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1.2亿听障“银发族”需求爆发,本土助听器品牌如何以小型化/智能化/个性化产品,抢占国...

 5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57969107790400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1.2亿听障“银发族”需求爆发,本土助听器品牌如何以小型化/智能化/个性化产品,抢占国产替代风口?

AgeClub·2023-12-28 01:29
从医疗级向消费级扩容

“这个不是病,只是神经坏了”“两幅都没配好,还是听不清,我也就不想了”。

今年9月,一篇题为《1.2亿听不清的老人,并不想人生就此“摆烂”》的文章引发广泛关注,文章通过走访了解10位听障老人佩戴助听器前后的过程,揭示了我国听障老人的尴尬处境与通过助听器找回声音过程的阻碍与毛刺。

听觉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听力衰退影响老年群体正常的沟通交流和社会交往,伴随着听力损失,老年群体的尊严、生命力和幸福感也随声音一同隐去。

助听器是补偿老年听力损失的有效工具,通过专业的助听器验配和佩戴,80%以上的听障者能获得良好的听力改善。

据统计测算,我国目前约有1.2亿老年人正在逐渐失去听力。与之对应的却是极低的助听器佩戴率,目前我国仅有5%-10%的中、重度听障老人使用助听器。

近年来,助听器赛道新生力量不断涌现,国产初创品牌凭借技术突围,带动资本对助听器市场的关注,助听器赛道融资事件不断。

深耕医疗器械领域的老玩家发力自主品牌奋力追赶,腾讯、科大讯飞等具备自主研发实力的大厂布局助听器领域,消费电子商家跨界入局、蓄势待发,各显其能抢占助听器赛道国产替代的风口。

本文将从听障老人的需求出发,盘点上市企业和近年来获得融资的新兴品牌在助听器赛道布局的新动向,并从产品侧和渠道侧总结助听器行业的发展趋势。

01 老年听障、听损人群持续增加,助听器市场释放增长潜力

中老年群体是听障、听损人群的主体。

根据《中国听力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中的统计数据,我国 65 岁以上老年人中约 1/3 存在中度以上听力损失,75 岁以上老年人中这一数字上升到约 1/2 。

央广网的一组调查研究显示,老年人听力障碍的患病率约为30%-60%。老年群体听力损失的概率显著高于其他任何年龄阶段,伴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我国听力障碍总现患率存在进一步升高的趋势。

长期以来,由于助听器科普不足、专业验配级助听器普遍价格高昂、助听器验配门店覆盖率,助听器在我国听损人群中的渗透率较低,“不知道、不好用、用不起”等阻碍使得大量听障老人被迫困于无声的孤独世界之中。

随着一批消费能力强劲、对生命质量追求高的60、70后群体迈入老年行列,一方面面临着听力损失的高风险,对听力健康的意识和对听力干预的认识增强,为助听器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研普华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助听器市场规模达到60亿人民币,助听器市场规模稳定增长,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80.7亿人民币,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6.11%,高于全球市场增速。

interlace,1

图源:开源证券研究所

全球助听器市场是一个高度垄断的市场。AgeClub曾在以往助听器市场相关文章中阐明过中国助听器的市场份额90%以上被国外大品牌占据的现状。

进口助听器品牌多为高端产品,主要通过线下专业验配渠道进行销售,大部分听障人士无法负担价格高昂、验配流程繁琐的助听器产品,助听器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国产替代空间。

数据显示,今年天猫双11预售首小时,助听器成交同比增长425%。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以家庭为场景进行诊疗、护理和保健的消费特征助力了助听器销售渠道拓展,助听器产品通过线上渠道走进更多家庭。

interlace,1
interlace,1

天猫榜单助听器热销榜、好评榜,数据截止2023年12月4日

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助听器排行榜中存在许多百元级的声音放大器,此类 “助听器”多是对声音进行简单的线性放大处理,佩戴体验较差,甚至有加重听力损失程度的隐患。低价助听器的高销量从侧面反映出价格高昂的国外助听器品牌尚不能完全满足我国听障、听损人群的需求。

2023年4月国务院将听力健康工作纳入 “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 

今年两会期间,中国聋人协会主席杨洋提交了一份《关于关爱老年人听力健康的提案》,建议政府加大对老年人助听辅助器具支持力度,将助听器、人工耳蜗机器升级费用纳入医保或建立专项补贴制度以降低购买成本。

