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仅做GPT Store,OpenAI还要做AI搜索引擎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ai/597514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不仅做GPT Store,OpenAI还要做AI搜索引擎
OpenAI终于上线备受外界关注的GPT Store了,那么在这个AI时代,GPT Store是否可以成为超级流量入口?关于大模型的生态之争、入口之争,当下呈现出了怎样的态势?不妨一起来看看本文的解读与分析。

在发布GPTs(ChatGPT的自定义版本)功能两个月之后,OpenAI终于在今天上线了万众期待的GPT Store。
OpenAI宣称用户已经创建了超过300万个GPTs,许多创建者都分享了他们的GPTs供其他人使用。不过,GPT Store目前仅“充值可用”,面向ChatGPT Plus、Team(团队版)和Enterprise(企业版)用户开放。
其中,ChatGPT Team是今天OpenAI最新推出的付费版本。按年计费时,ChatGPT Team的费用为每位用户每月25美元;按月计费时,每位用户每月30美元。
GPT Store被认为是下一个App Store,如何商业化也成为用户关心的话题。OpenAI表示将启动“GPT构建者收入计划”。第一步,美国开发者将根据用户对其GPT的参与度获得报酬。随着时间的推移,OpenAI将提供有关付款标准的详细信息。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得入口者得天下。在AI时代,OpenAI的GPT Store能否成为那个超级流量入口?
一、挑战搜索引擎的新流量入口
ChatGPT是史上增长最快的应用。2024年1月初,研究机构Writerbuddy统计的数据显示,在全球50大热门AI工具中,ChatGPT的访问量遥遥领先,位居第一。在整个AI对话机器人中,ChatGPT的访问量占比高达76.31%。
今天在GPT Store正式发布之后,谷歌最害怕的事情可能要出现了——ChatGPT巨大的流量池,可能会通过GPT Store改写互联网流量的分配格局。
与App store商品货架逻辑最大的不同是,打开GPT Store,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巨大的搜索框,看起来更像是一个“AI搜索引擎”。用户可以直接在此搜索关键词,支持中文搜索。

在AI搜索框下方,才是GPT Store的分类检索货架:包括热门精选、DALL-E绘画、写作、创作、调查分析、编程、教育、生活方式等多个分类。

GPTs目前按照热度排序,使用用户越多,就越容易得到推荐,并且每周都会上新。目前官方推荐的热门GPTs为:
- “AllTrails”的个性化路线推荐
- 通过“Consensus”搜索并综合2亿篇学术论文的结果
- 通过可汗学院的“Code Tutor”扩展编码技能
- 使用“Canva”设计演示文稿或社交帖子
- 通过“Books”查找下一本读物
- 使用“CK-12 Flexi”AI导师随时随地学习数学和科学
在GPTs的名字后面附有开发者的网站,并且可以直接跳转,这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流量入口。GPTs的用户越多,网站的曝光量就越大。
同时,从对话结果来看,与传统的搜索引擎相比,GPTs大大提高了搜索的精准度。比如,当打开AllTrails,让其推荐“纽约市附近的轻松徒步旅行路线”(一个预设的Prompt),它会给一个长长的、带有图片展示的详细路线规划,并且可以直接跳转到第三方网站。

