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请回答2023:中国音乐产业的十大关键词

 5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it/596162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请回答2023:中国音乐产业的十大关键词

2023-12-19
0 评论 552 浏览 0 收藏 27 分钟

2023年即将结束,这一年过去,音乐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在《2023腾讯娱乐白皮书》的音乐篇中,我们盘点了十大年度关键词,一同回望华语乐坛的这一年。

1948136c-d9e2-11ed-9d7a-00163e0b5ff3.jpg

近日,《2023腾讯娱乐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其中,音乐篇提纲挈领地回顾华语乐坛一年来的发展。

今年,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到7.26亿,近7成网民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音乐这一消遣方式。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的在线音乐服务收入首次超过社交娱乐服务,在线音乐付费会员用户正式破1亿,达到1.03亿。无论是网络音乐的用户渗透率,还是付费用户规模,都在稳健提升。

与此同时,演出市场强势复苏,不仅新老歌手的演唱会强势袭来,还诞生了169个全新的音乐节IP,总票房成绩实现了跨越式增长。相较之下,音综却呈现出相当的疲态,纵览音乐综艺节目,仍是竞演赛制、综N代的天下。

音乐行业搭上AIGC的快车,AI孙燕姿打遍B站无敌手,但平台方纷纷入局,跑马圈地;经过了野蛮生长的短视频热歌进入精细化制作阶段,《乌梅子酱》、《就让这大雨全都落下》等唱片行业的“正规军”席卷全网,粗制滥造、疯狂上新、以数量占据市场份额的热歌逐步败下阵来。

我们也看到,刀郎凭借《罗刹海市》强势回归,复仇爽文的联想一举打造今年的现象级单曲;伍佰、陶喆借梗出圈,这一届网友考古不止、造梗不止、狂欢不止。

当你打开这篇文章时,2023年即将落下帷幕,我们盘点了十大年度关键词,一同回望华语乐坛的这一年。

关键词一:付费订阅

今年8月15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发布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在线音乐服务收入同比增长47.6%至42.5亿元,在线音乐服务的收入贡献达到58.3%,首次超过社交娱乐服务。

五年前,社交娱乐业务占据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总营收七成以上,一举助其成为全球首家盈利的音乐流媒体平台。对比之下,彼时拥有3.5亿用户、付费率达到45%的Spotify都还远远没有做到这一点(现在偶尔季度盈利)。

今年6月,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量突破一亿大关,同时,在线音乐付费率升至历史新高,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实现连续5个季度的增长,在本季度达到人民币9.7元。

根据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的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订阅收入同比增长高达42.0%,驱动在线音乐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2.7%达45.5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已近七成。

ZEsqQFPkjEzeXnHAzQ51.jpeg

不止腾讯音乐,对整个在线音乐市场而言,这份数据都破具里程碑式的意义。

一方面,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为高品质的音乐内容付费,推动在线音乐市场的付费教育进入新阶段,音乐用户不仅仅追求单纯的娱乐消遣,而更加看重平台综合性音乐服务;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各大音乐平台的竞争态势进一步加剧,势必要找到更为良性的音乐版权变现渠道,在提高用户体验、优质音乐内容和服务乃至平台商业化上进行更大难度的厮杀。

然而,订阅付费用户数据稳步增加的背后,其实也暗藏危机。当直播业务所受的管控愈加严格,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也逐渐在K歌与直播方面发力、争抢用户时长,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网易云音乐如何持续找到更多元的业务驱动力,则极为关键。

关键词二:音乐节下沉

疫情放开后,沉寂三年的演出市场呈现出井喷之势。

回望今年的两大长假,在五一期间,全国共有41场音乐节,涉及19个省份。到了十一假期,音乐节更是超过60场,刷新历年记录。发轫于北上广,十余年间音乐节持续向外扩散,时至今日,音乐节根系已然扩散到众多县城,进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白皮书》显示,2023年一线城市举办音乐节数量26个,其他分线城市举办音乐节数量明显上涨,其中新一线城市全年举办音乐节的数量为86个,是一线城市的三倍之多;二线城市则为61个,也超过一线城市的两倍。

