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轮到微软来证明配得上全球市值第一了

 4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628557293945089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轮到微软来证明配得上全球市值第一了

巴伦周刊·2024-01-31 23:44
“我们正处于AI炒作周期,AI将经历自己的‘绝望低谷’,然后再次出现在广泛应用中。

微软周二(1月30日)发布的第二财季财报显示,当季营收为620亿美元,高于分析师预计的611亿美元,每股收益为2.93美元,高于分析师预计的2.79美元。最引人瞩目的是,第二财季人工智能服务为Azure的增长贡献了6个百分点,高于第一财季的3个百分点。首席财务官艾米·胡德(Amy Hood)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说:“人工智能将继续为Azure的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过去12个月微软上涨了70%,最近股价创下历史新高,《巴伦周刊》认为,微软的最近一轮上涨主要是获得投资者对人工智能带来增量收入和利润大幅增长这一预期的推动,股票已经“完美定价”(priced for perfection),目前微软处于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产品的早期阶段,还没有给出详细的创收预测,从现在开始,投资者的关注焦点将转向一些更重要的问题:微软能从人工智能中赚多少钱?需要多长时间?

interlace,1

在不久前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微软(MSFT)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和他的合作伙伴、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介绍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以及它将如何极大地改善人类的生活,直到主持人把谈话引向人工智能商业化的问题上,主持人直截了当地问道:“你们赚钱吗?”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但纳德拉和奥特曼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奥特曼先回答说:“很明显,微软希望赚很多钱,萨蒂亚比我更了解谁能赚钱。”

然后纳德拉说:“在你和一个平台合作后,如果通过这个平台赚的钱还没有合作前该平台赚的钱多,那么你就不可能成为一家成功的平台公司。”他指的是一家公司通过多方交易获利的商业模式。

纳德拉的回答突显出微软想成为亚马逊、苹果和Alphabet那样的平台巨头的雄心,但更重要的是,这也涉及微软股东(以及潜在股东)想了解的三个关键问题:微软怎样通过人工智能赚钱?能赚多少钱?什么时候开始赚钱?

纳德拉的回答也说明,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明确。

1月25日,微软股价收于创纪录的404.87美元,市值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过去一年、三年、五年和10年里,微软均跑赢了标普500指数,如果投资者在微软1986年3月13日上市时花5000美元买入该公司的股票,那么如今其价值将超过2200万美元。

这些数据非常漂亮,但有两个时期尤为值得关注——过去10年和过去14个月。首先,在过去10年里,微软股价上涨了10倍(即1000%,标普500指数同期涨幅为161%),正好是2014年2月4日纳德拉出任首席执行官以来的10年,由此可以看出这位当时鲜为人知的微软工程师为帮助微软“复兴”所做的杰出工作。

“卷土重来”的漫长旅程

比尔·盖茨卸任首席执行官近25年后,在萨蒂亚·纳德拉的带领下,微软和微软股价达到了新的高度。

interlace,1

打造云平台Azure是纳德拉帮助微软“卷土重来”的主要方式。杰富瑞(Jefferies)分析师布伦特·蒂尔(Brent Thill)的研究显示,Azure的市场份额已从2016年的18%升至今年的37%,目前收入为645亿美元。

56岁的纳德拉说:“我还没有去回顾这10年,今年是我在微软工作的第32年,是人工智能的第二年,在这些年里,我经历过另外三个范式转换:PC客户端-服务器、互联网、移动和云,第四个是人工智能,所以我正在尝试重温自己是怎样在另外三个范式转变的第二年运营公司的。(纳德拉没有接受《巴伦周刊》的专访,本文所有评论都来自他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的公开发言。)

这就引出了过去14个月这一时期。自ChatGPT于2022年11月30日发布以来,微软的股价飙升了66%,相比之下,标普500指数同期涨幅为22%。对于一只市值如此之大的股票来说,这样的涨幅非常惊人。

但最近这一轮上涨是受到投资者对人工智能带来增量收入和利润大幅增长这一预期的推动,也许预期能兑现,但没人知道最后会发生什么。

Mac还是PC?

