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2023,没有一个打工人逃得过AI

 5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650811-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2023,没有一个打工人逃得过AI-鸟哥笔记

首页 > 行业动态 > 2023,没有一个打工人逃得过AI
2023,没有一个打工人逃得过AI
2023-12-12 11:03:29

来源|Tech星球

如果评选2023年最令人着迷的新技术,那非ChatGPT莫属。从美国的硅谷、华尔街到中国的后厂村、中关村,几乎所有的科技大厂们都在讨论“生成式AI”。ChatGPT之后,几乎每周都有新的生成式AI产品产出,陆续涌现了文心一言、通义千问、Gemini等大模型,细分赛道则见证了Midjourney、妙鸭相机、HeyGen、Pika等一夜爆火......

没人敢忽视这项技术。时任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的张勇在今年的阿里云峰会上就表示,所有行业都值得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重做一遍。今年5月,百度CEO李彦宏发表观点称,“大模型即将改变世界” “百度要把全部产品用大模型重做一遍”。腾讯、字节跳动、快手、滴滴、拼多多等互联网大厂也都纷纷跟进AI业务。

技术的发展往往是生产力工具的革新。一方面AI催生出更多的新职业,比如AIGC画师、提示词工程师等,大缺口、高薪资引发关注。据猎聘的相关数据显示,人工智能人才需求是五年前的近3倍,互联网整体则是1.06倍,而从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整体需求来看,2023年1-8月,AIGC新发职位同比增长139.76%。

但另一方面,AI的火热也让一部分职场人产生了被AI替代工作的焦虑,于是不甘心被替代的职场人不惜花重金买课,补习AI,但其中有部分不跟上脚步的人的工作,已经被AI所替代。

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出现,都带有两面性,当前爆火的AI也不例外。没人能阻止技术的进步,对于普通人而言,AI作为一门新的技术,既可以成就自身,也可能会影响到自身工作,关键是学会如何更好得使用技术,而不是被技术取代。

搭上AI东风,月入3万

何利华的收入一下子翻了3倍,从月入1万到月入3万,这是普通本科毕业的他完全不敢想象的事情。

他学的专业是人工智能,当初选这个专业时,何利华十分担心。相比于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专业,人工智能缺乏更为广阔的就业市场。就算有就业的空间,但人工智能公司要求基本是985、211高校毕业,门槛高。于是,毕业后,他选择先养活自己,求稳。

转折点发生在去年年底。2022年11月,创业公司OpenAI发布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在短短5天内就吸引了100万注册用户,成为历史上用户扩张最快的产品之一,Open AI一跃成为了全球估值最高的初创公司。AIGC彻底火爆全球。

这让何利华看到了希望。何利华觉得,国内的AI创业仍然处于初期,选择一家合适的AI公司工作,或许会带来更广阔的前景。

何利华目前是一名人工智能训练师,相比“会电脑就可以上”的AI标注员,其岗位要求和技术素养更高。何利华需要负责从各种来源收集数据,并对数据预处理和清洗。他还要进行模型开发和调试。

人工智能训练师是伴随AI发展产生的新职业,类似的还有提示词工程师等专业性强的职位。比如,百度在海南创办的大模型数据标注基地就要求应聘者必须是本科学历。当然,AI也催生出一些普通人能够任职的新职业,如AI作图家、AI叙事员等。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没有错。

已经很少有一门技术,让国内外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大厂都为之兴奋。字节跳动在同年年底,召回了TIK TOK技术负责人朱文佳,在内部启动了代号“O”的对话AI项目。ChatGPT发布两个月后,已经押注AI多年的百度在Creat AI开发者大会上称,将推进AIGC与搜索结合的速度,提升搜索体验。

AIGC的浪潮滚滚而来。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笃定“这是40年内最具革命性的机会”;英伟达CEO黄仁勋大呼“人工智能的iPhone时刻到来”;360集团CEO周鸿祎断言AI大模型是工业革命级的生产力。百度CEO李彦宏认为“我们正处在全新起点,这是一个以大模型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新时代,大模型改变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将改变世界。”

超级互联网公司扎堆涌来。今年3月,百度率先发布文心一言后,阿里、科大讯飞、360、华为、京东、商汤科技等纷纷登场。根据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数据,截止到2023年10月,单是中国国内公开的大模型数量,就已经达到了238 个。

有实力的玩家们都希望打造出通用大模型,就像手机时代有两个操作系统一样,他们希望自己的模型上面也可以长出繁荣的生态。谁能最快最好得发布通用大模型,谁成为底层操作系统的概率则更大。

他们想尽快接受检阅。于是,百度的文心一言、字节的云雀、阿里的通义千问等大模型相继出现。

受益于这些大模型产品的出现,有些人已经开始利用这些产品工具为自己创造新的赚钱思路。小说作家林彤就是其中一位,她发现AI可能会取代人力自动生成小说。于是林彤改变了传统的写作模式,开始利用文心一言去写作。

“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想一个故事背景,然后将这个故事进行细枝末节的拆分,必须要拆分得足够详细,这样可以让AI反馈出的文字更加详尽和真实,如果问得比较宽泛,那么反馈的内容就会空洞,不能引人入胜”,林彤向Tech星球分享她的经验。

