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请回答2023:房企如何走出行业低谷?

 4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584795608082049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请回答2023:房企如何走出行业低谷?

市值榜·2024-01-01 08:03
经营逻辑也要辞旧迎新

■2023年,房地产市场怎么样?

■什么是房企高质量转型的方向?

■房企中谁有机会成功转型?

2023年即将过去,这一年对房地产行业来说,是一个转折之年。 

客观来说,今年的房地产行业仍然不算乐观,“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是房地产行业的新形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0.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8.0%,同期商品房销售额为10.5万亿元,同比下降5.2%;其中,1-11月住宅销售面积为8.6亿平方米,同比下降7.3%,住宅销售额为9.4万亿元,同比下降4.3%。 

同时,我们也看到,政策端给予了房地产很多支持,包括通过降低首付提振市场需求,通过规定银行向房地产行业放贷的增速,也就是“三个不低于指标”,以及“白名单”等举措缓解房企尤其是非国有房企的融资难题。 

只是政策的传导需要时间,市场信心的恢复也需要时间。 

而即使行业回暖之后,房企依靠推升负债规模来驱动资产规模增长、销售增长的旧模式,也将难以为继。 

所以,房企当前应当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供需关系改变之后”,房地产市场未来会怎么走?这里面存在什么样的机会?怎么化解当前的危局? 

这既关系着短期经营,也关系着长期战略。那么,哪些房企能够率先走出行业底部?什么样的房企具有转型成功的潜力? 

地产开发: 用长期视角破短期困局

诺瑟姆曲线,是世界城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 

从长远来看,按照在其他国家验证过的诺瑟姆曲线,城镇化到70%之后,发展的速度会变得平缓,按照这个量值,当前,我们城镇化距离发展缓慢的阶段,还有提升的空间。 

当然,国情不同,照搬70%这个数字不合适。 

安信证券(现国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在近期的演讲中提到,中国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合理中枢的下限是在7%,和现在相比,至少有超过1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 

这个观点的形成,不是直接的“拿来主义”,除了参考了国外房地产市场,也参考了已经走过城镇化高峰期的东北地区。 

综合来看,市场的一致预期是,目前房地产市场调整过度,未来将回归。 

在即将到来的2024年,多数经济学家、行业专家预计房地产市场将边际回暖,新开工、整体投资、销售等多个指标的下降幅度会收窄,有相对乐观的经济学家认为,这些指标能止跌,与2023年持平。 

总量只能维持,增量的机会主要在结构上。 

一方面,我国的人均居住面积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另一方面,刚需已经被满足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刚需未来可能由政府所主导的保障房满足。 

这正是改善型需求支撑新房销售的长期逻辑。短期来看,现在的下行趋势,增添了刚需的观望情绪。 

市场的分化在2023年已经上演了。 

在截至10月的新房成交中,三房产品占据主力地位,成交套数占比56.1%,四房产品快速增长,五房及以上房型的产品成交占比也有微增,而一房、二房及其他户型占比持续走低。 

interlace,1

中指研究院的研究也显示,大面积新房是一二线城市的销售主力,在三四线城市,销售额占比也有增长。 

所以,对房企而言,未来的机会在于高能级城市的布局以及品质商品房的推进。 

先来看土地布局。 

高能级城市的土地,成为房企必争之地。但有能力拿地的房企不多了,房企也产生了分化。 

从克尔瑞的数据来看,新增土地货值的集中度在提升,截止11月末,TOP10房企新增货值占64%, TOP11-20房企新增货值占比19%,这其中拿地更强劲的是国央企。 

interlace,1

民营企业中,龙湖是为数不多还在积极土储的优质房企。 比如12月,龙湖分别以26.53亿元和2.9亿元的价格,拍下杭州和成都的核心地块。 

据中指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TOP100榜显示,龙湖2023年内累计获取31宗土地,总建筑面积超340万平方米,总地价逾360亿元,权益地价接近252亿元,是民营房企中拿地金额最多的公司。新增土储主要分布在深圳、上海、广州、成都、杭州、苏州等一线及强二线城市。 

