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OPPO刘作虎:跟进我们这套影像系统,友商会很痛苦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phone.cnmo.com/news/76660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OPPO刘作虎:跟进我们这套影像系统,友商会很痛苦

  【手机中国】手机影像到底卷到什么地步了?比镜头数量、拼画质还是卷花样?今天发布的Find X7系列上,OPPO给出了一个答案——双潜望长焦。坦诚的说,刚开始看到这个产品命名我是比较疑惑的,OPPO Find X7和OPPO Find X7 Ultra,按照一般命名逻辑中间还缺少了Pro和Pro+,显然这便是OPPO对于产品自信的体现。

  作为2024年开年的影像旗舰,OPPO Find X7和Find X7 Ultra都是越级般的存在,两款机型延续了此前OPPO Find系列旗舰双芯片的组合,标准版采用了天玑9300芯片,Ultra版本则采用了骁龙8 Gen 3芯片,这两款芯片在性能表现上都拥有着毋庸置疑的实力。并且,因为强大的性能储备以及优化,OPPO也在这两台平台上都拥有了端侧AI大模型的能力,配合自家的安第斯大模型,能发挥出出色的AI实力。

  在现场,OPPO软件产品经理朱海舟在现场也实机演示了不少AI相关的功能点。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通话摘要的功能,它不仅能把语音识别的够准,并且通过大模型所赋予的中文语义理解,总结出这次通话中的重点内容、待办事项等等,不论是工作、生活或者学习中,我相信这个功能都是非常实用的存在。

OPPO刘作虎:跟进我们这套影像系统,友商会很痛苦

  当然,Find X系列作为OPPO的影像旗舰,这影像规格上也全都是看点,单独在镜头、焦段配置上就相当夸张,Ultra还配备了双潜望镜的组合,尽管之前有所曝光,但是当看到真机的时候还是令人震惊的。并且OPPO与哈苏的合作也日渐精进,那各种名词咱们就不多讲了,但看“疗效”绝对足够顶。

  从此前的发布节奏来看,OPPO Find X系列旗舰的登场一般都不是最早的,这次虽然也并非第一个,但在产品节奏上给我的感觉是明显加快的,并且超大杯是各家中第一个登场的。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在了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我相信OPPO是有战略性需求的,也比较让我意外的是首发了光喻系列的一英寸传感器。

  本着对这款产品的重视,以及这个系列对于OPPO的重要意义,在发布会之后的媒体群访的嘉宾阵容也是异常强大,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肯定是不会缺席的,另外OPPO影像产品总监张璇、璇工,以及OPPO软件创新中心总经理张峻都回答了很多问题。而作为一款影像旗舰,璇工回答问题的占比要高的惊人。

以下为部分问题的实录:

有人问道,Find X7系列两款产品价格段差异很大,标准版和Ultra之间差了2000元,这对产品布局是非常不利的,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刘作虎:你应该感觉得到我们两个版本都是诚意满满,我们的Ultra有升级,但价格和之前没有什么变化,标准版反而比之前更有诚意,我们的确也没有想好这中间的Pro怎么做,大家也知道在X6时把X6 Pro定义成当时的影像旗舰,在X7时,我们依然是这样的定位,不停地往上加,加上去以后发现Ultra的定义就是代表最巅峰的旗舰,下面还是有一个目的,希望能让更多用户体验到,不然做了这么多好功能,结果就几百万人使用,未来有没有上千万人使用这个产品?我们发现4K到6K的价位是一个非常主力的价位段,这一段的用户是在增长的,所以我们希望在这一块可以做得更扎实,让更多人能够用到,所以这次就把诚意做足,至于未来中间的怎么填,等我们想好产品怎么定义的时候再来填,反正一个是做到最好,一个是让更多人体验,先把两个极端做好再说。实际上,我不认为这两者对销量有什么影响,说不定比以前卖的量更大,的确是诚意满满。

<em>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em>


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

对于很多摄影师来说他们常用的焦段并不是23mm的主摄,更喜欢使用35mm和50mm焦段,他们都会吐槽主摄都太广了,有没有计划改变?超广角在目前来看实用度并不是很高,之后又可能会取消吗?

