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90后,融资17亿

 4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awtmt.com/articles/3707165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90后,融资17亿

投资界 发表于 2024年01月25日 05:08
摘要:姚颂加盟东方空间还未满三年,就带领公司成功完成首款火箭“引力一号”海上首飞,创下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的纪录。

2024第一笔轰动融资出现了。

投资界获悉,昨天(1月24日),东方空间正式宣布完成近6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由梁溪科创产业母基金(博华资本管理)、申银万国投资、洪泰基金、新鼎资本等新机构投资,老股东山行资本、民银国际、鼎和高达等继续加持。

至此,东方空间已经融资约17亿元人民币,身后集结一份长长的投资人名单。而半个月前,东方空间首款火箭“引力一号”海上首飞成功,创下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的纪录。

公司身后站着一位90后——姚颂。1992年出生,姚颂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2011级本科校友,毕业后与清华师友创办了AI芯片公司深鉴科技,2018年被收购实现财务自由。现在,年仅32岁的姚颂坐拥多重身份,既是东方空间联席CEO,还管理着无限基金SEE Fund,专注科技投资。

“吃穿用度已不是我的追求目标,还是想做对人类更有意义的事。”透过姚颂,我们看到一批年轻创业者正在掀起新一代科技浪潮。

四年,融资17亿

2024年伊始,山东海阳附近海域,在一阵烟雾和欢呼声中,东方空间首款火箭“引力一号”首发成功。

29a3a418-9cab-4c50-9d47-3d72c156dffa.png

随着引力一号火箭将搭载的云遥一号18星-20星共3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东方空间一举打破了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中国运力最大民商运载火箭、中国首型捆绑式民商运载火箭、世界首型海上发射的捆绑型运载火箭等多项纪录。

而此时此刻,距离姚颂加盟东方空间还未满三年。

2020年,东方空间成立,主营业务太空运输,是一家运载火箭和新型空天运输工具设计制造服务公司。公司通过研发“引力”系列运载火箭,打造一次性使用、可回收重复使用和载人飞行等系列化、多样化、航班化的空天运输产品。公司solgen极具浪漫:“让每个人都能完成航天的梦想。”

身后技术团队不容小觑:另一位联席CEO布向伟曾是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的总体设计师,COO魏凯是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的项目办主任。此外,CFO史圣卿,曾是无人机企业零度智控、远度科技的联合创始人与CFO。

成功背后总要经历无数次试验,据了解,东方空间团队自引力一号2021年3月立项以来,开展了23项大型地面试验、489项单项试验、1452次试验迭代,才换来的这一次万众瞩目的首飞成功。

此前,东方空间早已进入投资人视野,成为创投圈近年为数不多的现象级项目。2021年6月,东方空间完成4亿元天使轮系列融资,由经纬中国、红杉中国联合领投,三一重工、天府三江资本、SEE Fund、真格基金、联想之星、众海投资、图灵创投、中卫汇通天地网络公司等机构以及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君和资本创始人王国斌、CloudAlpha基金创始人杨晋等知名企业家与投资人跟投。

半年后,东方空间再次宣布完成近3亿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由和玉资本领投,云九资本、奇绩创坛、险峰长青、惠隆创投、鼎和高达、易合资本等跟投。

很快,东方空间再次宣布完成了4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山行资本领投,民银国际、米哈游、星瀚资本、元璟资本、知春资本、元禾原点、凡卓资本等跟投,老股东鼎和高达、天府三江资本等机构持续支持。

直到最新完成近6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东方空间已经累计拿到融资约17亿,一路融资所向披靡留给创投圈深刻印象。

从湖南到清华,一位90后硬核创业历程

姚颂,则是东方空间留给外界标志性人物之一。

1992年在湖南长沙出生,姚颂在2008年中考时免试直升长沙一中,高中时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取得优异成绩,2011年被保送进入清华大学攻读电子工程专业。

24岁那年,姚颂开始了第一次创业:与导师汪玉、师兄韩松一起创立深鉴科技,专注AI芯片深度学习加速方案。直至2018年7月,深鉴科技以3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赛灵思,成为中国AI领域第一家实现退出的创业公司,姚颂声名鹊起。

之后,姚颂兼职做起了经纬中国的风险合伙人。2020年,姚颂还作为创始合伙人发起SEE Fund无限基金,关注集成电路、智能工业、新材料与新能源等领域。他也是清华企业家协会TEEC的会员。

