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长沙·开福科创谷,再造一个“科大系”?

 2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66825711507405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长沙·开福科创谷,再造一个“科大系”?

36氪湖南·2024-03-15 03:44
打造“城校共生”新范本。

在​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成为高频热词。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三要素的良性循环。对于正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长沙而言,在科创道路上正加速前进。

​在长沙城北,开福区近来动作频频。先是在2月20日,举行了长沙·开福科创谷2024年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紧接着3月2日,开福区又举办长沙·开福科创谷推介暨“湘商回归·校友回湘”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据长沙·开福科创谷建设实施方案,它以国防科技大学为中心,辐射周边1.5公里约10平方公里区域,依托驻区高等院校科研成果,链接军工央企、院校校友创新资源,建设政、校、企创新联合体,打造政策最优、生态最好、活力最强的科技成果转化、新兴产业发展新引擎,助力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

提到政、校、企的创新联合体,或许能联想到合肥的“中科大系”,武汉的“华科大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长沙·开福科创谷的亮相,能否在长沙再造一个“科大系”?

一、“科大系”与“最牛风投城市”

提到“科大系”,当下风头正劲的莫过于合肥的“中科大系”。

曾被网民戏称为“中国最大县城”的合肥,凭借中国科技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极大释放了产业生产力。从中国科大走出来的众多前沿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推动形成一批量子科技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集群。其中,像智能语音、量子信息等已经成长为全国独具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大讯飞、科大国盾、科大国创等多家“科大系”企业在合肥快速成长,形成产业集群,成为合肥的产业名片。

近20年来,合肥在产业布局方面,获得了巨额投资回报,被称为“最牛风投城市”,并在2020年迈入GDP万亿俱乐部,

合肥市长罗云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坦言:“在这个创新丛林中,中科大是一个关键存在。中科大可以带动中国科学院的资源……我们建成的第一个创新平台,就是十年前的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目的就是搭设平台,把中科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与产业对接,并吸引更多人才和资金。”

interlace,1

科大校友回湘交流产学研融合发展

其实,在这样的“城校合作”搭起的成果转化平台方面,长沙也有一个“中南系”。以新能源产业为例,中南大学就被一些行业人士称之为中国锂电池行业的“黄埔军校”。像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格林美董事长许开华等人,还有业内许多上市公司的创始人、高管,有很多都是中南大学毕业的。据不完全统计,在湖南宁乡“锂电谷”,聚集了数十家产业链头部企业,其中大约70%的研发人员来自中南大学。

无论是合肥的“中科大系”,还是长沙的“中南系”,都说明了“城校共生”所能激发出的巨大产业动能。其实,长沙与合肥在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有很多相近相似之处。

在长沙提出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目标后,合肥便是重要的学习对象。2023年10月下旬,长沙市党政代表团赴合肥先后考察了科大讯飞、科大国盾、阳光电源、中安创谷科技园、安徽创新馆、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等。

科技创新“领先一步”,产业创新“领先一路”。在这些“城校共生”典范的引领下,如何发挥国防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科创资源优势,再造一个可以比肩“中科大系”的政、校、企创新联合体,这无疑成了此次长沙·开福科创谷成立的目标所在。

二、长沙·开福科创谷的雄心

在长沙,国防科大也已孵化出了许多军民共建企业。

近年来,开福区立足国防科大“科创引领、技术策源”优势,引领以军民两用先进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牵引中国商飞、华为湖南区域总部、飞腾长沙、麒麟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中国航空研究院长沙协同创新中心、“航天之星”长沙创新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与产业项目入驻,培育艾科诺维、国科锐承、天创精工、毂梁微等科大校友创办的军民共建企业近百家,年营收超50亿元。

比如湖南艾科诺维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雷达通信电子对抗领域、数据采集分析和信号处理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南超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脱胎于国防科技大学的机器人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interlace,1

