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出海品牌的成功之道可以复制吗?

 4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59821721142054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出海品牌的成功之道可以复制吗?

互联网那些事·2024-01-10 03:09
2024的出海路,只会更艰难?

2023年,中国品牌出海新纪元中重要的一年。

在经济和国际的视角下,2023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在国内消费降级后,依靠国内高强度竞争获得的卷功,比亚迪、拼多多、TikTok、SHEIN、雪王、海底捞等众多明星品牌,都在海外干出了一片天地。

从长远的视角来看,国产品牌出海的巨大浪潮似乎已势不可挡。

那么在2024年,当国内市场无法承载内卷这套打法,越来越多的品牌涌向海外之时,这些出海明星会给那些在2024年出海的品牌,带来了哪些启示呢?

interlace,1

一、2023年,大规模品牌出海时代

复星锐正资本投资高级总监阮飞,曾在SHOPNOW品牌电商出海营销峰会上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们必须要将 made in China 到 brand in China做一个转换。”

是的,从数据层面看,20多年的时间,人均GDP增长了十几倍,人口红利已经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打造自主品牌出海,早已是行业共识。

更为关键的是,在最近这几年里,出海的中国品牌,确实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根据最新出炉的《2021 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排行榜》显示,美国电商品牌亚马逊蝉联全球最有价值品牌首位,市值约6840亿美元。

在排名前十的品牌中,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和视频游戏公司腾讯跻身前五,阿里巴巴位列第七。

而前100名的品牌中,中国品牌在榜单中的占比表现更是赶超欧洲顶级品牌,从十年前的3%,猛增至14%;而欧洲品牌则从20%降至8%。

interlace,1

图片来源:种韭菜的绵羊

而到了2023年,软实力上达到了前有抖音旗下的Tiktok,后有SHEIN、拼多多旗下的TEMU、阿里旗下的Lazada等电商购物平台,更是掀起了中国品牌的“内销转出口”热潮。

当然,软实力上的发展只是一部分,另外在品牌及文化输出层面,中国网络文学、短剧攻占海外短视频平台。

根据《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新茶饮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98亿元,增速高达44.3%。但到2024年和2025年,增速或将下降至19.7%和12.4%,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的趋势已现。

同样嗅到国内市场的增速势头已尽新茶饮领域,也在23年集体迎来了海外门店扩张。

interlace,1

其中,喜茶在3月份开始招募海外事业合伙人,8月开出伦敦首店;蜜雪冰城在10月份传出将在2028年前后将日本的门店数量增加到1000家的扩张计划:今年国庆,下沉市场新品牌甜啦啦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同时开出6家新店;奈雪的茶也于近期宣布首家泰国门店将于12月在曼谷开业。

不止茶饮、手机品牌、新能源汽车品牌,就连宠物周边、快消、家居等等领域都已经在国外市场出现。

国货集体走出国门,不仅仅只是说明品牌影响力很强大,更说明国内的产业链已经渗透各个领域。

例如早在被外媒称为“中国品牌出海的新纪元”的2020年,出海企业如抖音(Tik Tok)、小米、大疆等品牌,利用国内完善的供应链优势,以及对市场痛点和变化的犀利洞察,用稳准狠的超高速产品迭代效率,牢牢地占据了海外用户的心智。

那么,在供应链之外,出海品牌还需要具备哪些优势呢?

二、出海企业的稳准狠打法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品牌能够在海外获得突破的里程碑,重点更集中在爆款视频以及视频爆光度上,重点是打破信息差。例如因为“踩屎感”视频爆火的朴西。

2022年6月,朴西进入TikTok Shop,通过短视频种草,2022年第3季度在菲律宾、越南、泰国都同时打开了市场,每个市场每天都有数百订单。2022年10月,朴西也切入直播带货赛道。

经历了8个月的发展,朴西海外GMV获得了300%的增长,并在2022年12月成为TikTok跨境时尚行业TOP卖家。

不过,最稳的打法一定是先在线上平台试水,在获得一定的销量之后再开发更多的渠道。

interlace,1

另一方面,中国玩家身处“世界工厂”的土壤,不仅使产品在海外拥有性价比优势,定价也对比国内拥有较高的利润空间。

但这只是吸引用户的前提,在整体的运营思维上,还需要冠以海外品牌的“部落”思维,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

就像戈丁名言所说的:“事实是,努力和所有人打成一片的结果就是和所有人都不熟。”

简单理解就是,与其和每个人都建立浅层的社会关系,还不如和一小部分人建立深层关系,然后再努力经营这个组织,使其慢慢壮大。

相对于国内来说,这种运营方式更符合国外市场,但不一定唯一。

说到底,想要在激烈的海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还是要搭建完整的品牌运营体系,系统化调研海外市场,保持产品研发与创新。

interlace,1

图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需要提到的是,或是每一个出海的品牌,都有着自己隐蔽的出海打法,但最根本一定在于,中国自身的产品需要通过更先进的技术,更能更稳扎稳打的走向世界、打造全球化的品牌。

为什么这么说呢?可以参考现在出海的中国品牌中,更多的是一些生产3C产品的品牌。

当然,出海的空间固然大,但不容易的时候占大多数。

比方说在2021年,根据益普索《中国品牌全球信任指数》报告显示,2021年《财富》世界五百强中,虽然有近三成为中国企业(含港澳台),但中国企业的品牌表现并未像营收一样高歌猛进,因为在2021《世界品牌500强》中,中国企业仅占不到一成。

更重要的一点是,成功很难通过复制粘贴来实现。

三、“brand in China”是一场持久战

直白说,2024年也有2024年的出海难点。

首先,全球疫情虽然告一段落,但其影响还远未结束,并且深深改变了海外的市场。

例如居家办公,让大量的海外企业将采购、经销等环节也都转移到了线上进行,进而导致大量的海外零售商、批发商、经销商、品牌商都开始通过线上重新搭建自己的供应链体系。

所以对于计划出海的企业来说,第一步要做的一定是提前做好供应链的储备,梳理出品牌价值、品牌内核,找到最能打的产品,并找到一个好的、大的、适合深耕的市场。

例如部分品牌,如果选择进入东南亚市场,虽然物流成本和营销成本综合起来跟国内差不多,但无法以供应链取胜、低价取胜的方式,来做出体量。

interlace,1

其次,急于求成的出海企业,容易忽略产品不足以深入本土化带来的致命性。展开来说就是,没有基于本土化痛点,针对性地展开产品研发,因此未能满足用户体验。

而这个错误,曾发生在完美日记的身上。

2020年4月,中国美妆品牌完美日记推出海外官网,却在进军东南亚市场时惨遭遇冷。这是由于产品方面,完美日记犯了中国跨境电商的通病

另外,说到快消品,容易造成致命性的还包括抄袭带来的舆论风波,快时尚品牌也同样如此。

interlace,1

此外,从国际视角来看更重要的一点是,国内品牌在海外市场面临来自当地品牌和国际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

而这些竞争对手在海外市场拥有更广泛的品牌认知度和渠道网络,具有较强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

因此,国产品牌出海需要充分准备,制定长期战略,逐步拓展海外市场,与当地消费者建立信任和情感共鸣,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I科技融媒”(ID:suxinshe01),作者:永遇乐,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