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视频号电商走出黑盒?

 5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it/596199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视频号电商走出黑盒?

2023-12-19
1 评论 1080 浏览 0 收藏 15 分钟

2023年,视频号在不断发力,比如优化分发机制,更多年龄段的用户群也浮出水面。那么,怎么解读视频号电商落地的这一年?不妨跟着作者一起来看看,或许会给你一些启发。

9c3e2b88-d9df-11ed-bd5e-00163e0b5ff3.jpg

被称作腾讯「全场希望」的视频号,2023年开始释放商业能量。

去年这个时候,视频号电商还处于一片浓雾之中。当时,还有很多基础工具等待补齐,模糊的客群画像需要更清晰,用户标签也需要时间沉淀。除了自带强大私域能力,大部分商家都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一年过去,这个黑匣子逐渐可视化。这一年是视频号蓄力也是发力的一年。

视频号直播间不再只是中老年群体的身影,30+的女性也浮出水面,并且视频号的商品退货率低、客单价超过200元,这两个数字几乎在领跑行业。视频号对公私域联动运营机制在调整,分发机制也在不断优化。身处其中的电商玩家,感受到其中微妙的变化信号。

腾讯总裁刘炽平在2023年第一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依然释放积极利好,「电商直播与视频号,蕴藏着巨大的机遇。」视频号的相关收入数据,连续出现在今年的三个财季报中。

火星文化&卡思学苑创始人李浩分享的数据是,去年视频号电商一年GMV在1300亿元左右,今年他预计会达到4000亿元。

视频号商业化的迷雾也许并未完全消散,但这一年,至少露出冰山一角,且持续挑战人们的想象空间。

一、视频号电商,落地这一年

视频号2023年的一个典型变化是,优化分发机制。

分发效率不断提升,也是视频号内容和电商保持增量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此前的社交分发为主,变成社交+算法分发。

按照张小龙的理想预期,社交与算法分发的比例应该是3:10。但是目前不论是内容上传量还是标签量,视频号都还不足以达到抖音的规模,所以算法分发的占比还没有达到理想占比,丰富标签和内容也是过去一年视频号的核心工作。

2022年7月中旬,微信宣布一个新动向:上线「视频号小店」。李浩将这个动作视为视频号电商的一个关键节点,也可以理解为,从这时候开始视频号是真的开始干电商了。

理由很简单,视频号小店是在建立统一标准的产品,微盟、有赞等第三方SaaS被出局,就连自己的「微信小商店」也被替代。只有这样,所有用户下单数据才能沉淀到一个产品,才能优化算法分发。

2023年,视频号电商的另一个明显变化是,公私域联动机制在增强。

最早入局视频号的商家,只要有私域,即可起盘,且私域可经营、沉淀和转化效果也不错。也就是说,视频号的准入门槛相对要低。但是无数私域的存在,不利于标签沉淀和算法分发。所以视频号鼓励商家将私域导向公域,同时给商家一定比例的公域配比。

公域的推流也跟视频号广告收入密切相关。今年Q3,腾讯公布的财报中提到,微信的泛内循环广告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并贡献了超过一半的微信广告收入,其中就包括了视频号带来的。

2023年,视频号商家生态在不断扩容,久谦中台专家纪要数据显示,去年视频号新增入驻商家25万,以服饰家居、食品生鲜、美妆个护等赛道为主,不过目前各个品类没有出现明显的超头,视频号也没有表现出明显向某个赛道给出流量倾斜的动作。

但是视频号电商的用户画像在这一年有明显变化。

此前视频号电商以45岁+年龄段占比更高,25岁以下的低年龄段占比较少。这些视频号原生用户表现出跟其他电商平台用户完全不同的特征:购物犹豫度低,比价意识低,整体消费力强,退货率低,忠诚度高。现在,算法分发使得30岁上下的年轻用户开始进入视频号电商。

晚点 LatePost引用一位微信人士的观察也佐证了这点:视频号在2022年很重要的一个专项任务便是推进用户的年轻化。

腾讯总裁刘炽平在腾讯2023年三季度财报会明确提出,微信用户中还有很大一部分高收入群体不习惯线上购物,将他们转化为电商和直播电商的消费者也将有助于业务的提升。

二、公域私域联动风向转变

社交+算法的双重分发机制,决定视频号电商与其他电商不同的点在于,私域生态的存在。

过去,自带私域能力的玩家能低成本完成商业化的冷启动。但是今天,出于分发机制优化和商业化的考虑,平台鼓励公私域联动。这已经成为视频号电商的流量模型和运营基础。

所以能看到微信的两个明显动作:

一是今年8月,视频号发布新规「直播间、首页、短视频置顶链接不能加企微」,私域在视频号商业化道路上的权重由此降低,这意味着,过去商家通过直播间、短视频,以引导用户添加企业微信,聚拢一批私域用户进而转化变现的方式失灵。

二是鼓励商家将私域导向公域。而且商家的私域进入直播间,都会带来公域引推流。李浩分享,在无其他变量的情况下,1000私域进入直播间带来的公域推流是200-300人。公域给商家的推流占比,根据用户停留时长、商品点击率、转化率、发言数量等综合数据来定。