林彤称,与网上的洗稿软件或平台不同,AI工具创作的文章更加独特,因此在网文或者一些文字创作平台上发表“原创”故事,就有机会获得平台的激励奖金。

林彤表示,通过AI工具创作的情感、悬疑、情景等类型的短篇小说,确实可以做到引人入胜的感觉,有一篇情感类的文章在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还破了3万,算是最近写的比较好的一篇,现在的一天的收益估计有200多元-300多元。

不过,风险也时有发生。今年11月,AI著作权首案宣判,判赔500元。原因是2023年2月24日,该案原告使用开源软件Stable Diffusion通过输入提示词的方式生成了图片,后将该图片以“春风送来了温柔”为名发布在小红书平台。后原告发现,有百家号账号发布文章时配图使用了涉案图片,没有获得其许可,且截去了其在小红书平台的署名水印,为此,原告将被告告上了法庭。

林彤也告诉Tech星球,虽然工具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然而也会造成麻烦和风险,他认识的一位朋友因为依靠AI工具写故事,而被平台判定抄袭,后来才得知是网上的AI工具将他人的故事重新洗了一遍。

被替代的打工人

水平。它们可以自动查找和整理资讯,分析和总结数据,甚至参与编辑和校对。公司已经让他们开始用百度文心一言等AI工具,做内容相关的编辑。

施维开始担心,如果AI工具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部分编辑工作,那么他的工作是否还有存在必要?但时间不等人,数月后,最终公司为了压低成本,招了一批会用AI工具的人去做内容编辑。他的工作被AI编辑工具所取代,并最终选择离职。选择离职也很简单,AI工具让工作不再具有创造性,让自己成为了流水线的一员。

今年8月以来,百度、商汤、科大讯飞等国内多家科技企业或科研机构根据《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进行备案,并面向公众正式开放自研AI大模型,标志着国内大模型从小范围内测开始走向大规模应用,同时也让前期大模型产品野蛮生长所带来的隐忧,得到监管和规范。

但AI代替人工的进程还在加速。11月7日,Open AI首届开发者大会引爆了AI Agent。OpenAI已经发布了AI Agent初期形态产品GPTs,并推出了相应的制作工具GPT Builder。

2023年11月13日,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为Agent撰写了一篇千字博文,称其将颠覆软件行业和人机交互方式:“谁能主宰个人助理Agent,那才是大事。因为你将永远不去搜索网站,不去生产力网站,不去亚马逊。”

用户仅仅通过跟GPT Builder聊天,把想要的GPT功能描述一遍,就能生成专属GPT。专属GPT可以在日常生活、特定任务、工作或家庭中更为适用。为此,OpenAI还开放了大量的新API(包括视觉、图像DALL·E3、语音),以及新推出的Assistants API,让开发者可以更便捷地开发自己专属的GPT。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将拥有自己的个人助理。借此,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效率将被大幅度提高。未来,人类可能不仅仅是解放双手,而是有可能拥有真正的数字分身。

就在几天前,谷歌发布了最新人工智能模型Gemini,涉及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包括逻辑谬误、日常道德问题、医疗问题、经济和地理的测试中,人工智能首次击败人类,震惊了行业。

谷歌表示,Gemini能够解决家庭作业问题、处理实时视频能力等等一系列问题,这意味着Gemini不仅能力最强,还最通用,可以适应各种任务,包括代替人类的工作。

对于那些还没有适应AI,以及被AI可替代性太强的职场人而言,AI正成为一种隐忧。

拥抱技术才是未来的出路

200多年前,瓦特推出的改良版蒸汽机将效率提高了3倍,人类得以更快进入工业社会,纺织效率大幅度提升。100多年前,德国发明家奥托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内燃机,火车、汽车因此出现,人类的出行半径得以迅速扩展。只要合理利用,技术的发展总会为人们带来福音。

正如李彦宏所说,“虽然有些工作机会没了,但是更多的机会出现了。人们工作效率的提升,可以养活更多的人,而每个人的生活又变得比以前更好了。”

AI相关的工作岗位不仅变多,薪资也水涨船高。根据脉脉高聘人才智库的《2023AIGC⼈才趋势报告》显示,随着AIGC领域的跨越式发展,AIGC⼈才备受瞩⽬,⼈才薪资再攀⾼峰。互联⽹、电商、⼈⼯智能、企业数字化服务等⾏业巨头纷纷⾼薪抢⼈,知名猎企挂出10万⽉薪挖⼈,中⾼端AIGC⼈才已成“兵家必争”。

而且,AI人才不像互联网行业那样,受限于“35岁危机”。报告指出,与互联⽹⾏业不同,AIGC领域近七成从业者年龄⼤于30岁,34.5%以上AIGC⼈才在35岁以上,⽐互联⽹⾏业⾼出6%。

AIGC⾏业通常更注重技术和创新,⽽不是年龄和⼯作年限。对于普通人而言,AI行业在年龄上更加包容。

此外,一位互联网大厂HR李世康向Tech星球总结道,如今各个互联网大厂都在加码对AI人才的招聘,但同样也会帮助那些没有AI知识储备的在职人才,去适应AI,与AI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历史已经多次证明,新技术的改变会带来阵痛,但每一次技术革命都让人类的生活上升到一个新的维度。在这股AI技术浪潮中,与其害怕,不如积极拥抱,在众多的风口之下,对于普通人而言,AI不失为一条新的发展方向。

本文系作者: Tech星球 授权发表,鸟哥笔记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鸟哥笔记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鸟哥笔记版权及免责申明》 如对文章、图片、字体等版权有疑问,请点击 反馈举报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