张璇:这里面还是会有一些不太一样的角度。

第一个问题,的确主摄会越来越广,去年在做X6 Pro的时候曾经问过大家,发现的确有人觉得很广,所以我们第一时间推出一个功能,通过主摄的方式可以定义28或者35的焦段,苹果后面也做了,苹果的做法比我们更好,它提供了点切的选择,但会不会回退?这里面有一个前置条件,假如退到35mm,你究竟可以用多大的硬件来做它?如果退到35mm之后,硬件至少需要用1/2左右英寸的底才能做到不错标准,如果以23焦段真实地做QBC算法的部分,其实在35mm的部分也可以做到等效的效果,我的答案是随着一英寸带来的变化,大家对高度的限制,在做一英寸的35mm有没有机会?目前看起来没有机会,我们在做模组时推演过,我觉得不太会发生。我们也看到市场上有一些变化,比如接下来的产品焦段会不会都往23mm上靠?我的看法可能是在27mm左右,有一些项目可以做到1/1.5英寸的尺寸,但一英寸没有机会。

第二个问题,和超广角有关。首先,重回拍照的角度,大家觉得超广角构图相对比较难,事实上从更大的用户在日常的用户使用中,超广角的使用比例并不低,我们发现很多用户拍摄时,并不是基于构图的需要,而是基于看到的信息需要拍到。其次,超广角还有另外一个作用,超广角之所以不能取消,是因为人像焦段和主摄裁切以后想覆盖50mm人像,还需要用双目虚化来做,如果这个时候把超广角取消,另外一个焦段人像模式和算法会受到影响;第三,超广获得的信息是最广的,剩下所有焦段的信息应该是以它为base,如果没有超广,有可能接下来再做SAT变焦、多摄一致性协同,以及运动检测,超广是最早看到的,超广基于算法的角度,还是有更大的作用。包括我们现在做视频,事实上超广做视频时,由于FOV的变化,防抖的效果指标更有优势。

纯粹讲摄影的维度,越来越广的广角使用会有问题,但放在整个影像框架和架构中,我认为超广不会消失,当然排序,大家可能会默认主摄、长焦、超广,大家在一些策略上,超广的产品选型相比以往增加会有放缓,但基本上在旗舰机里是1/2,在一段时间内是稳定的。

<em>OPPO影像产品总监张璇</em>


OPPO影像产品总监张璇

Find这两代机型都强调影调和审美,但有一些普通用户可能其实没有太多的接触,他们可能对于暗角和中间调的感知就不是他们认知中的那种好看,在正确的审美和大众认知之间,OPPO怎么看待这个事儿?

张璇:这个事情真的没有那么复杂,我们从来没有想教育大众,影调不是我们发明的,影调是影像诞生,影调这两年在传播中有一点被异化了,影调好像成了某种风格,影调等于高对比度、高明度,影调这两个字可能伴随着摄影,我们把影调看成光影,把色彩去掉以后,整个画面明暗的分布,它本质上并不是一种风格化,而是摄影相对比较本质的地方。我们做影调,并不是我们强调影调,而且我们做摄影中必须要抓到摄影本质是什么,这个本质是指当我们掌握一些本质的能力,我们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创作,所以影调才会被提起来,对大众而言,的确不需要了解影调这两个字是什么,或者中间调是什么,大众拍到手最直观的感觉。

上个月,我们在内部也在分享,比如以前我们说韩剧的光影很好,电视剧打光很强,但奈飞进入了韩国以后,韩剧进入了另外一个阶段,比如我们看《黑暗荣耀》,我们看十几年前的《浪漫满屋》,影调、色彩,奈飞的电视剧很像电影,很大一部分是影调整体的进步和理解的变化,我们要相信公众的审美,只是我们把公众想要的东西通过我们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出来而已,我觉得影调不是风格化。

这次好像没有做长焦微距?

张璇:不是做和不做,你们对长焦微距的定义是什么?是最近的对焦距离,还是放大率?还是硬件结构的形式?如果按照放大率的角度,我们没有做你们要的对的很近、放得很大的这个部分,但我们把最近的对焦距离已经做到在你日常拍时可以涵盖,没有做的原因没有那么复杂,主要是和空间形成有关,我要在两个焦段里如何放进去,我们自己的排序,优先级是在长焦里先保证整个CMOS尺寸,其次,在光圈足够大的情况下,给光圈设计和防抖的空间,然后在焦距设置上,日常的拍摄,在长焦微距对到20cm级的时候基本涵盖了日常拍摄部分,如果空间足够,把行程做的更短,让大家能够有极限的放大率会不会更好?我觉得是,但以这个产品来讲,如果做到刚刚的条件,可能这个尺寸我们无法保持和Find X6 Pro基本上三维突起一样的尺寸,但可以作为技术的预演来进行演进,你看标准版最近的对焦距离是19.5cm左右,我记得行业里也有3X对应到18cm长焦微距,我不知道这个数值放大率是不是你们满意的地方。

之前有友商的媒体群访中有人问了他们觉得新品和iPhone在视频拍摄上的对比,那对于OPPO来说,你们认为Find X7系列和iPhone相比视频拍摄能力如何?

