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海尔该不该向全屋智能行业交出SKU

 3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69059498983897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海尔该不该向全屋智能行业交出SKU

新立场pro·2024-03-15 11:34
谁都不该轻易交出SKU走下牌桌

当真正听得懂人话的AI大模型问世后,最接近广大消费者的应用场景——全屋智能,消费者对其反倒呈现一种相对冷静的态度。 

当然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全屋智能比起单点的智能家电设备,形式上更接近装修,讲求的是一整套装修前置或后置的解决方案,而装修市场又跟随新房/二手房/旧房改造的市场,这么看来倒也能理解消费者相对克制的全屋智能想象热情。 

另外从供给端来说,中国的全屋智能家居行业自己也仍然有核心问题尚未解决,且并非单纯技术问题。 

根据申万宏源2022年发布的调查报告《智能家居深度系列之二:中游篇:产品驱动方兴未艾,全屋智能拐点在即》:“……该阶段以产品竞争为主,互联互通的壁垒并不在于技术,而是各个厂商根据自定义的通信协议及接口标准进行生产,不同产品间的系统无法互通,各厂商亦不愿互通。” 

简而言之,各大厂商通过不遵循相关通信或连接协议,极大程度减少了给别人的系统录入自己产品SKU的可能性,在这些不愿互通的厂家里,以白电巨头之一海尔最为典型,有媒体曾指责海尔有“家电巨头病”,“封闭了自己"。 

就眼下的家居物联网生态而言,海尔在具体落地上有所封闭不假,但其战略却又不能简单以“封闭”一言蔽之。这其中的哪些博弈和权衡值得关注,在新一轮全屋智能赛道开始洗牌前,《新立场》将试图理出一条更本质的主线。 

01、护城河与决心:白电VS黑电

在全屋智能厂家在互联互通意愿没有那么强烈的情况下,自然会出现一些阵营和路线的分化。

interlace,1

一种是以海尔、美的为代表的家电品牌,主攻家居任务场景化模块坏以及任务执行上的精益求精;一种是华为、小米,加上国外较受欢迎的苹果homekit,这类“手机厂”以手机或智能电子屏为强势切入点,以链接多样性的居家硬件生态为优势。 

还有一类比较特殊,以阿里、京东,百度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为代表,其旗下的智能语音助手及音箱为主要载体,主打听得懂指令。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并未深入参与到全屋智能硬件及水电气的互通上,控制能力较弱,这类型的角色在国内全屋智能的发展过程中已逐渐被边缘化,目前更接适合租房党或全屋智能萌新自己DIY入门感受。 

同时还有一些初创企业,不过他们一般不生产硬件,只是构建起一个智能家居无线连接的平台,角色定位更接近服务商。 

因此归根结底,当下最有竞争力玩家只有前两种硬件厂:家电类和手机类,在下文中我们也会统一用“白电厂”VS“黑电厂”来概括。

从“白电”和“黑电”两种电子设备的技术积累来看,最显著区别就是,白电更擅长控制水/气/火/有机物,黑电更擅长控制声/光/电/信号,并且目前两种厂商各自的技术壁垒依然在扩大: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在消费电子领域的信息交互能力已不用赘述;海尔除了在冰箱、洗衣机、冷柜、酒柜品类连续十多年保持全球销量第一,2023年底海尔还收购了“中国血王”上海莱士,血制品的制造和储存,跟海尔本身冰箱以及家居场景业务的关系联系紧密,并且外界也多有解读这是海尔在为医疗领域布局。 

而这也正是“白黑”两类全屋智能厂家在面对彼此时最大的护城河。 

不仅如此,二者还同时涉猎了一个板块——人体健康监测。比如华为小米苹果的智能健康检测相关的设备和系统,以及海尔的大健康品牌盈康一生,虽然两家的具体路线并不一致,但都为“家居物联网服务于人”的行业宗旨进行了必要补充。 

因此当下想要判定谁更接近未来全屋智能成熟形态,《新立场》认为应当对比的不仅是谁的生态更丰富,谁的业务布局更契合当下用户整体需求,而是在能力各有护城河的前提下,谁更能拿出向对方的优势领域迈进的决心。

以上问题可以直接转化为,华为、小米近几年把传统家电做到行业顶级的决心有多强大VS海尔、美的做好满足家居场景的电子设备信息交换的意愿有多坚决。

结果不言而明,家电并非华为小米的主营业务,而后者现在则是不得不、也早已认定了要将电子设备之间信息交换的能力做到与前者无差距的水平。 

2019年张瑞敏在海尔35周年之际宣布集团正式进入第六个战略阶段,锚定了海尔做物联网生态品牌决心,也就是在这一年,我们所熟知的海尔更名为海尔智家。一年后,海尔的全场景生态解决方案品牌三翼鸟发布,这是全球家居领域第一个以场景物联网智能解决方案为商品的品牌。 

另外,白电厂还具有一个隐形优势,正如上文所说,比起单点的智能家电设备,全屋智能更接近装修场景,消费者决策成本高,商家自然无法仅从线上广告链路就获得用户成交。 

因此品牌具有解决方案能力的门店数量便成了一个重要衡量指标。

毕竟全屋智能解决方案本质上卖的是服务+设备,如果是毛坯房,消费者在开始装修前就需找好相关团队,从前期的线下体验接待沟通,上门测量,决定方案,执行方案整个流程,其服务属性所需要的线下场景性质,注定了全屋智能厂家自己的线下门店渗透率十分重要。 

华为、小米等虽然其品牌本身的线下门店多,但大多并不是针对家居场景,所以具有全屋智能服务能力的门店反而不多;而属于初创公司的萤石网络有3000+经销网点,但“经销”仅仅只是一个卖货渠道概念,难保其具有服务能力;相比起来,同为初创公司的“类手机厂”Aqara的600+门店数量及服务能力倒是比较可信可观。 

