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走蜀道翠雲廊南段,擁攬龍源古柏

 1 month ago
source link: http://wangyikai.com/?p=190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走蜀道翠雲廊南段,擁攬龍源古柏

我想看劍州路柏兩年有余了。

作為本人的第二故鄉,劍閣境內蜀道翠雲廊有三段,北向昭化,西往梓潼,南至閬中。我曾經漢陽去劍門,品嘗過涼山牛肉,現今常年往返於龍源和益州。行途間分處三段的翠雲廊、攔馬墻、小石口早已耳熟能詳。

無奈人生顛沛,俗事消磨,無暇信步林間。「三百長程十萬樹」於我近在咫尺,終究遠在天涯。

翠雲廊、攔馬墻皆少往矣,近水樓臺唯有蜀道翠雲廊南段龍源鎮,其為南線古柏資源較集中之地,轄區翠雲廊沿線有古柏1912株。

新雨初晴,我們偶爾行車紅彤村道,黛柏夾道,空山清冽,綠意滿眼。兒子連忙拍攝影像記錄盛景,事後我回頭看又總感覺未夠。

是否我走馬觀花賞景,割裂了天地自然。手機取景片段給人的理性思維以無限性,人們可以對古柏群影肆意浮想與情感延伸;然而此狀卻始終無法超越我們的無意識審美,我們永遠無法在靜態影像中體驗置身千年幽綠長廊的震撼,滿眼蒼翠欲滴、空氣清新、熏風習習、深樹鳥鳴,周身的律動給眼睛、口鼻、肌膚、耳朵的全息官能感受簡直無與倫比,令人流連忘返。

我們更還未言說翠雲廊龍源段的一年四季,古柏春夏秋冬的不同光景又是如何?

我承認個體的有限性。行車賞景怎有「細雨騎驢入劍門」的深刻體悟。劍閣是個好地方,我們應該走一走。

在春風花草香間、在穿林打葉聲中、在垂葉涼風度裏、在開門雪滿山前,本人至少要徒步一次翠雲廊龍源段。

願望實好。豈料我每次都懷興而往,默然而歸。終是抵不過龍源人的獨特熱情與生活的熱辣滾燙。時移兩年,古道賞柏遂行。

翠雲廊龍源段位居古劍州通往巴西郡(閬中)的要道,今有江石、紅彤、九龍、小石口等地古柏可遊賞。這條蜿蜒於山脊的蒼莽巨龍歷經時空歲月現已斷斷續續,遠芳侵填了古驛道,砌石固根的古柏仍然枝繁葉茂,給人別樣的景致與情感。

秦皇一統天下,修馳道種松柏,爾後蜀中名將張飛、唐玄宗、宋仁宗、明朝劍閣知州李璧植補,翠雲廊時間跨度兩千余年,我們穿行在這條古代的「高速公路」,步感宇宙千年流變,與將相王侯、才子佳人、商賈打了一個照面。

「青山無數重,送我去閬中」。

時光杳杳。古今多少物是人換,堅勁古柏猶在,其又給人一種生機盎然的向上鼓舞。

我們從歷史中汲取文化養分,拓展有限生命長河的寬度,步遊才變得更有意義。從七次植樹,完備於元明,古行道樹作為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份傳承至今仍在接力延續。我們可以「數樹」,便於分段分類動態監管的「信息檔案」,沿襲古製、建章立製定能守護古柏代代傳承與生生不息。

當然我們還可以「讀樹」。

它是一種場景。初日斜照,翠雲廊龍源段浮光剪影,極目四望皆是蔥郁之色,足之所及,遠芳萋萋。

它是一種具象。古柏蟠根虬結,姿態萬千。當地老百姓依長勢命名有馬鞍柏、天蓬柏、夫妻柏、褲衩柏、一株香,頗具觀賞價值與生活情趣。

它還是一種情感。作為異鄉人,我只能構想本地人對於古柏的情感。它靜謐無聲陪伴了人們的少年、中年、老年以及晚年,它是家鄉屋舍儼然的回溫,生命裏最為厚重的沈澱。同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它有希望,更有寄望,福澤綿延四方。

除此之外,龍源鎮古柏驛道沿線還有女兒碑、一碗水、羅盤石等古跡與傳說。讓我們去蜀道翠雲廊南段遠足看一看。倘若體力不支,那就分段迷你走。再不濟我們去場鎮趕集買些農產品,諸如黃桃、羊肚菌、獼猴桃、土雞蛋等等。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