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服务组织:如何减少被客户要求击穿?

 4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it/597718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服务组织:如何减少被客户要求击穿?

2024-01-15
0 评论 0 浏览 0 收藏 10 分钟

在SaaS创业的蜿蜒路上,服务组织的角色愈发凸显,然而,如何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避免被要求击穿,成为创业者需要深思的课题。本文将深入探讨SaaS服务组织如何巧妙应对客户需求,提供实用的减少击穿风险的策略。

UWq8ZvIZ66yzdxa32ZB5.png

发现SaaS企业中有这样一个普遍困扰的问题:客服或CSM无法解决客户的问题,经常需要找研发同学帮助。因此研发干部同学不得不分心留意众多微信群里的紧急情况(否则客诉时会被领导批评),不同研发同学也会花很多时间解决重复或类似的问题。而客户大大小小的问题解决得慢、体验也很差。这个问题在咱们企业是如何困扰、解决或思考的?

总结起来,破解这个“被击穿”问题,有一个条关键思路:①客户问题分类分级 → ②技术专家常驻或轮流值班→ ③知识沉淀 + ④提升服务岗位能力。

同时,要求大家不断学习新知识毕竟是一个违背人性(懒惰/节约能量)的事,⑤我们也需要设计出产品-服务的联动运营,并形成闭环。

具体内容如下:

一、对客户要求和岗位分类分级

我们可以设法将客户问题分类:A. 应用问题(解决方案、配置可解)与B. 技术问题(代码bug、设计缺陷)。

也可将客户问题和服务岗位都进行分级:P1~P4级问题,T1~T3级服务顾问。

T1(群客服等)解决不了的问题,拉上T2(二线技术支持)或T3(技术专家)一起处理。

重大、紧急的问题,设置特殊处理通道“爆灯流程”,爆灯问题优先级最高,同时指定技术负责人协调资源、透明进度、事后复盘。

同时,面对客户坚持“首问负责制”。尽量不“转交”客户给技术岗位,服务全程由首问客服专员或专属CSM(客户成功经理)作为第一责任人。服务岗位的同学要设法全程跟进问题,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同时,自己也学会处理方法、沉淀到知识库;对于自己不能掌握的技术手段,至少厘清来龙去脉和寻求帮助的路径。

二、组织结构及流程升级

在组织方面,有这样一些措施保障问题处理的组织效率。各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不同选择。

  • 【优先服务部门内部消化】将客户要求提交给技术部门前,服务部门内部先做一遍过滤。同时,每个区域一线客户成功团队(或在线客服团队)都培养服务专家(/讲师),能及时给自己内部团队答疑解惑。
  • 【设置服务部门内的技术专家岗】这样可以更好地将遇到的问题沉淀在服务部门内部。作为一线与后端的桥梁,可以解决85%-90%的问题。
  • 【技术团队值班制】轮流派遣产品及技术专家到服务部门值班。

三、知识沉淀方法

把每次对客户要求/提问的应对沉淀到知识库中,我们客服/客户成功的工作才能不断提效。这里也有一些实践方法:

  1. 在内部知识库中沉淀培训资料、解决方案(配置方案)。
  2. 服务部门内部输出常见问题操作手册,内部赋能,算在客服团队的组织绩效和同学个人的职级答辩内。
  3. 知识库可以找资源自己开发,或者用其他第三方软件。需要有指定人来运营。

四、服务岗位能力提升

笔者在使用一些SaaS时,可以明确感受到,客户的很多问题解决得很慢、令客户不满意,最大短板还是出在首问客服/CSM的能力不足上:不懂客户的业务、不了解自家产品如何配置能帮客户解决问题、不懂合作产品(例如企业微信)的基本操作……

我把这个问题发到朋友圈,咱们圈里的大神阿朱回复到:“记得20年前的实施顾问和客服支持人员都会写SQL……”

也许到了今天,不是每个产品都要求服务岗位的同学会写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数据库结构化查询语言),但“技能越高越能帮助客户”这个道理是没错的。这也令SaaS产品客服、CSM岗位的同学有更长远的专业发展机会。

作为第一责任部门,服务部门需要在各个服务岗位的多个阶段做好培训和激励。

这里有以下做法供大家参考:

  1. 在新员工时期就增加客户业务培训、产品使用场景。
  2. 参与项目工作后,区域内月度组织专题解决方案培训。
  3. 产研部门针对CSM季度开展常规问题处理的培训,定义各种业务支持流程等;
  4. 产品运营负责迭代需求承接、跟进、产品运营培训、落地方案制作等。

五、服务与产研协作的运营

“运营”是高级话题。当公司已经将服务的基础工作做到位,如果想更进一步,就需要思考如何“运营”了。“客户成功共创营”的专家和学员们提供了这样一些运营的好思路:

  • 建立一个虚线团队“数据团队”,针对所有日常问题、需求、bug、发版问题进行整理分析,产出相应报告,帮助、推进产品稳定;
  • 研发团队内部设置「产品运营」岗位,除了面向研发做记录,优化研发的质量、提升问题解决效率之外,研发也会标记哪些问题是CSM应该掌握但是直接拉了技术资源的“坏案例”,反向提升CSM对产品的掌握能力;
  • 根据公司的组织架构情况,制定一些运营指标进行管理,包括:需求上线率,bug修复率,问题故障率,发版影响率。根据指标来给技术团队提要求。同时在做整理分析的时候,甄别需要业务掌握的知识,要求问题流转的时候“自闭环”。
  • 每个季度找一些TOP疑难/高频问题,定向主动攻坚或者培训。想办法把“成果”量化。

另外还有一些很优秀的实践,由于上下文信息量大,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总结:产研-服务协作设计的原则

作为本共创营的引导者,我也不能只罗列大家的最佳实践.

在此,我基于以前的认知和这次非常有价值的探讨,总结一下产研-服务的组织协作设计原则:

  • 在创业团队早期,岗位越混合越好,从创始人到产研都去一线接触客户,以最快速度获得第一手客户反馈,快速迭代产品。
  • 在上规模后(例如超过50人),专业才能专注,专注才能解决长远、深度的问题。

因此,对上规模的SaaS团队,产研岗位、实施岗位在工作性质上不能随时打断手头工作去响应客户,所以我们需要设置隔离带:

  • T1客服:快速响应、跟进客户的单次咨询
  • T2技术支持:同时支持多个T1
  • CSM客户成功经理:专注有限个数客户(一般是200~400万ARR)的长期使用和续费、增购
  • 专职/轮值在服务部门驻场的技术专家:及时解决客户问题、判断是否需要已交技术团队、沉淀知识

这样设计的目的有三:

  1. 快速响应客户;
  2. 在服务部门沉淀知识;
  3. 保障产研专注工作又能有效率地深度接触客户。

特邀作者

吴昊,微信公众号:SaaS白夜行,SaaS领域知识沉淀者,《SaaS创业路线图》作者。每年与100位SaaS创始人深度交流,结合实战不断在公众号及视频号做内容输出。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