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春节档的《红毯先生》,“交流”上犯了哪些错误?
source link: https://column.iresearch.cn/b/202402/976289.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退出春节档的《红毯先生》,“交流”上犯了哪些错误?
2024/2/19 12:20:00浏览:1.1w
文丨师天浩
出品丨师天浩观察(shitianhao01)
作为一名资深影迷,几乎做到了逢片必看。
先后观看了春节档热映的《热辣滚烫》《第二十条》《飞驰人生2》《红毯先生》,从个人视角,最爱的是宁浩和刘德华联手的这部《红毯先生》。
在大众接受程度上,这部影片热度不高,最终以撤档告终。
先说这部影片的精彩之处,作为一部准商业片,宁浩以黑色幽默的方式,聚焦了“沟通”“交流”的现实问题,并且很深入了探讨了该现实困境。作为一个喜欢现实题材的影剧迷来说,这种愿意用商业片的框架,去剖析现实问题的影片,都是一种很大胆的尝试(容易扑街)。
此外,这部片还有很多剧情之外的看点。
首先,一直是偶像派巨星的刘德华,在影片里毫不避讳的各种“自黑”的桥段,且主角设定和刘德华本人有很高的重合之处,整个观影过程代入感非常强。
其次,2006年宁浩赖以成名的《疯狂的石头》,就是在刘德华“亚洲新星导计划”的支持下,获得了300多万投资,拿下2000万票房,开创了中国“黑色幽默”电影的序幕。宁浩本人也一跃而起,成为千禧年后为数不多“人气值”超高的新星导演。
这次影片,也是导演宁浩和“天王巨星”刘德华两人奇特缘分的一种延伸和继承。一个略有“土味”的导演,和一个“偶像范”十足的天王巨星,这种创作“CP”也是该影片有趣味的一面。
当然,作为一个合格的影迷,对影片的评判永远是聚焦在其“精神内核”上,对于沟通、交流这种现实困境的探讨,才是喜欢这部黑色幽默电影的原因。
探讨“沟通”的电影,为何“扑街”?
《红毯先生》以娱乐圈“秘闻”展开故事,通过刘德华饰演的天王刘伟驰,为拿心心念念的“影帝”,不靠谱导演推荐“演农民”可获奖。偶像派巨星在尝试升华演技的过程,遭遇到各种荒诞的故事,扒开电影业和娱乐圈繁华的表象,而故事情节里无处不在体现了人与人沟通的困难。
影片里,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刘伟驰很认真的在与各方“积极沟通”,可结果却越来越糟糕,片场打架、农村逃跑、导演演员对骂等荒诞现实接踵上演。
天王不理解玩短视频的年轻人,经纪人不理解想吃苦的天王,资方不理解想讲故事的导演,导演也不理解干涉拍摄的资方。
这种故事大框架下,宁浩黑色幽默的叙事“手法”,很容易熔造了一盘非常有趣、好玩,且蕴含一定深度的影片。
非常有趣的是,影片里刘伟驰的失败原因,正是该影片失败春节档的根源。简单一句话,目标决定了行动模式,行动合理性越低,目标实现概率也就越差。
电影故事起点,是偶像派天王巨星刘伟驰,在一次重要的电影节颁奖盛典上,和影帝“又?叒”一次擦肩而过。巨星现实中巨大的成功,与错失影帝的失落,使他有了要拍一部“冲刺”电影节的作品,并以莱昂纳多“小李子”凭《荒野猎人》夺得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演员奖的案例为榜样。
也想通过类似小李子钻马肚子这样的“付出”,来拿下影帝。
所以说,刘伟驰目标异常明确,精准到获得著名电影节“影帝”的地步。而问题出现在行动上,比如说寻找导演,并不是以有能力拍出获奖影片的条件选择,而是选了“私交不错”的故事里林浩导演。
比如说,围绕刘伟驰整个的团队,仍旧是过去打造自己偶像派形象的“老团队”。整个过程,并没有任何获奖方面有“资历”的团队或个人新加入到刘伟驰团队中,整个过程里刘伟驰背后的运营团队几乎没有提供任何直接支持(哪怕非专业的支持)。
还有就是拉融资的过程,刘伟驰个人关系较好的资方,是一个非常不尊重电影的投资人,聊天中对影视圈语气非常“鄙夷”,而且还要在影片中植入广告和客串。作为一部要拿奖的影片拍摄,这种关系别扭的资方是非常大的忌讳,加之向广告植入和员工出镜的这种商业片里都备受“诟病”要求的低头,更让冲刺影帝这个目标变得愈发荒诞。
反观影片在现实中,也犯了非常相似的错误。
定了春节档,自然是想要走商业大片路线,毕竟这几年,春节档一直是商业大片类型PK的修罗场。然而,从影片故事、内核到细节打磨,宁浩似乎更偏向一种文艺的黑色幽默小成本影片的角度打造,目标与行动的偏离,造成了最终失败的收场。
比如说,春节档这些年已经是标配“群星荟萃”,也就说每部电影都是多巨星组合的演员阵容。就《热辣滚烫》《第二十条》《飞驰人生2》来讲,三部电影里都至少三位顶级演员参演。
而《红毯先生》里几乎是刘德华的“独角戏”,唯二知名度较高的梁家辉、林熙蕾,镜头并不多,梁家辉甚至只有不到一分钟的戏份。
从故事题材上来讲,春节档也多打感情牌或宏大叙事牌,而聚焦沟通问题的故事内核,格调上看更高,可非常不适合这种黄金档观众的口味。
结论是,从故事内核沟通、交流这个元素来看,影片是合格的。可作为一个想要拼杀春节档的商业大片尺度考量,《红毯先生》无疑犯下了非常多的专业性错误。
戏里戏外“交流”,犯了什么严重错误?
