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95后配方师称补水是智商税?行业人士回怼

 4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629115104787588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95后配方师称补水是智商税?行业人士回怼

青眼·2024-01-31 23:26
“为行业正名。”

“防晒喷雾可能会导致白肺风险,这个能不能落实到每一个包装上?”“补水谎言何时终结?”“如果检测报告和各种榜单都有问题,那消费者还能相信什么?”

近日,自媒体账号“护肤行业记录片为了玲飞”(下称“为了玲飞”)发布了一则名为“一次得罪灵魂的拷问”的视频,其中,一位95后女性配方师在某行业大会现场,质疑台上行业专家并灵魂拷问全场同行,引发了广泛关注。

对于该配方师所提出的三大问题,多位行业人士纷纷站出来进行了一一回应。其中,有部分行业人士表示,“该95后配方师的说法大多都有失偏颇,缺乏对行业基础知识的了解与认知。”甚至还有行业人士认为,“这可能是这个博主与该配方师的一次合作,是为了博流量。”

95后配方师“三问”行业专家引轰动

从视频内容来看,其主要呈现了一位95后女性配方师在某行业大会上,作为台下参会嘉宾提问的全过程。该配方师在提问前自我介绍称,自己是去年毕业的研究生,是一个入行一年的配方师。会议现场,她向台上的行业专家和全行业提出了三大问题。

interlace,1

截自微信视频号

一是关于防晒喷雾的使用风险提示。视频中,她称,自己被邀请来参会是因为半年前她曾“骂过防晒喷雾”。“那期视频有3000万的播放量。我搜集到了很多因为防晒喷雾而诱发肺炎的案例,包括很多孩子都是受害者。防晒喷雾对脸喷会有导致白肺的风险,请各位前辈推动将这个标签落实到每一个包装上。现在甚至很多人还在做儿童防晒喷雾,请(你们)救救孩子们。”

青眼根据该配方师的介绍搜索了解到,去年8月14日,“为了玲飞”曾在抖音平台上发布了一则“护肤品女配方师揭露防晒喷雾内部——喊话商家:‘孩子都不放过’”的视频。视频中,一位女配师直言,不少商家为了推广产品使用了错误的引导视频,如画面中含有用防晒喷雾直接喷脸的动作。

interlace,1

该95后配方师抛出的第二个问题即为“护肤品行业那些贻害甚广的智商税产品什么时候能沉痛打击”。对于这一点,“为了玲飞”在视频上打出的字幕为“补水谎言何时终结”。

该配方师称,“我们给消费者的补水建议,是我们行内人都知道的护肤谎言,去年xx补水市场一年干了400亿元。”不过在视频中,“为了玲飞”帐号将“补水”前的词语进行了打码。此外,该配方师还表示,“皮肤不能也不需要xx补水的”。她认为,“xx补水是我们几代行内人的耻辱”,并在会上提出了“能不能在我们这代人结束”的倡导。

最后,该配方师还对当天台上的一位演讲老师进行了提问。她说,自己亲自参与的一个防晒配方,被这位老师所在的检测公司检测后的结果显示,这个产品的防晒值比多个知名防晒霜的防晒值还要高。她认为,自己产品的防晒力绝对不可能超过其它那些(知名)品牌。此外,她还谈到这位老师和她的前公司老板关系好。并称,“如果检测报告和各种榜单都有问题,那消费者还能相信什么”。在这一问题上,视频中打出的字幕为“三问:防晒检测数据的公平公正”。

最后,该配方师义愤填膺地表示,“如果化妆品行业是不允许讲真话的话,那我宁愿再也不做这一行了”。

据了解,该视频发布后即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该视频在微信视频号已获得了10万+的转发、点赞和收藏,也引起了较大的关注与讨论。青眼发现,有不少网友留言称,“这个女孩很勇敢”,并对其“勇敢”行为表示“支持”,甚至还有网友称,“我愿意投资这个小姑娘,开发她理想中真正的护肤产品”。

虽然,从视频的留言中,不少网友对该配方师的行为表示了支持。但是,多位行业人士却表示,“除了第一点外,其余两点都站不住脚”“行业并没有她说的那么不堪”“他们有博流量之嫌”……

“防晒喷雾消费者教育仍有不足”

首先,针对该配方师所呼吁的防晒喷雾需在包装上标注风险提示。不少行业人士均表示,从初衷上来讲,她的呼吁没有错,的确存在部分商家宣称不当的情况,这确实需要引起消费者对防晒喷雾使用方式的重视。

理性护肤发起人冰寒也向青眼表示,“关于推动全行业提示消费者正确使用防晒喷雾、避免可能的风险这个提议,我是完全认同的。”同时,他也进一步表示,防晒喷雾在包装上均有如何正确使用产品的提示,比如“避免吸入呼吸道”。“只是这种文字可能不是特别醒目,原因可能是‘避免吸入防晒喷雾’通常被认为是属于常识,就像‘不要吸入灰尘,否则可能引起尘肺’一样,所以未引起重视。”

此外,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法规人士也直言道,从法规上,是有比较完善的体系去要求企业进行标识的。在他看来,因防晒喷雾导致白肺风险本质上是一个“意外”事情,这大多是由于消费者的使用场景和使用方式不当造成的不良反应,与产品本身并没有多大关系,消费者也有一定的责任。

