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东“低价”这一年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it/5963217.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京东“低价”这一年
2023年,京东几乎全面推进低价策略,比如在今年双十一期间引起不少人关注的“京东采销直播间”,就是这一策略的体现。那么,京东全面推进低价策略,收获了怎样的效果?低价策略又分别为京东带来了哪些利弊?不妨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2022年底,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一场内部会议上强调,“低价是我们过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以后也是唯一基础性武器。”
曾经,京东就是在价格战中杀出来的,一路战胜了当当网、国美、苏宁。如今位置调换,别人要拿曾经属于京东的长矛刺向京东,也难怪刘强东要全力防御。
目前,京东“低价”策略全面推进。2023年上线了百亿补贴频道,并放开POP招商、下调运费门槛等。
如今,京东重拾“低价”已有一年。虽然在2023年双11期间,凭借“京东采销直播间”吸引了一波关注,但整体来看,其“低价”之路是否成功还需打上一个问号。
最近在京东购物过的麦麦表示,“本来我在黑龙江,冬天不敢买奶油的,但是那天刷着刷着突然跳出了张券,就试着买了,比平时在淘宝买的还便宜。”

图/麦麦购买的奶油,左为原价,右为购买价
来源/麦麦提供
但也有消费者小陈对京东低价活动毫不知情,“对京东低价和直播间之类的没关注过,一般都在淘宝和抖音买东西。”
前不久,有京东员工在内网发长文,痛斥“平台大促……乱……能动性很差”,以及“跟价问题”“低价心智”等问题。
刘强东也对此回应道,“我觉得这位兄弟说的实在太好了。可以说句句点到了公司痛点,都是现实存在的问题,而且必须改变,否则我们没有出路。”并表示,“相信我们一定会走出谷底。”
12月18日,京东零售文化与成长部宣布,每周三将成为零售全体员工“不开会日”,这或许就是京东消减臃肿打响的信号枪。
如今,伴随着消费者观念改变,低价竞争成为行业主战场。以性价比闻名的拼多多在股价超越阿里后,一跃成为国内市值第一电商,相比之下京东表现却稍显逊色。
感受到威胁的京东,从今年开始不断将发展重点放在低价竞争上。但是对于现在的京东而言,加入低价竞争真的是一个好的选择吗?
一、低价策略进展如何?
随着刘强东在2022年底的全面回归,京东内部开启新一轮改革,并在今年初就定下了低价策略,同时也作为京东零售未来三年最重要的战略。
今年以来,京东相继推出了京东百亿补贴频道、单件到手价功能、买贵双倍赔服务等一系列举措。在8月23日,京东还首次下调了包邮门槛。

图/京东百亿补贴页面
来源/镜观台截图
低价战略实行至今已近一年,消费者又是否直观感受到了京东这波“诚意”?
