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微软Surface Duo彻底凉了,为什么双屏手机不如折叠屏?

 7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463434332379013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微软Surface Duo彻底凉了,为什么双屏手机不如折叠屏?

雷科技·2023-10-06 23:38
但不管如何,手机厂商对屏幕形态的探索都不会结束。

2020 年 9 月 10 日,微软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双屏折叠手机 Surface Duo,同时宣布 Surface Duo 将获得三年的安卓系统和安全更新。

三年后,原定于今年发布的 Surface Duo 3 已经取消开发,就连 Surface Duo 2 也早在年初停止了生。自此,我们几乎可以说微软另辟蹊径做双屏折叠手机的策略,已经破产了。

这不只是微软一家的问题。中兴推出过 Axon M,京瓷推出过 Kyocera Echo,索尼也发布过一款 Xperia Tablet P,它们无一例外都早已消失在了消费电子的历史长河之中。

与它们相比,Surface Duo 无疑是幸运的,得益于微软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微软重返手机市场」的爆点,Surface Duo 尽管是一个失败的产品,至少还是被很多人记住了。

可同样是为了增加手机的显示面积,为什么双屏折叠手机和折叠屏手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走向?我们可能需要重新想想双屏折叠手机是怎么来的。

更多显示面积的好,谁都知道

多屏显示的想法,其实在 PC 时代就已经成型,不少人很早就尝试使用双屏甚至更多的屏幕显示器,有的可能是程序员,有的可能是股票分析师。现如今使用多屏显示器的人就更多了,普通办公就能享受到双屏显示器带来的效率提高。

interlace,1

图/ Wikimedia Commons

同为 PC 的一份子,笔记本电脑也很自然想到了多屏显示。联想在 2008 年就发布了双屏笔记本 ThinkPad W700ds,而雷蛇到了 2017 年还推出了更具实验性质的三屏笔记本 Project Valerie。

即便是到了 2023 年,还有大量厂商探索笔记本的多屏化,联想在今年 CES 大会上就继续带来了一系列的双屏笔记本,包括 ThinkBook Plus Twist,将 C 面从实体键盘换成另一块大屏。

interlace,1

双屏笔记本,图/联想

谁都明白 PC 多显示器的好处,但更多的显示器也意味着更大的能耗、更大的体积和重量,这些特点放在便携型设备都可能成为致命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多屏笔记本始终没有真正进入消费级市场,更多还是在各类展会上作为厂商「秀肌肉」的一种展示。

再回到智能手机上,苹果在 2007 年带来了一声炮响,用 iPhone 上的大屏幕、多指触控交互打通了手机拥抱互联网的一大障碍。随后手机屏幕不断变大再变大,手机 App 塞下的设计、内容和交互也变得越来越多,注定了小屏幕手机的式微。

但便携性和大屏幕之间始终存在根本矛盾,在手机探索出消费者可接受尺寸和全面屏设计之前,就有厂商开始尝试双屏折叠的方案。

interlace,1

富士通的双屏折叠手机,图/IDG

富士通在 2010 年就展示过一款双屏手机,在双屏翻盖设计上还实现了屏幕 90 度旋转;索尼想将平板折叠成手机大小,于是推出了 Xperia Tablet P 折叠双屏平板;中兴在 2017 年推出了 Axon M 折叠双屏手机,让手机随时可以变成平板。

可惜的是,它们最终都一代而亡,并没有形成系列持续迭代。

今天我们再回看,这些双屏折叠产品因为各种问题,并没有被消费市场所接受,核心还是在于,在应用生态几乎毫无适配的前提下,双屏折叠手机基本等同于两台独立的手机。但用户不需要同时使用两台手机,更何况还要面对性能、可靠性和重量等方面的大幅退步。另一方面,手机大屏化和全面屏设计普及,也在一段时间抹杀了双屏折叠手机带来的些许价值。