长沙·开福科创谷效果图

再如天创精工,聚焦超精密装备、光学元件以及光学系统的设计与制造,在大口径铝镜、硅镜、半球谐振子等前沿光学元件和超精密主轴、导轨等工业母机核心零部件加工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

湖南毂梁微电子有限公司,其创始人正是在国防科技大学从事了十多年技术研究工作的万江华。目前已成功研发出新一代国产自主数字信号处理器(简称“DSP”)芯片和全自主DSP芯片IP核,解决了国产芯片关键性技术问题,为“中国芯”贡献了长沙力量。

“科大系”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也有不错表现。2023年8月17日,湖南国科锐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B轮融资,由湖南高新创投领投,财信中金、财鑫资本跟投。

interlace,1

军工央企长沙联络站效果图

正是坐拥这样的资源优势,国防科大所在的开福区借势推进“城校共生”。在湖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省人大代表、长沙市开福区委书记罗玉环递交了《关于支持打造长沙·开福科创谷的建议》。她表示,“我们有国防科大、湘雅医院、芙蓉实验室、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湖南广电、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等科创资源,在长沙创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过程中,我们要发挥开福的独特优势,打造长沙·开福科创谷。”

在长沙·开福科创谷建设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湖南广电和长沙学院等驻区优势,聚力发展信创、航空航天航海、新材料和生物医药大健康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实施转化高校成果、链接央企资源、汇聚校友力量、集聚高端人才、培育科创金融、发展新兴产业和营造服务生态七大专项行动,将长沙·开福科创谷打造成为技术创新策源地、创新资源集聚地、高端人才汇集地和成果转化承接地。

在以科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格局中,这个科创谷无疑重任在肩。

三、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急需长沙的“科大系”

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正按照“一城一区三基地”的空间布局打造研发集聚区。

“三基地”中的马栏山基地、科大金霞基地都位于开福区,而长沙·开福科创谷正是这两个基地建设的具体承载。按照“科创在高校院所周边,产业化在马栏山、金霞”的思路,做实做优马栏山基地、科大金霞基地,这对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具有重大意义。

interlace,1

长沙·开福科创谷规划布局示意图

从规划布局来看,长沙·开福科创谷以“一核带动、三区支撑、多元承载”的空间布局进行规划建设。

“一核”是指在国防科大附近建设科技创新交流中心,打造科创新地标。该项目规划建设高度100米,总建筑面积约4.6万平方米,定位为长沙·开福科创谷的核心引擎和科创地标,主要为国防科技大学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对外合作等提供活动场地和服务保障。

“三区”则包括研学产城融合区,打造集科创研发、办公居住、商务休闲于一体的科创综合体;东风中试验证区,依托东风路原东风汽车城、东风映楼宇等资源,打造服务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转化的小试、中试验证平台及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德雅科创定制区,在环国防科技大学的30多处厂房、仓库和楼栋,以“家”定制的理念进行提质改造,打造宜居宜业宜研的温馨科创家园。

而“多元承载”则是指推进“2+4+1+X”产业承载体系布局,形成覆盖开福、辐射长沙的新兴产业发展大格局。其中主要是赋能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和金霞经开区两个省级园区产业发展。

从其核心的任务来看,则是要畅通高校成果转化渠道、链接军工央企创新资源、汇聚校友力量共促发展、集聚创新创业高端人才、培育科创金融服务体系、促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营造科技创新服务生态。

在2月20日的开工仪式上,总投资121亿元5个产业项目亮相,主要集中在“三航”和智能制造领域。总投资43亿元的4个配套项目也集中开工。

这些集中开工的项目,正式拉开了长沙·开福科创谷的发展之路。从其提出的发展目标来看,到2030年,要初步建成马栏山基地和科大金霞基地,推动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成果转化承接地、高端人才汇聚地、产业发展集聚地。这将成为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

无论是助力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还是打造“城校共生”的新范本,这个科创谷都承载了这座城市的雄心与梦想。

本文由「36氪湖南」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

寻求报道

本文图片来自:采访供图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