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BA在中国:降价可耻但有用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63404087702234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过去两年,中文互联网对BBA的信仰在集中崩塌。
买了奔驰EQC的车主被全网群嘲,奥迪4S店贴出“奥迪也有纯电新能源”的大字报,宝马经销商为卖纯电不得不制作海报碰瓷特斯拉与小鹏。BBA“杂牌电动车”的身份大有从互联网段子变成现实的势头。
但如果回到现实审视BBA的销量,恐怕一贯嘴嗨的网友们又要露出地铁老人看手机的表情了。
2023年,奔驰、宝马、奥迪在国内分别交付了76.5万辆、82.5万辆、72.9万辆[1],销量不仅没跌,同比2022年反而反弹,连被网友们喷为杂牌的BBA电动车,也人均实现了翻倍增长。
三家销量总和超过230万辆,在中国豪华车市场(不包含特斯拉)的占比高达72.4%[1],顶层生态位依然明确。
所以到底是网友们看走了眼,还是BBA真有魔法?
01 BBA以价换量
从销量上看,BBA在2023年是成功的;从价格上看,这种成功不算完美。
某种程度上,2023年奔驰、宝马、奥迪卖得好的不单是因为他们是BBA,更因为他们是更划算的BBA。
去年,在中国市场征战的车企平均开出了8.8折的折扣。
品牌光环并没有让BBA免疫价格战,奔驰平均折扣率与行业相当,宝马打折高于平均水平,奥迪更是化身“八折迪”。而在平均折扣率指标下,BBA各车型的命运已进一步分化:
X5L、GLE等高价值车型降价比例更低, 势要保住利润;34C等原本价量双收的主力车型,则纷纷选择了让利保量。
以宝马3系为例,2022年3系的成交价集中在30-35万,在这一价格带销量高达15.1万辆。今年3系在这一价格区间销量则只剩1.5万辆,大约13.2万辆的销量下移到了25-30万元的区间,最终导致3系平均成交价格在去年跌至29万[2]。
与燃油3系相比,宝马i3的优惠更加夸张,官方指导价35-41万元,上海地区的裸车报价只有24-28万元。虽然与燃油3系共线生产带来了一定降本空间,但电车成本仍然高于油车,i3反低不高的价格,反映的是宝马不求挣钱只为交个朋友,保住市占率的心理。
同样,过去以价格坚挺著称的奔驰C级,在去年年底也放出了巨量优惠,北京与上海地区裸车的最高优惠均超过10万元,让不少钟情于奔驰的年轻人以不到30万的价格实现了“C级梦”。
C级的降价一定程度受到了宝马3系巨额优惠的影响,但与宝马3系定价受同平台纯电车型“拖累”的烦恼不同,C级的价格体系还没出现内部打架的现象,奔驰C级降价的真相或许是为了保住北京奔驰品牌的全年销量。
在北京奔驰品牌中,C级、E级、GLC三款车型约占总销量的70%,但E级、GLC因为换代、产能爬坡和零部件供应等问题,去年下半年进入了旧款订单减少、新款产能紧张的青黄不接期,于是C级便(通过降价)独自扛起了销量重任[3]。
降价效果显著,奔驰C级在去年12月单车销量近2万,不仅将竞品3系甩在身后,还创下了2017年以来的单月销量纪录。
至于奥迪,或许是官车光环已经彻底消褪,又或许是A4L常年的巨额折扣已经让消费者脱敏,A6L、Q5L等中高端车型开始成为以价换量的主力军。奥迪去年约10万辆的销量增长,有一半来自最低成交价跌破34万的A6L,比官方起售价直降9万[2]。
原本与宝马5系,奔驰E级对标的A6L,如今实际活在一个3与5之间、C级以上E级以下的错位价格带。
在力度显著的降价下,BBA去年的销售数字各有斩获:宝马新能源渗透率超过12%,在所有外资车企中位列榜首;奔驰度过了主力车型新旧切换的尴尬期,全年销量微增;奥迪则在A6L成为豪华中大型轿车销冠助力下,销量增速领跑BBA。
可走量核心车型大放价,代价也很明显:明明BBA总体销量在增长,甚至奥迪拿出了A6L当A4L卖的豪迈,但成交价30万以上的真·豪华车,BBA比上年还少卖了8万辆。
奥迪高价值车型的大力降价减缓了BBA 30万以上车型销量的下滑
受此影响,第三方数据显示,即使有着部分高价值车型销量大幅增长(比如宝马X5销量同比增长超80%)的对冲,2023年奔驰、宝马、奥迪品牌成交均价仍同比分别下跌1000元、8000元,1000元。
作为中国豪华市场多年来的中流砥柱与风向标,BBA的平均成交价虽然已经分成三档,但共同走低的趋势,带动着豪车的成交均价一路向下。
过去五年,国内豪车市场销量从308万辆增长至374万辆,但整个市场的均价持续下滑,从34.04万降至32.8万元,逼近30万元这条国内豪华车售价基准线[4]。按此基线计算,不少豪车理应被开除豪华籍贯。
而当处于金字塔顶端的BBA都被迫将拳头产品的成交价压到30万以下时,位于它们之下的豪车品牌不得不思考一个愈发严肃的问题:“二线豪华”究竟还有多少含金量?
