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程的虚拟内存布局是怎样的?
source link: https://www.51cto.com/article/77025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进程的虚拟内存布局是怎样的?
操作系统为了防止多进程运行时造成的内存地址冲突,引入了虚拟内存地址,为每个进程提供了一个独立的虚拟内存空间,使得进程以为自己独占全部内存资源。


在32位系统上,进程拥有4GB虚拟内存空间,在64位系统上,则可以拥有256T虚拟内存空间。在进程整个虚拟内存空间中,又可以分为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两部分。32 位系统的内核空间占用 1G,位于最高处,剩下的 3G 是用户空间。64 位系统只使用了低 48 位,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都是 128T,分别占据整个内存空间的最高和最低处,剩下的中间部分是未定义的。

进程在用户态时,只能访问用户空间内存;只有进入内核态后,才可以访问内核空间内存。虽然每个进程的地址空间都包含了内核空间,但这些内核空间,其实关联的都是相同的物理内存。这样,进程切换到内核态后,就可以很方便地访问内核空间内存。

对于进程虚拟内存的用户空间,从低往高,我们又可以分六个不同的内存段。


1.代码段
代码段用来存放程序执行代码,也可能包含一些只读的常量。这块区域的大小在程序运行时就已经确定,并且为了防止代码和常量遭到修改,代码段被设置为只读。

2.数据段
数据段用来存放程序中已初始化全局变量与静态变量。
3.BSS 段
BSS段用来存放程序中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

堆是动态内存分配区域,用来存放动态分配的内存,堆内存由用户申请分配和释放,从低地址向高地址增长。

5.文件映射段
文件映射段也叫共享区,主要包括共享内存、动态链接库等共享资源,从低地址向高地址增长。

栈用来存放程序中临时创建的局部变量,如函数的参数、内部变量等。每当一个函数被调用时,就会将参数压入进程调用栈中,调用结束后返回值也会被放回栈中。同时,每调用一次函数就会创建一个新的栈,所以在递归较深时容易导致栈溢出。栈内存的申请和释放由编译器自动完成,并且栈容量由系统预先定义。栈从高地址向低地址增长。

堆和文件映射段的内存是动态分配的。比如说,使用 C 标准库的 malloc() 或者 mmap() ,就可以分别在堆和文件映射段动态分配内存。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