8dW9j0sbZxssM6QwLzAY.jpeg

同时,瞄准下沉市场的音乐节阵容却不容小觑,不但音乐节票房号召力不断提升,也带动了线上话题讨论,热度排名处于领先地位。

以2023 婺女洲星云青燥音乐节为例,该音乐节在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由全新的音乐节品牌举办在县城的音乐节,却依靠毛不易、薛之谦、崔健、张靓颖等压轴艺人的号召力,一跃成为今年全网讨论度最高的音乐节。

音乐节下沉,背后是各地纷纷瞄准音乐节在短时间内的消费带动力。

跨城参加音乐节自然就会产生一系列交通食宿费用,音乐节现场内也有很多餐饮、周边等销售场景,再加上当地购物、观光等消费,办一场音乐节活动往往能间接拉动数亿元的消费总额。

然而,音乐节下沉,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

例如,音乐节阵容的同质化,千节一面的问题愈发严重;音乐节主办方没有承办经验,出现了现场缺少基础设施,体验差的现象;音乐节举办城市缺乏大型活动经验,现场疏导、治安管理等问题也随之暴露,出现了黄牛倒卖门票、音乐节帐篷物品丢失等诸多问题。

需要看到的是,音乐节下沉只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无论是主办方还是举办地,接下来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音乐节井喷的流量转化为存量,打实IP根基,优化配套服务,才能在未来迎来更为可持续的繁荣。

关键词三:特种兵式演唱会

不止观众,今年的明星也在“报复性”地开演唱会。

根据《白皮书》的统计,2023年国内线下演唱会&音乐节的举办总场次高达2823场,贡献了50.89亿的票房收入。沉寂3年后,从天王天后、顶流巨星,再到新生代人气歌手,都不约而同扎堆开启了巡演,连开N场已经成为了“业内基操”。

5BM4kTHT5J3AvpU6E2QA.jpeg

其中,薛之谦“天外来物”巡回演唱会举办场次达到60场,且大部分城市连开两场,刷新内地市场单年度体育场场次纪录;五月天「好好好想见到你」演唱会也在多地连续加场,北京鸟巢连开六场、广州连开五场、上海连开八场;周杰伦的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也是在香港10天内连唱7场,在上海4天连开4场,而明年开启的福州站,也是延续了4天开4场的超高强度。

高强度演出也难以满足观众的观演热情。《白皮书》显示,2023 年许多明星演唱会仍然一票难求,“抢票”成为大众热门讨论话题,薛之谦、李宇春、林俊杰等明星的演唱会都因抢票难而备受。以周杰伦演唱会的香港站为例,连唱5天依然盛况空前,不仅每场场内2万人坐满,场外还有8万人“蹭听”,连附近的摩天轮都要排队2小时,只为升空后俯瞰一眼。

伴随着大众观演热情居高不下、明星扎堆开演唱会,各地的演出场馆、声光电等配套设施显得十分紧俏,“特种兵式演唱会”无疑能实现规模效应,降低每一场演出的平均成本。

然而,连开N场的操作对于音乐人的实力和体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所以今年的演唱会市场中明星身体也接连“亮红灯”。例如,周杰伦天津演唱会刚开场,就身体不适、心跳加快而中断演出;五月天西安演唱会主唱阿信,则是边吸氧边演出。

此外,如此演出强度,虽然营造出了演出市场的繁荣景象,但也让“柱子票”、“墙根票”、黄牛泛滥、退票机制不合理等问题浮出水面。

关键词四:ROCK HOME TOWN

紧握线下演出市场复苏的风口,各地文旅部门纷纷下场,抓住音乐节的机遇,积极扶持音乐发展。其中,石家庄无疑是走在最前列的城市。

7月13日,石家庄市政府网站官宣将举办“ROCK HOME TOWN”音乐演出季,全面打造中国“摇滚之城”。最终,摇滚之城的建设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在周末举办“激情夏夜”摇滚音乐演出活动,二是大力打造摇滚之城演艺阵地,三是在地铁与公交上推出快闪摇滚演出。

