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1月每天新开48家门店,连锁咖啡仍旧热辣滚烫

 3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659555973282949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1月每天新开48家门店,连锁咖啡仍旧热辣滚烫

壹览商业·2024-02-22 11:18
​咖啡开店速度越快,隐患也愈加难以掩盖。
interlace,1

新的一年,连锁咖啡赛道不缺亮点。

据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20家连锁咖啡品牌1月份新开店1504家,同比2023年1月上升80.55%,门店总数达38988家。另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24年1月,我国新注册3621家咖啡相关企业,相比2023年同期的2085家上升73.67%。

值得注意的是,绝大部分咖啡品牌进入“冷静期”,放缓开店速度。库迪咖啡扩张明显放缓,新开门店173家,成为2022年12月以来开店最少的月份;星巴克咖啡新开门店数量不到2023年12月的一半;瑞幸的开店数量较2023年12月也下降了些许,不过仍维持在千店规模。

壹览商业曾统计过,2023年咖啡赛道共发生24起融资,累计金额17.31亿元。作为国内最火热的消费赛道,现在摆在各大品牌面前的是艰难的挑战,不仅考验品牌吸引力与产品独特性,还检验着标准化运营、供应链系统和品控食安等方面实力。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对壹览商业记者表示,一个成功的单店模型加上有力的连锁体系,才是连锁企业长久的发展之道。短时间内依靠资本力量快速开店以低价获取用户的行为,她并不看好。从门店数量的变化也能窥出,咖啡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

 开店放缓,闭店加快

2023年是连锁咖啡们跑马圈地的一年。星巴克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静瑛表示“每隔9个小时就有一家新的星巴克门店出现在中国”;瑞幸咖啡成为第一家本土门店数量破万的咖啡品牌;库迪咖啡一年开出门店7000余家,刷新了国内咖啡品牌的开店速度。

interlace,1

在这场混战中,开店速度越快关注度越高,但短时间大规模铺开的隐患也愈加难以遮掩。据壹览商业统计,最近3个月,至少5家连锁咖啡品牌闭店数量超过20家,库迪咖啡更是关闭了近800家门店,平均每天关闭8家门店。

interlace,1

另一个数据是,不少独立咖啡在竞争中被淘汰。企查查数据显示,最近半年,新注册的咖啡相关数量约2.7万家,其中已注销的咖啡企业有452家,这意味着每一百家咖啡店中就有一家撑不过半年。

扩店进入“冷静期”,是各大品牌审慎前行的体现。Seesaw创始人吴晓梅曾称,闭店是为了保障未来扩张之路的基本底盘更加扎实,是长期战略规划。

首先,在低价战略下,大部分咖啡门店靠薄利多销盈利,选址成为成败关键。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对壹览商业表示,咖啡市场饱和度的提高是扩张放缓的重要因素。但大规模扩张让不少商业街区出现“三步一家咖啡店”的景象,市场饱和度上升,好点位被抢光,成本又压无可压,闭店止损成为经营者,尤其是联营商的最佳选择。

其次,部分连锁咖啡品牌或是半路出家,或是规模较小,供应链管理能力并不如头部咖啡品牌,加上快速扩张极易超出原有供应链的承受能力。爆品出现,生产可能就跟不上销售,进而为消费者带来不佳体验,既影响业绩,又损害口碑。2023年12月,两位自称库迪咖啡联营商的用户,先后在小红书平台发布《致库迪咖啡公司管理层的一封信》,其中着重强调了库迪供货链与实际经营严重脱节,一直处于不规律断货状态,这种常态性缺货引发了消费者、联营商的齐齐不满,也让资本市场对库迪咖啡的投资潜力打上问号。

再者,对于精品咖啡店而言,“小而美”或许是更好的选择。一方面,精品咖啡主要客群为对咖啡有深度需求的消费者,产品价格在25-40元之间,对比动辄9.9、8.8的咖啡,显得尤为“昂贵”;另一方面,精品咖啡品牌基本是直营模式,需要自己造血,这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快速扩张。