助听器赛道的行业痛点与行业机会均十分鲜明,在政策持续利好、消费者认知提升、技术更新迭代的多重刺激下,助听器赛道逐渐被点燃。

02  火热的助听器市场:上市企业与初创公司齐发力,角逐行业风口

上市企业发力自主品牌,抢占本土市场

interlace,1

AgeClub整理:信息源自网络

巨大的需求缺口之下,上市公司凭借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在助听器赛道奋力追赶。

一方面,深耕医疗器械领域、已具备一定知名度的本土助听器企业发力自主品牌,通过产品研发和渠道拓展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另一方面,跨界入局的科技公司和消费电子商家也不断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等方面寻找第二增长点。

长期以来,国内助听器品牌和厂商多发轫于低端市场,主要以代工和贸易服务为主要业务,自主品牌占比低。经过多年沉淀,部分本土企业逐步从模拟助听器向数字助听器转型,持续推出新产品,丰富自有产品矩阵,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主营模拟机的锦好医疗在夯实自身中低端产品基本盘的基础上,在招股书中多次提及建设自有品牌和将数字助听器作为研发重点的品牌化、高端化发展路线。

家用医疗器械龙头企业可孚医疗公开表示,将积极开展高端数字助听器和高端数字定制机等产品的研发,打通从测听设备、助听器产品到助听器验配服务的产业链闭环,逐步打造完善的自主品牌助听器产品矩阵。

除此之外,上市企业还注重通过技术创新和AI赋能打造智能化产品,优化助听器性能和听觉体验。乐心医疗的OTC 助听器新品规划将结合了 AI 技术以实现 AI 远程适配功能,下半年即将推出的LINNER NOVA 旗舰款产品将搭载 MEMS speaker,在保持高质量音色细节的同时,提升助听器的识音功能。

天健股份、科大讯飞等从相邻领域跨界进入助听器赛道的大公司依托先进的研发硬件设备、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和完善的供应链推出了自有品牌的助听器产品,凭借良好的性能和性价比收获了市场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以声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耳机ODM大厂天健股份在成立初期已为某些助听器品牌提供配件,核心技术上的共通性也为其选择走以自有品牌为主的发展路线奠定了基础,其健康声学产品已取得二类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interlace,1

图源:科大讯飞官网

深耕语音识别领域科大讯飞也于2022年发布智能助听器产品,并于同年推出性能升级的尊享版。2023年618期间,取得京东和天猫双平台单品、品牌、店铺三榜销售额的冠军,京东及天猫用户好评率均达98%。

新兴品牌凭借技术突围,打造高性价比产品

interlace,1

近两年来,多家布局听力相关业务的初创国产助听品牌获融资,专业投资机构对助听器市场国产化机遇的关注映证了助听器赛道的广阔前景,资本的加持也将进一步为国产助听器品牌的发展提振信心。

整体来看,新兴企业注重用户体验和性价比,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突围,为听障群体提供既听得清又买得起的智能化专业医疗级助听器产品,并依托远程验配技术,基于用户自主验配为主,线下或远程验配为辅的验配模式,打开线上销售渠道,将产品推向C端。

技术实力是新兴品牌受资本青睐的重要原因。初创品牌虽成立时间短,但其创始人及核心团队成员多在产品创新、声学设计、硬件开发等领域积累了深厚的专业技术和行业经验。

除自行储备的研发团队之外,企业还通过与高校、研究室合作等方式招揽技术人才,为解决助听器佩戴中的降噪、啸叫等问题提供技术方案。

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多元的人才储备和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当前,部分新兴企业在芯片和算法等助听器核心技术壁垒突破中已取得一定成果,用技术实力筑起品牌护城河。

如于今年8月获近亿元A轮融资的博音听力已经在专业助听器芯片、语音处理算法、验配算法、编程器、软件开发等进口产品卡脖子的核心环节上实现突破,基本具备了与国际巨头竞争的技术实力。

interlace,1

图源:动脉网

基于自研的芯片技术和算法,博音听力打造出数款医疗级助听器产品。今年10月,博音听力携智能蓝牙RIC助听器、通透精灵辅听耳机等自研产品首次亮相2023年欧洲听力学年会及助听技术展,向全球听力同行展现博音听力的中国“智”造。