事实上,早在2022年,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网站就曾刊发文章称,在英文中“摇滚”“石头”是同一个词。石家庄——ROCK(石/摇滚)HOME(家)TOWN(庄),英文之意可译为“石头/摇滚之家乡”。无论现实,还是天意,石家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摇滚之城”。

一年以后,“ROCK HOME TOWN”的诠释亦被官方认可。但在许多音乐人和媒体人口中,“摇滚”是属于石家庄的“往事”。

在石家庄确定“摇滚之城”的定位前,《我爱摇滚乐》已经停刊十年,《通俗歌曲》休刊五年,万能青年旅店是当地硕果仅存的摇滚名片。几乎从零开始的摇滚之城,就注定了要有各类不确定性始终相伴。

官宣后不久,改编歌曲《杀不死的石家庄人》在互联网上翻红、刷屏,网友并不买账“厉害了,我的庄”,直呼尴尬的弹幕铺满了整个屏幕。

7月24日,暴力香槟乐队在红糖livehouse的演出中,乐手丁小龙当众脱下裤子的行为最终被定性为“危害社会公德”。涉事场地方红糖Livehouse被责令立即停业整顿,并依法对其作出警告、罚款20万元的行政处罚,丁小龙也被行政拘留。

直到9月初,石家庄才举办了第一场大型演出ROCK HOME TOWN原创音乐节。演出是免费的,但需要预约抢票,官方原本放出的14000张门票,由于抢票人数过多,票务系统崩了好几次。

不过,在争议过后,石家庄正在慢慢走上正规。据《白皮书》统计,截至 10 月份,此次“摇滚之城”音乐演出季吸引乐迷 100 万人次。

关键词五:音综式微

或许是因为线下的演唱会与音乐节承接了大众的观演热情,线上的音综市场呈现出整体的疲态。

2023年,综艺吸纳品牌总量近三年最低,综艺招商能力整体下滑。

在今年,热度指数TOP50的综艺节目吸纳品牌总数仅为369个,相较于2022年的425个,下降了13.18%。而节目生产因为广告资金投放量的大幅减少,保守的投资策略让资源不断涌向综N代,四大视频网站的头部新综艺数量显著降低。

6WDu1sgUm8p83Ht6XBbk.jpeg

据《白皮书》统计,2023年竞演类综艺热度TOP 10中,音综占据九席,然而九席中有《乘风2023》、《这!就是街舞第六季》、《中国说唱巅峰对决2023》、《乐队的夏天第三季》等6位都属于是综N代。仅有舞台生存实验类综艺《舞台2023》凭借新颖的赛制模式,实现了小范围的突围,而刚刚开播的《爱唱歌的大学生》,还需要时间来积蓄声量。

在2021年选秀综艺被“清朗行动“按下终止键后,许多音综制作平台都尚未找到全新的赛道,只能不断挖掘手中现有IP的剩余价值。爱奇艺仍然紧紧抓住说唱和乐队两大垂类,但吸引力难免有所下滑;优酷在综艺市场中,也仅剩下做到了第六季的《这就是街舞》;芒果TV依靠着“浪姐”、“披哥”以及《声生不息》汇集了一波关注度,但无一例外皆为综N代。

在商业价值与讨论热度持续下跌的同时,音综的创新力度也远远不足,今年能掀起话题度的综艺无一不是竞演赛制,看点无外乎是淘汰带来的刺激和张力。此前主打温暖和治愈的慢综艺《时光音乐会》,在今年来到了第三季《时光音乐会·老友记》,口碑却也直线下滑,被网友直呼“尴尬”。

