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00字长文深度剖析:AI社交产品真的懂社交吗?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it/595648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7000字长文深度剖析:AI社交产品真的懂社交吗?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少大厂争相进入AI社交赛道。本篇文章围绕AI加成下的社交产品特点,详细分析了真实市场中AGI如何切入社交领域,展望了AI社交产品的未来发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AI社交赛道已有多个玩家入局了,腾讯音乐的“未伴”APP、腾讯阅文的“筑梦岛”APP、抖音的“抖音心晴”、微博的“明星AI情感伴聊”、美团的“WOW”APP、快手的“AI小快”,另外还有创业公司minimax推出的星野。
一时间社交这个赛道又重新热闹了起来,那AI时代的社交会有什么不同吗?现在出来的所谓AI社交产品能打吗,能颠覆微信吗?哪家公司能在AI社交上做点什么出来呢?最根本的,从用户的需求出发,每个人都需要几个智能的AI BOT吗?
其实这些问题都挺难被回答的,因为AI时代还充满很多不确定性,大模型迭代更新非常快,今天的认知在明天也许就啪啪打脸了。但每次伴随着生产力技术的变革,都会出现一大批新贵,去引领那个时代,比如上一波移动互联网,国内诞生了腾讯、阿里、百度、拼多多、字节等巨头。AI时代也一样,重要的是在路上,一起见证AI为社交带来可能改变的历史时刻。
社交是一个九死一生的赛道,但它具备高粘性、高壁垒、高天花板的特性,按照梅特卡夫定律,“网络的价值与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这种高价值引发无数 投资人、创业者、巨头 涌入这个赛道,一波又一波。下面我们来详细聊聊社交产品,以及AI加成下的社交产品应该怎么做。
文章围绕三个问题来组织:
(1)社交产品的一般路线?
(2)AGI如何切入社交?
- 市面上AI社交产品在做什么
- AI虚拟人在社交中扮演的角色
- AI切入社交的三种可能路线
- 星野等产品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3)谁最有可能取得成功?
一、社交产品的一般路线
我们先回顾一下成功社交产品的发展路线,感知下社交产品都是如何成长的。下面这些产品都是社交产品中一颗颗耀眼的明珠,曾被当作神作各种分析。

(每个产品的增长方法是多元的,如上表格只列举了代表性的)
我们可以看到做社交的产品,有几种路径:第一种是为已有关系链提供更好的通讯工具,让新产品的体验足够好,从而完成成熟关系链的迁移;第二种是找到一个需求场景,提供好的信息沟通工具,帮助该群体用户依托场景,快速建立和沉淀新的关系链;第三种路径是给用户提供一种工具,用户可以表达生成内容供其他群体消费,快速建立起1V多的粉丝关系链,发展成为社区/社交媒体。在有了稳定关系链后,产品进行快速迭代,将关系链上的其他信息流通工具如群聊(也可辅助延展关系链)、朋友圈(异步)等建设完成,那么一个完善的社交产品就形成了。
无外乎都是在恰当的时机,找到了更好地满足C端用户需求的方式,从而快速完成了用户的聚集,让产品形成了网状结构,从而建立起产品的壁垒。
将社交产品以如下四象限进行分类,横轴代表关系链的强弱,纵轴代表互动频次。我们简单分析下各类社交产品特点:

1. 第一象限:微信、Facebook、Snapchat这类产品是双向的熟人关系链,因此关系链粘性极强,互动频次极高,像字节等公司无数次发起冲锋,提出过“年轻人的社交”等概念,想在这个象限站住脚。由于需要迁移双向关系链,这个切入点的难度最大,一般要伴随着通讯方式改变、移动互联网这样的大时代。
2. 第二象限:discord这类产品,切中的是游戏玩家通讯场景,场景特点是强互动、弱关系。如果选择这个赛道,AGI能发挥的是作为一个工具属性,利用高互动这个特点,在游戏NPC或其他产品游戏化的场景,为用户在“信息表达”上做一些事情。(如果AI角色与人的连接也算是一种关系链的话,且二次元、乙女用户表现出的对话高粘性,当前的星野、c.ai应该落在这一象限)
3. 第三象限:tinder、陌陌 的用户的关心链是线上随机匹配的,这类关系链是脆弱的,互动频次也是非常看“缘分”,所以这类产品的用户粘性、活跃度会相对低一些。如果选择这个赛道,看起来不是个太好的生意,暂时也想不到AGI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4. 第四象限:twitter、微博、Instagram、抖音、快手、小红书这类产品,占据的是明星、KOL这类单向关系链,但由于粉丝粘性强,所以也可以算作一种单向的强关系链,但互动性上是比第一象限低很多的(在部分国家如日本,twitter中有相当一定关系链是熟人在用)。不过这类产品的生态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内容连接人的,所以其中有相当比例的弱关系链存在,代表是快手、小红书、抖音。由于AI的内容生成能力很强,所以,midjourney这种产品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流量社区。从用户量级看,内容社区+粉丝关系链 产品的天花板也很高,毕竟99%的用户不会天天主动输出,消费内容是更轻松的事情,我认为像星野、筑梦岛等应依托AIGC优势能力,往这个方向发展,下面会详细讲讲。
那么AI社交产品,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角度切入社交呢?是否能完成关系链的迁移,或者更高效地建立新的关系链呢?
