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金龙羽跨界固态电池近三年无果 董监高及其近亲属套现超3亿

 4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observe/2024-01-31/doc-inafmpiz8904848.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金龙羽跨界固态电池近三年无果 董监高及其近亲属套现超3亿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专题: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行情图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1月25日,金龙羽(13.710, -0.77, -5.32%)发布公告,公司与深圳市赛瑞比投资企业(有限合伙)、陆枝才于2024年1月23日签署了《出资协议书》,拟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金龙羽新能源(深圳)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

  金龙羽表示,本次对外投资是为了继续推进固态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并推动研究成果产业化。

  2021年8月,金龙羽宣布与锦添翼合作开发固态电池,正式开启跨界之路。不过,锦添翼是成立于2021年的新公司,注册资金仅100万。2023年12月,锦添翼退出上述合作,同时技术核心李新禄也成为了“编外人员”。

  此外,金龙羽原主业为电线电缆,多年来毛利率仅略高于10%,缺乏科技含量,近三年全司年均研发投入仅千万余元。目前,在行业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公司的固态电池历经两年多研发,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自宣布跨界之后,金龙羽股价大涨;与此同时,公司实控人郑有水的近亲属及部分董监高先后20余次进行减持,套现约3亿元。另外,实控人名下6350万股被质押、近1800万股被冻结。

  一系列事件背后,金龙羽“忽悠式跨界、借热点套现”的迹象,值得投资者警惕。

  合作对象一年后解约 技术核心成“编外人员”

  日前,金龙羽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深圳市赛瑞比投资企业(有限合伙)、陆枝才拟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金龙羽新能源(深圳)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此加码固态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

  早在2021年8月,金龙羽首次宣布跨界进军固态电池,其全资子公司惠州市金龙羽电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称“电缆实业”)与重庆锦添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锦添翼”)签订了《关于共同开发固态电池相关技术及产业化的框架协议》,约定电缆实业拟在五年内投入不超过三亿元人民币与锦添翼共同进行固态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并推动研究成果产业化。

  值得注意的是,天眼查显示,重庆锦添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也就是在与金龙羽合作的当年刚刚成立。此外,锦添翼注册资本仅100万元人民币。

  2023年12月,金龙羽再度发布公告,鉴于锦添翼实际控制人李新禄为重庆大学全职教授,无法入职公司专职工作,电缆实业、锦添翼与李新禄签订转让协议,约定锦添翼将原框架协议项下相关权益份额转让给电缆实业,转让费用合计1900万元。

  也就是说,双方合作仅一年多,锦添翼便退出了固态电池的开发,同时,作为锦添翼实控人和技术核心,李新禄仅作为名誉顾问为研发项目提供指导、咨询等服务,成为了金龙羽固态电池业务的“编外人员”。

  电线电缆主业毛利率略高于10% 全司年均研发投入仅千万

  资料显示,金龙羽原主业为电线电缆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产品包括电线和电缆两大类,下游应用于电力、建筑、民用、通信、船舶以及石油化工等领域。

  由于产品缺乏技术门槛,公司毛利率长期低位徘徊,近十年均低于17%,近三年则降至15%以下,2023年前三季度仅为13.67%。

  事实上,不仅是电线电缆产品,金龙羽在跨界的新业务固态电池领域的研发投入同样不足。

  众所周知,固态电池作为一种高性能、高安全性的新型电池技术,作为储能系统和电动汽车等应用领域的关键技术被广泛看好。相较于传统液态电池,固态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长的寿命和更高的安全性能。也正是因此,固态电池需要极大的研发投入。

  然而,2021年和2022年,金龙羽研发支出为0.08亿元和0.21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0.18亿元。这一金额是包括原电线电缆主业和固态电池新业务的全部研发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在固态电池领域已取得了重大进展。

  2023年12月25日,长安汽车(12.800, -0.45, -3.40%)与赣锋锂业(34.030, -2.93, -7.93%)发布公告,双方进联手研发固态电池,并预计从2025年开始,逐步量产应用固态电池。

  2023年12月12日,广汽埃安表示,2026年,全固态电池将量产,并率先搭载于昊铂品牌车型。

  2023年10月下旬,清陶能源将在乌海市投建固态电池零碳产业园区,项目总投资70亿元,分三期建设,建成后将具备零碳制造的5万吨固态电池专用正极材料产能,以及低碳制造的10GWh固态电池电芯及PACK产能。

  而从最新的公开信息看,跨界两年多的金龙羽,在固态领域不仅投入不足,而且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董监高借股价大涨套现3亿元 实控人大量持股被质押和冻结

  实际上,复盘公司跨界后的股价变化和董监高的减持情况,可以看到二者高度关联。

  2021年8月,金龙羽宣布跨界固态电池后,公司股价随即连续出现涨停。自2021年8月至今,在两年多时间内,金龙羽股价最高涨幅超过3倍,而同期深成指等相关指数却呈现下跌趋势。

  在股价高涨的同时,公司董监高及其近亲属则在一路减持。统计显示,自金龙羽宣布跨界以来,包括公司实控人、董事长郑有水的一致行动人(近亲属)郑凤兰、郑会杰,以及董监高吉杏丹、夏斓、冯波等在内的多人累计减持20余次,套现总金额约达3亿多元。

1

  除了直接减持套现外,公司实控人郑有水的大量股权还被质押和冻结。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郑有水名下6350万股公司股份被质押,1795万股被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冻结,两者合计占郑有水全部持股约三分之一。

  借助蹭固态电池的市场热点,金龙羽实控人近亲属,以及其他董监高进行大额减持套现,实控人大量股份被质押和冻结,背后风险值得市场高度警惕。

广告

责任编辑:公司观察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