02 有人以价换不动量
2023年3月,“微博之王”李想在微博上预言:“(新能源车)对燃油车的进攻顺序是:第一步,二线的自主品牌、合资品牌、豪华品牌;第二步,一线的合资品牌;第三步,一线的豪华品牌。”
过去一年,新能源车的凶猛攻势完美符合李想的预期,在BBA都需要局部以价换量来维持销量增长的时候,二线豪华品牌们面临的是降价也很难换来销量的局面。
其中最典型的是曾被视为国内二线豪华领军品牌的凯迪拉克,去年在中国仅卖出了17.8万辆,不敌雷克萨斯;而在此之前,凯迪拉克已经经历了连续两年的销量下滑,2023年的销量已经跌回了2017年的水平。
凯迪拉克的降价诚意不足吗?显然不是。去年12月全新CT5上市前,旧款CT5曾打折到20万元以下,而新款上市不到一个月,渠道裸车价又有了4-5万元的折扣。同样作为主销车型的XT5,裸车优惠如今接近10万元。
凯迪拉克CT5降价大促销
汽车之家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3年凯迪拉克30万以上的车型销量同比减少了2万辆,燃油车成交均价降至不到25万元。
凯迪拉克在电动车的打折上更是毫不手软,作为通用奥特能纯电平台的第一款车型,凯迪拉克锐歌的起售价已经从最初上市时的40万降到去年的29.77万。对于上述“打骨折”行为,上汽通用总经理庄菁雄的解释是:现阶段只要市占率,利润的事之后再说[5]。
但市占率的目标最终也没有实现,2023年锐歌全年销量约0.54万辆,甚至不及去年年末理想冲量时,L系列一周的销量。
除了量价齐跌的凯迪拉克,雷克萨斯、沃尔沃、林肯等二线豪华品牌在2023年也没能逃过销量下跌的命运。
雷克萨斯成为二线豪华销冠的方式:比同行少跌一点
这些品牌如今都是“运去英雄不自由”。在中国豪华车市场里,大部分二线豪华品牌提供的价值,50%是豪华,50%是性价比。消费者的选择二线豪华品牌的一种主要逻辑,是花比买BBA更少的钱,获得比合资车型高的豪华身份,但又与BBA相当甚至更好的配置。
比如凯迪拉克基本款CT4 能以20万出头的价格,提供高功率2.0T+8AT的动力总成,而相似动力总成的高配宝马3系,价格超过30万。
但在2023年,BBA“以价换量”的俯冲,和自主品牌新能源车的仰攻,让二线豪华品牌腹背受敌,生存价值受到挑战。
一方面,BBA的降价不仅降低了自身的门槛,也大范围侵入了二线豪华品牌的价格带。尤其是对于追求豪华品牌效应的消费者而言,豪华成色已经被显著稀释的二线豪华品牌车型,吸引力显然不如不到30万的“34C”。
另一方面,二线豪华品牌傍身的性价比,又很难卷过国产新能源车:性能豪车才拥有的300kW功率、5秒零百加速,过去港剧大佬座驾才有的“冰箱、彩电、按摩椅”,以及百万豪车才会选用的空气悬挂,被新势力们打包下放到了30万元左右的国产车上。
这就导致原本属于二线豪华品牌的客群被BBA与国产新能源车分流,单纯降价的效用大不如前。
市场的变化也佐证了这一点,2023年,豪华车市场(含新势力)的增量总计约73万辆,BBA降价促销为头部豪华阵营取得了10万辆左右的增量;特斯拉的销售增量大约为16.8万辆;而30万以上的新势力车型销售增量则高达46万辆。
整个豪华市场的增量基本被BBA、新势力、特斯拉三方瓜分殆尽,而二线豪华品牌面临的大盘则是停止增长,甚至逐渐萎缩。
面对这种局面,如今还在牌桌上的二线豪华品牌,在有竞争力的新能源产品推出前并没有太多选择,要么像凯迪拉克基本放弃溢价,和国产品牌卷到底;要么像林肯、英菲尼迪等品牌一样采取“小而美”策略,即使少卖车,也要尽可能避免亏损,保住利润。
03 兵分多路 再造豪华
虽然BBA与二线豪华品牌的悲欢并不相通,但无论是BBA的“以价换量”,还是凯迪拉克们抛弃溢价都在说明:这些品牌所代表的豪华本身正在被广泛地质疑。
在燃油车时代,豪华品牌有着各自独特的品牌价值:奔驰是内外兼修的豪华气质,宝马是运动打头的驾驶质感,奥迪则是“四驱”、“灯厂”和隐藏的“官车光环”。人们通过购入不同品牌的车型来获得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性能、服务以及相应的身份认同。