在和苹果的竞争中,云和人工智能的兴起让微软获得了优势。今年早些时候,微软取代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interlace,1
interlace,1

注释:2024日历年预估值。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净现金。来源:彭博;FactSet;公司财报

微软的股票绝对不算便宜。杰富瑞的蒂尔指出,微软的预期市盈率为32.6倍,处于历史高点,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的预期市盈率为27.1倍。微软是蒂尔的2024年首选股,他给出的目标价为450美元。

微软的长期投资者可能还记得,25年前微软股价在互联网泡沫期间大幅上涨时,他们也曾面临过类似的困境——应该卖出手里的股票吗?当时卖出是明智的,在1999年12月达到经拆股调整后每股59.96美元的峰值后,股价在2009年3月跌至15.15美元的谷底,市值蒸发近75%,直到2016年10月股价才收于1999年的峰值上方。

但如今情况不一样了。2000年,微软在即将开启的手机周期中处于不利地位。(黑莓手机于2002年问世,iPhone紧随其后。)微软一位高管对我说:“我们完全错过了手机带来的机会。”另一个和过去不一样的地方是,2000年1月股价见顶时,比尔·盖茨辞去了首席执行官一职,而这一次,纳德拉表示他没有离任的计划。

事实上,微软的一大优势就是拥有包括纳德拉在内的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首席财务官艾米·胡德(Amy Hood)已经在微软工作了21年,联合创始人盖茨仍然是公司的技术顾问。还有在微软工作了30年的首席律师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他曾在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的反垄断诉讼中帮助微软和联邦政府达成和解,史密斯现在担任微软副董事长兼总裁,是公司的二号人物。

史密斯和微软从这些考验和磨难中学会了华盛顿的行事方式,并比其他科技巨头提前几年加强了公司的游说努力,史密斯被《纽约时报》描述为“科技行业大使”。代表其他公司的律师和硅谷的批评人士称,微软在华盛顿的影响力和“指纹”无处不在,不管是拜登关于人工智能的行政令、Epic Games对苹果提起的诉讼、还是司法部反垄断部门助理检察长乔纳森·坎特(Jonathan Kanter)对谷歌提起的诉讼,坎特曾在他的私人执业生涯中担任微软的律师。微软一个竞争对手的律师抱怨说:“微软已经包办了所有一切。”

不过,微软最近在美国和欧洲因收购动视暴雪以及与OpenAI的合作而受到监管机构的审查,一些人坚持认为OpenAI现在已由微软控制。史密斯告诉我:“两家公司显然是分开的,这一点毫无疑问,我们是合作伙伴,如果你去看看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会看到微软有一个非常强大且值得尊敬的垂直整合的竞争对手,那就是谷歌。我认为人们应该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应该鼓励企业建立这样的合作伙伴关系吗?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就只有一家公司在做人工智能,就像过去只有一家公司在做搜索一样。”

毫无疑问,微软与OpenAI及其ChatGPT产品的合作让微软占据了领先地位,超越了多年来一直专注于人工智能的谷歌。谷歌开发了关键的人工智能技术,并公开分享,这项技术对OpenAI的成立至关重要。OpenAI成立于2015年,其投资者包括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彼得·蒂尔(Peter Thiel)和奥特曼,奥特曼于2019年担任首席执行官。

人工智能开发需要复杂的尖端软件(OpenAI),也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微软),这样的互补成为这种共生伙伴关系的基础。2019年7月,微软向OpenAI投资10亿美元,一年前又追加了100亿美元投资。

interlace,1

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左)与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在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上。

微软正处于将OpenAI的技术注入其所有产品的早期阶段。首先从编码平台GitHub开始,现在正迅速通过Copilot将人工智能增强功能部署到Azure和Excel等应用软件中。纳德拉说:“比尔·盖茨曾说过,个人电脑时代的特征是信息触手可及,那么人工智能时代的特征就是知识或专业技能触手可及。”

转型对于体量庞大的微软来说并非易事。与Alphabet、苹果、亚马逊和Meta Platforms一样,微软通过大大小小的收购实现了内生性增长。(微软官网显示,1994年以来进行了230笔收购。)公司的发展方向和组织架构受到这些内部和外部增长来源的影响。

微软现在有三个业务部门:生产力和商业流程(Productivity and Business Processes),其中包括Microsoft 365(Word、Excel、PowerPoint和Outlook)以及Microsoft Teams和LinkedIn;智能云(Intelligent Cloud),其中包括Azure和SQL以及GitHub等;更多个人计算(More Personal Computing),其中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游戏平台Xbox和动视暴雪、Surface等设备,以及搜索引擎必应和Microsoft News。

四年前,这三项业务的规模一样(每项业务营收都在470亿美元左右),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云业务后来平均每年增长22%左右。2023年,云业务贡献了2119亿美元总营收中的879亿美元。蒂尔预计,2025年该业务营收将达到1190亿美元左右。

Wedbush分析师丹·艾夫斯(Dan Ives)说:“Azure和增加了人工智能功能的Azure将为微软带来巨大的优势。”艾夫斯称现在是“微软的iPhone时刻”,他认为,未来两年微软有望从人工智能中获得250亿美元的额外云收入。艾夫斯说:“我们认为,微软为Azure上每投入100美元,就能从人工智能中获得35至48美元的增量收入。”