而“白电厂”的线下及上门服务早已写进了其业务基因,从2022年的数据来看,其线下门店渗透率已处于领先身位,来到了1000+门店这个数量级。 

只不过这种优势只能为白电厂争取一定的窗口期,于黑电厂而言倒也不是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02、想肯定不想,但该还是不该

在包括上述及更多优势下,海尔暂时不想彻底交出自己的产品SKU去融入其他玩家的生态,于品牌来说完全情有可原。现在交出或许可以拓宽更多的销售渠道。但是从品牌的长远来看,海尔可能会直接下了家居物联网生态玩家的牌桌,失去行业主动权。 

与此同时,在以用户为本的前提上,海尔也不该交出来。

这个结论可能看起来有些反常识,毕竟对用户而言,所有生态厂商互联互通,用户才有更多选择权和定制自由。 

但实际在互联互通上太急于求成,利益将彻底流向现阶段优势更大的玩家,创新的生命力和韧度都将大打折扣。我们可以从一个关键切入点去理解这种互联互通时的博弈: 

2022年CSA连接标准联盟先后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与中国深圳举办了Matter连接协议的发布会,旨在让加入该协议的产品实现互联互通,有媒体报导该协议是由“苹果、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牵头。” 

协议一经公布,最先一批响应加入协议的是Aqara绿米——这类全屋智能服务商类型的角色,同时也是主打苹果生态的服务商。 

近几年在物联网不积极配合协议趋势的角色总是不免受到诟病,但实际上我们从其他行业事件也能知道,“协议”并不总是为了利好用户,但一定是利好制定者与跟随者。由上表可以看出,华为,海尔等在遵循一些公共连接协议的同时,也都有自己的协议。毕竟谁制定协议,那么谁也将主导协议所圈定的生态。 

这么看,连接协议更准确的描述是——现如今物联网中各个主要玩家圈地和博弈的直接表现。

而许多资源整合型服务商喜欢声称自己满足的协议很多,企图在降低消费者沉没成本上略施小计,然而,乐于遵循其他玩家发起的协议,也证明其难有核心护城河。 

但就像我们说不必完全淘汰阿里京东百度的智能语音助手,以及其他资源整合类服务商,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这样类型的全屋智能商家一直都会有顾客需要。 

事实上,中国的智能家居市场足够大,是足以同时容得下这么多角色的。目前中国市场规模存在两个特点:渗透率不足的同时,增长率又是最快的。

根据statista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各国智能家居渗透率,中国仅排到第21位,次于美日韩及沙特阿拉伯等许多国家。与此同时,grandviewresearch对全球智能家居市场的分析调查显示,在2023-2030年的预测期内,亚太地区的复合年增长率又是最快的,为 32.21%。 

就目前来看,国内确实是资源整合型平台以及黑电厂的全屋智能玩家具有更优的市场表现。

有相关从业者自己整理的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全屋智能的核心组件中控屏出货量第一的是欧瑞博,接着是Aqara,LifeSmart,海尔,华为。以欧博瑞为例,观察其主营SKU:智能插座、电动窗帘配件、多功能遥控器,监控等。可以看出欧瑞博在全屋智能行业属于后装DIY类型的商家,对于用户来说可以以非常轻量化的方式在全屋智能试水。 

但是上述也提到,其离真正的全屋智能还稍有些距离,恰好2022年及之前,也被部分人认为是全屋智能的1.0时代,1.0时代用户对智能家居最普遍的需求,也确实是用尽可能低的价格试水。 

而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另外一组数据,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则是智能家居APP类目下月活用户规模最大的一类。 

资源整合型服务商中控屏出货量强势,手机厂型则是手机家居手机APP端口月活强势,白电厂也公布自己的智能家电销量来显示其强势地位,大家似乎在全屋智能生态都有目标客户和光明的未来。

只是正如上述所说,还是“白VS黑”各自的护城河更加不可替代,这也是为什么提到全屋智能,华为、小米、海尔是三个绕不开的玩家。 

而全屋智能,又是这些玩家进入更广阔物联网场景的关键步骤,谁都不能松懈。 

03、写在最后

现在我们分析用户视角还是不免会绕到家居物联网生态、决策成本等问题上。但是家居家居,终究是要回归生活上的柴米油盐,不然又何谈科技改变生活。 

现阶段看来,购买全屋智能相关的设备或服务时,消费者普遍更看重的是对环境的控制,即对声/光/电/信号的控制,而非对水/火/气/有机物的控制。 

然而,当以后普遍消费者完成了初阶的全屋智能认知构建,将会回归主线探索——如何提升生活的幸福感。而在这个幸福感中,“人间烟火气”将逐渐成为核心:我们可以说在用户回到家看到智能冰箱已经分析过储存的食材并推荐了菜谱,是一种幸福感;快到回南天用户回到家发现房间已经被自动除湿,是一种幸福感。幸福感是一种非常具体的东西,每个用户心里都有自己的感知。 

又比如,未来可能在白电和黑电之外,出现一种新的硬件角色也成为全屋智能生态玩家——扫地机器人,因为这是家中唯一可以全屋移动智能执行任务的设备,其对居家环境数据的收集能力,很有可能为相关品牌方带来意想不到的其他收获。 

于是在这个最核心的主线中,对于品牌来说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出现一股新的力量,从而导致暂时的格局发生变化,但商家具有一定程度的多样性对于用户而言更好这个定律依然不会被打破。 

所以眼下谁都不该轻易交出SKU走下牌桌。 

*题图及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立场Pro”(ID:xinlichang66),作者:X X,编辑 :李凡,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