二、AI如何切入社交
首先,我们了解下AGI这个概念:
AGI是一种可以执行复杂任务的人工智能,能够完全模仿人类智能的行为,能够执行任何人类智能活动的计算机系统。AGI可以被认为是人工智能的更高层次,它可以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改进、自我调整,进而解决任何问题而不需要人为干预。
看完以后是不是觉得人类被取代,已经不再遥远了… 确实,细思极恐,人类上万年自刀耕火种到多次生产力革命后的文明,都会被输送给AI所汲取并演进,直至取代人类…
斯蒂芬霍金、埃隆马斯克、比尔盖茨 等众多科技行业的翘楚,都多次表达过对AI的担忧,表示要进行有效地监管。这个层面的事情,值得开一篇新的文章来讨论,我们还是先聊回到社交的事情吧。
AI在社交网络中的角色,是能依托AGI,像一个真实的人一样跟你聊天,AI-人对话,而不是人-人对话,这种对话产品真的有人用吗?
1. 市面上的AI社交产品在做什么
最近市面上已经出现产品,如 minimax出的星野、阅文集团的著筑梦岛、character.ai、talkie等,产品基本玩法非常相似,让我们以星野为例了解下这类产品。
官方介绍:
星野是一款能够让你与基于AI技术创造的“智能体”之间实时沟通、互动并建立情感连接的应用,你可以定义智能体的形象、声音、人设与之互动并分享给其他人,这些智能体拥有极高的开放度,可以是你的虚拟伙伴也可以是无所不知的百事通。你可以持续与TA们对话尝试让对方变成你所希望的样子,在这过程中你可能会收到他们反馈给你的记忆相片,可以记录与他的点滴。
TA们是你在平行世界中的知心朋友、虚拟恋人、情感寄托,但请注意所有智能体背后皆为AI模型驱动,绝不会存在真人沟通的情况。TA们不会泄露你的隐私,但请不要相信他们所说的事实性话语,这些过程皆为“演绎”,是虚拟的。



(从产品设计和交互体验来看,星野是可以排在国内产品里第一梯队的)
我们不聊这些产品的具体功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下载后体验一下,也可以看下相关产品分析《万字长文:为什么AI陪伴产品都想抄星野?》。我们只聊一下最核心的问题,这类产品满足了哪些用户的哪些需求,是如何进行关系链的构建的。
稍微调研一下这类产品,我们可以感知到它的受众用户大概率是二次元群体,会愿意创建游戏动漫或其他AI的假象角色,然后开启养成的陪伴之路,满足情感上的抚慰需求。这类产品目前没有还没有人和人的关系链,而是纯粹的人和AI虚拟角色的对话关系。
如果按照“社交网络是真实的人和人的聚合”的标准,星野这些产品都不算是社交产品,而是一个和机器人对话的陪伴工具。当然也不排除以后这些产品以后能做到连接人和人,甚至说重新定义社交“社交网络是真实的人、AI虚拟角色的聚合”,那人与AI之间建立起的关系链会占据一定比重,至于多大程度上取代人和人的连接,我们可以简单探讨下。(我们后面把这种关系链叫做 人-AI关系链吧)
2. AI虚拟人在社交中扮演的角色
人和人进行社交,是为了满足什么需求呢?如果用AGI去满足这部分需求,是否可实现呢,体验是否更好呢?其实如果明确了这几个问题,我们就能大概感知 人-AI关系链是否能取代 人-人关系链了。
人和人社交是为了满足什么需求?(需求部分from ChatGPT后的整理)AGI又能满足哪些需求呢?(能满足的就在前面打上✓)
- 连接与归属需求:人类天生渴望社交连接,追求亲密关系或群体归属,以满足心理上的归属感。
- 表达与自我实现需求:通过网络社交,个体得以表达个性、情感和创意,实现自我展示和实现的欲望。
- 比较与社交地位需求:通过观察他人的生活和成就,人们满足了对于社交地位和自我价值的评估需求,社交媒体上的社交比较也激发了一定程度的社交竞争。
