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SaaS企业海外拓展存难点 “出海三问”如何解?

 5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niutoushe.com/8925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SaaS企业海外拓展存难点 “出海三问”如何解?

  • 2023-11-29
刘佳庆 lvCreated with Sketch.

近年来,国内的to B行业掀起了出海热潮。很多企业为了拓展新的市场、寻求更多机会,纷纷在海外布局。在很多人眼中,“走出去”成为了企业服务领域的新增长点,出海将成为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启第二增长曲线的新路径。

但是,“企业出海不亚于二次创业”,对于出海企业而言,哪类软件适合出海?哪些新市场更有竞争力?出海过程中需要哪些软件支撑?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这样的“出海三问”摆在了“出海者”的面前。

在近日举办的2023中国SaaS大会上,有一场崔牛闭门会出海专场话题讨论,来自华为云和SaaS企业对出海话题感兴趣的创业者、CEO、出海业务负责人、投资机构负责人、专家等齐聚一堂,就上述“出海三问”的解答和企业“出海迷航”的破解等大家关注的话题,与同行们展开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分享。

20231124-115107.jpg

2023中国SaaS大会闭门会-出海专场嘉宾合影

出海一问:哪类软件适合出海?

闭门会上,在才到云董事长兼CEO尹武的主持和引导下,针对“哪类软件更适合出海,曾遇到哪些挑战?”这个问题,经过充分地沟通和讨论,一些与会嘉宾作为代表,分享了各自的经历与思考。

有嘉宾结合自己所在企业的出海经验认为,相对而言,To C类、偏工具类的软件更适合出海。这位嘉宾表示,自己赶上了一波海外用户红利期,当时产品的研发和运营团队都在国内,但产品一经发布,很快就积累了10万注册用户,“这样的速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原因就在于海外用户的成熟度和活跃程度很高,对于软件产品的认知,也有利于形成和提升贡献度。

获得用户青睐的前提包括出海产品本身的设计。这位嘉宾进一步分析,当时他们的产品自带传播属性,希望用户使用软件后,还可以分享或者邀请更多用户使用,其实是在底层产品侧做了一个设计。

对于种子用户的传播和选择,当时还提供了很多PGC、UGC内容,与产品实现了绑定,用户在使用这个产品后,能够形成包括使用说明、使用体验、使用感受等模板,这对更多用户来说形成了参考价值,可以更好地引导用户使用产品,从而形成闭环。“这样的设计,能够捕捉到种子用户,这对于一款产品从0到1和升级迭代非常重要。”

说到挑战,这位嘉宾认为,软件出海的首个挑战在于合规,在海外做业务,知识产权非常重要,企业在服务协议的拟定、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方面的成本很高,这是出海的基础,“如果这个基础做不好,会遇到很多麻烦。”

另一位嘉宾则表示,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当一家企业售卖一款软件产品的时候,其实拼的是软件的性能。因此,越偏底层的 to B 软件机会越大。例如,基础型软件如 Infra,未来在海外有着很多机会。但挑战在于,基础软件需要开源,产品能否融入开源生态与实现重构是个考验。而且,这一类产品的主要客户集中在欧美,特别是北美,当地企业客户对于中国公司产品的接受度如何也是个问题。

此外,这位嘉宾认为,通用型SaaS其实也有不少机会,但也存在很多挑战。例如,在国外,这类产品非常多,竞争对手已经耕耘多年,海外不同市场的不同客户群体,他们的使用习惯也差异极大。而且,海外市场的生态与国内不同,在海外每一个功能和品类都有优秀厂商,而且它们都互联互通,如果国内的“all in one”产品出海,其实难以撼动这样的格局。

出海二问:哪些新市场更有竞争力?

