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放轻松」主题征文结束,这 14 篇文章值得一看

 3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sspai.com/post/8630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经过一个月的征文投稿和入围文章陆续推送,「放轻松」主题征文活动 现已正式结束。

在此期间,有人剖析了自己与焦虑、病痛对抗的宝贵经验,有人分享了关于放松的探索历程与方式方法,也有人科普了关于运动健康、心理健康等对放松有所助益的科学知识,还有人在评论区友好交流,或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表达对文章的认同与感谢。

而现在,经过一周的评选,我们根据文章的质量,并参考文章的点赞和收藏数,选出了 10 篇获奖作品,现将获奖结果公布如下。

一等奖

奖品:少数派年度会员、罐头冥想 App 永久兑换码、《在家也能轻松健身》付费栏目、付费栏目 20 元通用优惠券。

@Micoxx:告别放松羞耻,一场互联网「半废」青年的自救

充电数:155,收藏数:147

累了就休息,放松一下没关系 - 少数派
编注:本文是「放轻松」征文活动的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
2f79d387748562cea74c678001e94b8c.png

一向活蹦乱跳爱玩爱闹的我,一朝被打到伏地难起。但这场病却不算意外,人生每个阶段都会标注健康尺码,而每消耗透支一次自己的身体,这条人生格尺上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凹痕和磨损,标注越来越模糊,直到某天你的健康已无处标注。

《瓦尔登湖》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读这本书仿佛清除了我体内淤积多年的毒素,给我进行了全身大换血。它不是通俗读物,不是自然圣经,它是一本可以与我灵魂相通的书,与那个被逼迫至内心深处未知角落里的自由灵魂。

1

@车不能快:不再追逐快乐,允许自己悲伤,以及我的思考

充电数:80,收藏数:125

不再追逐快乐,允许自己悲伤,以及我的思...
编注:本文是「放轻松」征文活动的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
cd004fc980a3570f133b647a712fa2ad.jpg

愈发感觉「如何生活」已经成了当下一大重要问题,而近些年来,「精神内耗」逐渐成了一个热词,越来越多的人用这个词汇来形容自己正处在一种慢性精神痛苦的状态,伴随着焦虑,疲惫和忧虑等情绪。就像是一块漏电的电池,即便是静静地躺在原地,也已经耗尽了全部的气力。

回顾平日的生活,像我这样的庸庸碌碌之辈亦有不大不小的烦恼。未来规划、自我价值、情绪拉扯、人际关系,这些生活中的油盐酱醋茶有时也会让人觉得疲于应对。尽管如此,生活仍要继续,如何放松自己也是一件「正事」。

1

奖品:少数派月度会员、罐头冥想 App 1 年兑换码、《在家也能轻松健身》付费栏目、付费栏目 15 元通用优惠券。

@乔淼:放松身体,是一件值得专门花时间的事

充电数:62,收藏数:152

放松身体,是一件值得专门花时间的事 -...
编注:本文是「放轻松」征文活动的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
eaf1a0239ac5e16dd3ca99be77f20248.png

在身体这个范畴内,「紧张」绝对是一种不受欢迎的状态。与紧张密切相关的词还有这样几个:僵硬、体态不良、呼吸受限、功能受阻、慢性疼痛。这些现象和模式在同一个人身上往往相互关联、互为因果。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穷尽分析、罗列一个线性的「关系图谱」。但我们显然可以达成一个共识:减少身体的紧张,对自己总是有利无害的。

你或许会出于直觉,花钱购买筋膜枪、按摩仪,或者请按摩师实施「肩颈按摩」。一次按摩结束后,你可能确实感到从后脑到腰背如释重负——但你是否也有觉察到,这种放松的体验并不长久,紧张、僵硬和疼痛随后便卷土重来,甚至愈演愈烈?