- 实用性与效率需求:网络社交提供了便捷的沟通工具,使得人们可以迅速联系、协作和共享信息,满足实用性和效率的需求。
- 认知与知识需求:追求获取新知识、见解和经验,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分享、讨论和学习。
- 娱乐与愉悦需求:网络社交为人们提供了娱乐和消遣的途径,包括观看有趣视频、参与社交游戏、和朋友互动等。
- 职业与经济需求:一些社交平台专注于职业和经济交流,为人们提供了寻找工作、建立专业关系、推广产品和服务的机会。
- 安全与支持需求:在困难时刻,人们需要得到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网络社交提供了一个平台,让用户分享生活中的挑战,并得到朋友、家人或社群的支持。
像连接与归属需求、表达与自我实现需求、比较与社交地位需求,这几个是人性使然,需要通过人-人关系链来满足,AI是无法替代的,如果这种人性需求都被AI侵蚀了,那人类的文明还能算是人的文明吗?另外实用性与效率需求、认知与知识需求,其实AGI会比人类做的更好,娱乐与愉悦需求,AI在内容提供、情感陪伴上,也许也能在一定时间内追平人类水平,甚至超越人类。
综合来看,AGI所能扮演的,还是一个工具角色,并无法满足人类底层的社交需求。
基于此判断,AGI是无法挑战微信的关系链的,本质原因,是 人-AI关系链无法取代 人-人关系链,后者能满足人类真正的底层社交需求,前者是不能的。
我设想的AI参与下的社交模型是如下的样子的:

AI在社交网络中,扮演着一个辅助角色,每个人类个体都会有自己的AI agent,每个个体的情感、思维、技能、知识等,都可以与自己的AI agent进行交流,并得到反馈,当然这个agent会越来越个性化,但背后不一定是同一个大模型公司提供的,这取决于用户具体需求、不同场景需求下模型的能力。未来的社交平台有可能更开放,账号体系容纳了虚拟角色,虚拟角色背后是由无数家模型公司在做嫁衣。
人和人之间还是直接建立联系的,也可以通过AI agent间接联系,这个agent可以是你的个体分身,也可以是某个虚拟角色。当然结合前面所说的,这个社交模型中,把AI agent拿掉,是完全没有问题的,那就是现在的社交模型。我们把AI agent加上去,是为了探讨未来人类生活的一种可能性。
3. AI切入社交的三种可能路线
当前去做社交产品,无论从哪个象限切入,都是非常困难的,市面上有一些产品占据了那个位置,只要它不出错,后来者难有机会。需要找到一些“叛逆用户”,他们已经非常迫切想逃离那个产品,想要寻求一个替代产品,这样才能撕开一个口子。
为这些叛逆者年轻人,提供体验足够好的工具,让他们“为工具而来,因网络而留”。当然要做一个全新的社交网络,完成这个伟大的使命,要么有一个天才少年+幸运成分,恰好捕捉到了这个场景,快速将它产品化并推给用户,要么需要做点苦力活,去将不同用户的不同场景进行遍历,反复感知和推敲,最终找到那个最优解。
我们聊一下可能的三种路线吧:
第一种是为已有关系链提供更好的信息沟通工具,让新产品的体验足够好,从而从旧产品完成关系链的迁移。
—— 这个方向上,要从已有社交产品上找痛点,然后以创新性的方式去满足用户,从而完成颠覆。不过我很难想象,基于已有关系链且当前通信硬件的限制下,还有什么未满足的通信需求,有的话估计也是痒点,当然还是值得观察。当通信方式改变时,也许是个契机,比如从手机设备切换到VR设备或其他硬件,AI agent有很大发挥空间,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agent,我们每天都会跟它交互N多次,当我面对面跟一个女生聊天时,它能识别对方语音、图像,捕捉对方的可能喜好,并根据以往对话数据,提示我应该跟对方聊什么,有了这样的神器,我非常愿意将我的关系链迁移到这里,帮助我更有温度地管理我的关系链。