布格在大促期间想买手机,措不及防地体会到了京东的价格优势,“我之前都是大促的时候买,不过今年买的特别多。”其进一步提到,“蹲三星总裁到京东直播间,一个小时就只领了个券。反倒是随手点的价格保护直接返了六百多元,再加上之前活动返的2000元e卡,三星z9到手才花了五千元,很开心。”
有人被京东的低价活动俘获,也有人对此未有耳闻。
一直忙于工作的小艺,对于京东的一些低价活动就并不知情,“我只有买大件或者贵的东西会在京东买,因为京东能保证品质,但价格也不便宜。印象里京东的受众群体还是男性偏多,我自己就不太关注,也不清楚京东推出什么低价活动。”
不过从京东低价战略推行至今,也算是小有效果。
据京东京造公布数据,京东京造11.11期间直播间总观看人次同比增长3.8倍,总成交单量同比增长6.5倍,总成交用户数同比增长4倍。
但和行业对此来看,却仍须进一步努力。
据第三方机构Questmobile所发布的《2023年双十一洞察报告》显示,双11期间,京东的日活用户规模仍落后于淘宝与拼多多。
对于京东来说,想要扩大低价策略的效果,首先就要改变消费者“质量过硬,性价比低”的固有印象,但这又谈何容易。
京东最早也是以低价优势逐渐占据国内市场,并将不少对手超越。之后又通过多年发展,才确立了消费者心中“质量靠谱”的形象。如今也迫于重压,自降身价重拾低价策略。
随着电商行业进入存量时代,行业增速也明显陷入疲软。
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全国网上零售额139571亿元,同比增长11.0%。相比2022年同期4.2%的增长,今年的数据要好看一些,但仍没有达到2021年同期15.4%的增速水平。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在今年前11个月增速为8.3%,2021年同期增速为13.2%,增速不及以往。
行业大盘增速疲软,价格战又打到家门口 ,淘宝与京东不得不跑步入场。
二、低价战略益与弊
低价策略虽然为京东带来不少流量与消费者,但也对京东的收入构成压力。
构成京东收入的四大板块中,收入占比最高的就是京东零售。京东2023年Q3财报显示,京东零售当季实现收入2121亿元(人民币,以下未标注则同),但增速仅为0.06%。
京东零售主业务的增速放缓也直接影响了公司收入增速的表现。同据京东2023年Q3财报,公司营业收入为2477亿元,同比增长1.71%。相比之下,拼多多第三季度营收为1588亿元,增长高达74.96%;阿里营收2248亿元,同比增长8.5%。
电商“三巨头”中,京东2023年Q3收入规模问鼎,但增速被碾压。
不仅如此,京东的成本支出也进一步提升。数据显示,京东今年前三季度的主营成本为6624亿元,去年同期则为6453亿元,增加了近171亿元。而这还是京东在今年致力于“降本增效”的结果。
低价策略的实行,对京东收入压力的增加只是其一。此战略虽然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及流量,提升订单量拉动消费,并应对市场价格战与拼多多的低价打击,但同时也会使得京东本身具有的质量优势降低,拉低京东形象。
对于自营店商家来说,京东的低价策略也对他们造成不小的影响。
小芳是京东某自营店铺员工,她对最近总是被采销修改店铺价格搞得很头痛,“利润做得很低,头都大了,信息不回电话不接,最可怕的是投诉也还是他处理。”
更令小芳烦恼的是,“采销隔一段时间就会换一个,之前的采销还会帮我们想想办法,销量很快就上去了,后面新换的采销都找不到人。”于是小芳所在的店铺只能选择,“控制库存去做,实在接受不了的价格就0库存。不亏本就好了,再多上几个链接,总不能每个都刚好被降价。”
小芳回忆了下继续说道,“刚开始的时候真的措手不及,现在已经习惯天天检查价格了。现在着急是因为我们公司天猫做得好,京东要跟那边的价格,但刚好被改了价格,还找不到采销。”
除了对自营店价格调控,京东为了吸引中小商家,在今年初还发布了春晓计划,为商家提供“0元试运营”“最快1分钟开店”“百亿流量扶持”等一系列扶持举措。此活动虽然吸引了不少中小商家,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
小四经常逛京东,他觉得最近京东冒出来很多第三方店铺。新开的、商品种类少、低价包邮的,但点进去什么店铺信息都没有,“京东开个店铺不需要营业执照也不需要公示店主信息,所以出现了很多这种诈骗性质的第三方店铺,多数是不会发货,专门骗取个人信息的。”
对此,小泊也有同感,“又担心贵,又担心假货,太坑了,宁愿去拼多多买。”
低价或许为京东带来了一定的成交增长。但在质量、可靠度上受到质疑,或将反伤了京东多年积累下来的消费者口碑。
资深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认为,京东应该果断停止低价策略,回归品质电商时代。其提道:“任何时候,京东的竞争力是品质而不是低价,低价宣传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实际上,京东内部不是没有声音提出过注重品质竞争。时任CEO徐雷在京东集团财报中强调的是“有质量的增长”,但徐雷的实验只持续了一年多便宣告失败,并在2023年5月选择了退休,由许冉接任。同时,前京东零售CEO辛利军在2023年双11结束后卸任,也由许冉接棒。
无论是年轻的高层血液,还是转向低价策略的发展,都是京东想要找到出路的下注,但是低价与品质,该如何平衡?