如果这就是你面临的处境,本文就是为你而写。我们将会稍微细致地讨论「紧张」的源头,介绍「正确消除紧张」的思想、工具和手段,并提供「预防紧张及其衍生问题」的建议。

1

@Suri:治愈「被互联网影响的心智」

充电数:92,收藏数:145

治愈「被互联网影响的心智」 - 少数派
编注:本文是「放轻松」征文活动的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
d8ec4921871e33351744920720fc21ad.jpg

多巴胺最重要的功能并不是让我们感到快乐,而是挟制我们的注意力,以及给于我们生理上的动力

当我们滑动屏幕时,是为了得到滑动前对下一个视频产生的期待愉悦感。也就是说,无论你点开什么,你都会想再次点开更新的页面,总会产生一种下一个会更好的感觉。可是真正有用的信息又有多少?当我们刷了一晚上的抖音,什么都没有得到的时候,我们会自责。但我们想不明白,那其实只是一场不停分泌多巴胺的狂欢。

从这个角度看,就很好理解赌徒的心理,他们一次次在多巴胺的作用下去下注,事实上,在他们看来,赢不赢已经无所谓,他们被下注之前的大量多巴胺挟持了。

1

和朋友在艾溪湖

@Hermanchannn:It's okay to be sad,这是焦虑和放松带给我的思考

充电数:65,收藏数:86

我的抵抗焦虑的内心独白 - 少数派
编注:本文是「放轻松」征文活动的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
761e275ffbd6f0ba6e6797fef23b723e.jpg

舒缓压力是现代都市人一项必要的生存技能,但这并不简单。我要坦诚,我对这个技能掌握得并不好。诚然,在信息的世界,搜索「放轻松」或「抵抗焦虑」等关键词都可以找到海量的结果,由浅入深,言之有理,但是我却发现这并不能够帮助我真正地摆脱焦虑。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懂得那些抵抗焦虑的道理,但是难就难在从笼统的理论中提取出适合自己的,具体的,独一无二的方法。这注定是一场漫长而独孤的旅程。

我写下这段文字,并不是因为觉得我自己有一针见血道出如何抵御焦虑的不二法门,只是希望真切坦诚地分享这一两年所走过的路,可能有所得,可能只是自己在钻牛角尖,只是希望告诉有着类似经历的大家,在抵抗焦虑的路上我们从不孤单。

1

新年,我站在中环码头的一个角落,用手机拍下的烟花

@阿帅的健康笔记:解码压力的源头,你该如何与它和谐相处?

充电数:62,收藏数:115

解码压力的源头,你该如何与它和谐相处?...
编注:本文是「放轻松」征文活动的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
babb3cd8-3ed4-479f-bf79-2afe09cf6791.jpeg

人类是自然的儿女,需要母亲的拥抱,自然能够慰藉我们的心灵。身处名山大川之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周末不妨去周围的公园转转,为了降低阻力打车去。如果嫌打车贵,可以给设立旅游交通费,预设心理账户,就舍得花钱,降低行动阻力。在自然里没有闹心的叫卖声、没有滴滴的鸣笛声,有的只是鸟语花香,苍峦叠翠,郁郁葱葱,流水潺潺;繁杂的思绪,停不住的理性暂居二线,什么也不想,只是感受当下的放松与舒适。

我们也可以携三五好友,爬山、徒步、野游,即欣赏了风景,又能强身健体,还能促进朋友之间的关系,增加彼此的支持。如果没有时间旅行,不妨在公园里溜达下,四周满眼的绿色,是最好的疗愈。我们也可以在家里或者工位旁养一株小绿植,眼睛疲劳时瞅瞅看。

海子曾写过一首诗:「靠着群山,看着太阳升起又落下,看着主峰放出一只只麻雀,在天空中打旋,留下的声音安慰着不平的山路」。相信自然也能安慰你的心。

1

读者喜爱奖

除一、二等奖得主外,投稿文章按社区充电、收藏量排序的前 4 名,奖品为少数派月度会员、罐头冥想 App 1 年兑换码、付费栏目 15 元通用优惠券。

@Lars漫步:用放松,重夺生活的掌控感

充电数:84,收藏数:158

用放松,重夺生活的掌控感 - 少数派
编注:本文是「放轻松」征文活动的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
2de556401480586fd0e58fe5797d117f.jpg