广州荃智美肤生物科技研究院研发总监张太军即认为,虽然也的确存在部分商家在宣传时对法规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但这并不是全行业的过错。我们不能因为部分企业不守法就否定了全行业,这是以偏概全。不过,他同时也表示,“从该配方师的呼吁中,也的确说明了,目前行业对于‘防晒喷雾如何使用’的消费者教育做得还不够,这需要大家共同推动。”

此外,行业人士也普遍担心,该配方师的言论可能具有一定的“煽动性”,会导致消费者误解是防晒喷雾本身有问题。因此,上述行业人士也均一再强调,防晒喷雾本身是安全的,不安全的是呼吸道吸入防晒喷雾。“希望大家不要理解成了‘防晒喷雾导致肺炎,绝对不能用’,这是完全片面和错误的。”

“补水不是智商税”

对于该配方师的提问中,最激起行业人“愤怒”的即是问题二中所说“XX补水是智商税”的观点。

有业内资深人士即气愤道,“视频里隐去了重要信息,只说是‘某某补水是无效’的,有故意之嫌。如果只说‘补水产品无效’的结论,那就很断章取义了。因为补水是所有面膜、爽肤水、精华等品类的最基础功能。”

对此,张太军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称,补水绝不是智商税,而且补水和保湿也有着一定的区别。他称,“保湿是利用油脂(封闭)减少皮肤原本的水分丢失,而补水借助保湿剂(氢键)将外来的水分子留存在皮肤上面。”

他以种地为类比解释道,保湿的作用即类似于在原本具有一定水分的土地上铺上了一层薄膜,以保护土地的水分不要过快流失。这就类似于保湿功效,是帮助皮肤保持原本水分。而补水则类似于我们向土地浇水,是增加了外来的水分。“通常我们在浇水后,也需要将薄膜盖住,否则水分也会很快流失的。因此,补水和保湿往往都是相互交织的。”他还直言,“在视频中,不少同行也在附和这位配方师,其实他们并没有分清楚保湿和补水的区别。”

对此,冰寒也表示,皮肤需要适当的水分,尤其干性皮肤或者是处于干燥环境下的人来说,补水是很有必要的。他介绍称,补水的途径包括但不限于使用润肤水、喷雾、面膜、蒸脸器,以及为空气中增加水分湿度(如加湿器)。“有部分人搞不清保湿和补水的关系,只补水不保湿,这就无法让皮肤的干燥状态得到改善。”

此外,冰寒还特别指出,假设该博主隐去的词语是“面膜”二字,那么,即便是面膜补水,也不是智商税,“面膜也可以起到补水的作用”。

而化妆品违禁词网创始人李锦聪也表示,化妆品定义是皮肤表面,只要用了含水的护肤品都有物理意义上的补水功效,只是水在皮肤表面,定义已经很明确,宣称通常不会再去强调皮肤表面作用。补水是几十年来消费者约定俗成的名词,即保湿功效。当事人的观点过于偏激。

“防晒值评定不能作假”

而对于该配方师所提出的问题三,行业人士则普遍认为,该配方师的个人主观猜测成分太浓。“从现在法规和特殊化妆品注册的流程上来看,几乎不可能有企业能在防晒值上作假。”张太军称,防晒产品的防晒指数评定的基本程序是,由企业对国家药监局提出申请,再由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将直接由国家药监局的评审团队进行评审,与申请的指数相符,才会发放特证,这是没机会作假的流程。产品宣传以注册批件为限,不是随意送机构并用其检测结果来宣传了事。

对此,冰寒也进一步表示,防晒产品的检测机构是NMPA指定机构,管理严格,要有CMA认证,从受试者招募、进行实验、数据统计,到最后报告签发都要遵循规范,实验室还要定时复检和平行参考。他称,“取得防晒产品的检验资质并不容易,作假不仅会砸饭碗,还会坏名声。一般不会有检测机构会去冒这个风险。”

此外张太军还补充道,“尤其是如今新规实施后,监管部门对于‘实际生产配方与注册/备案配方不一致’的监管尤其严格,企业也不可能发生明明获批的是SPF50产品,而在实际生产中把配方更改的情况。因此,从法规上也进一步杜绝了产品虚标防晒值的情况。”

另值得关注的是,更有多位行业人士表示,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防晒值的检测存在一定偏差是普遍现象。如,一个产品在初次检测时,其防晒值为50,但是过一段时间后,同一产品再拿去检测,其防晒值也可能会掉到40多、30多。

“同一防晒产品,在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地域、由不同的人员去检测,得到的数据会有差异,有的差异还可能比较大,这是客观存在的情况。原因在于不同的人群、气候条件(如季节),对光的反应会有所不同;而SPF值和PA值的测试中,需要人工去判读皮肤的红斑和黑素沉着情况,这不可避免地会因为视觉差异而产生判定差异。”冰寒如是说道。

因此,有行业人士认为,该95后配方师不管是在基本常识上,还是对法规的了解上都不够深刻,而“为了玲飞”账号发布的视频其实也可能会对消费者产生一定的误解。“因此,我们行业人士一定要发声,为行业正名。”

而对于行业人士的上述反驳观点,上述95后配方师又是如何看待的,青眼也试图与“为了玲飞”账号博主进行联系,但截至发稿,暂未获得回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眼”(ID:qingyanwh),作者:葱白,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