再来看产品品质。 

克尔瑞的研究显示,截至2023年10月,约20家房企调整了产品策略,更加聚焦用户居住体验,仍然是集中在头部企业,央企国企占主流地位。 

民企中,龙湖是较早对“改善型需求”做出反应的。早在2022年12月,龙湖就推出了高端改善型产品——御湖境。 

2023年,龙湖又增加了三大全新产品云河颂、青云阙和砚熙台。 

从市场反应来看,龙湖的产品品质化策略经受住了检验。成都龙湖滨江云河颂首开去化100%,龙湖西安高新青云阙多月蝉联区域销冠,合肥青云阙首开即售罄,御湖境半年卖出30亿,泉州御湖境,累计签约金额超47亿元,连续10个月稳坐泉州销售榜首位…… 

2023年,龙湖在全国56座城市的160余个项目,共计交付约14万套品质房源,其中约20%项目实现提前一个月以上交付,总体满意度超90%,实现全年销售额达到1735.8亿元,稳居行业前十。 

不难看出,房企需要沿着市场长期趋势走,才能破短期的销售及回款困局。 

如何做好“地产+”? 

“先立后破”是2024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方法论。 

先立后破的本质是做好新旧模式之间的衔接与转化,对房企来说,积极寻找、发展高质量的第二增长曲线甚至是第三增长曲线,就是一种“立”。 

最早提出活下去的万科,涉足过物流、商业地产、滑雪、物业、产业办公等,也有一些房企跨度更大,去造车,真正能成为房企第二增长曲线的还是和地产关联度高的业务,物业、长租公寓、商业地产这些。 

这些看似都是房地产开发的延伸,但经营模式并不相同,在地产开发上的经验,只能有限度地应用到其他业态上。 

比如物业管理属于轻资产模式,现金流也比较稳定,投入少但更拼服务能力,而长租公寓和商业运营的业务模式,投入高,对选址和运营能力要求高。 

怎么发展 新业务以及做好与房地产开发的协同,关系着房企的风险抵抗能力,也关系着房企的转型能不能走 通。 

从物业到长租公寓再到商业经营,龙湖是一个探索了足够多相关业态、形成了新发展模式的样本,也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样本。 

目前,龙湖有三大板块,五大航道,形成1+2+2的业务格局。三大板块是指开发、运营和服务,五大航道是房地产开发、长租公寓、商业运营、物业管理、智慧营造。 

运营(长租公寓、商业运营)和服务(物业管理、智慧营造)都属于龙湖的“立”,也是龙湖从多年前就开始布局的业务。 

从房地产开发是绝对的顶梁柱,到如今形成1+2+2的格局,龙湖完成了业务的重构。 

去年,龙湖集团CEO陈序平曾提到去地产化这个词,在他的构想中,未来非地产开发的四个航道能够有过半的利润占比。 

其实在今年上半年,龙湖的运营和服务已经创造了集团50%的利润。 

截至2023年底,龙湖商业累计开业运营的购物中心80余座;长租公寓形成了四条产品线,其中冠寓累计开业房间超过12万间;物业方面,龙湖智创在管面积持续增长;智慧营造方面,龙湖龙智造累计获取建管项目60余个,总建筑面积超1000万平方米。 

据龙湖公告显示,2023年1-11月,龙湖的运营业务和服务业务组成的经营性收入约240.5亿元(含税),前11个月的经营性收入已经接近去年全年。 

龙湖的运营和服务业务是怎么立起来的? 

前面我们提到龙湖的运营和服务业务,是很早就种下的种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积累下了比较好的口碑、数字化能力、团队组织能力、业务之间的协同能力。 

比如龙湖物业的满意度一直很高,再比如龙湖有能力承接“代建+代运营”的综合体项目,这是很强的竞争力。 

针对市场的一些新形势,龙湖也做出了一些应对,对生意逻辑不强的企业做减量。 

在商业上,龙湖预计2023年餐饮业会有较好的恢复,所以提升了餐饮的比例。在出生率下滑的背景下,龙湖对儿童相关业态向小而丰富的方向做了调整。 

以前的一些商业项目随着城市的发展,客流发生了变化,龙湖也会重新梳理引入的零售品牌,提升项目的整体价值。 

对于商业运营和长租公寓这种重资产发展模式,龙湖更加重视对经营性现金流和资产回报率的考核,对不受债务约束可是实现轻资产扩张的物业管理之类的业务,龙湖的策略是要速度。 

龙湖的五大航道,有现在业务有未来业务,有的生产现金流,有的沉淀资产增加规模,有的贡献利润,不同航道形成稳定的业务网络,才有穿越周期的底气,才能实现高质量转型。 

03

穿越下行周期的关键是什么? 