不过,2024年即将到来,各家视频平台也在综艺制作上释放出信号。有出海做选秀,也有团体选秀节目的回归,更有深谙流量密码的丑闻明星荒岛真人秀。

但无论如何,如何创新将成为音综需要长期思考的命题。

关键词六:罗刹海市

古老的传说演绎、惬意的民间小调,刀郎的《罗刹海市》一经发行,便在今年夏天点燃了舆论,获称“2023第一神曲”。

《罗刹海市》演绎了《聊斋志异》中的名篇,讲述了名为马骥的美男子的一场奇妙之旅。他在出海经商之路上,受风浪裹挟意外进入了美丑颠倒、丑者显贵、美者卑贱的罗刹国。原作者蒲松龄正是借此暗讽不辨美丑、一味逢迎的社会现象。

tmYlOauGnrGQSjOyGr61.jpeg

一时间,歌曲中的“似有所指”激发了网友们窥探乐坛八卦的好奇心。发行短短十几天,枪口转向了包含那英在内的数位音乐人。网友们涌入那英的抖音评论区,评论顺势新增800万条,成为一首歌曲之外颇为荒诞的注脚。

随后,《罗刹海市》被一众网友奉为“正义之歌”,歌词背后的隐喻,搅动着所有人的情绪,让歌曲不断延伸出新的意涵。从文艺界的京剧、语句、二人转、花鼓戏翻唱,到社会学、历史学、文学解析,再到司法、教育、国际关系等领域的评论,互联网好不热闹,将《罗刹海市》视为刺向社会蝇营狗苟之事的一把利刃。

《罗刹海市》又如一阵飓风,掀起了全网关于猜测和解读的惊涛骇浪。但身处风眼的刀郎始终保持沉默,刀郎的经纪方曾表示不会对歌曲再有公开回应。

冥冥之中,反而契合着《罗刹海市》的要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只交由世人去言说。

关键词七:乌梅子酱

“你浅浅的微笑,就像乌梅子酱。”

今年三月初,《乌梅子酱》席卷了短视频平台。这首歌由李荣浩作词、作曲并演唱,收录于2022年12月21日发行的专辑《纵横四海》中,发行三个月后,歌曲让李荣浩热度攀升,同时也陷入了对于全网的声讨。

事件的起因是乐评人丁太升在个人账号发布了一则点评视频,直指歌曲副歌有“一股浓郁的中国乡土风掺杂着当下短视频平台的爆火元素扑面而来”,嘲讽这是一首“投机”的作品,为了迎合“小镇青年”、“初中毕业的文艺骨干”和“打工者”,指责李荣浩“没有了诚恳”、“为了火妥协到泥土里”。

最终定调,这首《乌梅子酱》俗不可耐。

随后,丁太升一语获得了许多乐评人与网友的认可。这首《乌梅子酱》旋律洗脑、七分拉满,由一名名不见经传的网络歌手演唱的话无可厚非,但由李荣浩演唱,便并不符合他在华语乐坛的地位以及歌迷对他的期待。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也许正是这首《乌梅子酱》延续了《孤勇者》定下的基调,将粗制滥造、流水线生产的热歌逐渐驱逐出音乐市场,将热歌交接给成熟的、系统的音乐制作团队,提升了热歌的品质基线。

关键词八:造梗狂欢

在今年,属于华语乐坛的热梗依旧层出不穷,创造了一场又一场网友的集体狂欢。

最先出圈的是“泰裤辣”,源自于小鬼王琳凯在演唱会上说的:“我是一个特别固执的人,我从来不会在意别人跟我说什么,让我去做。如果你也可以像我一样,那我觉得这件事情,太酷啦!”