虽然财务早已自由,但姚颂并不满足现状。“才20多岁,肯定不能就退居二线做投资了。”姚颂在等待一个机会。

很快,机会来了。2020年前后,姚颂在经纬中国看了大量的商业航天项目。偶然间,一位出身于航天世家并准备商业航天创业的同学找到姚颂,聊完之后,双方意犹未尽,对方便邀请姚颂一起创业。

姚颂难以拒绝,探索宇宙就是他儿时的梦想。正巧2019年底,国家出台了卫星互联网规划,姚颂判断中国要大批量发射卫星,一期可能还在数百的量级,未来可能就是数千的量级了,而当下正处于像指数函数最早期的拐点位置,机遇非常大。于是,姚颂在2021年10月正式加入东方空间担任联席CEO,投身于造火箭的事业中。

姚颂的加入,为东方空间带来了更多资本市场的视野和商业化平衡。姚颂称自己一直带着“需要自己造血活下去”的心态在创业,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也要确保商业化进程。据姚颂此前透露,在引力一号尚未发射之前,预订的数百颗卫星的发射合同都已经签署了,金额达到数十亿元。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国内商业航天市场与海外仍有较大差距。据《2022年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投资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商业卫星发射数量100颗,比上年增加59颗,而与之可对比的是,马斯克的SpaceX 2022年总计将大约2000颗卫星送入了轨道。

马斯克从造车到造火箭,姚颂从AI跨界到造火箭,外界经常将他们作对比。是赞誉也是希冀,如今才32岁的姚颂,正在追赶。

征服星辰大海,中国新一代创业者的浪漫

做对人类更有意义的事——如同姚颂的愿景一样,最近几年我们看到一批创业者正在追寻前沿科技的星辰大海。

“小时候,老师问我们长大了想做什么,我和很多人一样说想成为科学家。而今一晃已过不惑之年,想成为真正的科学家也许已经不太可能了,但如果我努力,把中学里最喜欢的化学、大学里学的计算机、工作中学习的经营管理结合起来,我天真地想,说不定也能再做出点有意思的事儿。”2021年3月,黄峥在致股东信中回忆儿时的梦想。

彼时,黄峥宣布隐退。期间,他还向母校浙江大学捐赠一亿美金设立繁星科学基金,支持“计算+”创新实验室的建设,推动学校在生物、医疗、农业、食品等领域的交叉方向展开基础研究及前沿探索。这也是他的繁星梦想。

紧接着,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在内部全员信中表示,虚拟现实、生命科学、科学计算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已现黎明之曙光,而要抓住这次机会,需要创新者们突破业务的惯性去探索。为此,张一鸣决定卸任字节CEO,以十年为期,投身其中。

还有蔡浩宇,十余年间缔造米哈游这家估值千亿级的超级游戏独角兽,坐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急流勇退,这位出身上海交大计算机系的年轻创业者在2023年10月宣布告别——卸任米哈游法人和董事长,踏上了另一段征途,将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前沿科技的研究与应用、新项目研发,以及串联国内与海外研发资源上。

其实早在此之前,这位技术宅男已经踏进硬科技浪潮。这两年来,蔡浩宇执掌下的米哈游密集出现在VC圈,接连投了AI、脑机接口、航空火箭甚至人造太阳等一众跟游戏毫不相关却十分前沿的项目,还参投了东方空间B轮融资。

前辈们从互联网时代转身走向下一征程,年轻的理工科学霸们则直接开启了他们硬科技创业生涯。

印象深刻的是90后“天才少年”——稚晖君(原名彭志辉),1993年生于江西吉安,从小有个“机器人梦”。2018年,彭志辉从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硕士毕业,后进入OPPO研究院AI实验室,担任算法工程师。2020年。他经过前后七轮的面试,通过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并成功入职。

但儿时有关于机器人的梦想一直萦绕在彭志辉的心头。就这样,2022年12月,彭志辉决定离开华为,几个月后便以新的身份出现——智元机器人首席创新官及人形机器人首席技术官。公司成立一年便火速融了五轮,而彭志辉也成了最抢手的创业者之一。

放眼创投圈,这里还有一份长长的名单——月之暗面杨植麟、深势科技孙伟杰和张林峰、国仪量子贺羽、轻流薄智元、太极图形胡渊鸣、优艾智合张朝辉、云圣智能陈方平......

不同以往,当下的这一波的创业者皆是名校出身。如果说,中国上一波创业者擅长于跑业务做销售,那么眼前这一群年轻创始人则更专注于技术,这是中国“技术派”创业时代的一缕写照。

这也是属于新一代的诗与远方。

本文作者:陈晓、周佳丽,来源:投资界,原文标题:《90后,融资17亿》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