张璇:我不知道上次海口的媒体会你在不在,当时我在PPT上写了,我们是iPhone视频的学徒,这个也不是谦虚,事实上,我们做完视频就发现和iPhone的差距是非常大的,我相信你们在座的一定也是同样的这个问题。我们这一代在做芯片的时候,尤其MTK在合作,包括我们做芯片,把它打开来讲,其实视频很大程度上对于你软硬芯算尤其是功耗的能力是要求非常高的,你拆开苹果看就会发现,苹果的功耗非常可怕,可怕到苹果以最高的指标来跑,比如4K60帧一些压的时候,可能比厂商不跑4K60的功耗还低,这个根本就没法玩对吧?你拆完以后就会发现,这个差距别想那些有的没的,我们当时说,要不要拿出一些功能?虽然我们在发布会上好像拿苹果做PK,但我们心里非常清楚,在视频的相当长时间内,它一定还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所以我们今年在做视频的时候,当时我们做产品规划,我定了几个月,我说我们也不用做什么奇奇怪怪的视频功能,你把视频里面你们要的第一个问题是视频可不可以让我非常稳定地连续进行拍摄?

这一个点先把它展开来看,所以我们今年的视频发布会没有讲任何新功能,这个有点像我们去年做相机的时候的第一年一样,也不做任何的新功能,就把老功能新做,所以今年的视频我希望得到你们的评测,我们自己认为如果你把苹果的视频看成100分,我觉得我们今年做完之后差不多也就是在80-82分之间,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

刘作虎:我补充一下,视频这一块,我自认为我们的方向目前应该理解还是对的,就像视频方面,刚刚张璇也说,我们跟iPhone比,我觉得整个安卓跟iPhone比,不是一个点差距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所以我们还是回到系统性的问题那你应该怎么去解决,而不是要说我今天这个点好像在某一个特定场景很牛。所以视频这个方向,我记得在过去很多年安卓的厂商理解都是错的,我觉得我们现在至少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但是我觉得这条路还比较长,就是你首先怎么把它做到稳定拍摄,这个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并且它很多的算法跟我们现在在拍照上面不断地去加一些算法,让局部场景要做好,这个思路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整个在视频上我觉得整个团队的理解现在是在正确的方向上。

<em>OPPO软件创新中心总经理张峻</em>


OPPO软件创新中心总经理张峻

我自己在供应链那里得到过一个消息,就是友商想要跟进双潜望可能要等到明年,这对于OPPO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窗口期,那在这一年的窗口期里还有哪些领跑的方向,能不能做下预告?

张璇:我最大的经验是不能作预告,能把很多信息给到各位是很重要的点,整体来说,我们在做双潜望的时候,之前有人问双潜望有什么难的,不就是把两个潜望放进去,单个潜望的确不难,甚至是去年做的中焦潜望,好象有一些友商用了我们的方案,但绝对不是我们代工的。

我们说影像是系统级方案,从X6、N3到X7,OPPO影像内部最大的变化是我们会系统性考虑问题,它是完整的方案,涉及到什么链条,在什么情况以什么样的产品形式露出,且露出的那一瞬间,用户觉得产品的满足度是够的,而不是变成技术的宣泄,如果只是在PPT展示的技术不能反哺给产业链,这也是一种浪费。

双潜望的技术难度非常大,我们做了中焦大底以后,虽然X6上市以后,大家说中焦为什么做潜望?估计接下来的超大杯,行业估计中焦都是大底。一个技术是否领先不是绝对意义的技术指标,首先是看市场的反馈怎么样,其次是友商是否跟,什么时候跟,如果一个东西很厉害,友商都不跟,大体也没有那么厉害,我们在衡量时,用户价值是一个,另外从技术领先的角度,还是看多长时间,友商可以做到类似的表现力,在双潜望的角度,友商是不是要跟上来了,我们在整个系统框架里,再次思考影像应该是什么样,用户要的东西是什么,究竟友商是否跟进,其实我们自己认为不是那么关键,如果友商明年出双潜望,我相信那个时候的技术会比今年更进一步。

刘作虎:我们自己内部做影像,影像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个简单的堆砌,所以每一代讨论硬件的规格时,这会涉及到非常多,整个系统的配合,为什么我敢说这个话?我们内部做了很多推演,包括X6 Pro定了这一套影像系统,友商要跟进是很痛苦的,直接照搬是最好的,但又不想一样,没有办法要出一些花招。

影像要做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理解什么是最好的组合,包括软件算法,包括摄像头之间的配合,刚才很多媒体老师都问了类似的问题,我不能把内部讨论一年的东西以简单几句话说清楚,这就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年初的时候,我们在讨论怎么持续地迭代光影,大家提到了中间调,我们有很多专业摄影师,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很多人不知道中间调有什么用,我今天讲了这么多也不是让用户听懂,只是让你知道我很牛就行了,中间调是很细节的东西,所以需要长期无止尽地追求,我们现在手机的摄影和胶片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在内部看还是很牛的,至于怎么进步,可能未来有芯片、算法、AI的作用。

总之,影像系统工程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挑战性很大的领域。我们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未来我们还将继续不断地追求和探索,为用户带来更好的影像体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