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纳力新材料夏建中:锂电池能量密度、安全与成本平衡的破局者|硬氪·硬科技黄金时代大...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58135940732659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纳力新材料夏建中:锂电池能量密度、安全与成本平衡的破局者|硬氪·硬科技黄金时代大会

袁斯来·2023-12-29 08:30
已完成了A+轮,陆续获得了红杉、中金和淡马锡等知名机构的投资,目前估值接近35亿元。
v2_4068024344f648fb9a8bfb862715271a_img_png
纳力新材料
Pre-A轮江苏省2022-01
新材料技术研发商

12月26日,36氪·硬氪在深圳前海召开了硬科技黄金时代大会。大会邀请了硬科技大量一线投资机构、科技公司、专家学者,共设立14个主题演讲、2个圆桌。主题涉及半导体投资、新材料投资、人民币投资、专精特新成长等多个热门赛道。

当日,纳力新材料夏建中进行了《锂电池能量密度、安全与成本平衡的破局者》的主题分享,以下为演讲内容,经硬氪编辑:

集流体是指汇集电流的结构或零件,在电池里面主要指的是铜箔和铝箔,这是两个非常传统的材料。近些年来,经过技术迭代,可以通过压延或电解的方式使箔材的厚度变小。复合集流体是用高分子材料替代大部分的金属,同时实现重量下降和成本降低。传统的铜箔和铝箔,除了收集电流以外,还是电池加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载体,把正极材料、石墨等粉体配成浆料涂在集流体上,然后将集流体和活性材料组成极片,这些级片与隔膜进行卷绕或叠片后就做成了电池。所以,集流体是电池组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成本占比也不小,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并没有一个突破性的技术。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的创始人李学法博士,他是康乃尔大学的博士,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做过五年的研究,2007年到美国Celgard公司做研发总监。后来,在国内大规模落地湿法隔膜的前期,他加盟了上海N公司,担任CTO。2018年,李博士自己出来在江苏创业,做了他在国内的第一家隔膜企业。2022年初,他看到了复合集流体的发展机会,主要是下游电池端的应用需求,以及上游原材料和设备供应商已经具备大规模产业化的机会,所以他创立了第二家企业——纳力新材料。

这是我们创业的团队成员,我们有来自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博士。我们成立的时间比较晚,但是发展得很快,目前已经完成了A+轮,陆续获得了红杉、中金和淡马锡等知名机构的投资,目前估值接近35亿元。在成立不到2年的时间里,我们已经建立了多个厂区,也在江阴和美国设立了全资子公司。扬州是我们的总部,有两个生产车间。此外,在自有的360亩土地里面,我们的二期工厂也开始动工,预计明年年初封顶。

我们从设立开始,就定位于全球化。虽然设立时间只有两年,但我们很早就开始布局国际客户。今年,我们注册成立了美国子公司,未来将应对于美国的IRA法案,以及公司“国内做营收,国外做利润”的战略,直接在客户所在地给客户进行技术与产品服务。2022年,我们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目前一期已全部投完,二期也已经开始建设。

这是我们的股东情况,创始股东包括扬州市的地方国资,还有几个管理层持股平台。A轮融资方有红杉、中金等,A+轮有淡马锡、洪泰基金等。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市场情况。

虽然说今年特别卷,新能源感觉去年还是“小甜甜”,今年就变成了“牛夫人”,不仅销量没有达到预期,而且大家都在卷成本,利润下降得特别快。但是,刚才也有一些汽车行业的同仁讲,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不是因为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而是它替代了燃油汽车的产能。在新能源材料的赛道里面,复合集流体一定程度上也扮演了这样的角色,是用来替代传统的铜箔和铝箔。

虽然现在整个新能源赛道的热度有所下降,但我们是在细分方向上进行创新和替代。刚刚也讲过,在电池里面,集流体的使用量和隔膜是1:1的对应关系,所以我们可以简单地拿隔膜的量来进行对照。今年,隔膜出货量超过100亿平方,如果按照吨来算,集流体的需求量是百亿级别。此外,锂电池今年的出货量可能到1T瓦时,到2030年将达到2T瓦时。所以,虽然集流体是细分领域的单品,但它总体的市场规模很大,这是一个几百亿、甚至是接近千亿的大赛道。