虽然标签不同,但传统豪华品牌的基本运作逻辑往往一致:在长时间的历史积淀基础上,以先进技术打造高端车型,辅以高规格服务,形成高附加值,在溢价中获取高毛利,进而形成研发、制造、服务体系的正向循环。
BBA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品牌势能,最终长成燃油车时代豪华品牌的标杆——豪华的身份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一种结果。
而智能电动车时代,新势力们正在从各个维度突破组成豪华的那些拼图。
比如在先进技术层面,看似稳重的奔驰S级曾是历史上对新技术最激进的车型之一,它最先采用独立悬挂、电子稳定系统、限距控制系统(自动跟车)功能的车型,这些技术有效提升了奔驰S的驾乘体验,支撑了豪华身份。
而如今在智能电动领域,传统豪华品牌充当技术先锋的次数衰减,对新技术最热衷、导入最快的,是国内高端新能源品牌。2023年底发布的问界M9,一口气搭载了鸿蒙智能座舱、ADS2.0高阶智驾、智慧电动门,以及与智驾感知系统联动的XPixel智慧大灯、75英寸AR-HUD、主动式途灵底盘。
问界M9的广告海报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领先一代。
问界M9背后,是余承东领军的鸿蒙智行,以及团队规模超过5000人的车BU。后者可能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平均每年投入超过70亿,业务涉及汽车智能化相关软硬件的方方面面,从底盘到座舱,从整车操作系统到软件应用。
而被华为赋能的问界,不仅成交价30万左右的问界M7收获了13万个订单,并且M9以“科技车皇”的身份拿下了超过4万个平均订单价在50万左右的大定。这意味着BBA此前受价格战影响较小的利润腹地,往后会被先进技术加持下的后发品牌冲击。
当然,传统豪华品牌们要担心的不仅仅是技术的领先性,还有服务的创新。
临近春节,蔚来照例推出了一系列让传统豪华阵营相形见绌的车主服务——机场接送,托班带娃,上门喂猫,甚至还能派出专员,免返程费地送车主返乡。
在平时,蔚来的服务也贯穿车主用车生活,包括但不限于:建在各大CBD的NIO House提供的车主专属空间、 每个车主都拥有的专属服务群以及大量官方举办的车主活动。
春节期间,蔚来为车主提供上门喂猫服务,图片来源:老霍-鑫能源
这一点也体现在用车生活中的补能环节。在补能体系上,蔚来不仅换电站和超充桩的数量超过了大多数品牌,而且覆盖了大量资源极其稀缺,淡旺季需求极度不平衡的高速服务站与热门的旅游路线,在照顾车主补能体验上竖起了行业的标杆。
蔚来将服务对车主生活渗透的深度与广度,推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带来的结果是,传统品牌的百万豪车车主,获得服务的尊贵性可能还比不上买了ET5的蔚来用户。
蔚来顶着亏损也要加码用户服务并非出于菩萨心肠,而是相信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车企的盈利大概率会从硬件为主转向硬件、软件、服务并重,因而重金建设面向未来的服务体系。相比之下,传统豪华品牌的服务革新还在学习摸索阶段,毕竟车企与他们的经销商都不愿负担太多额外的服务成本。
而问界、蔚来之外,去年对传统豪华品牌冲击最明显的,是理想在豪华市场验证了“套娃车”的可行性,建立了另一种获取高毛利的产品策略。
过去一年,理想总交付量超过37万辆,其中30万以上交付量高达36.6万辆,紧跟BBA排在豪华品牌第四。排在理想前面的奔驰与宝马,30万以上车型销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衰减。
这其中当然有增程的偶然。它一方面为理想带来了更接近燃油车的成本,削弱了消费者的里程焦虑,另一方面又利用了电驱动在驾乘品质上的优势,包括理想在内的增程品类去年在全价位市场的增长速度都遥遥领先。