三、京东如何解困局
京东重拾低价策略,一方面是为了寻找收入增速,一方面是为了应对拼多多的低价“武器”和市场的价格战。可是,如今的京东是否真的适合低价策略?
对于京东来说,这是一场不得不打的仗。
京东的优势赛道并非低价市场。但随着消费降级、消费者的改变,再加上举着“低价之刃”挥刀直逼门面的拼多多,价格战就成了京东必须面对的问题。即便在中高端打拼许久,如今也不得不撸起袖子在低价市场贴身肉搏。
电商之战,年年都激烈。如今的电商市场,淘系、京东、拼多多三家占据半壁江山,而抖音、快手也在奋力抢占市场。而像抖音、快手这种本身有流量优势和基础用户的平台,无疑是一大劲敌。这种势头下,即便是卫冕多年的淘宝系,也要开始改变。
大概马云自己也没想到,淘宝有一天会被拼多多市值反超。面对此种情况,马云也在内网感慨道,“我更坚信阿里会变,所有伟大的公司都诞生在冬天里。”
阿里要改,与之同处电商赛道的京东也要改变。如今的电商战场,已经短兵相接。
除了淘宝、京东两位“老大哥”“老二哥”,以及后起之秀拼多多,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也来分食电商蛋糕。面对混战,品牌多平台布局已经成为趋势,很多快消品牌不仅布局了抖音、京东、天猫,还开始重视一些低价但心智重的电商平台。
但这样的局面对于京东来说,却说不上好。老的头部电商们已经逐渐缺乏创新,更多的是“抄袭跟随”。
就连刘强东自己都直言,“很多人天天说创新,却每天就是抄袭跟随别人。”从各种双11购物节、双12、618、百亿补贴等活动就能看出,一个概念家家都在用。更有网友吐槽“月月都有购物节”,而没有创新的购物节已经很难再吸引消费者,也很难再刺激起消费者们的购物热情。
困境之下,京东一边要降本增效,一边又要耗资去抢用户。
在京东与李佳琦关于“全网最低价”一事的对线中,京东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的价格之所以更低,是因为自掏腰包补贴了费用。这种情况下,“降本增效”对业绩的助力恐怕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而诸多消费者也反馈,价格并不是选择京东的最重要因素。可靠的品质,快速的物流才是京东的“独门秘籍”。
小陈虽然不常在京东购物,但据她描述:“除非急用才会在京东购买,因为价格比较贵,但物流够快,第二天就能到,非常方便。”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高效快捷的京东物流就是京东零售的底气。
顺延高效、快速,京东也在加码布局即时零售。有消费者反馈,“最近在打开京东搜商品的时候,来自京东到家(京东买菜)的商品往往会排在前面。价格也很优惠,买过一两次。”
另在生鲜电商业务上,有报道指出,京东买菜北京望京前置仓于12月15日正式开仓。在今年低调重启买菜业务后,京东买菜业务也在不断推进。
达达集团2023年第三季度报显示,当季总营收达29亿元。其中京东到家平台三季度营收18亿元,同比增长16%。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12个月内,京东到家平台总交易额(GMV)731亿元,同比增长24%。
然而即时零售已有美团占据市场,前置仓又是烧钱业务。一边是零售承压,一边是新业务探索“烧钱”。京东的2024年,还有诸多难题待解。
参考资料:
《“诊断”京东:刘强东内网发文后,商家怎么看?》来源:第一财经;
《京东物流盈利,“京邦达”联动提速,德邦与达达迎喘息之机》来源:快递观察家。
*麦麦、小陈、布格、小艺、小芳、小四、小泊皆为化名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作者:邱天一;编辑:谢中秀
来源公众号:镜观台(ID:JINGGUANTAICN)
本文由@镜观台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div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