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运动鞋服业的2023:国潮“失灵”,安踏李宁们艰难“上行”

 5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116-20231229-379027.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运动鞋服业的2023:国潮“失灵”,安踏李宁们艰难“上行”

品牌向上的难题。

2023年,运动鞋服业迎来“冰火两重天”的发展态势。

一方面,国货运动品牌们借助国潮加速提升认知度,行业渗透率与市场规模也都在稳步提升。

中金企信研究报告显示,我国运动鞋服行业渗透率已从2016年的8.8%提升至2022年的13.6% ;行业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2215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4157亿元,并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增至4534亿元。与此同时,行业也朝着垂直、细分化以及数字化方向共同发展。

另一面,国货运动品牌们的上行压力愈发明显。

近年来,国货运动品牌虽崛起且击退海外大牌,产品也逐步走向中高端化,但在整个消费市场趋于颓势下,国货运动品牌们的库存问题凸显。与此同时,安踏、李宁、特步等头部品牌股价今年连连下跌,业内逐步流传出“国潮失灵”“国货一哥崩盘”的消息。

潮来潮去,2023年运动鞋服行业的潮水究竟涌向了何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下今年运动鞋服行业发展趋势吧。

国潮“降温”,运动品牌“过冬”

众所周知,国货崛起背景是以新疆棉事件为导火线,加之今年日本排放核污水后全民抵制日货的热情,这背后都给了诸多国货品牌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这些年来,运动鞋服行业也算是最会借国潮“东风”的。

2021年,李宁就借“国潮”定位业绩大涨登上我国运动鞋服第二;次年,安踏营收击败海外大牌耐克,取得了我国运动鞋服第一位置;去年,还有鸿星尔克借捐款事件出圈并借国潮之风崛起,销量一升再升。

安踏、李宁们甚至被冠以“国货之光”的称号。但这些个“国货之光”的2023年却过得不顺心。

今年以来,港股体育板块经历了多次集体下跌。

李宁股价年内跌幅一度高达80%,市值蒸发了过半超2000亿港元,为今年恒生指数中表现最差成分股;特步股价也处于下跌状况,上月公布双十一战报后,特步股价随即大跌16.49%,创下2019年3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安踏也是如此,年内股价从123.76港元/股高点,跌回到70港元/股。

导致整个运动鞋服业遇冷的原因在于,全球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消费环境呈现弱复苏,消费者更青睐性价比产品。

今年美妆业内花西子的翻车,就证实了国货产品的价格与质量要匹配的问题,并不是一直宣扬国货定位的品牌,就能借“国潮”走上行路线。回到运动鞋服业,拥有“国货之光”称号李宁,这些年借国潮产品涨价,也遭到不少消费者质疑。可见消费者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杆秤。

另外“国潮降温”的风向,则让过去依靠“国潮”书写高端故事的鞋服厂商们需要头疼如何把货卖出去。

今年上半年,安踏存货周转天数124天,比上年减少了21天,但存货依旧高达65亿元;李宁这边,2023年上半年,存货达到21.2亿元,同比增长7.25%,存货周转天数由2022年的55天上升至57天。

通过大额折扣促销来清理库存是行业的常用手段。作为行业领头羊的耐克今年一些单品的折扣下探到了五折,李宁甚至喊出了“折上4折”“不止3折”的降价宣传。

不过从双十一这样的重要促销节点的表现来看,即便品牌们祭出了打折手段,效果仍然有限。安踏管理层就曾表示,第四季天气出乎预期温暖,行业短期出现库存压力,估计第四季零售折扣按年扩大。

面对股价的“跌跌不休”,今年品牌们都打起了股价保卫战。其中,李宁多次进行股东增持、回购计划;安踏试图通过寻找第三增长曲线来提振业绩与股价,又培养科隆、迪桑特这些品牌。

此外,未上市的运动鞋服品牌们则一直徘徊在资本的边缘。比如匹克、中乔体育这些年多次递交招股书未果。其中,今年3月中乔又递交了招股书,随后并未有动静。

对于消费者而言,国货是中国本土企业,但国潮对国货企业有产品质量、价格多方面的要求,这些都得满足消费者心中的期许。

可预测的是,在经济下行周期特殊时期,国潮这阵风也是越来越难借了,拥有“国货之光”称号的运动品牌们也该认真思考未来如何发展了。

“升维”之战打响,各家招式百出

今年来,国家和各地方政府也不断加大“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力度,利于整个服饰消费行业市场的复苏。同时,行业也出现了专业化、细分化以及中高端化的新方向。

能否抓住户外、女子、儿童等垂类细分领域的增长机会,成为了品牌们寻求拐点、把握增长的关键。

以安踏为例,今年安踏相继收购了瑜伽另类玛伊娅以及女性运动服饰MAIA ACTIVE这两大品牌,以此扩大公司在女性运动市场上的布局。去年表现不佳的FILA在转型专业体育后焕发新春。今年上半年,FILA又行了,实现营收122.3亿元,同比增长13.5%。

而早早布局户外赛道已经成为了安踏上半年财报中的亮点,包含迪桑特与可隆体育在内的其他品牌板块营收32.5亿元,同比增长77.6%;合营公司亚玛芬体育(AMER SPORTS)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7.2%至132.7亿元。

同样作为多品牌的特步与安踏略有不同,特步想布局的细分领域怕是只有一个:跑鞋市场。

2022年,特步就宣布“世界级中国跑鞋”全新品牌战略定位,并计划未来10年将投入50亿元助力中国路跑事业。虽然这些年特步也收购了索康尼、迈乐、盖世威、帕拉丁四大国际品牌,但都未成为公司主力业务。故此,特步主要通过做深跑鞋市场,以此达到与各品牌差异化竞争目的。