从《红毯先生》影片来看,围绕刘伟驰家庭问题、事业问题和私生活问题(婚外情),大量的细节来展现人与人沟通的困难。
作为影片高潮,刘伟驰发布了一则“骑马摔跤”的片花短视频,引发连锁反应。在刘伟驰视角来看,这个片段是“致敬”小李子钻马肚子桥段,展现了自己的敬业和认真。可在保护动物文化潮流的时代背景下,该短片遭到了短视频平台诸多网红的嘲讽和批评,且造成电影节主办方人员对刘伟驰的“谴责”,最终影响到影片资方的企业形象,该企业股价迎来暴跌。
这个过程里,刘伟驰个人情感影响公关策略的选择,是整个事件从爆发到不可收场的直接原因。
比如说,在危机公关的一次直播节目访谈中,马东饰演的主持人和刘伟驰进行一对一的交谈。提词器实时滚动“专业公关术语”,眼看着就要淡化这起危机对形象的冲击,而刘伟驰“临时”情绪爆发后,说要捐款200万给动物保护协会。
这种突然的举动,被外界解读为宁肯捐款,也不道歉。
包括,刘伟驰的形象团队在探讨如何应对这次危机,工作人员提出应对方案时。刘伟驰却在强调努力有什么错吗?结果引发一些工作人员的反击,认为刘伟驰是暴君,最终演变成一场吵架。
混乱之中,作为电影“动物演员”之一的猪,从十几层、二十几层高楼上坠落,进一步加剧了刘伟驰公关危机的程度。
影片主人公刘伟驰,因为不会与公众专业沟通,并且不服从团队给出的危机公关方案,最终一步步将矛盾推向更深层的程度。
影片本身宣发上,有着类似的问题。
第一,过渡聚焦“自我叙事”。从宁浩一直以来的影片来看,都是有个人观点主张的作品。
《红毯先生》在宣传上,宁浩就很关注“交流”这个故事内核的表达。还有就是对娱乐圈秘闻揭露的大胆上,也让该片宣发聚焦在刘德华个人突破和宁浩导演的特立独行这方面。然而,这种专业性较强的表达,在商业上的收益并不高。因为电影想要卖座,让观众共情是最有效的工具。
如果说,影片将宣传视角聚焦在刘德华从影几十年,和观众一次深刻对话的定位,必然能够引起更多人关注影片,无论讨论热度,还是情感分上,都比这次宣发策略更有效果。
第二,宣传切忌“小聪明”。作为很早就在电影院里看过红毯先生宣传短片的人,一直以为这部电影是谈论港星恩怨的一部片子。在春节档之前很多电影开播前,都播放过《红毯先生》刘德华和梁家辉在电影节的“恩怨片段”宣传短片,也看过一些预热稿中,讲述电影里领奖桥段映射哪个、哪个娱乐圈真实故事。
可你看电影后,会发现这个宣传短片和电影故事有着很大的割裂,这个看起来是电影“浓缩”的宣传短片,其实只是整个故事的一个引子,篇幅很短,并且后续故事里几乎没有任何互动。这种宣传属于小聪明,通过营造一个“卖点”吸引影迷。
但是,由于影片内核和这个“卖点”呼应不够,就会造成观影后的失落情绪滋生。就算我是比较喜欢整个影片文化内核,一想到本来要看一看港星“江湖秘闻”的期待,也有很深的遗憾。毕竟,港星陪伴了80后从少年到成年的一个漫长的生命历程,对于港星的现实故事,还是有很高的期待。
其实,单单聚焦刘德华,就足以让影迷有观看的欲望。如果在宣传片里,把电影中有关刘德华“真实秘闻”作为早期宣传重点。这样期待与实际观影就不存在落差,该片的口碑就不会如现在一样“崩坏”。
全文最后,仍为这部影片对沟通、交流这个现实困境的探讨而感到欣慰。商业大片未必都要“吸睛”,对现实问题的挖掘,同样是商业电影一直以来能够卖票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互联网时代,忙碌的生活节奏,重塑了人和社会关系的形态。人与人说话几乎“随想随聊”,微信、电话、短信几乎可以微秒级把你想说的话发给对方。社交便利了,而沟通却困难了。
就像电影里刘伟驰一样,巨星造成的忙碌,让他没有更多时间思考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妻子的纠纷,和孩子沟通过少,和工作人员的态度恶劣,和大众交流的情绪化,是一个人疲惫不堪后,只能靠下意识去应付对象的结果。
想想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生活不是一样快节奏吗?
晚上十一点来自领导的工作问询,紧张工作时来自家人的唠唠叨叨,就算是重症感冒输液期间,可能还要应付多年未见老同学“莫名其妙”的关心。时代已经冲击了传统的人际关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像刘伟驰一样,在新的时代中尚未能完全适应。虽然《红毯先生》退出了春节档,可其精神内核在我看来,比同期上映的影片都要深刻。
可好片子,为何没能大卖?就像我们的好心,为何总是收获坏结果?就像企业认真的公关,为何商业上反而负效应?时代变化,让一切传统法则失灵。
如何实现有效沟通,这是新时代的新课题,需要我们每个人去思考背后的原因。
</div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