对于“在出海过程中,在不同的市场看到了哪些有竞争力的新市场?”这个问题,多位嘉宾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有嘉宾表示,这样的市场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与信创相关。实际上,目前的信创需求并非仅限于国内,国外同样有信创需求。例如一些做基础软件的国内企业,今年拿到了一些来自俄罗斯市场的订单,相关费用和交付要求都十分理想。另外一种是希望进入国内市场的海外企业,他们的产品需要满足国内的信创要求,于是需要找国内的供应商来做相关的服务。

第二类,与标准化产品相关。例如偏PaaS层面的标准化产品,这样的产品从一开始,就具备全球化推广的基础和能力,另外一些To C产品,如大厂的游戏类产品,一开始其实就具备一些国际化的竞争力,这些产品可以作为国内的云服务商的合作伙伴一同出海,再在海外的渠道做相应的推广。

在谈到看好哪些国家的市场这个话题时,有嘉宾认为,首先看好的是东南亚国家,例如印度尼西亚,这个国家人口足够多,GDP增长足够快,“现在我们的很多客户也在印尼,随着这些客户进入当地市场,我们希望能与我们的客户共同为当地用户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此外,像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未来会为国内的AI和大模型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第二是中东地区的一些市场。例如沙特这个国家同样人口足够多,而且经济发展也足够好,当地很多客户付费的意愿和能力非常强,因此国内的创业企业在未来两三年内,在沙特有一定的商业机会。

第三是非洲的尼日利亚。这个国家往往会被很多企业忽略,“但其实如果在当地深耕业务,赚钱还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目前在尼日利亚,如娱乐类、社交类产品,包括Web3业务和金融业务,都可以在当地获得不错的收入。

第四是拉美的墨西哥和巴西。这两个国家在拉美属于人口大国,是拉美国家中的重要代表。庞大的人口基础和持续增长的互联网流量,会为国内出海的企业提供广阔的舞台。

出海三问:出海过程中需要哪些软件支撑?

会上,多位嘉宾分享了对于“服务中企客户出海过程中,业务落地都需要哪些软件来支撑?”的思考。有嘉宾认为,这个问题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无法被国内出海企业产品代替的软件。这类软件往往与当地的政治、法律、法规和应用生态系统相关。例如,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专门针对某一个特定市场和特定生态打造一款软件产品的成本过高,因此国内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通常会与当地的软件服务商达成合作,由对方提供相应的产品实现某些业务的支撑。

第二,大概率不会采用国内的替代方案,或者采用国内的替代方案非常困难的软件。例如管理流程类软件,海外客户有他们早已习惯的管理流程和管理逻辑,他们转而采用国内产品的可能性很低,例如ERP、CRM这些产品,如果出海企业的团队当地属性更强,这样的产品就很难被国产软件替代。但如果负责出海工作的是国内团队,那就另当别论了。

第三,有机会伴随出海企业一起成长的业务或产品。一些出海企业,需要将国内的经验复制到海外市场,因此不会依赖海外的生态,反而会更多地倾向于国内的成功经验。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电商业务,国内的电商,包括供应链,均较海外更加发达。

另外,如食品、服装这些相对而言比较成熟的制造业,国内的制造能力明显优于海外,因此这样的依托于电商和制造的软件类产品或服务,是相关的出海企业所必备的。

也有嘉宾以自己所在的企业出海业务为例进行了分享。这位嘉宾表示,几年前,他们公司开发的一款软件产品想要出海,首先面对的就是获客的问题,如何获取最好或是最精准的用户,由于国内的应用生态较为成熟,有很多应用商店可以选择,从而实现获客和引流,但在海外市场只有谷歌和苹果的应用商店,加上第三方的Facebook等,还有一些网站可以获客,但未必精准。

因此,对于软件类企业来说,如何通过产品帮助出海企业实现精准获客和营销增长,也是一个重要的机会。

此外,如内容运营和支付,对于一些企业来说,也是出海过程中的“刚需”,这两项需求在海外市场深耕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位嘉宾表示,国内的很多出海企业可以相互帮助、携手合作,一起组成新的“出海生态”,共同为海外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在会议的最后一个环节,来自华为云的嘉宾分享了华为在出海全球市场过程中,积累的洞察及经验,并强调了赋能生态伙伴的重要性。华为云愿意通过向生态伙伴开放海外资源,与SaaS企业共同打造联合解决方案,携手实现商业增长。

  • 本文作者:刘佳庆 本文来源:
牛透社
声明:本文由入驻牛透社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牛透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