但让理想销量飙升,对BBA产生威胁的,还有“实际只做一款车”的极致套娃策略:L7/8/9系列基本放弃了外观的多样性,仅以空间大小和配置多寡来拉开价格,吸引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就像iPhone/iPhone Plus/iPhone Max。
在生产端,L系列三款车基于同一平台,外观、内饰高度相似,零部件通用率极高。这帮助理想在采购、研发、库存端的成本和复杂度大幅下降,也提供裕余将成本投入到消费者感知明显的配置上堆料——比如“冰箱、彩电、按摩椅”。
尽管表面看理想似乎是用性价比跻身了豪华市场,但其第三季度汽车业务毛利率达到21%,超过BBA,也超越特斯拉。2023年,理想全年营收超过千亿基本板上钉钉。这些数字意味着理想实现了原始积累,有更多基础成长为一个更全面的豪华品牌。
在民间舆论场中,传统豪华品牌与国内新势力基本是“你死活我”:BBA的死忠常常认为新势力倒闭就在眼前,新势力的极端粉丝则认为传统豪华品牌无力转型,已是“冢中枯骨”。
但趋近现实的情况更可能是:在2023年的豪华市场,传统品牌与国内新势力是相互羡慕的:
传统品牌再一次目睹后者有多能卷,城市NoA、舱驾一体、800V等一批BBA计划在2025年才上车的技术被新势力投向了市场;国内新势力则又一次体会了传统品牌究竟有多能赚——只要降价,BBA的品牌力立马就能转化成可观的订单。
而让所有在豪华市场征战的车企长舒一口气的是,目前尚无车企同时集齐了既卷又赚的特质(特斯拉不算豪华车企)。但只要智能电动的趋势不改,这种情况就不会持续太久。
相比于燃油车,智能电动汽车的变化其实远不止在车里多塞了几枚芯片、用电机电池取代了发动机与转动轴,而是与之适配的技术、服务、组织经营形式都在发生剧变。
当这些基本要素均在激烈振荡时,构建在其之上的豪华格局不会是铁板一块,BBA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也会可能会成为过去时。
参考资料:
[1] BBA恢复增长,2023销量均超70万:占豪华车份额超72.4%,明镜pro
[2] 2023年豪华车市场销量创新高 242款车型售价30万元以上,桑之未
[3] 最畅销的奔驰不到30万了,市界
[4] 国内豪华车均价从34万降至32.8万元,快科技
[5] 二线豪华沦为新能源内卷的“炮灰”,AutoReport汽车产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远川汽车评论”(ID:yuanchuanqiche),作者:王磊 熊宇翔,编辑:罗松松,视觉设计:疏睿,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commend
-
17
举报文化是可耻的,肖战挨骂一点都不冤
-
3
为自己辩解可耻吗? December 26, 2020 196 次阅读 / 1 条评论 为什么不去尊重自己的感受呢? 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里...
-
8
飞得更高(二)可耻的沉默自由飞QQ群:1017375061(17bang.ren)再见如果是骚扰电话那...
-
8
汽车 李斌谈Model Y降价,特斯拉要成为大众,蔚来则对标“BBA” 电科技邸天宇01-05 14:05 239 2021年元旦,特斯拉在中国市场抛下一颗“核弹”—— Model Y长...
-
9
逃避虽可耻但有用的剧情简介 · · · · · · 森山实栗(新垣结衣 饰)自研究生毕业之后就一直仕途不顺,最近更...
-
3
被迫降价救市,BBA的电动困局
-
4
被迫降价救市,BBA的电动困局-品玩 业界动态 被迫降价救市,BBA的电动困局
-
6
【躺平不可耻,跳槽有路径】重新定义“躺平”与“跳槽” 前言:这两天的文章,很多的朋友加了好友,...
-
6
川藏线上「蹭吃蹭喝」不可耻发布时间: 2012-07-12今天在某知名门户看到一条川藏线相关的新闻《晒川藏线蹭吃蹭喝攻略...
-
2
话题:赤裸裸的抄袭海报,还获奖!!太可耻该话题有3个参与人,包含2个回复,由 于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