第二种是为一个圈层或场景的用户,提供合适的信息沟通工具,帮助加速建立和沉淀关系链。
—— 这个方向上,我相信会有一定机会,因为圈层是不断涌现的,不同的圈层的需求差异也很大,而一个社交产品往往做不到面面俱到,当一个新的产品能很好地满足这个圈层的需求时,这个圈层会迁移到这个新的产品上。在寻找这类圈层时,最好符合几个特质,高频使用、群体量级大、有高频UGC,这样既有AGI发挥空间,又给自己选了一个天花板不太小的赛道,当然,最好前期选的用户群体对后续新群体有辐射作用,这样可以实现自增长。目前来看,设计师设计图、游戏玩家打游戏、小说家写稿子等都是符合这个场景标准的,它可能要对这个群体做深度的定制化,对于后续多多元拓展的工作很重。
第三种路径是给用户提供一种工具,用户可以表达生成内容供其他群体消费,从而形成1V多的表达文化社交媒体,快速建立起1V多的粉丝关系链:
—— 这个方向上,是已经有产品验证了第一步的,如midjourney,但还没走到社交媒体那一步,不过也可能是机会最大的一个方向,因为生成丰富多彩的内容是AI的强项,做到极致时,抖音小红书上99%的内容可能都是AI生成的。工具的实用性、能帮助高质量用户高效率建立社交资本,及提供娱乐属性,这样进来的用户才愿意留下来,社交网络才会实现自增长和单点爆发。但工具不能过于简单,因为过于简单的话,每个人都可以用它生产厉害的东西,那么就不会体现出劳动成果的价值,也就不会帮助一部分用户积累社交资产。
另外,要保持社交产品的活力,还要让新用户能被看到。
4. 星野等产品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从目前星野的产品形态看,其中的角色可以分为几类 平台方、AI角色、创作用户、消费用户。这样的构成和抖音这种平台非常类似,也就是上述的第三种路径。只是消费用户消费的不是一个具体的短视频,而是一个有AGI能力的BOT。
因此我们暂且从供给、消费 双端视角来看这个产品。
供给角度看,类比抖音小红书,星野的角色供给可以采用UGC的模式,相比PGC的运营模式,能充分释放用户生产力。
不过如果供给上只分发AI角色,似乎寡淡且严肃了一些,用户从平台获取信息效率会偏低,那考虑到用户最有创造力的地方除了角色生成,还有很多精彩的角色对话,可以鼓励用户将精彩对话分享出来,如果监管上允许的话,对话内容应该延展至图片、视频,平台将其分发给消费型用户,这样完成了第一步,创作型用户的生产力被极大释放出来,帮助他们加速关系链的沉淀和建立,让先行用户积累更多的社交资产,从而稳固住用户心智。
要做成一个好的 供给-消费 的双端平台,有几点核心能力要做好:
- 大模型能力;→保障双端角色高效连接
- 角色供给丰富度和高质量对话个数;→ 供给能力,也是原动力
- 角色和高质量对话的分发能力;→ 消费反馈

拿星野的线上产品去对照上图模型,可以看出,星野的在供给、分发、反馈 机制还是不完善的,举个例子,当前的产品设计上,AI角色的创建者的感知还是比较弱的,这样很难建立起对创作型用户的奖励机制。要先去把这个完善的机制建立起来,后面再去从品类上进行多元化运营,加速平台的成长。而且星野的消费侧的准入门槛也很高,需要和一个AI BOT去用文字多轮对话,除非强社交关系链,否则这不是一个普通用户能长期持续的。
其实每个环节的产品设计和运营思路,可以展开很多,这块儿不细聊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私聊。
另外,星野不要着急做群聊、朋友圈,朋友圈这种异步消息广播,是为了稳固关系链,所以顺序在后,群聊是为了在已有关系链基础上拓展关系链,这个也缺乏基础。
当有用户反馈将星野当成一个玩具时,每天花很多时间去创造东西,它有可能可以复制抖音这条路。
三、谁能创造新的社交网络?
