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全球游戏业大裁员,愤怒的游戏人在GDC颁奖礼上集体开骂!

 1 month ago
source link: http://www.gamelook.com.cn/2024/03/54041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全球游戏业大裁员,愤怒的游戏人在GDC颁奖礼上集体开骂!

2024-03-23 • News深度话题
cutoffGDC3.jpg

图片来源:Pixabay

【GameLook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GameLook报道/最近,GDC 2024在美国旧金山正式拉开了帷幕。活动期间,AI成为最火爆的话题,与之相关的演讲占今年GDC演讲总数的8%,也让AI成为游戏厂商最为关注的焦点,希望通过前沿技术来提升研发效率和自身收入。

不过,今年GDC参会游戏人的头上同样笼罩着阴霾,那就是全球游戏业的大裁员。

今年的前两个月,海外游戏企业就已经裁掉了近万人,包括最近刚刚被Sensor Tower收购的data.ai,也传出了裁员超百人的消息。算上索尼、EA、微软以及诸多中小游戏公司的裁员,2024年不到三个月就接近2023全年欧美游戏业的裁员数字。此前,GDC在对超过3000名游戏开发者调查得出的2024报告中,35%的受访者游戏人在2023年受到了裁员影响,超过半数受访者非常担心公司可能在2024年裁员。

“大裁员”这个萦绕在游戏人心头的问题,在各国开发者到达GDC现场之后,情绪彻底大爆发。

3月21日,超过50名游戏人在GDC大会场馆对面组织了闪现活动“GDScream”,让游戏人尽可能大声尖叫,以抗议游戏公司大裁员,宣泄游戏开发者在面临这一切的无力感和愤怒。活动组织者Scott Jon Siegal对IGN表示,“目前游戏业的悲惨状况,很难推荐有抱负的开发者进入游戏业”。

lazy.png

3月21日晚举行的GDC颁奖典礼现场,更是有诸多嘉宾上台领奖时发泄过去一年的不满情绪,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Larian Studios公司老板Swen Vincke。在《博德之门3》拿下GDC年度游戏等四项大奖之后,他在上台领奖时猛烈批评游戏业正在持续的大裁员,怒怼游戏公司的贪婪。

在GameLook眼中,中国游戏业的裁员并不比海外乐观。2023年,仅二次元游戏一个品类就至少有50款新游戏阵亡,在这些失败的游戏背后,大部分团队势必解散,导致失业的开发者或达到数千人。而放眼全行业,就连资金充足的上市公司和巨头也高举裁员砍项目的大刀,其中最令人震惊的消息就是字节跳动战略性退出游戏业务,波及人数上千。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就是AI对游戏开发岗位的冲击,这个爆红的前沿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提升某些领域研发效率的同时,也对特定岗位带来了冲击。

那么,游戏业究竟为何变成了这个样子?开发者们在今年的GDC期间都发出了怎样的声音?Gamelook今天就聊聊行业当前避不开的问题,并给出一些我们的看法。

Larian老板振臂高呼:大裁员是游戏公司太贪婪!

《博德之门3》绝对是今年GDC颁奖礼上“最靓的仔”,这款游戏延续了去年TGA横扫一切的态势,一举拿下了GDCA年度游戏、最佳剧情、最佳设计和观众奖。但是,谁也没有想到,Larian公司CEO Swen Vincke上台领奖时直接怒喷游戏业裁员,还成为了嗓门最大的那一个。

他认为,当下的游戏业裁员潮是因为游戏公司太贪婪:“从我入行开始,贪婪就把游戏业搞得一团糟,我一生都在跟发行商斗争,一次又一次看到同样的错误。他们总是看季度利润,对他们唯一重要的就是数字,然后解雇所有人,第二年又说,‘该死,我们开发人手不够了’,然后再开始招人、并购,然后再进入裁员、招人的循环,结果就崩溃了…

lazy.png

Vincke接着说,“你本来不必这样,你可以做储备,只要放慢一点,放慢贪婪的步伐。要有韧性,在意你的人才,不要失去每次积累的知识,然后经历同样的恶性循环,这真的很让我恼火。”

可以说,开发者们延续了GDC颁奖礼上的传统,只要有人上台带头讨论一个话题,就会有大量的同行跟上。除了Swen Vincke,其他开发者也纷纷发声,外媒GD昨天也发了新闻稿,还原了当时现场游戏人高昂的抗议气氛。