复合集流体解决了目前行业的3个痛点:

1、 热失控问题。对于碰撞后着火,主要是因为在碰撞以后,电池发生机械滥用,电池原本的绝缘排列结构发生破损,正负极材料或集流体之间直接发生短路,引发电池热失控。

2、 能量密度达到上限。大家一直在努力提升能量密度,目前,铁锂差不多已经到极限,三元的能量密度越往上走就会不安全,因为乘用车的材料能量密度得保守一些。在电池里面,铜的重量占比较高,能达到12%。我们的复合集流体用高分子膜替代了大部分的铜,可以实现铜箔减重50%,对于电芯来说也有相当大的提升贡献。另一方面,无论是铜箔还是铝箔,都有一个极限,当把金属厚度降到一定的程度时,强度就没有办法再支撑了。而复合集流体是把高分子膜的强度和金属的导电性结合在一块,相当于从两个方向分别进行调控,所以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3、 铜资源分布不均。中国的铜消耗量很大,进口占比为80%,进口依存度很高。减少铜的使用量非常重要。

我们对铜箔和铝箔有两种不同的实现方式。对于铜箔,我们不用传统的阴极辊电解制箔,而是采用PVD方式在PET/PP薄膜上预镀多层金属,然后电镀增厚至目标值,形成多层复合结构。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实现铜箔减重50%、能量密度提高6%-8%、降低66%的铜使用量。对于铝箔,我们采用PVD方式在PET薄膜上通过多次或单次真空沉积,实现多层复合结构。目前,传统铝箔是通过压延实现的,压延的极限是13微米,进一步再压下去就无法实现目标良品率,会非常容易断带。通过材料的更迭,我们把极限厚度降到了6微米,面密度也下降到原来的1/3,减少了85%的铝使用量。

此外,我们的产品是高分子-金属复合材料,在发生机械滥用的时候,材料不是从一个地方绷开,它表面的金属会产生多点的应力释放,形成多点的裂纹断路,阻止热失控。这是我们和清华大学欧阳明高院士课题组合作的工作,左边是传统铝箔,右边是复合铝箔,复合铝箔可以实现针扎时的完全断路,它没有触发热失控。我们的材料用完以后,截面没有受到热的影响,界面也保持完整。

这是我们目前的四大产品,包括刚才介绍过的复合铜箔和复合铝箔,作为一个新的材料,它导入到电池企业需要比较长的周期,从电池A样、B样到量产。我们还有相对传统的材料,是做电池箔材的表面涂碳,可以在复合铜箔和铝箔上涂,也可以在传统的铜箔和铝箔上涂,这块的导入进度会快一些,可以用来支撑公司早期的营收。

目前,我们有员工300多人,研发人员80多位,一期投入近13个亿,建设了超过50条各类生产线,产能接近5亿平方米,是目前复合集流体赛道规模最大的企业。

这是我们与竞品的分析结果,主要体现在高分子和金属的界面处理上,分析指标是粘结力。结果显示,我们的材料界面可以在原子级别上融合到一块。我们已经给国内外龙头电池企业进行了送样测试,目前综合评价是最佳。

我们也通过了政府组织的新产品鉴定和汽车行业的IATF 16949认证。在专利布局方面,因为这是全新的材料,从原材料开始,到设备、工艺和下游应用都是全新的。所以我们请了美国最顶尖的专利律师事务所给我们做专利布局,目前已累计提交了600多篇专利申请、155篇PCT,获专利授权130多项。这是我们做国际化非常重要的一点,要有足够多的高质量专利来保驾护航。

这是我们二期的规划图,占地面积360亩,建筑面积约30万平。我们计划在2026年推动申报科创板。

这是我们目前全球布局的情况,今年在美国北卡的全资子公司已经设立完成,开始做技术支持和商务,等美国客户的量产计划下来以后,再快速推进美国生产基地的落地。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文由「袁斯来」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

寻求报道 。

本文图片来自:作者拍摄

</div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