卡思咨询给出的一个数据是,内容做得比较好的视频号直播间,私域和公域流量占比能达到2:8,甚至1:9。

这导致一些商家可以在没有私域积累的情况下,纯靠公域起量。

零一数科CEO鉴锋曾公开表示,在他们服务的商家中,60%的品牌靠纯公域起号。东方证券研报也有数据显示,视频号当前公域流量占比达67%。而在2021年末,视频号直播带货中私域占比超过50%。

但是公司域联动有明显的矛盾和弱点。

鉴锋提到,在服务品牌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况是,一些品牌积累的私域用户是年轻人,但视频号公域推流过来的人群大多是喜欢另一盘货的中老年群体。也就是说,公私域联动带来的人群画像是两拨人,直播间容易变成大杂烩。

这种情况下,公私域联动就对直播间运营的灵活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直播间私域和公域进来的用户量对比,即时去做切款的动作,并调整相应的直播话术。

除此之外,公私域一般是不同的负责团队,在品牌现有的组织架构里,去做公私域联动的难度也比较大。而对于不同行业品牌的不同产品,它们各自对应的私域用户散落在微信生态中的各个端口,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去做公私域联动,难度系数也天差地别。

对公私域联动的机制,视频号也走得比较纠结。

李浩分析,理想的情况是,商家通过私域导入公域,二者联动下,扶持帮助商家「打造增长飞轮」,但现实情况是,做得排名靠前的,几乎全部是微商和私域能力强大如瑞幸的品牌。

所以从算法规则上,视频号做了一些改变——把商家从私域带进来的用户成交数据做切割剥离。不过是全部切割,还是部分切割,视频号可能也没有完全想清楚。

三、投流才是终局?

与抖音的强运营导向不同,视频号是产品导向,生态基因的差异决定着视频号和其他平台的不同。

李浩曾在创始人增长课程中提到,抖音的重大变化经常潜藏在运营规则的调整里,而视频号的重大变化往往都在产品调整里,想要做好视频号的基础前提是跟着视频号的产品走,因为每一次调整,都可能隐藏机会红利。

这在理论上不难理解,但落实到实际经营中,商家没有找到一套成熟可复制的方法论,没有路径可循。

有认真经营的商家表示,曾希望通过视频号做私域,但直播做了很久,也没有取得明显的销售业绩,只好放弃。也有商家是流量起不来,连播四天,直播间只进入三十人,而且「只在开播前两分钟进入,后面连播两个小时都不进人」,更有商家不愁流量,但一带货就掉人,不知道如何变现。

成功的商家很理解这些商家的处境。一位做瓷器贸易的商家告诉我们,相比抖音和淘宝,视频号为他带来的销量占比是最高的。一个表现并不是很强的账号,一天都能带货30万,20多个账号加起来,有时候一天也能发出去上千万元的货值。

但他也强调,「视频号不是不好做,是大部分做不来」,在今年4月份起步之前,他也经历了漫长黑暗的起步期,400人在线的直播间,放完两手福利再上正品价,「人都跑完了」,

现在,他自称掌握了平台上不同人群的心态和玩法机制后,一切都变得顺畅了。通过投流玩法做成交,他的账号客单价起步200元。并且,在平时也不需要发短视频预热,「全部是玩直播流量。」

采用大胆投流的玩法,现在已经有品牌在视频号出圈。

典型的是羽绒服品牌鸭鸭,几十个店铺齐上阵的矩阵式打法,鸭鸭借助公域为主、私域为辅的流量策略,以及三种官方工具进行流量投放。在视频号的单场直播,鸭鸭最高做到了超500万元带货业绩。

还有国际美妆大牌YSL圣罗兰,对视频号原生信息流广告投放之后,广告ROI也比之前提升了60%多。

也就是说,与私域打法不再相同的是,视频号公域时代,多了花钱买增长的新选择——付费投流,这能迅速帮助商家放大流量,提高商业效率,也能帮助视频号创造更多广告收入。

今年Q3,腾讯公布的财报中提到,微信的泛内循环广告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并贡献了超过一半的微信广告收入,其中就包括了视频号带来的。值得注意的是,今年Q2,视频号的广告收入就超过30亿元人民币。

其实,付费投流之所以能帮助商家渡过冷启动的尴尬期,是因为背后算法分发效率的提升,李浩分析,是因为标签的数量足够多,精度越来越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视频号都在解决标签精准度的问题。

但平台的红利是短暂的,它本质上是一种供需关系失衡所致。正如抖音,平台的流量算法越高效,投放工具越顺手,商家经营的确定性就会变高,但同时相应的红利也就越少,付出的成本也就越大。

千万GMV知识博主、卖货主播和亿级服务商润宇在新榜的采访中清晰地提到,虽然有人吐槽ADQ、微信豆不精准、不好用,但确定性本身就意味着红利的消失。

尽管现在很多商家仍然只是将视频号视作流量补充平台,但同时一些商家也很快意识到,当下要紧的事,是要抓住视频号尚未完善的时间窗口,迅速入场,找机会撬动流量红利。

作者:李欢;编辑:翟文婷

来源公众号:新莓daybreak(ID:new-daybreak),理解人,发现变化。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新莓daybreak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format,webp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