而到了IGF独立游戏颁奖环节、主持人Strange Scaffold上台表示,“人们在周末加班加点,在游戏开发完后被抛弃。去年我们最常听到的就是裁员,这破坏了游戏人的生活,这不仅残忍,而且毫无疑问是错误的。”

除了批评行业大裁员之外,不少海外开发者们还在GDC颁奖礼上表达了其他奇葩的言论。有开发者就强烈抗议巴以冲突、要求停火,此外还有开发者抗议边境墙,抱怨GDC门票价高、交通费用以及美国食宿昂贵,为同行参会造成不便。

实际上,2022年开始的俄乌战争就给游戏业带来了比较明显的冲击,不仅有乌克兰游戏人在战场上阵亡,许多游戏公司和外包公司在乌克兰的工作室受到影响,而在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许多办公室直接被裁撤,至少数千人受波及。而巴以冲突爆发后,不少以色列游戏人被动员参军、甚至付出了生命。

作为活动举办方,GDC大会也积极帮助受到影响的游戏开发者,除了在GDC官网增加游戏开发者招聘公告板块,还专门通过GDC商务会议室让游戏公司直接与求职者沟通,其中包括Amazon Web Services、Google、Meta、任天堂、Roblox、King和Playtika等公司。

与很多开发者只是声讨裁员潮不同的是,Larian老板并不只是“嘴强王者”,而是言行一致,积极招人以抵消行业大裁员对开发者们的影响,Larian堪称游戏圈楷模。

早在2月底的时候,Larian Studios发行总监Michael Douse就在社交媒体力劝受到大裁员影响的游戏开发者申请该公司岗位,收获简历无数,其在回复中提到,未来会开放更多的岗位。他表示,Larian的扩张是为了确保该工作室能继续创作其想要的游戏,更注重长线发展。

lazy.png

Gamelook需要补充的是,有同行分析称《博德之门3》的研发费用达到2亿美元,其中相当一部分资金来源于大股东腾讯。业内消息人士称,《博德之门3》的成功为IP方孩之宝贡献了9000万美元的收入。

中国游戏圈是什么情况?

看到今年GDC游戏人抗议大裁员的一幕,GameLook不禁会联想到中国游戏圈的裁员,其惨烈程度一点都不输欧美游戏圈。

去年暑期档的二次元游戏泡沫破裂几乎让所有人感到震惊。作为新兴头部品类,二次元游戏可以说是年轻玩家主动选择的游戏类型,从小众成长为举足轻重的品类。

然而,仅公开可知的信息,就有50款二次元新游戏挂掉,大量游戏接近“颗粒无收”。游戏失败之后,其背后团队的命运是不难预料的,绝大多数团队可能会面临解散的命运,甚至不会再有做二次元新项目的机会。

让国内中小游戏团队更伤的是融资环境,Gamelook不太清楚海外游戏公司是什么套路,但相信国内很多游戏同行都对于对赌协议并不陌生,甚至会有资方要求的“回购条款”。这就意味着,一旦游戏失败往往等同于团队创始人倾家荡产,甚至直接上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负债数百上千万屡见不鲜,因此,中国开发者承受的“失败暴击”比欧美开发者更甚。

与海外裁员相比,中国游戏公司的处境或许更令人心痛。如果说,初创公司裁员或者关闭可以归结于项目失败或者现金流不足、以及融资困难。

但国内很多盈利的游戏公司也拿起了砍项目的大刀,放弃了很多的在研项目或失败产品,导致大量开发者失业,二次元游戏泡沫破裂导致大量二游项目受到冲击,其中受到冲击最大的当属上海游戏圈,让同行们真正尝到了同质化之痛。更有甚者,国内某上市游戏公司还把公司内部团队转为外包团队。

当然,还有一些公司则是因为扛不住被迫降薪裁员。比如心动网络在1月底就被传“重签合同”,CEO黄一孟坦承原因是“公司这几年没有实现盈利”、“未来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所以之前的固定薪资结构无法继续需要调整。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今年在公司年会上则表示:“管理者在招人的时候要更慎重,因为裁员有利有弊的,对每个人的家庭造成的冲击是很大的,不能业务好的时候把人招来,试两个月不行就全部砍掉,我觉得这蛮不负责任。招人、用人的时候还是要慎重,没有想清楚的时候小团队先试,不要急。”