经济学家余丰慧告诉壹览商业,精品咖啡店下一步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在保持品质的前提下进行扩张。千店规模意味着更精细化的管理,既要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又要保持咖啡的品质和独特性。如果无法平衡扩张和品质,那么守成也是一种策略,专注于提升门店的运营效率和顾客体验,或许也能成为咖啡界的“胖东来”。

中国咖啡出海

2023年12月13日,研究机构“世界咖啡门户”(World Coffee Portal)发布报告称,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品牌咖啡店市场。而同期,美国品牌咖啡店仅增长了4%,目前为40062家。

在国内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出海扩张成为一项不错的选择。

一方面,品牌能够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用出海反哺内地市场;另一方面,海外市场的消费习惯已经养成,教育成本低。根据公开数据,2022年我国人均咖啡消费约11杯/年,美国人均消费289杯/年,日本人均消费207杯/年,韩国人均消费353杯/年。咖啡品牌不需要再花较长的时间培养用户习惯,能够迅速打开市场。

热度之下,各大咖啡品牌看准时机纷纷出海,就连欠债15亿的ofo创始人戴威都跑去美国卖咖啡了。

interlace,1

2023年,瑞幸和库迪正式开启大航海时代。瑞幸率先锚定新加坡市场,开业第一天,消费者要排队两小时才能买到一杯40元的生椰拿铁。库迪紧随其后,靠低价迅速在东南亚、日韩和北美市场“多点开花”。

但实际上,除了瑞幸和库迪之外,我国选择出海的知名咖啡品牌并不多。多位专家表示,出海是一项难度不小的挑战。

一是海外市场饱和度高。无论是东南亚还是日韩或欧美市场,咖啡发展时间都早于中国,咖啡门店遍布街道,贸然进入很可能被本土品牌“围剿”。

值得注意的是,咖啡出海不仅要面对同行竞争,还需要做好品牌保护。去年12月,泰国知识产权和国际贸易中央法庭宣布,就中国瑞幸控告泰国皇家50R集团侵犯商标版权案件,终审判决为中国瑞幸败诉。泰国皇家50R集团甚至向中国瑞幸提起诉讼,要求法庭判决中国瑞幸给予总计100亿泰铢的赔偿。现在瑞幸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放弃泰国市场,要么和“泰国瑞幸”协商,买下其商标所有权。

interlace,1

二是消费者饮用习惯存在差异。以东南亚地区为例,受嗜甜习惯影响,原本在国内畅销的咖啡品类可能难以惊艳当地消费者。同时,海外地区种族、宗教构成较为复杂,这也意味着口味存在差异,如何与本土咖啡拉开差异并取得消费者欢心,是出海咖啡品牌需要考虑的重点。

除此以外,咖啡出海面临的最难挑战就是供应链构建。目前各大品牌的供应链仍以国内市场为主,在海外还是个“宝宝”。若一味依赖国内供给会大大提高成本,进而导致产品售价高于海外市场本土品牌。当消费者新鲜感过去,售价过高的咖啡难免会被“打入冷宫”。重新梳理、构建供应链,是咖啡品牌赢得海外市场的关键。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指出,海外扩张还面临着文化差异、运营挑战和地缘政治的复杂性等问题。品牌需要深入研究目标市场的消费习惯,制定合适的本地化战略,并且准备好应对可能的政治和经济风险。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下,海外扩张需要更加谨慎和策略性。

对于出海品牌而言,虽然在中国市场积累了雄厚的资金与客群,但海外咖啡赛道的竞争形势并不像想象中那般平和。他们需要付出更多才能站稳脚跟,否则只能像戴威一样,风风火火出海,最后黯然出局,沦为茶余饭后的笑话。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览商业”(ID:yilanshangye),作者:蒙嘉怡,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