说到放松,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玩手机。这种行为已成为一种无意识的习惯,在我们空闲的第一时间,就会不自觉的拿出手机,消费内容。但事实上,这反而会给我们的大脑带来更多压力。目前学术界达成的普遍共识是:熟练管理注意力是优质生活的重要因素,也是改善人生各类体验的核心。

破碎的注意力就意味着破碎的体验,只有完整的注意力才能给我们带来满足感和幸福感。

如果在疲惫的工作后,还紧盯着手机不放,我们的大脑会因为一直要处理信息,而处在紧张状态。短时间的刺激让我们以为自己得到了放松,其实我们从这种行为中获得更多的是焦虑和不安全感。

长时间地刷手机,会让大脑得不到放松,让我们更难集中注意力,破坏我们进入「深度工作」的能力。这是一种能够创造心流体验的绝佳方式,丧失这种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

1

@化学心情下2:身处「焦虑时代」的我们,如何做自己情绪的「心理医生」

充电数:62,收藏数:125

焦虑?不焦虑! - 少数派
编注:本文是「放轻松」征文活动的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
6a682fe9d3763d5f7d0a80eb23cd260c.png

其实和很多人一样,我们在工作生活学习中总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而出现情绪上的紧张和焦急其实也并非坏事,有的人会纠结于此,而有些人会很快学会「见招拆招」,其实能够顺利解决的人往往都会知道如何从根源着手来快速化解,因为缓解「焦虑情绪」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找到诱因,让诱因不影响到情绪或者找到可以超越诱因的其他条件。

这些名词听上去好像很拗口,其实如果跟着下面的场景来进行练习,就会很快明白其中的含义。

1

@EricYoung:摆脱碎片化,让放松触手可及

充电数:54,收藏数:121

手段多样,结局一样:it will b...
编注:本文是「放轻松」征文活动的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
e0ae5f7083d5458d5308db534a151573.jpeg

正如做家务可以带来心灵的治愈感一样,整理总是能够提升自己感知到的对生活的掌控感,所以在经历完整一周的高强度的工作以后,每个周末我都会尽量安排一次家庭大整理。大扫除的过程往往是帮助我们重建生活秩序的过程,当我们尝试着把地面拖干净,把书摆整齐,是很容易进入到一种专注的状态,只做好眼前的事,可以暂时忘记压力的存在。

不只是简单的做家务,每次我都会尝试给家里带来一些小小的改变。比如:换一束花、给桌子换个方向,家具调换个位置……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在重压状态下,我们对于很多事物的认知都会停滞,假设看不到身边环境和事情的流动与改变,我们就更容易陷入压力怪圈中。因此我强烈建议大家在每次整理的过程中都主动纳入一些小小的改变,新增、删减、变换都能达到改变的目的,让我们充分感受到自己的生活依然有着不少的变化,而不是一潭死水。

1

整理自己的数字资产,突然就觉得心里有底了很多

@Soar_Freely:精简生活、回味兴趣,生病后的我这样疗愈自己

充电数:27,收藏数:76

生病以后,我如何「放轻松」 - 少数派
编注:本文是「放轻松」征文活动的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
166a84bb62b406b7a075da89f01b07f3.jpeg

说来有趣,我生病那时前往广州中山大学参与学术会议,会议主题便是「理解精神疾病」,虽然因疾病未能全程听完,但是论文集为我了解一些朋友的见解提供了助益。我发现不少精神疾病其实都缘于「执着」,这些「执着」最终化为偏执。在日常生活中,其实不少朋友都会有类似的「执着感」,我不认为这是一种精神疾病,而是对所处生活的一种不适感、隔阂感。

在科技发展如此迅速的当代,我们每个人都能迅速得知每天发生的大小事件,我们的思想以及社会舆论也随之摇摆变动,各种不同的争议、误会在互联网此起彼伏,目不暇接。因此,有些朋友会因此对某些事物、某些人产生各种各样的看法、见解,甚至是较为偏执的意见。不过我认为,互联网是个大染缸,而我们应该学会置身事外而「不染」,从而能够静心思考「染缸」的各种是非。而不是直接跳入染缸,从而被其洗涤,最终溺在其中。