越早开发、使用人数越多的GPTs,将会获得早期的流量红利,会对广大的开发者形成巨大的吸引力。
或许,GPT Store将直接挑战传统搜索引擎。未来互联网的搜索开关,很可能会从搜索引擎,慢慢迁移到GPT Store等生成式AI的对话入口。
二、不仅仅是一个Store
抢夺AI时代的流量入口,OpenAI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App store曾助力苹果构建强有力的护城河,并让苹果公司在非常长的时间里稳坐第一大科技公司的宝座。GPT Store会是下一个App Store吗?
LanguageX联合创始人李光华告诉「甲子光年」,过去两个月,他对GPT Store的态度发生了一次变化。
在去年11月OpenAI刚宣布推出GPT store时,李光华认为,GPT只是大语言模型,缺乏iPhone与iOS垄断的基础设施地位,恐怕只能在大模型公司中占有一定份额,但远不如苹果的App Store。在体验中,实际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定制效果很差。
但今天,李光华的想法改变了。他认为,GPT Store的1.0,可能是一个类似App Store的应用商店,但2.0可能有完全不一样的玩法与空间——不仅仅是更多的应用,而且是未来的“AI模型市场”。更震撼的是,GPTs或Agent之间的互动与交易将是自发的,GPTs与GPTs之间可以互相买卖自己。
这样一来,GPT Store就不是一个工具市场,而是一个“硅基人才(Agent)市场”,Agent可以单独完成任务,在需要时主动找其他Agent合作,组合成新的工作流程,完成复杂的业务。如果是这样,GPT Store就是AI版的自由职业平台,OpenAI就成了全球最大的硅基人才公司,就像Airbnb本质上是全球最大的酒店,滴滴是全球最大的出租车公司一样。
真格基金管理合伙人戴雨森在看过去年11月的OpenAI Dev Day之后,也分享了他的看法——OpenAI比较像PC时代的“Intel+Microsoft”两家的结合,提供了芯片和操作系统以及最核心的几个杀手应用,通过技术升级+大资本投入的规模效应来形成壁垒,同时做操作系统、应用商店和超级应用。
如果AI时代的操作系统一旦建成,第二名就很难有机会了。戴雨森认为,大资本投入形成的规模效应还有被挑战的可能性,但操作系统形成的网络效应和非常高的迁移成本,基本上难以挑战,并且可以赢家通吃,“Dev Day之后很多人哀嚎OpenAI干掉了很多startup,本质上还是因为这些startup在做计算器、写字板、浏览器这样要么很简单没门槛,要么操作系统肯定会做的事情。”
三、国产“GPT Store”卡位战
比尔·盖茨去年11月曾预测,AI代理(Agent)将是大模型之后的下一个平台,不仅改变每个人与计算机互动的方式,还将在五年内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2024年,将是AI Agent的爆发之年。
因此,除了OpenAI之外,越来越多的大模型公司、AI应用层公司,想要争夺类似“GPT Store”的入口,即Agent平台。据统计,不少全球大厂、国产大厂以及AI创业公司,纷纷推出了自己的Agent平台;在AI应用层的垂直场景的软件公司,比如飞书、钉钉,也发布了各自的智能伙伴或超级助理,本质上就是面向业务场景的Agent。

国产GPTs平台一览,图片来自郎瀚威 Will ,数据截止到2024年1月3日
OpenAI的GPT Store是一个面向to C市场的Agent平台,而在国内,更多的公司选择了to B。在本周钉钉的超级助理发布会后,钉钉总裁叶军向「甲子光年」等媒体阐述了钉钉做AI Agent Store与OpenAI的差异性。
叶军表示:“最大的不同在于场景。钉钉过去八年积累了从组织数字化到业务数字化最丰富的场景,个性化的数据积累,以及低代码构建的可操作的执行系统。而OpenAI只能从头开始构建。”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也曾表达过场景的重要性。他认为,GPTs离人工智能的App Store还差得有点远。OpenAI之所以发布GPTs,是希望大家帮助他们来寻找各种各样的应用场景。
在to B市场,AI Agent的落地场景有很多,AI从业者杨昌将其总结为三个:“第一个是销售、客服和营销,是AI Agent可以显著提升效率和效果的领域。几乎所有平台,都聚焦在这几个领域;第二个是低代码、无代码和RPA,是AI Agent落地过程中的重要辅助。在全自动的AI Agent到来之前,这三个是相对成本更低,且效果更可控的;第三个是专家知识和SOP,是AI Agent 得以在企业落地的关键。”
他也表示,AI Agent有三种落地形态,而且可以在一家公司共存,包括Copilot的工作助手、业务自巡航和自主智能体(Autonomous Agents)。
目前,AI Agent在to B行业的落地仍在早期,但大模型的生态之争、入口之争,已经正式打响了。
作者:赵健
原文标题:不仅做GPT Store,OpenAI还要做AI搜索引擎|甲子光年
来源公众号:甲子光年(ID:jazzyear),立足中国科技创新前沿阵地,动态跟踪头部科技企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案例。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甲子光年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div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