微软目前从人工智能总共赚了多少钱?蒂尔说:“微软还处于人工智能收入确认的初级阶段,因为大多数Copilot AI工具还没有普及。收入会缓慢且稳定的增长,2025年会出现更明显的增长。”

微软称所有系统已准备就绪。首席营销官沼本健(Takeshi Numoto)说:“我们的产品对客户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想想我们已经公布的一些客户:Visa、本田汽车、埃森哲、普华永道和毕马威,刚推出的产品有可用性限制,很多客户希望取消这些限制。’”沼本健介绍说,微软在1月16日已经这么做了。

不过,就连看好微软的人也提出了警告。蒂尔说:“微软是第一个大肆宣传人工智能的公司,宣传力度比其他任何公司都大,因此吸引了大量关注,这样做的风险是,万一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怎么办?如果你站在相反的立场上来看,很多微软的人工智能演示在现实世界中看起来没那么好。”

interlace,1

纳德拉在Microsoft Inspire 2023大会上向合作伙伴发表讲话。

蒂尔还认为,Copilot的定价可能不会达到预期,虽然仍会为微软的软件价格带来10%至20%的涨幅,但他认为不会是他之前预计的100%的涨幅。沼本健称微软认为定价方面不会遇到异常阻力。

客户采用人工智能的意愿有多大、速度有多快是另一个问题。

慧与(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人工智能解决方案高级副总裁特里什·丹克罗格(Trish Damkroger)说:“关于人工智能有很多炒作,人们正在试着弄明白该如何使用它,如何重做内部流程需要时间,此外,找到足够多的具有技术专长的人是一个制约因素,这些都会放慢部署速度。”

去年,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发布了一款基于ChatGPT的人工智能工具,财务顾问可以通过这个工具访问该公司的研报内容库,但摩根士丹利的一名员工告诉我,现在来看这似乎不是公司的优先事项,这位员工说:“我们之前收到了一大堆关于这件事的邮件,但最近没人发邮件了,没人在谈论它。”据称其他员工对这个工具的准确性表示不满。科技投资者罗杰·麦克纳米(Roger McNamee)说:“很多应用只会给你一个看似合理的答案,但事实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商业领域。”

摩根士丹利告诉《巴伦周刊》:“这款人工智能助手收到的反馈非常积极,用户参与度很高,与之前的知识管理流程相比,我们已经看到了准确性的显著提高。”

微软和奥特曼对人工智能革命展开的速度持谨慎态度。

Salesforce首席执行官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在世界经济论坛上问奥特曼未来五年想实现哪些目标,奥特曼回答说,他希望人工智能能被用于科学发现,他说:“不管是在五年还是八年到10年内做到这一点,最终是能实现的。”

与此同时,纳德拉和微软的科学家们介绍了一个人工智能项目,该项目设计了一种电池,用常见的钠代替锂,减少了70%的锂用量。这听起来像是一个重大突破,但当我向微软的科学家提到商业化的问题时,听起来不太可能很快实现商业化。

纳德拉说:“我认为2024年可能是(人工智能)大规模发展的一年。”注意,他说的不是“将会赚钱”。

一些华尔街人士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

科技投资者格伦·哈钦斯(Glenn Hutchins)说:“ChatGPT是一个吸引了全世界想象力的产品演示,现在我们正处于人工智能的炒作周期,人工智能将经历自己的‘绝望低谷’,然后再次出现在广泛应用中。”

这一切对投资者意味着什么?深水资产管理(Deepwater Asset Management)的吉恩·蒙斯特(Gene Munster)说:“如果投资者看的是一年前景,那么现在买入微软股票没多大意义,因为预期已经上升。在人工智能方面,今年微软不会有太大突破,突破的时间点在未来三到五年。”

目前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人工智能并不是“必须拥有的东西”,甚至不是“想要拥有的东西”,人工智能可能会像纳德拉和奥特曼预言的那样无处不在、前景无限,甚至可能很快就会实现,但不管这种愿景能否实现,以及什么时候实现,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升级周期,因此,投资者或许应该持观望态度。做对一件事总是比过早行动更好。

为了找点乐子,我问ChatGPT:微软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业务能否获得成功?它回答说:

“我不具备预测未来的能力,包括预测特定公司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业务能否获得成功。微软或其他任何公司在这一领域的成功将取决于各种因素,如技术质量、创新、市场需求、竞争和战略决策。”

说得在理,看来人工智能并非徒有虚名。

*英文版见2024年1月26日报道“Microsoft Is the World’s Most Valuable Company. Now It Has to Prove It Can Stay There.”。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和金融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巴伦周刊”(ID:barronschina),作者:安迪·瑟沃,编辑:郭力群,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