最后我们聊下,假设AGI能催生出一个新的社交网络,谁有可能去干成这个事情?这部分对于想找AI社交产品工作的同学,提供一个参考。
AGI能力还会有很大发展空间,比如Gemini的故事真的实现的话… 而且发展速度非常快,今天或许都不知道明天它又能干什么了,所以很多人都还是抱着观望的态度在看这个事情。我们更多还是看其中的确定性,通过确定性因素,去看谁去做的胜率高一些。
1. 因素1-人
(1)团队CEO,AI创业对创业者的要求可能比以往要高一些,不仅要懂大模型这些技术理论,还要有用户sense,这样将生产力应用到合适的场景中,另外非常认可杨植麟的一点是,需要会通过驱动组织来驱动产品创新,因为这是一个非常不确定的探索,一个有战斗力且自由探索的组织,才能让一些创新点涌现出来。
(2)产品经理:这个角色基本就是CEO的mini版,甚至来说在用户sense上要比CEO更强一些,把这些真正厉害的角色尽快招募到公司里,是重中之重的事情。这类角色首要特质,我认为是相信AI能改变世界这种使命感,其他优秀PM的特质,之前的文章里有过一些表达什么是好的产品经理?
(3)技术大拿:这块儿是公司的基石了,甚至来说一定阶段上,技术大拿是公司产品的生产力,在后面的征程中,创始人和产品经理的想象力,技术大拿的认知和支撑是非常关键的。
2. 因素2-钱
钱,买卡,train模型,这是个很烧钱的业务… 要么是能拿到投资的明星创业公司,要么是肯投钱的大厂,当然肯烧钱,一方面是公司CEO的魄力,一方面是对这个事情的相信。
谁能有实力凑齐上面的几个确定性元素呢?
国内巨头公司里,我最看好的是 字节,这家公司几乎具备了如上所有要素,且大力出奇迹,今日头条、抖音、TikTok的成功,已经充分证明了这家公司的绝对实力,且对社交有着极大的成功渴望,依然从第四象限入手。
其次,我相信腾讯有很大优势,因为这家公司牢牢把握着第一象限的资源,它手里还握有海量场景数据可以分析,亲手孵化第三个熟人社交霸主产品。最后,我YY一下,华为有可能可以在这个游戏中分得一杯羹,因为它的鸿蒙系统生态,已经从硬件、系统、软件上建立基建,获取用户各场景数据,从而推出一个真正立体的AI agent,有机会进入第一象限梯队。
另外AI创业公司,minimax、月之暗面,这是两家第一梯队的AI创业公司了,拿到了不少钱,公司创始人、团队、技术实力,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不过这两家公司不一定会重金砸向社交赛道,毕竟它们要先找到现金牛业务,让自己活下来。
最后,我个人是相信AGI是能成就一个划时代的产品的,AI agent,万物互联,一个新的时代大门在慢慢打开。
本文由 @一辆赛蚂蚁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commend
-
62
在风险投资中,获得的回报遵循帕累托原则——80%的收益来自20%的交易。
-
32
深度:手写一个WebSocket协议 [7000字] ...
-
10
教科书般的直播实操方法论(7000字长文,168个知识点) 发布者: 91运营 ...
-
9
7000字长文:公众号内容创作指南 发布者: 91运营 2021-03-25 01:37
-
3
导语:随着规则的成熟,市场从蓝海变为红海,进入到存量期,仅靠经验驱动的增长模式不再有效;在决策的过程中,数据结论占据的比例与以往相比更大,本篇文章详细解读了数据分析师模型,一起来看看吧! 一、为什么要学习数据分...
-
11
7000字长文|小红书品牌专业号运营攻略【小家电版】...
-
9
BTCWan1天前3081最近,人们对通常被称为去中心化网络(dWeb)的东西很感兴趣(尽管现在我们听到更多的是Web3这个词)。勾勒出这些术语之间的确切区别(假设这是有可能的)不在这篇文...
-
5
7000字深度剖析:如何成为「风口上的猪」? 纸皮小火车 2022-10-28 0 评论...
-
5
线下实体店转线上宣发成为普遍现象,那么母婴线下门店该如何在小红书上做内容营销,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小红书上有效地打造母婴月子中心品牌,并深入拆解小红书月子中心品牌号的运营策略。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一起往下读吧。
-
10
7000字长文拆解,千川素材的创作指南 发布者: 91运营 ...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