在技术积累的基础之上,新兴品牌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快,产品形态多样,在RIC助听器、耳内式助听器、挂脖助听器等不同类型的助听器上均有所布局,同时搭载AI自适应场景识别、瞬时噪音阻断、字幕助听等智能化功能。

基于我国一大批听障群体买不起助听器的现实状况,新兴品牌多强调产品相对进口品牌的价格优势,致力于打破进口产品长期树立的万元价格体系,提升助听器产品的普惠和可负担。

03 从医疗级向消费级扩容:智能化、本土化、个性化满足多元需求

OTC助听器是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在2022年8月颁布的专为有轻至中度听损的消费者建立的助听器类别,无需处方和验配师验配,可由用户通过药房、超市或线上渠道直接购买。

数据显示,我国轻至中度听障患者占听损人群总体90%以上,由于经济和便利原因,助听器在该类人群中渗透率低。

相较于传统医疗级助听器,OTC助听器以其便捷可得性和价格优势,有望充分开发轻、中度听损群体的市场潜力,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

此外,OTC助听器的出现拓宽了市场边界,吸引了众多科技领域的大公司、初创公司和消费电子厂商涌入这一细分赛道,加剧了行业竞争,助推产品更新迭代。OTC助听器的发展或将打造行业全新生态,为本土品牌弯道超提供契机。

总体来看,当前市场上的OTC助听器医疗与消费属性融合的趋势日趋显著,助听器产品朝着多元化、本土化、个性化方向不断创新优化产品性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医疗与消费层面跨界融合,强化消费属性

助听器属于康复医疗器械中的认知言语视听障碍康复设备,具有医疗器械属性。当前市场上火热的OTC助听器除具备医疗属性外,在外观和性能上都显示出极强的消费属性。

在外观上,与TWS(真无线立体声)耳机充分结合的外形时尚美观,佩戴舒适,能够缓解社交场景佩戴助听器的心理压力。在性能上则具备了蓝牙连接、可充电、健康监护、示踪等除听力补偿之外的非医疗器械功能。

在海外,消费音频品牌Sennheiser挺进助听器领域,在2023年6月推出两款OTC助听器产品All-Day Clear 和 All-Day Clear Slim。

interlace,1

森海塞尔 All-Day Clear

据 IT 之家测评,这两款助听器在外形上与TWS 蓝牙耳机相似,由两个助听器本体和充电盒组成。在性能上,具备智能场景检测功能,能够按照不同的声音环境自动调整语音的音量,也具备普通耳机的音频播放功能。 用户可根据自身听力水平,通过手机APP对声音采集进行自定义,轻松完成设置和个性化调整。

国内市场上,锦好医疗、科大讯飞、玖益医疗等企业旗下的助听器产品也已初步具备电话接通、音频播放等消费级功能,在满足听力辅助的核心需求之外赋予了产品更多消费娱乐属性。

interlace,1

锦好JW-W2助听器的电话接听功能

聆通科技创始人在公开采访中表示,“未来助听器会从一个纯粹的物理设备,变成一个兼具医疗助听功能、消费属性的可穿戴设备,使助听器从提高聆听效果、消除外形残障感、更好用户服务等多个方面都获得显著提升。”

消费电子与健康医疗的相互融合已成趋势,通过与TWS耳机、PSAP设备相结合,助听器产品在消费级功能上存在较大延伸空间。

多元化、本土化、个性化发展,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随着助听器赛道上的玩家日益增多,助听器产品竞争愈发激烈,国产品牌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打造多元化、本土化、个性化的助听器产品,全方位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多家品牌公开将“打造适合中国人的助听器”作为发展口号,致力于研发更适合我国用户和交流场景的助听器,在产品性能和细节上做出了更多本土化设计与改良。

interlace,1

图源:锦好官网

如锦好医疗开发的CLSE产品模型,针对中国地方方言研发C80汉语捕析系统,能够识别80种中国方言声域;采用声景自调节技术,还原中国日常情景交流现场感;并根据中国人耳廓、耳道生理结构进行设计,提升佩戴舒适感。

博音听力在言语增强算法的核心算法技术突破,填补了进口产品中专门针对中国地区开发的提升助听器言语增强能力的相应算法空白。其全新一代智能蓝牙RIC助听器也搭载了中文语音处理系统和机遇中文语言特征的智能降噪系统。