单品牌的李宁,则是在主品牌下孵化各个细分品类产品去做差异化竞争。比如,2019年,李宁与X-girl联名推出“少女帮派”系列产品,去年针对女性瑜伽及训练场景推出了“揉柔裤”和“翘俏裤”系列产品。

不过从战略上看,单品牌发展的李宁注定有个最大的弱点,太依赖主品牌了,一旦主品牌发展不顺,其他领域势必受到更大的波及。加之上文所述的国潮降温,李宁股价受创是最严重的。花旗研究报告称,考虑到李宁单一品牌的商业模式,预计其2024年收入增长将慢于滔搏及安踏。

赛道细分化,带来的另一趋势是产品升级,各家之间新研发的产品在技术、价格也越来越“内卷”。

比如,以户外运动中最热的跑鞋赛道为例,就包括了入门、竞速级等各类跑鞋。为满足该市场细分化的需求,品牌们开始推各家新科技产品以及相关产品矩阵。

在竞速跑鞋内,大家都争锋推出自家的碳板跑鞋,超临界发泡材料、碳纤维科技、透气轻薄面料等技术几乎成了该品类的标配,目前安踏就拥有“氮”科技,李宁则拥有“䨻”科技,鸿星尔克拥有“炁”科技加持。

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李宁、安踏、特步研发投入成本比率分别为2.1%、2.3%、2.7%,较前两年同比均有略微的上涨。

今年,安踏还提出了跑鞋矩阵策略,加大产品的布局。包括大众定位的安踏冠军跑鞋家族和安踏马赫家族系列产品,以及定位缓震保护的冠军跑鞋2代、冠军跑鞋2代PRO系列产品,还有定位竞速训练的马赫3和马赫3PRO等。

李宁、特步等针对跑鞋不同细分市场也在推新产品,比如入门跑者领域,李宁就推出了适用于日常慢跑和中低强度跑的超轻、越影、烈骏产品系列,特步打造了驰风、两千公里等系列。

各种技术含量及专业化的跑鞋问世,也拉高了相关产品的价格。如今光是一双普通碳板鞋就比普通跑鞋贵上许多,普通的一双碳板鞋价格上千,黑科技加持后分分钟能过万。

由此可见,政策与行业的利好是推动着品牌都向上发展。但在整个经济周期下行阶段,大家难免也会出现各种库存问题业绩也将承压,运动鞋服注定还要在其他地方找突破口。

数字化与出海,能御寒吗?

据《2023中国风尚服饰趋势洞察白皮书》报告,科技创新重塑服装行业的结构,推动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重构和优化着产业生态。

今年以来,各家也继续朝着数字化方面努力,提效增收。

其中典型是安踏,自2020年下半年起公司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以DTC直面消费者这类模式作为战略方向。

如今,安踏已建立完整的零售业务流程及各项运营标准,大幅提升了一至三线城市购物中心的门店收入。截至6月底,已经有7600家安踏门店完成DTC转型,安踏品牌直营占比超过70%;今年上半年,安踏采用DTC模式的业务收入80.85亿元,增长21.8%,占安踏总业务的57.1%。这些数据也证实了DTC转型为安踏带来的回报。

特步最早在2011年通过接入钉钉进行数字化转型,不过最具意义是其2021年宣布的五年计划中,特别强调了将通过顾客线、产品线、供应链三个环节加强数字化运营。

今年来,特步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拥抱数字化。线上,扎根在天猫、京东、唯品会等电商平台。线下,推出了第九代零售店,运营管理方实现数字化升级,空间场景和用户服务也得到了优化,整体渠道运营效率大幅提高。

据新锶体验的2023年Q3品牌体验榜单,运动户外行业品牌体验指数为58,相较于上一季,行业数字化体验得分增加1分。而特步位列运动户外行业数字化体验榜首,以71分领跑。这些成绩也是取决于特步在渠道拓展能力和数字化创新上的能力。

品牌们另一大突破点则是出海,这也是老生常谈的趋势。

十多年前,安踏李宁们就在探索国际化的道路,不过今年出海愈发内卷与艰难。

今年,李宁收购欧洲户外高端品牌Haglöfs火柴棍,这是其收购铁狮东尼、Clark后的第三个鞋服品牌;安踏这边不用多说,一路是靠收购扩张海外市场,今年还成立了东南亚国际事业部。大家是靠收购扩张了海外市场,但这些年带来的收入少的可怜。

2023上半年,李宁国际市场营收仅3.1亿元,同比下降7.5%,占总营收比仅2.1%,也未完成公司十年前设立的海外收入实现20%的目标。

安踏这边一直有FILA这张王牌,但最新财报并未提及海外收入数据。不过去年,FILA品牌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1.4%至215.23亿元,经营溢利同比下降19.44%至43.01亿元。

今年,安踏宣布了FILA未来3年将实现400-500亿流水的目标,根据去年体量以及全球经济形势来看,完成这个目标还有一定的压力。

总而言之,2023年,运动服饰品牌们都在努力向上,不论是产品升级,还是企业数字与国际化,这都是整个消费界的大发展趋势。但需要明白的一点是,如今在整个经济下行阶段,大家也该思考如何加衣过冬了,再去做到真正的“国货之光”走上向上的道路。

网站编辑: 郭靖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