但等到全面屏也走到了头,双屏折叠和折叠屏成为了手机屏幕进一步变大的的两条重要路径,微软选择通过 Surface Duo 再一次挑战双屏折叠手机的可能。然而,微软最终还是没能解决所有双屏折叠手机的问题。

interlace,1

Surface Duo,图/微软

双屏折叠,不是没有成功过

尽管在笔记本和手机领域,双屏的尝试都宣告了失败,但仔细想起来,我们无法忽略在一款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双屏便携设备—— Nintendo DS(简称 NDS)。

interlace,1

NDS,图/任天堂

NDS 其实最初也不被看好,时任任天堂技术开发部部长岡田智曾说,在 NDS 开发初期,这个概念其实遭到不少内部开发人员的反对。他们认为,如果要额外多加一块屏幕,为什么不选择更大尺寸的屏幕,况且玩家在游戏时的注意力只能放在一块屏幕,做不到同时观看两块屏幕。

这种问题实际也出现在双屏折叠手机上,而且还有更大的负担。

以中兴 Axon M 为例,伴随着双屏折叠的设计,机身增加了大量的组件,包括屏幕、铰链还有一系列应对「折叠」而新增和更改的部件,直接带来了机身重量、厚度和成本的增加。要知道,这台搭载了两块 5.2 英寸屏幕的手机重量在 230g,这还是旗舰机普遍不到 180g 的 2017 年。

interlace,1

中兴 Axon M,图/中兴

更为关键的是,双屏始终没有带来更多的实际价值。说到底,双屏幕有什么用?就算到了 2020 年的 Surface Duo 上,微软也只是在阅读电子书等少数使用场景找到一点答案,远无法驱动消费者尝试和爱上双屏折叠设备。

与之相比,至少在 NDS 上,任天堂成功改变了玩家和游戏之间的交互方式,创造出了大量单屏无法实现的游戏体验。如果简单归纳,大概可以将 NDS 的双屏玩法总结为三种。

一种是一块屏幕显示主要游戏画面,另一块屏幕将地图、道具栏等菜单界面分离出来,解决了各种 UI 控件对游戏画面的遮挡问题。另外一种是将上下两屏同时作为游戏画面的显示区域,得到更大的画面。

至于最后一种则主要是想象力的释放,比如在军事类战棋游戏《高级战争:双重打击》中,就将上下两块屏幕分别显示空中和地面两条战线。还有文字冒险游戏《黄昏旅馆》,利用 NDS 类书本的产品形态,直接营造出了一种互动电子书的感觉。

interlace,1

图/任天堂

但不管是哪种呈现方式,这些游戏都充分运用了 NDS 的上下两块屏幕,这也是 NDS 与大部分双屏手机最大的不同。任天堂很清楚地知道,NDS 成功的关键,还是如何利用上 NDS 的创新形态和交互方式做出好的游戏内容。

究其根本,硬件只是一个承载内容的容器,最终支撑起 NDS 1.54 亿台销量的,是 5000 多款的双屏游戏。

诚然,手机与掌机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手机比起掌机也更多了内容之外的核心功能,但软件依然是构建产品体验的关键核心,然而双屏折叠手机始终没能吸引主流手机厂商,更遑论是有足够影响力的软件厂商进行适配和开发了。

折叠屏是另一种道路吗?

相比于双屏折叠手机,折叠屏显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曲线。从三星进入折叠屏手机领域算起,摩托罗拉、华为、OPPO、小米、荣耀、vivo 以及传音等各家全球主流厂商都陆续进入了这个赛道。

更值得在意的变化来自于谷歌。从 Android 12L 宣布对折叠屏的支持开始,谷歌就在不断推动系统层面的支持和开发生态的跟进,谷歌系 App 几乎都在适配相关特性。在一个新硬件形态推出后就很快在系统层面给予支持和推动,这在 Android 手机历史上并不多见。

坦率地说,今天折叠屏的软件适配依然是一件不小的挑战。但主流厂商的加入、系统层面的推动,折叠屏显然比起双屏折叠有着更大的可能和希望。

但不管如何,手机厂商对屏幕形态的探索都不会结束。说到底,不管是 PC 扩展显示方案、手机或游戏掌机中的双屏折叠,还是明折叠屏,本质上都是人们对屏幕尺寸的无限追求,与硬件载体本身物理限制之间的对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雷哔哔”(ID:xiaoleibbb),作者:冬日果酱,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