此外,由于不同听力损伤程度的听损人群在听力状况、需求应用场景和消费水平上存在差异,大众型的助听器产品无法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随着消费水平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提升,个性化、定制化的助听器产品发展前景广阔。

为满足各类型、各价位消费者多元需求,品牌多采取阶梯式的产品策略,推出不同形态和价格体系的助听器产品线,打造丰富的产品矩阵。

interlace,1

博音听力唐潮系列产品

如博音听力于今年11月上市的唐潮系列助听器,提供了5档产品共60种机型,供不同程度听力损失的用户根据喜好和自身听力状况选择。

04 线上远程验配+线下门店,突破传统模式,充分发挥渠道资源

 远程验配持续发展,人工智能推动产业链革新

传统的助听器以线下门店销售为主,由专业验配师根据听障者的听力损失程度和需求,运用专业设备进行助听器验配,并提供后期使用方案和维修保养服务。繁琐的验配流程是导致助听器佩戴率低的原因之一。

AgeClub曾在《7000万老人亟需助听器:腾讯/阿里入局,千万级融资不断,国货正在逆袭进口产品!》中详细介绍过远程验配技术发展对传统线下渠道的颠覆。

OTC助听器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验配方案,解开了助听器与线下验配渠道的绑定,成为本土品牌从渠道侧突围的重点。

当前,配套智能验配应用程序已成市场上的OTC助听器产品标配,消费者可通过线上电商平台自主购买助听器产品,并通过移动端应用程序进行听力检测和自主验配。

interlace,1

小维健康旗下的听力测试APP

除测听、验配调试等基础功能之外,部分APP还在用户个性化设置、无线蓝牙连接等方面实现了功能拓展。

同时,通过远程验配获取的用户信息和数据可为用户建立一对一的用户健康数据档案,通过监测用户健康数据,指导其关注听力健康与保养。

interlace,1

小维健康管理云平台

助听器销售网络的扩大将带动远程验配服务和APP自我检测和远程健康管理服务等模式进一步发展。

布局线下门店,打造产业链闭环

海外巨头布局线下门店早,经销教育和市场教育时间久,口碑好,占据着我国线下验配门店渠道。但总体来看,我国验配中心集中度低,缺乏全国性的专业连锁机构,听力验配市场尚存在缺口。

部分上市企业在扩充产品阵容的同时不断拓展线下销售渠道,逐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打造助听器产品和验配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链闭环。

如可孚医疗通过外延并购加速扩店卡位,拓展听力验配中心。截止 2022 年底,可孚医疗共有助听器验配中心 432 家和 1000 余名专业验配师,线下门店的扩张有望带来新的利润增长。 

以OTC助听器产品为主的国产新兴品牌则多采取用户OTC验配为主+线下或远程验配为辅的方式灵活拓展销售模式。

除在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布局外,本土品牌还通过进驻机场、药店,开设线下门店等方式布局线下销售渠道,打破单一依赖线上或线下的传统销售模式,充分发挥渠道资源,全方位提升用户体验。

今年9月26日,在年初完成天使轮融资的玖益医疗线下官方旗舰店在深圳开业,是全国首家以国产助听器为主的集听力检测、远程验配、定制耳模、听力言语训练为一体的综合性听力中心。用户在线上高效率下单产品,同时也可享受线下门店的配套服务。

除此之外,本土助听器企业还面临着消费者认知度低的窘境,一方面部分听障患者对佩戴助听器仍有羞耻感,另一方面消费端存在不少误区,对助听器产品的“奢侈品滤镜”仍未完全消除。

腾讯、科大讯飞等科技大厂通过政企民联动的技术公益模式开展用户教育,将技术底座研发成果推向C端市场,助力市场扩容。

如腾讯与各地民政部门、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服务组织合作共建“15分钟银发听力服务圈”,为老人搭建就近可及的听力健康服务网络。

科大讯飞与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老龄化趋势下听力干预新模式”调研课题,并向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捐赠讯飞智能助听器等物资,为弱势听障群体给予帮扶,共同助力老年听力健康。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助听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机遇与挑战并存。本土品牌要实现助听器的国产替代需要在技术实力、品牌力和产品竞争力等方面不断发力,打造用户听得清、买得起且愿意付费的助听器产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geClub”(ID:AgeClub),作者:专注老年商业创新,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