1

其它值得关注的文章

奖品:罐头冥想 App 6 个月兑换码、付费栏目 5 元通用优惠券。

@Tp:用热爱对抗焦虑,在生活中寻找「忙里偷闲」的缝隙

充电数:72,收藏数:97

放轻松|用热爱对抗焦虑,在生活中寻找「...
编注:本文是「放轻松」征文活动的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
20bf500b20fe6647afd287312200ff65.jpeg

注:这篇文章不参与评奖。

如果把时光往回拨几年,我或许很难想象自己会说出「生活值得为之快乐」的话。那时的我正饱受抑郁症的折磨,一度要靠药物的作用才能勉强入睡。我曾固执地否定生活的价值,认为这种糟透了的生活不值得我们为之努力。

说句俗套的比喻,在这种阴霾的生活下,热爱正是阳光透过来的那道缝隙,让我重拾对生活的热情。无论是模型、游戏这样的爱好,还是旅游、散步,都能让我从中获得放松的感觉。最近从日本回来以后,更是发出了「生活值得为之快乐」的感叹。

1

我现在的电脑壁纸就是在 USJ 拍的照片🌝

@桌沿奇思:又吵架了?沉淀情绪,勇敢探索亲密关系的1+7+3个建议

充电数:52,收藏数:83

又吵架了?沉淀情绪,勇敢探索亲密关系的...
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面对同事、同学、朋友,我们都能很好地把...
6741f617357c9652fa1a7fbee78ffe73.jpeg

当我们觉察到情绪的波动后,我们可以采取的最简单的缓和情绪的方式便是:记录,就像是我们寻求白雪公主中魔镜的帮助。

任何问题的解决,都始于对问题的觉察。如果人类不觉得马车太慢的话,那我们至今都无法坐在四平八稳的汽车里出游。如果人类不觉得蜡烛太暗太麻烦的话,那电灯也不会照亮地球。

在情绪问题上,隐藏的最大陷阱便是: 我们以为自己知道自己的情绪是什么,实际上却不知道。只有通过记录,我们才能明确。

1

@举哑铃扔地球的FREEness: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充电数:24,收藏数:34

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
本文参加「放轻松」征文活动前言「放轻松」这简单的三个字,对...
60a8570b387eda02292cf88ff52c8eb6.jpg

盲目的自由选择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外加对犯错本身的羞愧感构成了焦虑的原因,而这一切的核心便是我放弃了原本应该属于我的选择权。找机会学习新的知识,提升自己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只不过我们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径。而对于情绪本身,我们也有选择的权利,毕竟无论外界怎么说,情绪还是从我的大脑中产生的。

在认识到自己可以选择后,我总结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方法。

@莫顿街5号儿:工作是狗娘·i人的自我充电

充电数:31,收藏数:22

工作是狗娘·i人的自我充电
本文参加「放轻松」征文活动身为一个i人,上班是一种煎熬;而...
9477b9640068099f9b80874f9af56c51.jpeg

我最近一段时间迷上了收破烂然后进行改造,什么保温袋、咖啡杯套、吃完的坚果盒、硬纸壳子,都是我的收藏对象。

我的本职工作是法务,枯燥无聊,所以我特别享受拿到一个破烂儿然后奇思妙想把它改造成可用之物的过程。我也大言不惭地向同事们收集他们点咖啡后要扔的袋子、杯套。

1

冰箱保鲜层的保温袋分区

想要查看更多「放轻松」征文活动文章,可 点此 或点击文末标签 #放轻松 查看。

想要查看更多放松自我的方式,这里还有相关讨论:下班后喜欢做什么来放松自己?

奖品发放

我们将在 3 个工作日内,通过站内私信的形式发放奖品,请文中提到的作者注意查收。如有漏发,请私信联系 @Lotta

感谢所有参加征文活动的作者

最后,我们还要感谢所有参与征文活动的作者,无论获奖与否,我们都非常高兴你能在少数派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关于放松的方法、思考和感悟,希望在新的一年大家都能为负面情绪找到出口,收获适合自己的解压方式。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小红书,感受精彩数字生活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 sspai 官方店铺 🛒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