除了二次元游戏,出海明星品类SLG也受到IDFA带来的买量冲击。前几年有大量国内团队将SLG和TeamRPG作为出海赛道,但随着疫情后矫正和隐私环境变化,很多游戏未上线就已经挂掉,让不少出海团队损失惨重。

整个2023年,唯一有起色的就是小游戏。得益于内购变现效率提升,国内小游戏市场规模迅速增长,巨量引擎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小游戏市场规模超过400亿元,占国内游戏市场规模的13%。按照这个趋势,今年有望增至600亿元,达到整个国内游戏大盘的20%。

虽说小游戏市场的暴增让中小团队有了容身之所。但随之而来的是小游戏数量大增,去年新增小游戏产品数量翻倍,加入小游戏赛道的开发者数量同比增长了80%。在收入规模背后,小游戏赛道仍是买量大佬在控场,头部产品换血速度极快,且对买量的依赖度较高。所以,哪怕是小游戏赛道,中小团队的生存仍然面临不小的压力。

当然,即便是国内游戏大厂,过去两年也并不轻松,其中最大的业内新闻,就是字节跳动战略性调整游戏业务。即便是腾讯这样的顶级公司,去年国内游戏业务也陷入横盘。

lazy.png

唯一比较好的消息,就是游戏版号发放正常化,且今年每批次版号数量都在增长。更多的版号意味着更多的新游戏,比如《混沌效应》研发商91Act在除夕的前一晚宣布遣散所有员工,但游戏在2月26日拿到了版号之后,工作室当天宣布重组,可谓一个月内经历了大喜大悲。

不过,对于更多的中小团队而言,如何在挑战越来越大的国内游戏行业找到生存之路,仍然是令人困惑的。

游戏业的变革机会在哪?

从全球游戏市场来看,各个赛道的增长普遍失速,无论是手游、PC还是主机游戏市场的增长都不令人满意,甚至有外媒称,“游戏业面临30年来最大的增长放缓”。只是,为何游戏市场大盘仍然增幅有限,仍是令人困惑的问题。

实际上,游戏公司之所以赚钱越来越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游戏营销对买量的依赖越来越高,导致尽管不少游戏的流水很高,但实际利润空间却被逐渐增长的买量成本所蚕食。越来越多的游戏数量让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用户对游戏品质要求的提高导致团队更大、研发成本更高、研发周期更长,因此,在游戏数据不达预期之后,砍项目成为了主要选择。

不过,比较有趣的是,在很多游戏公司负增长、裁员的同时,作为“卖水人”的大型游戏外包公司却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甚至还出现了业绩增长。比如外包大佬维塔士CEO兰吉利表示,该公司西方市场业务同比增长了30%,亚洲工作室业务有所收缩。另一个国外上市游戏外包公司Keywords Studios去年收入同比增长了13%。

当然,外包公司增长的一部分原因,可能是行业惯性,比如一些项目的研发仍在继续,并未影响已签订合同的进展。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裁员、产品被砍,外包公司在2024年是否会受到影响,GameLook不得而知。

面对困境,相当一部分开发者将希望放到了平台降低抽成上,从而提升游戏收入。比如在欧美市场,苹果屡次被欧盟点名,甚至还专门出台了多项针对性的法案。只不过,平台对于到手的收入并没有打算放手,比如在欧盟DMA法案落地之后,苹果“机智”地做出调整,通过三项收费的方式让第三方商店登陆iOS平台困难重重。

归根结底,行业出现目前看似矛盾的情况,是因为疫情期间的大幅增长,让游戏公司对行业发展过于乐观。大量游戏立项,更多游戏集中进入市场,推动了买量成本飙升,加上当时大量游戏公司的DAU和收入都在迅速增长,让人们以为增长曲线可以延续下去。这种情况在国内外游戏业都很普遍,甚至资本市场也为之兴奋,发起了大量投资并购。

然而,在疫情过后,人们有了更多的娱乐选择,疫情期间研发完成的大量游戏进入市场,虽然有《博德之门3》和《幻兽帕鲁》这样的幸运儿和成功者,但同质化导致大量游戏不达预期甚至直接阵亡。加上通货膨胀导致游戏厂商需要涨薪来对抗通胀,游戏公司裁员降低风险也就不显得那么意外了。