什么是高质量的转型? 

房企能不能转型成功,短期要看是否能够化解流动性风险。 

尽管2023年房企的暴雷节奏放缓,但根据克尔瑞数据显示,截至12月初,有12家销售TOP200的房企出现实质性违约,这些违约的房企中还有混合所有制的房企。 

整体来看,2024年上半年,房企境外债到期规模较大,3月和4月是境内债的偿债高峰期。 

interlace,1

民营企业中,有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2021年的销售top30强里,没出现债务违约的只有7家,有新城、滨江、龙湖、美的等房企。 

龙湖不仅没违约,最近还提前还了一些贷款。 

据媒体报道,12月20日,龙湖提前偿还20亿港元银团贷款,还了这笔贷款之后,到2025年之前,龙湖已经没有需要到期偿还的境外银团,到2027年,没有到期的美元债。 

另外,据透露,龙湖的供应链ABS、商票目前已清零,这些属于非有息负债。 

在资产结构更健康、财务更安全上,龙湖有个著名的底线思维,在地产行业大步阔进的那些年,防住了风险,在行业的下行期,也能更加稳健。 

底线思维要求龙湖无论何时都要保持优秀的负债结构,比如短债占比要控制在10%左右,提前铺排融资的资源,应对可能出现的波动或者风险。 

短期债务过高往往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可能进一步扩大为债务危机。 

也因为信用较高,龙湖能够低息贷款,12月18日发行的三年期中期票据,利率只有3.66%。 

长期来看,房企能不能转型成功,还是要看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性。 

为什么这么说? 

房地产开发业务的资金来源,大致分为四种,销售回款、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借钱、公开市场发债、股权融资。 

第一个对应的是房企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后面三项对应的是房企的筹资活动现金流。 

前面我们提到,在融资一端,“三个不低于”“白名单”之类的政策,都在疏通房企筹资的通道,但首先这是需要时间的,其次,能否筹到足够经营和还贷的资金,也和销售端的表现有关。 

销售端市场已经明显分化,房企的存量房去化并没有那么容易。此时,如果房企没有找到其他可以产生经营性现金流的业务、可持续发展的业务,那么融资只能解一时之渴,风险仍然会积聚,只不过是被推迟了。 

所以,可持续的发展一定要有较强的自我造血能力。 

龙湖曾提出要围绕全集团经营性现金流的目标前进。这是房企转型的新锚点,也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这个目标下,龙湖拿地时就会考虑到回款率。对长租公寓商业运营这样的航道,也提出了要实现自身经营现金流为正,也就是每年收的租金能够覆盖运营成本,甚至可以应付资本性开支。 

顶层战略要从“唯规模论”转向更看重现金流,具体业务也要更看重质量。 

比如重资产的业务,折旧与摊销都更高,这种业务要么有更高的毛利率,才能有更高的利润,要么有更高的周转,用“薄利多销”来积累利润和现金流,只有这样才能有竞争力,才能持续发展。 

像地产业务,如果考虑到了城市、地段、品质之间的分化,那么拿地和产品设计的时候,就能更贴近市场需求,更快地完成去化,更快地周转与回款。 

长租公寓,就更适合用高毛利率来覆盖高折旧。上半年龙湖运营板块的两个航道,毛利率达到了70%。 

利润率、周转率和杠杆率,是衡量企业绩效的三要素,房企以往的模式是靠杠杆率和周转率,高周转本是高效的表现,但过高的杠杆与高周转的搭配,让房企的财务风险越来越大。 

易居研究院表示,当前全国百城去库存指标开始越过最大压力点,朝着压力释放、积极向好的确定性方向发展。 

坚冰正在消融,但新的形势有新的秩序,找到新经营逻辑的房企、更看重利润率和现金流的房企,才能等到下一个春暖花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市值榜”(ID:shizhibang2021),作者:市值榜团队,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文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