由于这个“太酷啦”说得过于魔性,就被网友们戏称为“泰裤辣”,顺势席卷全网,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新晋口癖。

不久之后,不久前,小鬼又在《天赐的声音》第四季的舞台上被乐评人梁源点评后,对后者发出质问,“我能站在舞台上玩,老师你能吗?”再度为网友贡献热梗,小鬼也被成为“年度梗王”。

随后,陶喆的古早综艺被众多网友,一段“哦啊啊诶诶”的怪叫即兴惊呆众人,让R&B教父成为互联网的抽象乐子人。随后,网友将这一段即兴拼贴进他的歌曲《小镇姑娘》中,二创出了席卷抖音的热门BGM。

许多网友用这段BGM配上自己的尴尬出糗时刻,并感谢陶喆“没有你我可能永远不会发出这段视频”。

时间来到年末,忙于在各地开演唱会的伍佰为网友们贡献了新梗。

大家汇聚在一起,调侃伍佰的演出服是“当年卖衣服积压的存货”,调侃演唱会是“检验全国歌迷的歌唱水平”。在演唱会现场,他手往天上一指,就开始满舞台溜达,三个小时的演出结束,网友调侃他是“一句没唱,微信步数两万步”。

在明星与大众的关系愈加扁平化的时代,正是这些造梗狂欢,为许多明星带来了社交生命力。

关键词九: AIGC

如果官方发行与非官方发行都计算在内,那么孙燕姿一定是今年发行单曲最多的音乐人。

打开B站,“AI孙燕姿”成为超凡热门的品类。从流行歌曲到网络热歌,乃至各类民间戏曲,“AI孙燕姿”都信手拈来。冷门歌手孙燕姿终于在AIGC向大众赋权的历程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热门歌手。

在今年,AIGC无疑是横跨各界的热门概念。在华语乐坛,AIGC也不仅仅是乐迷的个人狂欢,各家平台也不断将AIGC技术整合进现有的产品架构内。

例如,网易云音乐就上线了AI音乐制作平台Xstudio,与小冰公司合作,为音乐创作者提供可供使用的AI音源;TME旗下银河音效、MUSE、天琴实验室和Tencent AI Lab共同打造了智能音乐创作助手TME Studio,集成了音乐分离、MIR计算、辅助写词、智能曲谱等系列AI功能。

放眼未来,AIGC技术将更加深入地向音乐行业渗透,甚至会成为改写华语乐坛的关键力量。

关键词十:假唱

五月天演唱会的假唱风波,造成了全民青春回忆的崩坏。

事件肇始于B站UP主麦田农夫在11月30日发布的一则鉴定视频。他选择上海演唱会的12份音质较好的、粉丝录制并投稿的现场音频进行了人声提取。经软件Melodyne鉴定显示,12首歌曲中有5首皆为纯假唱,还有1首是真假混唱。

随后,视频形成了一波全社会对于假唱的大讨论。不仅五月天演唱会假唱的相关话题连续多日霸占热搜,还受到了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目前各场演唱会举办地的文化市场稽查部门已经介入调查。

更为重要的是,五月天的假唱风波引发了行业内对于“垫音”、“半开麦”这一灰色地带的讨论。据了解,所谓“半开麦”、“垫音”的手法早先从韩国流传过来,是指舞台上播放的伴奏里含原唱,歌手开了麦,但是声音调得小一点,和播放的原唱重叠之后被观众听到。

但真唱与垫音的音量占比达到多少才能界定为假唱,也借由此次事件引发全民思考。

更重要的是,此次风波有望倒逼国内加强行业监管,对各类假唱问题做出更加详尽的规定与政策声明。

回望2023年的华语乐坛,喜忧参半。

喜的是用户付费意识逐步提升,为行业未来发展开了个好头,是线下演出市场规模空前,是粗制滥造的热歌走下坡路,整个行业重新回归品质导向;忧的是黄牛现象屡禁不止、演出乱象频发,是全开麦这样的基础业务能力被吹捧,是被寄予厚望的音综陷入创新困境而式微。

不过,我们相信,音乐行业总是在螺旋上升、持续前进的。

2023 就要结束了,我已经开始怀念它。

作者:朋朋;编辑:范志辉

来源公众号:音乐先声(ID:nakedmusic),解读音乐产业,见证黄金时代。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音乐先声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