应对挑战,3A游戏的一个方案是提价,从60美元增长到70美元,但似乎收效甚微。通胀的影响一直都在,只不过,人们过去希望通过得到更多用户、将市场蛋糕做的更大来解决增长困境。但随着市场进入存量市场,这个方法如今看来已经不那么奏效。

在新的挑战下,很多公司的第一反应,就是通过AI技术实现降本增效。按照Unity最新报告显示,62%的受访开发者已经在工作流程中使用了AI,并且主要运用在美术生成、3D模型、PGC内容生成、测试等领域。

目前来看,AI对于2D美术的替代性极强,直接影响到了2D美术师、插画师等多个岗位的饭碗,甚至有不少人发问:在行业困境下,用AI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不同的人对于AI技术有着不同的看法。

从游戏玩家的角度来说,更快速制作高品质内容,意味着可以有更多大型高质量游戏可以体验,AI甚至可以根据玩家喜好定制体验。然而对于做游戏的开发者来说,AI带来的影响可能就那么美好。

其中一个担忧,就是被AI抢饭碗。比如持续了接近半年的好莱坞编剧大罢工,AI就成为了他们要求涨工资的噱头,导致整个好莱坞电影行业瘫痪了半年。游戏业与AI的关系并不是最近几年才开始,但AIGC技术的发展的确会对一些岗位造成冲击,这也是美术师、配音演员等反对AI,质疑AI版权合法性的原因。

但是,在非美术领域,AI带来的效率提升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微软的CoPilot推出之后,就给程序员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很多大厂程序员一天也就写100-300行代码,这导致很多开发者一天的工作,AI只需要几秒甚至几分钟就能完成。不过,程序员未来也可能受冲击,比如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就曾表示,AI革命下、未来可能不会再有程序员。

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来说,AI技术的进步可以提高生产力。育碧La Forge执行总监Yves Jacquier曾在谈到人们担忧的时候提到,AIGC带来的更多是机会而非威胁。他表示,15年前,动作捕捉技术出现的时候,所有动画师都担心丢掉饭碗,但成立动捕工作室之后,反而招聘了更多动画师,“因为我们提高了动画的水准,可以打造《刺客信条》这样的开放世界。”

lazy.png

如今,更多的游戏大厂开始入局AI。比如GDC 2024期间,腾讯还公布了“全能型”AI引擎GiiNEX,提供包括3D图形、动画、3D城市、剧情、关卡以及音乐等多种AIGC能力。此前的业内分享中,芬兰初创手游工作室Cosmic Lounge联合创始人兼CEO Tomi Huttula还展示了其AI引擎在关卡设计、自动化测试等领域的运用。

对于大厂来说,AI的加入或许的确会像育碧所说的那样,让大型游戏项目做到更大、体验更有沉浸感、更完美。但是,这种体量的游戏跟中小开发者的关联度不大,毕竟,中小游戏的采用AI后可能更多意味着裁员降本,意味着一些开发岗位或许会从游戏业消失。如果是这样,行业内有多少大项目能容纳这些受到冲击的游戏人呢?

结语

游戏业当下的困境,根本上是市场竞争、宏观经济、监管政策变化等多种外部因素交织的结果。玩家们想要的,有趣、品质越来越高的游戏,但背后做游戏的人却在经历白热化的竞争。

在成本大幅上升、且仍将持续增长的市场环境下,已经持续了几年的游戏业裁员潮短期内不会结束。

那么,游戏业该如何改变呢?最明显的答案,就是向市场提供更多的好游戏,更多《博德之门3》、《Monopoly Go》、《幻兽帕鲁》这样真正赚钱的游戏。市场需要的是更多创新、而非同质化的产品,才能继续健康增长,进而容纳更多的游戏人,否则即便是短期内有所缓解,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困境。

对于AI,我们面临的问题,其实并非是否要拥抱它,而是已经走到不用就很可能失去入场资格的地步。因此,游戏人不应该停留于“手艺人”而沾沾自喜。

游戏是跨学科行业,也是科学技术的第一试验田。科技发展的滚滚车轮注定要持续前行、不会回头,AIGC已经是不可回避的大趋势,对于游戏开发者而言,尽管它仍有版权和就业冲击等隐患,我们也只能痛并快乐着。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4/03/540410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