分常见应用可能就会使得基础版iPhone的存储空间很快就不够用。

interlace,1

目前,智能手机存储空间被快速消耗的问题,已经成为了许多用户的痛点。其中,常用App巨型化的趋势显然“功不可没”,虽然这里也有厂商为追求更好用户体验,不断加入新功能、新内容,导致软件体型日益膨胀的因素,但真正导致存储空间快速消耗的元凶,则是这些应用在本地存储的缓存数据,使得App所占用的存储空间会越来越臃肿。此外,即时通讯App中存储的各类文件,比如聊天记录、图片、视频等,也在不知不觉间占用了大量的存储空间。

在这样的情况下,难免会有观点不认同能可以将云存储视为环节本地存储压力的解决方案。原因则在于用户虽然可以将视频、照片等相对较大体积的数据存储在云端,只在有需要的时候才调用,但这些数据可能与部分App的缓存相比只是小头,即使上传到云端,对于改善本地存储压力的作用也相对有限。

interlace,1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云存储与本地存储并不冲突,两者之间也是互补的关系。更重要的是,通常用户在云端存储的数据往往更偏向永久存储,与手机本地存储的数据有着一定的差异。但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苹果的这一广告片并未涉及本地存储,只是向用户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对于用户而言,如今许多手机厂商提供的云存储服务其实具备了相当高的实用价值,以苹果的iCloud为例,其就已经具备存储微信聊天记录的能力,甚至在数据完全备份后,换机时可以无需老手机参与。同时针对用户关心的防丢失功能,往往就需要开启云服务,以便对手机进行定位、锁定,以避免数据泄露。而且主流厂商通常还会免费向用户提供一定容量的云存储空间,只有用户在有更高需求时,可根据预算来选择不同的容量。

interlace,1

事实上,用户出于预算原因选择基础款机型的并不在少数,但这种选择其实是建立在牺牲一定使用体验的基础上。从显性的角度来看,随着包括微信、美团、抖音等常用App已经有了不断巨型化的趋势,以及App为缩短响应时间缓存大量数据的设计,都对手机的本地存储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这一现实就直接会导致选择基础款的用户或需要经常清理应用缓存,并经常备份重要数据。

此外,小存储空间版本对于使用体验造成的影响隐性因素更为重要,比如目前在安卓阵营,UFS 4.0闪存已经成为了高端机型的标配。需要注意的是,目前UFS 4.0闪存只能提供256GB及以上版本,这也就意味着这类产品的128GB版本会换用规格较低的UFS 3.1。但两者在性能方面有着不小的差异,例如UFS4.0的连续读取速度可达4200MB/s、是UFS3.1的两倍,连续写入则能达到2800MB/s、是UFS3.1的1.6倍。

interlace,1

除了理论性能之外,即便同为UFS 4.0闪存,不同容量的版本在性能方面也同样存在一定差异,小容量闪存性能“打折”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并且当剩余容量越来越少之后,性能还会进一步降低,即降低至所谓的“缓外速度”,这或许就会成为手机“越用越卡”的关键因素。

相比云存储而言,手机的本地存储其实有着更多的有点。由于云服务高度依赖网络速度,即使目前5G网络已经几乎普及,但与本地调用相比,显然后者还是更快。同时,上传到云存储空间还需要进行额外的设置、操作,相比之下本地存储则更为便捷。在加上如今用户对于隐私安全等问题愈发重视,云存储由于在多个环节(上传、下载、云端)都存在理论上的风险,所以相比之下,已具备完善生物识别能力的只能手机更像是个大号的“U盾”。

interlace,1

对用户来说,尽管“基础款机型+云存储”这个方案能够节省的一定成本,但从长远来看,这种选择可能并没有什么性价比。目前在国内市场,主流机型256GB、512GB,以及1TB版本之间的价格差距,大致会在200元-500元左右,所以用户实际需要多付出的预算并不是那么高。

而云存储则各大厂商均有所差异,但大致的收费水准为200GB约200元/年,1TB则是在600元左右/年,且这一服务是需要持续收费的。从这个角度来看,选择更大容量版本实质上属于“一次投资、终生受益”,并没有云存储空间需要持续“租赁”的支出。

interlace,1

需要注意的是,去年许多厂商都推出了诸多配备更高容量、且售价相对亲民的产品,但这一现象事实上很难复现,原因就在于此前闪存市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于“供过于求”的阶段。然而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就持续有消息显示,主要闪存厂商(三星、镁光、海力士、铠侠等)已通过多种方式来促使闪存价格回归“合理范围”(预计至少涨价20%),所以后续大容量版本的机型极有可能会出现价格上涨的情况。

虽然“基础款机型+云服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本地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但这显然很难治本,原因则在于云存储即便可以释放部分存储空间,但显然还无法解决App巨型化以及缓存数据过多所导致的的本地存储压力,而且还存在数据传输速度、隐私安全,以及额外费用等问题。因此从长远角度来看,购买具备更大存储空间的机型或是更为明智的选择,不仅可以从源头解决本地存储的压力,同时还能降低“隐性支出”(如购买云存储的成本、转移数据的时间成本),并带来更流畅和便捷的使用体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div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